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三中学、全南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三中学、全南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代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选官制度从武帝以后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准則,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 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但是,这种制度也有它的缺陷。察举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举荐方式,会造成用人权的下移,辟除是直接下放用人权。推行时间一长,使中央集权受到了 严重冲击。另外,察举和辟除都侧重于名声,越到后来沽名钓誉现象越严重。 同门阀政治的兴起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曹魏的吏部尚书 陈群创立,经过两晋南北朝,一直实行到隋文帝时才彻底废除。根据这一制度,朝廷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 中正一职,但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得干预政务,只是专门负责品评人才。中正评价人才的标准,分为 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中正综合家世与行 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 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揸自做主。中正同掌 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揎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 末选官制度造成的尾大不掉弊端。现任官员也要受中正制约,每三年按照籍贯由中正“清定” 一次,官员 的考核升迁往往要受这种“清定”的左右。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在政治上有利于克服汉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势,但是,却造成了官吏任免中的权 ^责分割。中正管品评而没有用人权,对用人不当不承担责任;政府有用人权却受到中正品评的牵制,不能 按照自己的意图用人。正如马端临所批评的那样:“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摧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摧用者不敢违其言;權用或非其人’则司评论者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故徇私 之弊无由惩革。”在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中,本来要求家世和行状两条标准并重,很快就演变为仅仅依据家 世定品。中正一职,也多被大族世家所把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任用官吏,全凭门资。选官制度上的门第观念,同门阀政治相得益彰,助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九品中正制固于门第的限制,在选拔官吏的实际效果上无足称道。西晋的刘毅,认为这一制度为“权时之制”,曾上疏抨击这一制度“未见得人,而有八损”。此后’有见识的官员一直对其批评不断。为了保 证政权的运转,魏晋南北朝各代,依旧沿用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和辟除制。察举的科目,主要杲中在孝廉 和秀才两途。不过,从曹魏开始,就对察举和辟除做了一些实施上的调整和改进,以消除汉末的弊端。最 主要的改进,是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 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晴唐科举制的先声。 1.根据本文意思,下列关于汉代选官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选官制度由两种方式组成,一种是察举制,还有一种是辟除制。统治者依靠它们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 B.汉代选官制度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 C.察举制推行时间长了以后,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冲击,在地方上的豪门望族和州牧郡守,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私人势力集团。 D.汉代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髙第良将怯如鸡” 是察举制后期沽名钓誉弊端的写照。 2.下列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九品中正制是魏II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并一直实行到陏朝。它的出现导致了门阀政治的兴起。 B.因为“中正”这个职务并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能干预政务,所以到了后期它大多被大族世家所 把持。 C.九品中正制是苗魏吏部尚书陈群所创立的选官制度,受到它影响的除了备选士人之外,还有现任官员。 D.九品中正制虽然在选拔官吏的效果上无足称道,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实施“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的一项是(3分) A.“九品中正制”受到门第观念赚制,出现了 “上品无寒门,下无世族”的现象,门资成为了官吏被任用的唯—标准,助长了士族对政治的控制。 B.西晋的纖曾经上疏批评“九品中正制”,从那以后,许多有见识的官员都不断地对这一制度提出批评的意见。 C.品评权和任命权相分离。政府在用人时不敢违背“中正”的品评意见,而如果用错了人,“中正”并不承担责任。 D.“中正”评价人才,本来既要考虑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又要重视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但后者在实施过程中很快就被忽略了。 二、表达题(12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 ③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 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④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⑤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达到 20 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 复的治疗费用。 B.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理论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 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内中小企业经营主管会议上表示,希望在大选中获胜,加快增长战略的各项措施,以便让更多人切实感受到经济的复苏。 D.300 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① 靠了思想的能力,② 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③ 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 ④ 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 ⑤ 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 ⑥ 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不论 可能 或许 居然 也 B 因为 但是 如果 可以 / 也许 C / 但是 可能 可以 竟然 也 D 因为 无论 / 足以 居然 也许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②⑤ D.①⑤③④② 三、课内诗歌及文化常识(9分,每小题3分) 8.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有《李太白集传世》。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轻肥》就出自于其讽谕诗《新乐府》五十首之中。 C.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诗史”之誉。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D.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最著名的诗人,其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他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9.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吟”属歌行体的一种,此诗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B.《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的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诗的首联运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描绘了将军出场的环境,通过风强箭难射来显示将军的射箭艺术之高。 C.《登幽州台歌》是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抒怀之作。诗歌通过前三句勾画出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从而刻画了一个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寂寞无助的诗人形象。 D.《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人诗,全诗紧紧围绕“望月”来展开,由景入情, 虚实结合,如诗中第二联就是作者设想远在天涯的亲人在怀念自己,从而表达诗人对远人的深深思念。 10.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填愁,然后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全诗通过构成特殊的意境来传达羁旅的惆怅。 B.《从军行》是“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边塞诗。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使得抒情句格外有力。 C.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直接批判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D.一代诗豪刘梦得在《赏牡丹》一诗中,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芍药的妩媚、格调不高和 芙蕖的纯洁、寡情,从而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丹国色天香的赞赏。 四、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 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 B.刺史,原为巡查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追加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好言劝说张献甫,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担任东都留守时,李纳士兵路过滑州,贾耽没有采纳手下让李纳士兵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他还淳厚有德行,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也看不到他的喜怒。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二)古代诗歌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题。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4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8题。(11分)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是四川少数民族聚居之地。②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 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 16.对以下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的一、二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亦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B.颔联两句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运用绘画入诗,表现出山中景物的 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C.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诗中所写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均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 D.最后两句,诗人反用文翁治蜀的典故,委婉而得体,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诗歌切实而不空洞。 17.该诗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18.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4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每空1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 (3) 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6) ____________,走马去如云。 (7)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 (8) 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腊 梅 吴连广 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你咋没去?”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俺爹俺娘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能下地干庄稼活儿,俺去当八路打小鬼子,爹娘咋办?” 顺子说的是实情,爹娘虽然年岁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可都一身的病,别说下地干庄稼活儿,就连走路都困难。八路军和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动员顺子参军。腊梅听顺子的话是真话,也就没多说什么。 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侍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忽然有一天,顺子对腊梅说:“明天,俺要到二姑家去一趟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 顺子走后,腊梅就听说,辽南支队来村里招收新兵。腊梅越想越觉得顺子走得蹊跷,早不走晚不走,偏这个时候到三十里外的二姑家去。第二天,腊梅做好够公婆一天吃的饭菜就走了。她要去找回顺子,让他参加辽南支队打小鬼子。 腊梅一见到在二姑家的顺子,一句话也不说,拉着顺子就走,顺子不敢不跟腊梅走。走了一段路程,腊梅哭了,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腊梅,俺也想参加八路军打小鬼子,可俺舍不得你和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俺爹俺娘。”两行清澈的泪水从顺子的脸上滚落下来,顺子理了一下腊梅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接着说:“上了战场,就不能当孬种,可子弹不长眼睛,死了就死了,咱们的孩子就没爹了。”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腊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看不到走远的部队。初秋腊梅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她也听说辽南支队开赴前线作战的消息,后来这支黑土地上壮大的部队,转战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让日本关东军非常头痛,无数关东军的尸体倒在黑土地上。 腊梅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望着把小日本早一天打回老家去,顺子就会回来。可小日本还没打走,东北战场上的战事还很激烈,就传回顺子回来了的消息。当腊梅飞似的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望着一群人抬着担架走来,腊梅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知道顺子是啥模样,她预感到了那不堪入目的一瞬。 人群渐渐地近了,腊梅再次飞奔过去。担架上抬着的是顺子,顺子双腿被炮弹炸飞了。走的时候,是一个双腿如飞的男人,回来,却把一双腿留在战场上了。腊梅哭了,泪水像雨点似的,砸在地上了。她擦了擦眼泪笑了,无论怎样总算回来了。 自从顺子回来以后,脾气非常暴躁,总是和腊梅发脾气,有时还骂腊梅,拿起东西就砸腊梅。腊梅并不在意顺子对她的不公,依旧细心照料着顺子。那天,顺子又发脾气了,拿起喝水的碗砸在腊梅的头上,一股鲜血顺着脸流了下来,腊梅望着顺子苦苦笑了笑说:“顺子,俺知道你想赶俺走,不想拖累俺,俺知道,俺不走,俺是你的女人,不管你是什么样子,这一辈子俺都是你的女人!” 顺子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 年第 3 期)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青年男女腊梅和顺子的故事,歌颂了两个青年人在民族解放事业上的牺牲精神。 B.男主人公顺子因家庭困难逃避参军,几经波折后,才在妻子腊梅的帮助下改变了决定,在最后毅然从军。 C.村里招收新兵,顺子为了躲避从军,谎称有事躲到了二姑家里,直到腊梅追到二姑家,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 D.顺子负伤回家后,脾气变了很多,经常向腊梅发脾气,这一切并不说明顺子怨恨腊梅,而恰恰是他对腊梅的爱。 21.腊梅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 分) 2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顺子参军过程的复杂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整形热的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有人说,这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有人说,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也有人说,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这个长相怪异的人,就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以上现象的讨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答案:A{原文“汉代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说明汉代选官制度并不只有察举制和辟除制两种} 2.答案:C{A项,“它的出现导致了门阀政治的兴起”错误,原文为“同门阀政治的兴起适应”,B项,强加因果:D项,“开了陏唐科举制的先声”是曹魏改进以后的察举制。} 3.答案:B{B项是当时官员对九品中正制的批评,不属于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4.答案:C(①是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这里使用对象错误;③是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这里是望文生义的错误;④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坐车。不合语境) 5.答案:D(A.善款和费用重复;B.两面对一面;C.成分残缺,在措施后应加“的实施”) 6.答案:D 7. C(③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③;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②中的“则”,选④;然后依①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选①;最后就是②⑤) 8. B(《轻肥》出自于《秦中吟》十首) 9. D(第二联不是虚写,多情是指自己) 10. C(不是直接批判,而是含蓄) 11.D【解析】“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 “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答案为D。 12.A【解析】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才用于自称,来显示志趣或抒发感情 13.D【解析】贾耽那时不是担任东都留守。 14.(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故事”“以”“优诏”各1分,大意2分。) (2)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 (“畋”“从…‘往往”“畏”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 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15.答案:“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分裂开 (1分),显示出洞庭湖水的磅礴气势。(1分)“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日月星辰仿佛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1分),一幅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1分) 16.D(诗人并不是反用典故,是想以文翁的典故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另,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也是颈联的意思,而非尾联。) 17.①虚写(想象):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②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气象阔大。③视听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还有夸张、动静结合等,只要能答出两种,并简要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8.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而本诗尾联表现出作者对李使君到蜀地后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的劝勉之情。 诗歌详解: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 “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19.(1)独怆然而涕下(2)草枯鹰眼疾(3)栗深林兮惊层巅(4)长使英雄泪满襟(5)海上生明月(6)夸赴军中宴(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20.C(“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不准确) 21.①思想进步。看到别的年轻人都去打鬼子,想方设法让顺子去从军。 ②吃苦耐劳。有了身孕还操劳家务,伺候公婆。 ③忠于爱情。顺子负伤回家后,不离不弃。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5分) 22.①“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表明顺子对不能参军的无奈。 ②“低着头的顺子”,表明顺子对逃避从军的追悔。 ③“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表明顺子想从军的愿望,对得到腊梅支持的兴奋。 ④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表明顺子从军的坚决。(答对三点,即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