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转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转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转段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 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我国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指南》等规划指南均提出有关创新药发展的目标,并且设立了专项以推动新药研发。2008 年至今,我国实施的“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16 年,在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改革方案中,我国药品监管机构首次正式提出“创新药”概念,定义为“在 中国境内外未上市的药品”,范围由“中国新”转变为“全球新”。除中药制剂外,创新药主要指 1 类化学药品创新药(简称“化药创新药”)和 1 类生物制品创新药(简称“生物药创新药”)。2008—2018 年,我国创新药临床申报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具体如图 1 所示。2008—2018 年,我国一共批准了 36 个国产创新药(以品种计),‎ 其中化学药创新药 20 个,生物药创新药 16 个,具体如图 2 所示。‎ ‎320‎ 申报数量/件 ‎240‎ ‎160‎ ‎‎ ‎151‎ ‎133‎ ‎‎ ‎198 204‎ ‎303 286 7‎ ‎6‎ ‎3 3‎ ‎3 3‎ ‎3 3‎ ‎2‎ ‎3‎ ‎2‎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批准上市品种数/个 ‎6‎ ‎5‎ ‎4‎ ‎112 3‎ ‎80 39 31 50‎ ‎72 89‎ ‎74‎ ‎30 35 35 34 2‎ ‎17 14 23‎ ‎0 11 8 ‎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年份 ‎1‎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年 份 化学药 生物药 图 1 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受理情况 ‎化药创新药 生物药创新药 图 2 2008-2018 年批准上市的国产创新药 ‎(摘编自杨庆等《我国创新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年第 6 期 材料二 新药研发主要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请、生产、上市等几个阶段。新药成功上市,必须同时具有优良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新药研发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技术条件和项目管理都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庞大的研究队伍,而且还要依赖于项目中各部分积极有效的协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或意外都有可 能对研发项目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这使新药研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正因为新药研发周期长,条件严格,所以也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投入。近 30 年来,新药研发的平均时间显著延长,每个药物的研发支出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但过去 20 年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新化学药物和新生物药物却大大减少,投资回报也明显降低。即使欧美领军制药企业投入巨资并聘请最优秀的人才,1999 至 2008 年 FDA 也只批准了 50 个小分子一类新药。另外,新药上市后还可能面临由市场接受能力、市场接受时间、产品竞争能力、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变动、竞争者采取的行动、运营成本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可见,即便集中最优质的资源和大量的资本,新药研发仍是一项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工作。‎ ‎(摘编自蒋先仲《药物发现及其新策略》,《微博橙子辅导》2016 年第 27 卷 23 期)‎ 材料三 ‎15 年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兼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林开始研发抗肿瘤基因治疗新药 ‎——重组人肉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尽管该“源头创新的新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目前Ⅲ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完成,但多年来,他时常受资金短缺困扰,进展缓慢。由于缺乏长效投入机制,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投资方也顾虑重重,我国新药研发举步维艰,新药产业化“难产”。‎ 相比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新药研发状况,我国新药研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比如,同时研发某些同类型药品, 甚至有的国家起步更晚,但却能比我国还早上市。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研发投入机制和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我国,创新药的研发者要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失败率高等痛点,尤其是在临床试验阶段最“烧钱”。这些都让不少药企望而生畏。新药研发之路坎坷,一方面制约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诸多国产药和仿制药难以达到国外原研药的治疗水平,患者不得不求助于进口药物,但高昂的费用又会加剧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的救治。因而,国产创新药如何走出“难产”困局就成了亟待正视的问题。‎ ‎(摘编自戴先任《谁来助新药研发一臂之力》,《工人日报》,2018 年 10 月 31 日)‎ ‎4.下列关于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8-2018 年间国产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总体上升,生物药与化学药的数量差距也在逐年扩大。‎ B.2016 年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改革为化药创新药临床试验申报提供了便利,使第二年的申报数量快速增长。‎ C.2008-2018 年间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年增长数量不稳定,化药创新药与生物创新药间的比例也不稳定。‎ D.2018 年我国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与批准上市数量都比较可观,可见前者有力地促进了后者快速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新药研发流程复杂,难度大,时间长,回报不高,这导致了我国药企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药企相比还有差距。‎ B. 对新药上市后由市场、对手和成本等因素带来风险的评估,会影响药企投入研发的意愿,从而影响整个研发进程。‎ C. 近年来国外领军药企不断加大创新药研发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但也面临研发进度放缓、新药上市数量减少的问题。‎ A. 我国药企在新药研制方面不缺乏热情,也有一些源头创新性的项目,但因诸多因素,尚面临着新药产业化的困境。‎ 6. 国产创新药要走出“难产”的困局,需要相关方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黄河入海 叶 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节选自2019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藏族女诗人梅卓讲述乡亲们如何敬畏雪山溪水时,文章写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运用肖像描写突显人物的虔诚。‎ C.文章前后照应,首尾圆和。文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展现黄河的风貌,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的情感也达到高潮。‎ D.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在一步步深化。‎ ‎8.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 ‎9.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开见其所为文曰:“异日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偃以为:“地震,阴之盛。今朝廷政令,不专上出,而后宫外戚,恩泽日蕃,此阳不胜阴之效也。宜选将练师,以防边塞。”赵元昊朝贡不至,偃曰:“遽讨之,太暴。宜遣使问其不臣状,待其辞屈而后加兵。则其不直者在彼,而王师之出有名矣。”又奏:“戍兵代还,宜如祖宗制,阅其艺后殿次进之。”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衣,坐系者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咎,请从末减,奏可。西塞用兵,士卒妻子留京师者犯法当死,帝不忍用刑,或欲以毒置饮食中,令得善死。偃极言其不可,帝亦悔而止。宦人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抵罪,帝使赦智诚三人,而文显五人坐如法。偃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诏并释之。未几,卒。偃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以予族人。初,天下职田,无日月之限,而赴官者多以前后为断。偃请水陆田各限以月,因著为令。尝与谢绛受诏试中书吏,而大臣有以简属偃者,偃不敢发视,亟焚之。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偃纠察刑狱,范仲淹尹京,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子元衡,有学行,能自立,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并其子茂谌咸早卒。偃妻,直史馆刁约之妹。与元衡妇韩、茂谌妇谢皆寡居丹阳,闺门有法,江、淮人至今称之。‎ ‎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 B. 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 C. 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 D. 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科,科举考试录取分甲乙科,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授官的依据,以便按成绩等级决定官职的高低。‎ B. 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兵械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长官称尚书。‎ C. 朝贡,又称进贡,指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示顺从或结盟,如属国向宗主国献礼。‎ D. 职田,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职田制至明朝废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胥偃努力向学,富有才华。河东柳开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他日后必闻名天下;他后来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 B. 胥偃尽心政事,见识深远。赵元吴不来朝贡,他提议先礼后兵,不可匆忙征讨;针对戍兵代还,他上奏说应遵从祖制。‎ C. 胥偃积极建言,宽厚仁爱。有人打算将毒药投进犯人的饮食中,以减少其死刑的痛苦,他极力陈说不可,皇帝也后悔而作罢。‎ D. 胥偃不忘族人,教子有方。他显达后将数十顷良田全部送给族人;其子有品行学问能够依靠自己有所建树,江淮一带称颂良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 ‎(2)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15孟浩然提俱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 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交织的角度表达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情。‎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两句描写水石相击且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惊险场面,突出了蜀道的险峻和难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前不久,黄宾虹刷屏朋发圈——他的一幅《黄山汤口》在今年春拍飚出3.45亿元的“天价”。尽管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南黄北齐”之说(“黄”指黄宾虹,“齐”指齐白石)由来已久,然而相比齐白石“红花墨叶”的雅俗共赏,黄宾虹的看上去总是“黑漆漆”的画多少显得有些寂寞。‎ 有人将黄宾虹的画比作茶水,而且是黏茶、浓茶、苦茶,认为他的画必频慢慢回味才能尝到甘甜,沁人心脾。这样的比喻不无道理。黄宾虹最为__ 的,是以金石趣味表现山水“浑厚华滋”的氛围。他对于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这是一位知识型、来自阿铁语文堂研究型的画家。他的艺术人生,一方面在不断向古人学习,总结各画派的技法经验;另一方面,则游历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进入“师造化”“师自然”阶段。( )晚年最具___的“黑、密、厚、重”式画风,尤其被认为将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17.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应填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飚(biāo)   沁(qìn)   擅长    辨识度 B.飚(yáng)   沁(qìng)  善长    辩识度 C.飚(yàn)    沁(qìn)   擅长    辨识度 D.飚( biāo)   沁(qìng)  善长    辩识度 ‎18.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对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B.他执着遍求山水的“内美”,这样的美古奥深邃甚至有些艰涩难懂。‎ C.他执着追求山水的“内美”,这样的美艰涩难懂甚至有些古奥深邃。‎ D.他对于山水的“内美”执着追求,这样的美古奥深邃甚至有些艰涩难懂。”‎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终,黄宾虹总结出了“五笔七墨”。这是在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再加上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完成的。‎ B.最终,黄宾虹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五笔七墨。”‎ C.最终,“五笔七墨”被黄宾虹总结了出来。这是他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最终完成的。‎ D.最终,经过自己对笔墨的研究实践,再加上对前人用笔用墨经验的借鉴,黄宾虹总结出了“五笔七墨”。‎ ‎20、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从设计到竣工仅用了 10天时间,完美地 诠释了 “中国速度”。下图是热心网友为医院设计的院徽,请说明其构图要素和寓意。(6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材料一 四川省政府18日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甘孜藏族 自治州雅江县、炉霍县、色达县等16个藏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此前已经退出贫困序列的 16个藏区县,至此,总人口 217万,藏族人口 160万左右的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四川藏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包含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 州木里藏族自治县32个贫困县,2013年底有2063个贫困村、3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20.1%。到2019年底,32个贫困县全部摘掉 ‎“贫困”帽子.206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 到0. 2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 材料二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思想观念落后 是导致四川藏区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要做好藏区的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藏区教育工作。四川始终坚持把“发展藏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现藏区治愚治穷的根本之策。为阻断藏区贫困代际传递,四川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着力提高藏族幼儿普通话水平、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同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和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到校读书。‎ ‎(1)请提取材料一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3分)‎ ‎(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其前句构成整句(2分)。‎ ‎ 治贫先治愚,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ト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D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 ‎ 2. B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 ‎ 3. C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项,错在“仪式则逐渐消亡”这个地方。由原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D项,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C(A 项生物药与化学药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差距并没有逐年扩大,如 2017 到 2018 的差距缩小了;B 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改革提供的便利,第二年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增长与注册分类改革也没有因果关系;D 项每一年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和批准上市数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5.A(新药研发的诸多困难导致的是我国药企创新动力不足而非创新能力不足,而且这些困难是全球性问题,不是我国和发达国家有差距的原因。)‎ ‎6.①药企提升创新动力和研发实力;②政府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③完善研发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每点 2 分,共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 “文章开头称黄河为‘它’”错,根据原文“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可知,文章开头的“它”指代黄河入海的“那一情景”,不是指代黄河 ‎8.(6分)①交待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②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人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9.(6分)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黄河入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 ‎8.本题综合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标题的作用。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赏析标题往往是赏析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艺术和恰当使用的修辞,赏析标题中饱含的作者的种种情感。赏析标题时,一般先看标题的本义,包括词语的含义,是否点明写作的对象,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旨,等等;再看标题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最后思考标题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包括:题目的结构、用到的修辞手法、与主旨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等。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所以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题目“黄河入海”巧妙的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交代了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从行文结构上分析,“黄河入海”的内容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如第1、4、5、7、9等段落,均有出现,可以得知题目作为文章线索。答题时,综合这几点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主旨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9.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散文的主旨,即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意思,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信息,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我们概括散文的主旨,就是在理清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对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做总体的把握,包括分析作者对某件事情的感悟、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等。本题问我们本篇文章可以放入哪个栏目,这是一道开放型题。在解答前,我们首先要弄懂本篇文章的主旨,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然后要对两个栏目进行理解。“神州揽胜”顾名思义就是展示祖国各地风采,向社会大众展示华夏文明、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旅游名胜、生态环境、地方特产,城市变迁、时代名人,以及现实生活中可以大书特书的时代现象。如果选择入选此栏目,我们可以说: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所以可以入选“神州揽胜”栏目。“文明探源”顾名思义就是探寻文明的起源。如果入选此栏目,我们可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黄河入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在解答时二选其一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B “府进士”是府级贡举人才,不可断,排除AC。比较BD两项,主要是这句“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的断句问题,根据“发视”“择有名者居上”的主语是“胥偃”,据此可排除错误选项D。故选B项。‎ ‎ 11. B B句中兵械为兵部所管之事,不是工部之事。故选B。‎ ‎ 12. D “江淮一带称颂良久”分析错误。江淮一带至今称颂的是胥偃之妻与元衡之妻、茂谌之妻寡居丹阳时,家门法度严谨。故选D。 ‎ ‎13.(5分) (l)体恤亲近的人,遗弃疏远的人,这是不公正,何况是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同呢?‎ ‎(5分)(2)胥偃多次弹劾他标新立异不遵守法度,欧阳修当时正与范仲淹交好,因此与胥偃有了嫌隙。‎ ‎(第一句得分点:“恤”体恤;“遗”遗弃;“近”和“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疏远的人;“政”公正;“非政也”判断句;“况……乎”固定用法,何况……呢。第二句得分点:“纠”弹劾;“数”多次;“循”遵守;“方”正;“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隙”嫌隙。)‎ 参考译文:‎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河东柳开见到他写的文章后说:“将来必闻名天下。”考取进士甲科,任命为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升任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主持府级贡举人才的考试,试卷的卷首已经封好,立即打开查看,挑选有名的人居于榜首,降职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后起用为邓州通州,又任太常丞。历经升迁为尚书刑部员外郎,任知制诰,升任工部郎中,进入翰林院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胥偃认为:“地震是阴盛的表现。如今朝廷的政令,不专一由皇帝发出,而后宫外戚,日益受到恩宠,这是阳不能克阴的结果。应该挑选将领,训练军队,以防备边境要塞。”赵元昊不来朝贡,胥偃说:“匆忙征讨他们,过于突然。应派使者问清他们不肯臣服的情形,等他们理屈词穷之后再出兵。那么不在理的是他们,而朝廷出兵就名正言顺了。”又上奏说:“戍守边疆的士兵要调回原地驻防,应遵从祖宗的制度,检阅其武艺后依次调进。”适逢有护卫的士兵贿赂管理仓库的官吏以求挑选冬装,获罪入狱的有三十多人。当时为八月,突然降霜下雪。胥偃推究《尚书·洪范》载“严厉急迫,就会出现持续严寒”的灾祸,奏请从轻发落,所奏被允许。西部边塞有战事,有士兵的妻子留在京城犯法被判死罪的,皇帝不忍用刑,有人想将毒药放进饮食中,以减少其死刑的痛苦。胥偃极力陈说不可以这样做,皇帝也后悔而作罢。宦官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惩罚,皇帝下令赦免程智诚三人而冯文显五人按法律判罪。胥偃说:“体恤亲近的人,遗弃疏远的人,这是不公正,况且是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同呢?”诏令将八人一并释放。不久,去世。胥偃未做官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显贵以后,将田地全部送给族人。当时,全国都按品级授给官吏职田作为俸禄,授予及收回职田时不按日按月计算日期,而为官者多以其赴任前后作为期限。胥偃奏请水田旱田各以月为限,由此定为法令。曾与谢绛接受诏命试中书吏,有的大臣写信托付胥偃,他不敢打开信看其内容,赶快烧掉了。欧阳修当初拜见胥偃时,胥偃喜爱他的文章,将其召来安置在门下,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胥偃负责督查刑狱,范仲淹任京尹时,胥偃多次弹劾他标新立异不遵守法度,欧阳修当时正与范仲淹交好,因此与胥偃有了嫌隙。其子胥元衡,有学问品行,能够依靠自己有所建树,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同他的儿子胥茂谌都是早年去世。胥偃的妻子,是直史馆刁约的妹妹。与胥元衡之妻韩氏、胥茂谌之妻谢氏都在丹阳寡居,家门法度严谨,江淮一带至今称颂。‎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D“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 ‎15.(6分)‎ ‎①首联上下句将远离尘世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 ‎②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③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④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18.B A、C项后半句“艰涩难懂”与“古奥深邃”位置颠倒。D项应该用“对”。‎ ‎19.B 由语段可知,必须先“前人”后“自己”,故排除A、D;C项被动句式,不连贯。‎ ‎20.(6分)‎ 构图要素:‎ ‎①院徽由渐变状双肺造型为主体,双肺中间巧妙构成“火”“人”字样;‎ ‎②院徽内圈四周为合围一圈的心形图案,外圈有医院中英文文字及武汉市市花梅花图案。‎ 寓意:‎ ‎①渐变状双肺寓指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患者通过救治焕发新生;‎ ‎②中间的汉字既指医院称谓“火神山”,又凸显治病救人的宗旨;‎ ‎③心形外圈寓指聚集全社会的爱心,众志成城战胜病毒。‎ ‎21.(5分)‎ ‎(1)2019年底四川藏区全部脱贫/2019年底四川藏区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2019年底”1分,“四川藏区”1分,“全部脱贫”1分) ‎ ‎(2) 扶贫先扶教/扶贫必扶智(内容1分,结构1分)。‎ 四、写作(6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