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4 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第二、三现代文选做一个)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中国古代的刑这一概念兼有法 与罚两种含义。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使秦朝迅速灭亡,也使汉朝面临危机。此时,董仲舒 适应历史需要,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诸家学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家理论体系。在法律 方面,他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据此,董仲舒认为, 官吏应该“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但他更侧重倡导“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亦称“经义决狱”,其特点是司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而是凭借 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被引用的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等,尤其是孔子所辑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对中 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其 表现为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和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春秋决狱”在法律适用上改变了 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采取根据不同案件情形区别对待;在审判方法上 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当法律 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但春秋 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春秋决狱”之后,更加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 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随着“引经注律”的不断发展,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礼 教的精神内容,即唐代不少的法律是根据礼义制定的。特别是《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古代 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集前 代立法之大成。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 已然完全伦理化。 清末的法律改革,实际上清政府是假借变法之名,而行修律之实。为此,以沈家本为代 表的法理派,把原有的“一准乎礼”的立法原则向“一准于法”的立法原则上改变,修改了 很多涉及伦理道德的规则。他们的主张是,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 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但他们并非完全不考虑道德因素,只是将道德与法律分开。 与此相反,礼教派主张,礼是刑法之本,伦理纲常应该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如果 失掉这个根本,刑法则失掉了固有的社会的基础。清末的“礼法之争”使得清末的修律采用 了西方的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刑罚人道主义,划清了法律和道 德的界限,也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到此发生了突变。尽管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脱离中国的 传统文化,仍然把伦纪纲常礼教放在首位,但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很强的法 律自身独立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李玮《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考证》)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礼法结合”思想的一项是( )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认为 既应该依法断案,更倡导“据义行法”。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据法听讼”和“依法刑 人”,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C.董仲舒认为应该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他的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 案的“春秋决狱”就是出自这一思想。 D.虽然“春秋决狱”更注重于礼的作用,但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在中国古 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解析:选项 B 对应的原文“但他更侧重倡导‘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春秋决狱’ 亦称‘经义决狱’,其特点是司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而是凭借儒家经典中的 微言大义来判案”“ 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 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选项“不否认法律 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判案,而《春秋》 最为常用,所以有了“春秋决狱”这一称法。 B.“春秋决狱”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 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C.“春秋决狱”的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 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D.“春秋决狱”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唐朝统治者就在法律中渗透了 大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 解析:选项对应的原文“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 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前半部分是优 势,“但是”后面才是弊端,选项“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 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把二者都归为弊端,曲解 文意。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处理案件时,“春秋决狱”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对不同案 件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 B.《唐律疏议》集前代立法之大成,是立法的结晶和我国古代法典的代表,是我国古代文献 中将法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的典型之作。 C.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将道德与法律分开,认为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 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 D.清末“礼法之争”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发生了突变,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 现,这种法律自身独立有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解析:选项对应的原文“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选项“将法 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的典型之作”和文意有差别。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 分)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 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 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 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 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 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 每人交 5 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 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 “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 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候在 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 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拦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 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 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 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 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 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 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 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 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 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 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 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 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 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 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跨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 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 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 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 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 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 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 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 3 年前因病去 世……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 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 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看电影的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 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没 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是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女孩却死了, 这给男孩的心理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 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 解析:B 说“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电影”与原文情节不合,原文中是先拒绝,后“勉强 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 “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学习上进的学生。C 分析错误。从原文主人公刘兵回答主 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女孩给了他温暖,成了他生命的动力。D 说“这给男孩 的心理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 已经去世。 答案:A E 5.倒数第二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情节的作用的考核的题目,首先答出情节的内容: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 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然后答出情节在情节和主旨、人物上的 作用,情节的作用是: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 笔,主旨的作用是: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 保存。 答案:①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②信 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笔。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一点 2 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6.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 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 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 析。 答案:①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②学业、事业有成:成年后学业有成, 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③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 的离开心里疼痛;对少年时同学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学,并希望需 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一点 2 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7.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怎么认为?请 谈谈你的看法。(8 分) 解析:这是一道小说的结尾的赏析的题目,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阐明自己的 理由,关键是分析和主旨的关系。 答案: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①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 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②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 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 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了。 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①小说要表达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 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②主 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 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③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 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25 分) 1939 年,费因曼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麻省理工是一所完全美国化的学 校,学生不修边幅,自由散漫,但却充满了灵气;而普林斯顿则具有浓厚的英国传统,优雅 而严谨。费因曼最不喜欢繁文缛节,不过,普林斯顿有些地方还是很合他的胃口。学校规定 晚餐时学生必须穿上统一的又宽又大的长袍,费因曼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每次打完球回来, 大家不用洗澡换衣服,套上长袍就直奔餐厅,从而省了不少麻烦,费因曼觉得穿这样的长袍 太方便了。 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都有回旋加速器。麻省理工的回旋加速器,放在一间洁净的房间里, 控制室则在另一间房间,那里一尘不染,学生一般是不能接触这台机器的;而普林斯顿的那 台回旋加速器,则放在一幢陈旧的大楼的地下室,房间里爬满电线,许多开关悬在电线上, 冷却水从水阀不住地滴出来,各式各样的工具扔得到处都是,世界上没有比它更乱的实验室 了,费因曼面对这“一团糟”的实验环境兴奋不已。这里表面上看乱糟糟的,但正说明这台 仪器是科学家们自己亲手安装的,每个人都知道这部机器的来龙去脉和每一部分的功能。普 林斯顿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真正在使用这台仪器,而不是把这 台昂贵的机器作摆设。 费因曼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惠勒的指导下,他开始致力于解决如何消 除量子电动力学中诸如电子自能等困扰物理学的老大难问题。他的想法是:一个电子对附近 的电子作用,使它们产生效应,这才是辐射反应力的来源。为此,他试图用超距作用来避免 自有场,并且使用推迟势和超前势的叠加来建立新的模型。费因曼的这套想法是标准的量子 力学理论表达的新形式。 惠勒觉得费因曼的想法很有创意,因此建议他就这个问题作一次学术报告。尽管这是费 因曼平生第一次作学术报告,他仍然大大咧咧地满不在乎。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主持报告会 的维格纳教授,他才感到了紧张。维格纳告诉他,罗素将会来参加研讨会。罗素的大名把费 因曼吓了一跳。维格纳接着说:“我想冯·诺伊曼教授也会有兴趣的。”诺伊曼是当时世界 上最著名的数学家,费因曼吓得脸都黄了。维格纳接着又说:“爱因斯坦很少参加我们的研 讨会,可是你这个题目太有趣了,因此他也会来。”费因曼这时已是面无人色了。不过,等 到真的上了讲台,费因曼却一点也不紧张了,只要一思考物理问题,他就会全神贯注于要说 明的问题上,一切杂念都会飞到九霄云外,下面的听众是谁,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了。 1941 年 12 月,美国卷入了世界大战,从而暂时中断了费因曼的研究工作。军队到普林 斯顿校园招聘科学家,特别声明需要物理学家。军队招聘物理学家的消息,使费因曼十分兴 奋,也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毅然放弃了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工作机会,参加了研制原 子弹“曼哈顿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大师云集,而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费因曼只是 一个无名小卒,但他以大胆和敢提反对意见而著称。费因曼的顶头上司、理论物理部的主管 是大名鼎鼎的汉斯·贝特,但和这样的人物谈论问题,费因曼也毫无顾忌的与之展开争论甚 至争吵。与读书的时候一样,费因曼只要一谈物理问题,就会全用“不,你错了”、“你简 直疯了”之类的话去刺激对方,费因曼不怕大人物,不怕权威,而许多大人物也因此愿意接 近他。一天,尼尔斯·玻尔来到了洛斯阿拉莫斯。玻尔在接见那些大人物前,先找来费因曼 讨论问题。因为老玻尔知道这些大人物个个都怕他,只有费因曼会指出他的想法中的谬误, 因此讨论问题时,单找那些只会说“是,玻尔博士”的人是不行的,而应该先听听那些会说 “你疯了”之类的小伙子的意见。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费因曼就学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由顽童逐渐成长为一位 令人赏识的科学家。 B.文中写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大学对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不同设置与管理,目的在于突出两 校迥异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C.费因曼致力于如何消除电子自能等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想,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其 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意义。 D.一谈到物理问题,费因曼总会用话语刺激对方,但许多大人物却愿意与他交流讨论,因为 他能给对方学术帮助。 E.本文先写费因曼求学的一段经历,再写参加工作后的一个片段,选材集中、丰富、富有 典型意义和感染力。 解析:选项 B 二者的对比是在说“普林斯顿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科学家 们真正在使用这台仪器,而不是把这台昂贵的机器作摆设”,进而写传主成功的原因;选项 C 对应的原文是“他的想法是”选项“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无中生有;选项 E“选材丰富” 言过其实。 答案:A D 9.费因曼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整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到文中的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分 条作答,注意段首和断尾的句子,主要的语句有:“费因曼最不喜欢繁文缛节,不过,普林 斯顿有些地方还是很合他的胃口”“军队招聘物理学家的消息,使费因曼十分兴奋,也激起 了他的爱国热情”“但他以大胆和敢提反对意见而著称”。 答案:①在生活上追求简洁、随意,与众不同。外表散漫,内心严谨,生活上反对繁文缛节。 ②在学术研究上富有个性,重视实践研究,务实较真敢于挑战权威。③有爱国热情,在国家 需要的时候,毅然参加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每点 2 分) 10.费因曼的成长得益于哪些有利因素?请简要说明。(6 分) 解析:这是一道整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找到文中的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分 条作答,注意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主要的语句有:“普林斯顿有些地方还是很合他的胃口” “科学家们真正在使用这台仪器”“在惠勒的指导下,他开始致力于解决如何消除量子电动 力学中诸如电子自能等困扰物理学的老大难问题”“费因曼不怕大人物,不怕权威,而许多 大人物也因此愿意接近他”“但和这样的人物谈论问题,费因曼也毫无顾忌的与之展开争论 甚至争吵”。 答案:①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进入重视实验、重视动手能力的实验室;(2 分) ②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其指导下能致力于研究如何消除量子电力学中困扰物 理学的问题;(2 分)③1941 年,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经常与科学大师讨论 问题。(2 分)(意思对即可) 11.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费因曼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他在权威面前却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也会毫无顾忌的与之展开争论甚至争吵。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 分)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 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 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此题可用第一种方式答题,先答出观点,然后列举文中的 例证解释说明,然后联系现实回答。 答案:示例:观点:费因曼在权威面前敢于挑战,这是坚持自我,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 理由:他热爱自己的科学研究,一谈到物理问题就会用“不,你错了”之类的话,许多大人 物愿意接近他,他能指出对方想法中的错误,给对方学术上的帮助。如玻尔在见别人之前, 会先来听一听这小伙子的意见。 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利,在权威面前舍弃了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个性,这 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尤其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需要坚持己见的人,这既 能指出别人想法中的错误,也利于自己的发展,利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我们在坚持己见,挑 战权威时,一定是在自己的观点正确的前提下,不能一味的保持个性而盲目地挑战权威,草 率地做决定。自己的坚持一定是经得住考验的。 二、文言文阅读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 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 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 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 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 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 自汉、魏已来,知音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 滞,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 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 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 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 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 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 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 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 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然皆心服,谓以为神。 (选自《隋书》)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尝与人方.食 方:正在 B.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诋毁 C.上雅.好符瑞 雅:高雅 D.其事竟寝. 寝:停止 解析:“雅”应为“平时”“一向”。 答案:C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非凡的一组是( )(3 分) ①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②遂造诸乐器 ③并撰《乐谱》六十四卷 ④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 ⑤应手成曲,无所凝滞 ⑥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造就其音乐才华的原因;⑥说他的言语应验,和音乐才华无关。排除这两项可以 得到答案。 答案: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万宝常受父亲的牵连,被罚配为乐工,因此通晓乐律,工于各种乐器,曾造玉磬献给北齐 朝廷。 B.万宝常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可以即兴即物奏乐,令时人赞赏。他能从音乐中听出战祸的 征兆。 C.万宝常对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撰写了六十四卷《乐谱》,整理恢复汉代就已失传的 旋宫之法。 D.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他死前惋惜地烧毁自己的 著作。 解析:原文只是“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选项“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 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中“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和“本 人竟活活饿死”文中没有依据。事件错误。 答案:D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5 分) (2)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5 分) 解析: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的意思。 答案:(1)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宫、商、角、徵、羽亦可)配齐,和乐 器一样音调和谐。(重点词语“扣”“品”“宫商”“丝竹”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2) 一起讨论古代的典籍,编撰乐书,都被当世所采用。至于这些人懂音乐的天赋,比宝常差远 了。(重点词语“坟”“识”“天然”各 1 分,被动句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法曲献仙音·咏铁马同云臣赋① [清]陈维崧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珮琮琤,丛铃戛 ②,依稀客窗闲话。更乌 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流落到而今,踠③霜蹄、寄人篱下。 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注】①铁马:又称“檐马”、“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 的前身。②琮琤,戛 :象声词。③踠:曲。 16.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分析。(5 分)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形象的分析题目,答题时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无成”“不逝”“屈” “欺”“打”。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遭遇不幸、屈居檐下,任鸟雀相触、霜欺雨打的悲凉形象。(3 分)作者把檐下随风摆动的铁马看成“无成”的赤兔、“不逝”的乌骓,创业无成,抱恨无 穷,不幸屈居檐下,鸟雀可以任意触犯,霜雪可以任意欺凌,风雨可以任意吹打。(2 分) 17.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综合分析的题目,从“想多年”和“到而今”手法显然 是对比,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作答,关键词语:“寄人 篱下”“潦倒馀生”“仍旧酸嘶中夜”,表达的是一种“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 壮心不已”的情感。 答案:对比,作者以铁马往日的经历(“战场猛气,矜蹴踏”)和当前的境况(“踠霜蹄、 寄人篱下”“ 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作对比,突出了铁马的悲惨处境。(2 分) 作者借铁马表现了穷途失意(寄人篱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辛酸和愤慨,(2 分) 也表现了作者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壮心不已。(2 分) 四、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先帝知臣谨慎,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艰难苦恨繁霜鬓, 。 (6) , 只是朱颜改。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濯”“涟”“喧豗”“幽”。 答案:(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濯清涟而不妖(3)别有幽愁暗恨生(4)飞湍瀑流争 喧豗 (5)潦倒新停浊酒杯 (6)雕栏玉砌应犹在 五、选择题(9 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模仿秀《王者归来》播出以来,观众对主持人赵忠祥的质疑声与收视率一样,一浪高过一 浪。面对非议,年近七旬的赵忠祥认为不足挂齿...., 自己一点都不老,70 岁正是事业的旺季。 B.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奇不意地扑面而 来,清凉舒爽的感觉,令人呼之欲出....。 C.为推动月饼出口,帮助月饼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顺利品尝到祖国的 传统食品,感受节日气氛,广东有关部门在监管月饼生产和服务出口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D.现实空间与网络世界已互相涵盖,身体与机器已水乳交融...., 哪个才是生活的主场已模糊 不清。“电子人”的生活是躯体走再远,心也在终端。 解析:选项 A“不足挂齿” 表示不值得一提,一般由于自谦,此句对象错配;选项 B“呼之 欲出”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句望文生义;选项 C“不遗余力” 把全部 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此句正确;选项 D“水乳交融”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 紧密,此句对象错配。 答案: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今年 6 月以来,斯诺登踢爆的美国监听门事件一直在发酵。除滥用法权和先进技术外,这 事件也反映出美国的自信已出现危机。 B.“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 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之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更令人愤怒的是,安倍在声明中言 之凿凿地称,参拜是为了重温日本将绝不发动战争,是为了“持久的和平”。这是何等荒诞 的诡辩! D.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 8 日凌晨 4 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 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 2020 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 地。 解析:选项 B 搭配不当“关键”和“是否”一面对两面;选项 C 成分赘余“言之凿凿” 形 容说得非常确实,本身就有说的意思,后面又有“称”成分赘余;选项 D 搭配不当,“获得” 和“主办地”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A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家、诗人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 语言。 ①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②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④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 ⑤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⑥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A.④⑥①③②⑤ B.④⑥③①⑤② C.②④⑤①⑥③ D.④⑤②①⑥③ 解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 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⑥句中的“但”表 转折承接④中的话题“意境”,③承接④中的“意匠”。由此得到答案。 答案:B 六、语言表达 22.下面是关于“文化体现”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 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认真对待自己,如何坦城对待他人, ① 。在一个文化厚实 的社会里,人懂得需要尊重自己——他不苟且, ② ; ③ ——他不霸道、 ④ ;人懂得 必须尊重自然—— ⑤ , 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注意上下文的文意和前后的衔接,后面三句的 结构是“人懂得 ——他不 ,所以 ,按此前后照应填写。 答案:①如何正确对待自然 ②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应该尊重他人 ④因为不 霸道所以有道德 ⑤他不掠夺 2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继续以“书”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孩子意志坚强。 解析: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 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 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重在意象的选取和意象的解释,注 意前后的转折关系。 答案:书不是长发,却会使女人魅力绽放;书不是青墨,却会使女人文笔飘香。书不是航标, 却会使人们明确方向;书不是枪炮,却会使军人斗志昂扬。 七、作文 24.阅渎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 有人找到这位大师,求他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 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 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