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钦州市第一中学 2020 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 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 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 样”,或认为“这 700 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诸如此类的夸张 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 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 定的指向性。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 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 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 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 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 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 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 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 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 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 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 一种基本策略。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找到 某方面的符号性特征,道理正在此。即便在某些场合,脂砚斋评语对有些人物的名字给出了 - 2 - 意义的指向,比如把“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 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 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当然,更不能涵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的每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人物命名时,即便撇开具体人物的言行,仅仅是在抽象层 面因谐音而引发一种符号式把握,对有些人物也是不能作简单化处理的。比如“秦可卿”, 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 天,有持续的争议。理解人物命名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 所以,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即便某些人物的姓名谐音给人以意义的指 向,但仅仅把这种谐音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自己阅读的具体感受,努力发现这一侧 面所涵盖的以及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这才是阅读伟大作品的正道。因为,相比揭示名字的 符号性功能来说,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选自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名师的导读书籍把人物命名方式和判词当作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可能会使读者误 入阅读歧途。 B. 少数人夸大《红楼梦》中人名寓意的作用,虽然不必较真,但若用这些观点指导青年学生 就要慎重了。 C. 曹雪芹处理《红楼梦》所有人物时,力图立体地塑造形象,很少使读者产生谐音双关方面 的联想。 D. “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是脂砚斋评语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 给出意义指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两段从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的观点切入,引入论题,提出自己 的见解。 B. 第三段先直接否定了《红楼梦》部分人物的姓名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然 后指出由“谐音”解读人物的危害。 C. 第四、五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对人物形象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加以分析的 观点。 D. 末段收束全文,强化了“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 的观点,指出“对人物具 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 3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伟大的作品,理解人物姓名的谐音和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同样重要。 B.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的姓名谐音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 C. 对《红楼梦》中的每个次要人物,都可以通过谐音的符号性特征去分析理解。 D. 秦可卿的姓名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 项,“曹雪芹处理《红楼梦》所有人物时”错误,应为“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因为原 文说“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 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 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项,“第三段先直接否定了《红楼梦》部分人物的姓名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 错误,作者在第三段先肯定部分人物姓名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项,“同样重要”错,原文是“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C 项,“都可以通过谐音的符号性特征去分析理解”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总体来看,《红 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 者阅读”。 D 项,“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错误,从第五段可知秦可卿人物 命名“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 故选 B。 (二)中国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 4 - 故园①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 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 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 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 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 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 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域厢镇槐树街 5 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 3 岁到 16 岁 (1935-1947),36 到 48 岁(1966—1979)曾生活在那里。 4.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 - 5 - 特点。 B. “在这里歌/在这里哭”,看出“我”的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 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C. “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 满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 D. “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 纸、柴灶、菜园。 5.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 “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6. 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聚焦“我”与小母鸡、老公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故园动物的和谐相处。②感谢小母鸡、 老公鹅,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人对故园的感恩与不舍。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项,“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错误,诗歌表达了对故园的留恋,并没有说 时间仓促,也并非“决绝”。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 项,“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错误,“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 中“让”字是“我”的主动行为,与“奏一支思乡曲”连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①本诗选取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对象,是因为小母鸡“天天为我下蛋”,老公鹅“夜夜 - 6 - 为我守门”,它们是故园中的家禽,与“我”朝夕相伴,且默默为“我”奉献,这样写,可 以表现出人与故园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②作者感谢小母鸡、老公鹅,将抒情对象具体化, 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诗歌的题目是“故园别”,诗歌主要表达对故园的不舍与眷恋,诗 人选取自己生活场景中的小母鸡、老公鹅等意象,让人更能感觉到作者对故园的依恋之情。 (三)散文作品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 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 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 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 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 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 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 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 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 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 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 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 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 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 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 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 嚷着饥饿。 - 7 -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 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 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 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 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 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 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 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 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 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 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 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 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 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 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 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 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 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 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 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 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 的羊。 - 8 -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 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 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 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 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 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 是全文的线索。 B. 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 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 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 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D.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 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8.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根据全文概括。 【答案】7. B 8. 参考答案一:①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②突出呼伦 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③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 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生生不息)。 参考答案二:①“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突出呼伦贝尔无霜期的特点;②“挤”“奔 跑”运用拟人手法,“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运用比喻手法,“奔跑着发芽, 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状态,赞美大 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9. ①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②羊羔生长期的春天③萨丽娃事业的春天④以萨丽娃为代表 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 9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 项,“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错误。由第十段“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 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 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可知,萨丽娃姐姐虽然离开了草原, 但她始终思念着故乡,最终也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草原上。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考虑用到的手法,分析其效果;其次思考词语运用的特点,句式特点等; 还要从内容、结构方面理解语句的作用。本题赏析“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 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 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本题主要分析手法。先分析手法: “挤”“奔跑”运用拟人;“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 运用比喻;“奔跑着发芽, 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运用排比;“奔跑着”运用夸张。接着分析效果:“一年只有不 足一百天的无霜期”突出呼伦贝尔无霜期的特点;“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奔跑着发芽, 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生动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状态, 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本文标题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分析此标题的意蕴,主要抓住关键词“春天”。 从字面意思看,由“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 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 茹苦的季节……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 可知,“春天”是自然意义上的一个季节,是充满了希望的季节。“春天”指呼伦贝尔草原 上的春天,它是小羊羔生长的季节。 从深层次看,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 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可知,萨丽娃姐姐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 育小羊羔,不仅使得自己的牧场远近闻名,迎来事业上的春天,也帮助了其他牧民,使得他 们迎来了生活上的春天。 - 10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 惠王。其父卒二十岁,秦灭韩。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 韩故。道还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 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再战,秦兵 竟败,遂至咸阳。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 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縞素为资。今始 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 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 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今为之奈何?”良乃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 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 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 陛下,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天下始定,刘敬说高宗曰:“都 关中。”上疑之。留侯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 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汉十二年,高帝崩.,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B.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C.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D.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专指秦始皇,他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B. 留侯,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 C. 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过秦论》 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崤函”便是此地。 - 11 - D. 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土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直言劝谏。沛公进入秦宫后,想要留居,樊哙劝说无效,张良说沛公的行为无异于“助 桀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军在霸上。 C. 张良不恋权位。汉元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有赫赫战斗功,高帝让其择三万户, 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D. 张良深受高帝信任。天下始定,留侯张良重点陈述关中的优势劝告高帝定都关中,高帝听 了之后,当天就起驾,向西定都关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2)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项伯于是连夜疾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2)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 户作为封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以《太公兵法》”是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说沛公”,中间不应断开, 排除 A 项;在文言文中,“曰”字一般跟后面说的话断开,排除 C 项;“故”,是表原因的 连词,与后文联系紧密,中间不断开,排除 D 项。 这段话的意思是: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 谋。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A 项,“秦王,专指秦始皇”错误,秦国的“君主”都可称秦王,另外隋唐李世民做皇帝前也 称秦王。 - 12 -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张良有赫赫战斗功”错误,原文说“良未尝有战斗功”。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①乃,于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欲与俱去,省略句,应为“欲与(之)俱去”,意 思是想叫上张良和自己一起离开军营;去,离开。 ②运筹策帷帐中,省略句,应为“运筹策于帷帐中”,意思是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胜千 里外,省略句,应为“决胜于千里外”,意思是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判断句, 意思是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自择齐三万户,省略句,应为“自择于齐三万户”,意思是自己 从齐国选择三万户。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 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 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韩国灭亡后,张良 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 缘故。(张良打算前去跟随自立为代理楚王的景驹),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 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 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 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 沛公于是到了咸阳。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 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 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 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项 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疾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 - 13 - 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 公非常吃惊,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 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现在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 公,项伯于是进去会见了沛公。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派遣将 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汉元 年(前 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六年(前 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 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 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 把我交给陛下。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天下已 接近安定,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皇上对此心有疑虑。留侯说:“关中东 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 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这正是所谓‘金 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关定都关中。汉 十二年(前 195),高帝驾崩,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4.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 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 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 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C. “野外罕人事”与“虚室绝尘想”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 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 - 14 - 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5. 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心情之喜在于:喜乡间生活宁静淳朴。诗人可以摆脱官场束缚,乡邻关 系友好淳厚,令人喜悦。 心情之忧在于:担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不敌霜霰,心怀恐 惧。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B 项,“虽孤独但也快乐”错,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 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 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是说遇到邻里,大家谈论的没有其它,只是说说桑麻的 长势情况。“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意思是桑麻渐渐长高,我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广。 与虚伪的官场相比,作者与邻里的关系是简单的,大家的谈论是愉快的,轻松的,充满自由 与喜悦的。不像在官场里,充满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所以,乡居的宁静和乡邻关系友 好淳厚是令诗人喜悦的。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又流露出诗人的担忧,诗人怕霜 雪突然来临,把自己辛苦种植的庄稼给毁于一旦,就像衰草那样零落了,这是所有种庄稼的 人的担忧,这是作者忧之所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 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士皆瞋目 (4). 发尽 上指冠 (5). 三军可夺帅也 (6). 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 - 15 -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紧扣“荆轲悲壮的唱词”的情境,可知答案。注意“萧”易误写为“箫”,“还”易误 写为“返”。 (2)紧扣“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 的情境,可知答案。注意“瞋”易误写为 “嗔”。 (3)紧扣“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 的情境,可知答案。注意“帅”的写法,两 句话结尾都有“也”字,千万不要漏掉。 三、语言基础知识及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 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 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17 )。随 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 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18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 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19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 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开阔,___20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 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 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21___,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 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 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 16 - 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 之路来。 B.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 创新之路来。 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 新之路来。 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 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 中。 根据文章内容,从第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 排除 A 选项和 B 选项,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 D 选项。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17 - 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根据语境意第一空应是戏曲的灭亡,据此排除 B 选项和 D 选项; 根据语境意和成语意第二空应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据此排除 A 选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 法是不变的。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 A 选 项 D 选项。 B 选项和 C 选项的区别在于 B 选项多加了“这样”。 C 选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 而 B 选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 B 选项的表述最准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强调了考生的阅读能力。整体 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题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符合主流价 值观。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 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 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 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 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 (1). 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2). 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3).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 18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句子,注意分析整个语段。 这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对象是“花青素”,第一处是对后面内容的总括,依据后面在酸 性、碱性、中性环境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第二处,后面以牵 牛为例,可以知道“有些花的颜色一日数变”;第三处,前面说“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 生了变化”,此处是说“花青素随之发生变化”。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 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 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第一处内 容是后面“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这句话 的统领,第二处内容后面说“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 色”,这是举例对前面句子的说明,第三处,后面说“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可知前面是 原因。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 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 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有生动的描写和抒情 ②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定格 荷香是夏季的一声叹息,我一直记得。 那年夏季,荷花盛开在一片荷塘中,浑浊的水面映出荷花冰清玉洁的身影,身上处处散 发出清香,荷叶像是荷花的陪衬物似的,静悄悄的铺在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整片池塘看起来 像极了一幅别样的风景。 我跟随父母一起到奶奶家游玩。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红色的木门,漆已经有些斑驳, 我轻轻拿起泛绿的铜锁,小心翼翼地叩了几下,门被奶奶打开了。一跨进门,扑鼻而来的是 一阵清香。走进厨房,浓郁的荷香和糯米的甜米的甜香满满的溢出来,我随手拿起一片未晒 干的荷叶片仔细端详着,有条理的叶纹与青翠的绿色第一时间紧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久久 - 19 - 不能恢复。 火苗映在奶奶的银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跃入沧桑的沟壑间,散作一抹荷香。 “奶奶,您为什么喜欢做荷叶饭呢?”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儿,捋了捋而变得头发,认真 的说:“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的美,忽视了荷叶这般清雅的存在,把荷叶都算作荷花的了。” 她拿出一片晒干了的荷叶对我说:“你闻一下,荷叶即使枯萎老去,它仍会散发出清香。” 奶奶温和的笑着,拉住我的手,温暖的触感透过粗糙的掌心传到我冰凉的指尖。 “孩子,要做荷叶那样的人,献出心头的清香啊。”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做荷叶那样 的人吗? 告别了奶奶,我走到巷子拐角处,看到了半亩青涩的荷塘。和田玉般温润的荷叶上缀着 几星露珠,颤动地滚落,惊醒了打坐的莲子,荷叶柔和地吐纳着清香。 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青未青,历久弥香的荷叶,大概只有在夏季善且年轻时, 才会被注意到吧。 就像奶奶,为儿女们撑起了半边天,尔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朱红小门的小院里,静静晕染 着荷香,纺织模糊的心事。 似乎触到夏忧伤柔软的内心,她叹出一抹荷香,那是她用一辈子去酝酿的,最优雅的一 抹荷香啊! 奶奶离开了我们很久了,但每当我吃饭时似乎总能感受到那扑鼻的荷香,那是我生命的 力量源泉。 那抹荷香,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将永远激励着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命题前所给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 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 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 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写作中重要 点要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要突出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 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精心地讲述一个故事,准确地定格一幅画面,生动地描写一些 细节,告诉读者“定格”的是什么。(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 题就可以从为什么“定格”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 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定格”的是什么,然后通过细腻描写,展示“定格”内容令人感动 - 20 - 或震撼之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