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 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升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需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 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挖掘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差异化、多元化及高层次的需求。‎ B.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C.提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既要与时俱进,又要避免物理空间式的、静态的、非社交化的服务。‎ D.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其宗旨是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引出“ 供需错位”问题,使立论极具针对性。‎ B.文章从“供给”与“提高效能”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指明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方向。‎ C.文章以儿童图书馆为例,剖析了公共文化服务须借助现代科技方便人们获取知识的必要性。‎ D.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 结尾通过各地的创新探索得出结论,回应了前文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文艺活动等公共文化资源,都能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 B.针对目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各基层单位应多渠道“精准供给”。‎ ‎ C.公共文化服务要顺应新时代群众需求的变化的观点,符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理念。 ‎ D.要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与“需”的高度匹配,就必须找准群众文化需求,想群众之所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温璐)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2019年实现了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三个继续下降’, 今年以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在今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三年专项整治聚焦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等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9个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同时,明确对其他行业领域,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治理。‎ 孙华山介绍,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同意,4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正式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三年专项整治的目标是: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保障机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全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摘编自《应急管理部:今年以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 材料二:‎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数的后果承担责任。‎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材料三:‎ 任何时候, 安全生产这根弦都不能放松。现在加快复工复产,但仍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解决好疫情防控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此同时,自然灾害等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提醒我们,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现在,为了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追回来,一些企业正在增人手,添设备,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越是赶工期、抢进度,越要拧紧“安全阀”,确保复工复产既“红红火火”,又“平平安安”。‎ 一线员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主体,为复工复产拧紧“安全阀”,应当高度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与往常相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进复工复产,需要处理更多的工作内容、安排更复杂的工作流程,也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一些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职工收入与福利待遇可能会受到影响。多重压力叠加,很容易让员工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埋下安全隐患。心理隐患不易被察觉,对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更大, 应及时发现并予以消除。‎ 对相关部门来说,安全监管责任必须压实,各项措施必须落实到位。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等人员安全证书到期的,有效期自动顺延至疫情防控结束。证书自动延期,是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复工复产的务实举措,但绝不意味着安全监管可以有丝毫延迟或松懈。在这个特殊时期,必须守住安全底线,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给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带来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也客观上促进了安全生产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从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早发现备汛防汛风险,到利用林区热成像检测系统及时准确发现火源火点,再到全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线上监测、网上排查各类隐患问题3万余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接触减少,客观上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了生长空间。抓住机遇、加强创新,让科技元素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织密安全生产的防护网。‎ ‎(插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为复工复产拧紧“安全阀”》)‎ ‎4.对于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是围绕安全生产,对生产经营单位在条件资质、负责人职责、资金投入等方面,在法律层面进行了规定。‎ B.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否达标,要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进行判断。‎ C.我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单位负责人都有保障安全生产、 消除安全隐患、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的职责。‎ D.保障安全生产条件必需的资金,应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负责投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因安全生产事故而导致的人员死亡。‎ B.发现并消除线员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隐患,是为复工复产拧紧“安全阀”的重要举措,因为线员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主体。‎ C.虽然可以自动顺延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人员安全证书的期限,但要压实安全监管责任,还必须守住安全底线,落实监管制度。‎ D.安全生产领域新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和普及,我们应抓住机遇,为安全生产注入更多科技元素。‎ ‎6.某食品加工厂在“复工复产”期间,如果安全生产零事故,主要因素可能是什么?请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锁匠 曹杰 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 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 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一壶茶,用算盘珠一样的手指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 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年轻人停了下来,看着锁匠铺头上面挂着的老招牌,上面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 ‎“大爷,您也喜欢收藏古锁?”年轻人试探性地问一下。‎ 老人放下手中的老烟袋,抬头看了一眼年轻人说:“我是做锁的。”年轻人一听,兴奋了起来,“我去参观一下您的锁铺,行吗?”‎ 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不瞒您老人家,我喜欢收藏古锁,今天能与您认识也是缘分……”‎ 禁不住年轻人的一番软磨硬泡,老人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进了尘封已久的锁铺。‎ 只见老旧的房子里摆了六七个铜炉子,虽然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矬子都擦得干干净净,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形锁、半圆锁、长方锁,还有八角形白钢雕花锁,谐音就是“福禄”的葫芦锁,每把锁都像个工艺品一样,无不展示出老人精湛的制锁技艺,看得年轻人目不暇接,连连竖起大拇指。‎ 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正当老锁匠要向他介绍古锁制作工艺的时候。年轻人突然来了灵感。‎ ‎“这些锁都是锁上的吧,我不用钥匙应该也能把这些锁都解开。”年轻人略带质疑地说。‎ 显然他是很相信自己解锁的功夫的。‎ 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做锁一辈子,从来没做过不用钥匙能解得开的锁。”‎ ‎“那我们就打个赌,要是我今天能解开这些锁,您就把锁送给我,要是解不开,我就拜您为师。”‎ 老锁匠正愁没法延续这门技艺,今天一个好徒弟就这样送上门来了,年轻人的话正中老锁匠下怀。‎ ‎“好吧,那你就试试看吧。”老锁匠淡然一笑。‎ 年轻人解开包袱,从一个小套子里面取出一根笔一样的东西伸进锁孔,那笔滴滴地响了好一会儿,年轻人时而咬牙,时而皱眉,但古锁仍然未开。‎ 老锁匠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 ‎“啪!”老锁匠那心爱的鎏金鱼形锁居然真的被打开了。紧接着墙上的锁一把、两把……全被解开了。‎ 年轻人也不客气,解开一把就扔进包里,不一会儿解开的古锁就快要装满了年轻人的行囊。‎ 老锁匠的眉头像巷口的榕树根一样,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愿赌服输,老人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都带走吧,都带走吧,一个也不要留……”‎ 年轻人更显得有些轻慢了,笑着背起行囊就要走。‎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年轻人的电话那边传来吵杂的警车声,原来县城一户人家发生了煤气泄漏,直接破门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需要他帮忙开锁。‎ 年轻人一听是急事,就连忙往外走。‎ 老锁匠拦住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有亲戚,想搭他的顺风车去。看着失落的老锁匠,年轻人有些内疚,他没有推辞,与老人一起上了停在巷子口的车。‎ 在车上老锁匠才知道,原来年轻人是以开锁为职业的新客家人,技术在城里数一数二。想到此老人的心稍微宽慰了一点。‎ 事故发生在一处老居民区里,穿过楼道就能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门口气味更是刺鼻,仿佛随时都会爆炸一样。‎ 年轻人紧张地拿出开锁工具,生怕擦出一点几火花,他把耳朵贴在锁边,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在地上,可锁就像被焊住了一样,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煤气味越来越浓,年轻人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锁铺时的沉稳,可锁依旧纹丝不动。从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是要放弃了 ‎“让我试试吧。” 老锁匠淡淡地说。‎ 年轻人虽然很怀疑老锁匠开锁的技术,但他仍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从门锁边移开。‎ 只见老锁匠蹲下身,屏住呼吸,从腰上悬挂的钥匙串儿里拿出一根钢丝。然后轻轻地把钢丝探到锁孔里。他眼睛注视着锁孔,轻轻地拨弄着钢丝,时间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压抑……‎ 时间又过去了一会儿,刺鼻的煤气味已经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嗒”,一声清脆的声音,锁开了!‎ 年轻人怔怔地站在那里。‎ 老锁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微笑着说:“这是我开的第一把锁。”‎ 那以后人们发现水寨古街的锁匠铺多了一个年轻人,没过多久市面上多了一种新锁,锁型古雅大气,锁芯时尚精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水寨镇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这个江边小镇风光秀美、历史悠久的特点,揭示了老锁匠的生存状态。‎ B.对于年轻人提出想要参观锁铺的请求,老锁匠脸上之所以露出“一丝尴尬”,是因为他的锁铺尘封已久,不好示人。‎ C.小说设计老锁匠制的锁全被年轻人打开这一情节, 意在说明老锁匠制的锁质量不高,揭示他生意不好的原因。‎ D.小说的细节描写颇为传神,如老锁匠“淡淡一笑”“淡然笑”“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都精准表现出其心理。‎ ‎8.作者在文末特意介绍新锁的样式,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9. 小说安排了两个开锁的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 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李时珍传》)‎ 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归,著《本草纲目》。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典籍,奋切编摩, 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岁历三十,功始成就……臣不揣愚鄙,僭肆删述,复者芟,阙者补。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无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分两京、各省布政刊行。赞曰:李公纷纷,乐道遗荣,下学上达,良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愧之,景纯通明。‎ ‎(节选自顾景星《李时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B.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C.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 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D.首标正名为钢/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遗表,遗书。官员临死时给朝廷及家人留下的书信。内容包括遗物、遗事处理及对皇上的忠心。‎ B.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通称古代典籍。其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 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如《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即指宁国府是奉皇帝诏令建造的。‎ D.两京,明自永乐后,称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为两京。与张衡《二京赋》中的“二京”所指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严谨审慎。他穷搜博采,删繁补漏,经历约三十年,在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几易其稿才成书《本草纲目》。‎ B. 李时珍博学善医。科场失意后,他居家读医书十年,大门不出,什么都学,无所不读。他擅长医学,并以医生自居。‎ C.李时珍为人所重。因楚王世子残暴昏聩,李时珍及时劝止了他,楚王把时珍推荐到朝廷,并授予他太医院判的职位。‎ D.李时珍受人敬仰。有文章称赞他彬彬有礼,热爱医道抛弃荣华,学习知识通达高深的道理,用来效法古代圣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4分)‎ ‎(2)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5分)‎ ‎14.唐慎微增补(本草》后,当时的人都认为此书很完备了,为什么李时珍还要再次修订?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田园作 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既写了家居的现实状况也写了其历史:房屋虽然破旧,但远隔尘世,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 B.三四句明写家室周围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暗显情操高尚,表明自己将像陶渊明一样“三径就荒”,植树隐居。‎ C.“望断金马门”句中“望断”二字十分传神,将诗人那急欲入仕的迫切心情活脱脱地抒写了出来,跃然纸上。‎ D.结尾处诗人以扬雄自况,表达了自己希望走以辞赋干谒人主进入仕途的道路,与其“欲济无舟楫”异曲同工。‎ ‎16.《唐音癸签·吟谱》说“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孟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中“冲淡”和“壮逸”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子证明了“ ”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如孔子又与后文 “ ”的观点相照应。‎ ‎(2)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待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3)《马说》中用“ , ”最终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等内容,描写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众所周知,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键DNA分子,( ),例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RNA病毒。‎ 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细胞中1条双链DNA分子可以在DNA聚合酶(即PCR中的“P”)的作用下复制成2条 的双链DNA分子, 获得2个拷贝数。PCR技术就是在试管中模拟DNA在细胞中的复制过程,将微量的DNA分子进行多次循环的复制,使得最初极为微量的DNA分子获得大量的拷贝数, 这样可以对获得的DNA分子进行比对和检测。‎ 针对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可以先将RNA提取出来,用酶把RNA序列转换成DNA分子, 对得到的这些DNA分子进行多次循环复制,即PCR反应。‎ 荧光PCR技术出现于1996年,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来指示DNA复制的拷贝数,通过相应的软件 荧光信号,计算样品中初始核酸分子的含量。荧光PCR技术相比原来常规PCR,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解剖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含量,成为病毒核酸检测目前的常规方法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就是通过荧光PCR技术,检测病人肺泡灌洗液、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含量,如果核酸含量超过某个临界值( 即阳性结果),则认为该病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如果样本中核酸含量低于某个临界值( 即阴性结果),则认为该病人没有被该病毒感染。‎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像模像样 便 接着 判断 B.一模一样 即 然后 分析 C.有模有样 就 立即 发现 D.装模作样 以 再 解码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有些生物却不是这样 ‎ B.只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分子 ‎ C.而某些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则是RNA ‎ D. 但病毒则恰恰相反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比原来常规PCR,荧光PCR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解析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含量,成为病毒核酸检测目前的常规方法之。‎ B.荧光PCR技术相比原来常规PCR,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解剖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含量,成为目前病毒核酸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 C.相比原来常规PCR, 荧光PCR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评价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含量,成为目前病毒核 酸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 D.荧光PCR技术相比原来常规PCR,可以更加精确地定量测定生物样本中的核酸含量,目前成为病毒核酸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医的养生之道, ① 。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 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当太阳升起,人体内有一股气从两腿中间沿着腹部向上升起,我们就醒过来。“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冷水是没有能量的, ② 。蒸腾向上的那个气,就是能量——热能。无形,有热量。通常所税的气动的气,中医说的阳气,本质就是这种无形的热能。太阳上升,本质就是温度升高,热能释放,人感应到了,体内热能也跟着释放。能量释放,就导致功能的发挥运作,在人表现为“苏醒”。 日上中天,就是能量释放上升到最高点,阳气走到头顶。太阳下降,能量收藏,阳气从头顶向下,沿着脊背下降,人就渐渐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睡眠其实就是一种 ③ 。‎ ‎22.生活中常因一些意外而使当事人处于尴尬境地,而化解尴尬,很多时候需要机智而幽默的表达。请就下边的场景,分别写出你的表达,化解相应的尴尬。每处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父亲生病住院,你的好友前来探望,送给父亲99朵玫瑰。此时,你对父亲说: 。‎ ‎②数学老师上课5分钟后发现自己走错了教室,而语文老师也正急匆匆地刚刚来到教室门口。这时候,作为班长的你,微笑着对两位老师说: 。‎ ‎③一女士穿了一件缀有梅花图案的高档旗袍去参加一个隆重的酒会,期间,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红酒洒到了她的旗袍上。见此场景,你作为与会嘉宾,对紧张的服务员说: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上班路上,在街角的早餐摊买个热腾腾的煎饼,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加班的深夜,摊点温暖的灯光和香气四溢的食物,安抚肠胃和灵魂。疫情之后,在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城市,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如此烟火气的日子已经到来。‎ 而中央文明办也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多地试水,加上国家层面为地摊经济释放更大发挥空间的信号,得到了各方点赞。‎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产生矛盾的时代,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员,看了上面的报道,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以“烟火气”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代表你所居住的小区,在“情暖社区”活动现场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