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创造的过程,是把对外间世界的体认,通过民族共同的心理基础转换成表意符号的过程。中国人由事物外形到意义转借的实践证得的思维方式,于《说文解字》的“六书”法表现得非常切实。因而在中国,语义学问题隐含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成分。中国式的语义学不仅限于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解释语言符号间的意义关联。它实质上牵连着和综合着文字学和语源学的诸多要素,而且通过文字训诂和语源梳理来透视字和词的意义生成、确认和变异,从而使语义分析与文化精神史发生深刻的因缘。比如,当我们谈论叙事结构,在《说文解字》中发现“结,缔也”,也就是把绳子打成纽结;“构,盖也”,也就是把木材交错架设成屋,“结构”一词的动词性也就跃然纸上了。谈论中国人对叙事结构的把握,是不能忽视这个词语的动词性,以及动词性所包含的生命投入和生命体验的。因此我们在思考西方论者把结构视为“多重秩序”、视为“分解——编配”之时,就会从中国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包含的生命体验的角度,进行质疑和体系的重构了。 返回原点不是为了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为了在一个坚实的文化根本点上,组织新的思路,走向新的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这番返回和走向的曲折路程中,必然要参照世界人类的现代智慧,参照起步较早的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新进展。因此建立中国叙事学思路的关键的另一步,就是“参照”。参照应该伴随着我们思维的全过程,但不能代替我们的思维过程。参照是创造的催化剂,但不是创造本身。当我们为了参照而去了解西方信息,并且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的时候,眼光就应该停留在这个关键点上,在这里以“中国眼光”与“西方眼光”进行相互注视、交流和质询,考察中西异同,反省异同的原因,清理各自的历史线索,把握其间的文化密码。文化对行原理在这里是运用得非常活跃的,这种“关键点上的眼光对视”,将会使我们在中西对话中拓展学术视野,形成自身的学术体系。这有点类乎禅宗临济派之所谓“四宾主”:主看宾,宾看主,主看主,宾看宾。只不过我们不是为了“辨魔拣异,知其邪正”,而是以平等的态度而辨析异同,既肯定中国特色,又对之进行现代化解释和转化而已。 比如叙事与时间,是西方叙事学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就成为解开中西叙事学异同的关键。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西方主要语言按照“日—月—年”的顺序表达时间,中国语言则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达时间。似乎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一经“关键点上的眼光对视”,就可以辨别其间存在着对时间进行分析性和整体性把握的不同信息。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返回中国人时间认知的原点。所谓“原点”,也只是文字记载才有踪迹可寻。殷墟卜辞是以甲子记日的,先记日,再记月,日在月先与西方今日同,年则没有明确记录。“年”字是有的,上为“禾”,下为“人”,表示一年收成的意思,因此卜辞不乏“求年”“受年”“受黍年”的记载,表达对年成丰收的祝愿。到了西周钟鼎彝器铭文,月逐渐到日的前面,年原来称为“祀”,置于铭文之末,其后逐渐改为“年”,置于月、日之前,渐成定制。在文献记载中,《春秋》已使“年—月—日”的定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自此有准确年份,这大概可以作为中国有“年—月—日”时间顺序定制的一个标志。 (摘编自杨义著《中国叙事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式的语义学常常将语义分析与文化精神史发生深刻的因缘,比如“结构”一词所具有的动词性就包含生命投入和生命体验。 B.对于“结构”一词,西方论者视之为“多重秩序”与“分解—编配”,而中国人则采用由事物外形到意义转借的实践证得的思维方式,赋予其动词的特性并包含着生命体验。 C.中国式的语义学不仅从文字学和语源学的角度透视字和词的意义生成、确认和变异,而且也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的意义关联。 D.西方现代叙事理论起步较早,建立中国叙事学需要“参照”其新进展,只有参照世界人类的现代智慧,组织新的思路,才能构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返回原点就是通过文字训诂和语源梳理来透视字和词的意义生成、确认和变异,从而使语义分析与文化精神史发生深刻的因缘,这是语义学的特点。 B.“参照”就是我们以“中国眼光”去了解西方信息,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进行相互注视、交流和质询,考察中西异同,反省异同的原因,清理各自的历史线索,把握其间的文化密码。 C.禅宗临济派之“四宾主”(主看宾,宾看主,主看主,宾看宾)与文化对行原理在“关键点上眼光对视”的观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中西叙事学中存在着对时间进行分析性和整体性把握的不同信息,表达时间的习惯,中国语言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西方主要语言则按照“日—月—年”的顺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中国人注重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包含的生命体验,而西方论者把结构视为“多重秩序”和“分解—编配”,因此中国人会对西方论者眼中的结构进行质疑和体系的重构。 B.根据文化对行原理,构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必须以平等的态度辨析中西叙事学的异同,展开中西对话,对西方叙事学进行现代化解释和转化,这就是对鲁迅所谓“拿来主义”的运用。 C.构建中国叙事学理论需要返回原点,如中国人认知时间的“原点”,这个原点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初踪迹,这样就追溯到殷墟甲骨卜辞,从中搜寻蛛丝马迹。 D.中国殷商时期日在月先、月在年先,与今日西方主要语言“日—月—年”的顺序相同;到了西周时期,月逐渐移到日前,原来称为“祀”的“年”置于月、日之前,渐成定制,沿用至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乌鸦 孙艳梅 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黑色的缝衣线,细,轻轻推门就会断掉,楼上共两间卧室一个储藏室,老婆子挨个拴。拴好,她把老花镜推向头顶,试着推推门,线果然马上抻直要断掉的样子。老婆子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挪下楼。 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沏一壶普洱,给墙上照片的老头儿倒了一杯,反手泼下,老婆子坚信反手泼下的茶水老头子在那边才能喝到。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呷着。 老婆子本来和墙上的老头子是沂州街的一对神仙儿。住二层小洋楼,吃自家种的菜,三个儿子讲究孝道,你来我往槐花串似的看望老两口。老两口还有什么心事啊,就在西边房檐下栽下一片肥竹,撒了一把粉豆花的种子。风吹起来,竹影花影影影绰绰照进屋里。屋里的老头儿老婆子坐在蒲团上喝茶,虽然有沙发,可是老两口却喜欢坐蒲团,蒲团厚厚的,四周用花布缠绕。喝着喝着,会像喝酒一样咣当一声碰下杯,茶喝得是花团锦簇。也许连老天爷都嫉妒他们了,说把老头收走就收走了。头天晚上老头儿还唠叨着要第二天一早起来拔拔小菜园的草,半夜就硬在了床上。神仙伴侣撇下一个。 给父亲送完殡,三个儿子着手讨论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仓廪实,然后知礼节,三个儿子的仓廪还算实,争着抢着让老母亲去家住。大儿子说,我是长子。二儿子说,我家住的宽敞。三儿子说,我是医生。定夺不下,老大说,听妈的,妈说上谁家就上谁家。 老婆子望着儿孙满堂高高矮矮的一屋子说,守完“头七”再说吧。守“头七”是沂州街的风俗,老婆子又说,这几天都累,不要都守在这里了,每家轮一晚吧。 第一天轮到老大和媳妇当值。老婆子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慢慢呷着茶,呷着呷着一窗的斜阳就渐渐枯萎下去,天色暗下来,长子长媳如约而至。 白话一阵,老婆子毕竟上了年纪,就在毕毕剥剥的燃烧着的白蜡烛声中,睡着了。长子长媳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靠脚脚靠头,睡了。院里的狗,这几天人来人往的,也是乏了,应付差事般叫两声,也睡了。外面的一城灯火,远远近近闪烁着,把夜晚没开灯的房间映得明明灭灭。 忽然,老大被媳妇的脚挠了一下,老大翻身跃起,媳妇瞪了他一眼,朝熟睡的老婆子呶呶嘴,两人蹑手蹑足上了楼。 两口子把两间卧室一间储藏室翻了个遍,一无所获。媳妇说,你爹你娘没攒下好东西,至少还有洋钱吧,怎么连洋钱声都没听见?老大挠挠头,既然没找到,咱赶快下楼吧,让娘发现了,我这老大以后得蒙着狗皮出门。媳妇说,咱神不知鬼不觉,你娘哪会发现?说罢,媳妇把门轻轻阖上,甚至连门上挂的一条香荷包都纹丝不动。 老婆子在天光大亮的时候醒了,她像埋伏了一夜的猎人一样上了楼。 黑线断了,一大半垂头丧气地耷拉在门把上,另一小半耷拉在门框上。老婆子揉揉昏花的老眼,愣片刻,觉得早上明晃晃的艳阳顿时暗淡无光了,一步,一步,下了楼,长子长媳头靠脚脚靠头仍旧睡得正酣,老婆子挪到蒲团上,将昨夜剩的残茶,抖抖索索地倒了一盏,喝下。 第二天晚上,老二和媳妇当值。 一晚上,老婆子睡得并不踏实,醒醒睡睡中,看着儿子和媳妇一直都头靠脚脚靠头睡得很酣,可是早上上楼去看时,黑线仍然断了。 第三天,老婆子在楼上拴线时,有些后悔自己的行为了,可开弓哪有回头箭啊,她咬咬牙,既然要试,就试到底吧。 早上醒来的老婆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楼。老天爷啊,那根细细的轻轻一开门就断的黑线竟然仍旧拴着。神谕般的晨光渗进幽暗的斗室,老婆子眼睛酸涩起来,小三,没白生,没白生哇。 老婆子宣布,她要跟三儿子住。搬家的时候,老婆子只带走了茶桌和蒲团。老婆子小脚点点的站在屋子中央指挥着,我就要这个桌子,好喝茶,剩下的你们分分吧。另外俩儿子就有些带气,都是些破烂,白送也不要。 老婆子在三子家一口气活到九十。有一天,小孙子爬到她膝盖上,小孙子刚刚在学校里学会了讲故事,他骄傲地给奶奶讲《乌鸦喝水》。讲完,老婆子摸摸小孙子的头说,乌鸦聪明,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又有一天,三子和媳妇商量贷款换个大房子。家里俩儿子一个老人,是有些局促。老婆子说,贷啥款,我这里有。她起身,找把剪子,把两个蒲团小心翼翼地拆开,层层叠叠的棉絮中铺陈着百元大钞及洋钱,数来得有百万元之多。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2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老婆子在门框与门把之间拴了根线,设置了悬念,并为后文以线测试儿子做铺垫。 B.小说第三段描写了二层小洋楼古朴、荒凉的环境,为下文老婆子失去神仙眷侣奠定了感情基础。 C. 小说内容详略得当,详写老大和媳妇当值时动作、神态等,略写老二、老三夫妇的当值情况。 D. 小说通过老婆子测试三个儿子的故事,深入发掘,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5.小说以“乌鸦”为标题,有何用意。(5分) 6.小说中老婆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 潘采夫 ①2010年11月24日,黄霑去世六周年。奇怪的是,想起他的时候,竟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我只记住了他离去时做了一个鬼脸,还有一声长笑。 ②当然这个记忆是骗人的,一个肺魔缠身的人自有太多苦痛。记得六年前做告别霑叔专题的时候,有的报纸用了“沧海一声哭”的题目,嵌入得巧,只是意境落了下乘,编辑不懂,霑叔什么时候哭过? ③戴上耳机听《沧海一声笑》,搜集了六七个人的版本,任贤齐班门弄斧,将一首神曲弄得俗不可耐,江智民中规中矩,罗文的声音华美,许冠杰唱出了神韵。听来听去,原来这首歌只专属黄霑一人。最让我热血流动的是黄霑、徐克、罗大佑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罗大佑声音粗粝,已有身在江湖的感觉,而黄霑声音自由不羁,不讲技法,如旷野风声,又如谁在滚滚江边纵声长啸,歌者动容,听着惊心,这种慷慨悲凉的味道,是别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 ④徐克和罗大佑已经是人中翘楚,但仍然配不上与黄霑合唱此曲,金庸在《笑傲江湖》描写的曲洋刘正风,不下于俞伯牙钟子期,我以为最好的组合,应是倪匡、黄霑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黄霑游走红尘,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准,隐隐有儒道释齐聚绝顶的气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三人唱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那是我能想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场面。 ⑤每次想到黄霑,想到倪匡,想到金庸,都忍不住慨叹,这是怎样的人中龙凤啊!得有怎样的水土,多少的历史,才能让这样的人现于世间。游龙戏凤,惊鸿一瞥,他们走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⑥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为什么汇聚在了那时的香港?这样人的以后还会再有吗? ⑦黄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广东,1949年到了香港,他的香港经历我们比较熟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海宁,是当地书香望族,自小就在战争中流亡,但学业不废,弱冠成为报人,去香港大公报供职,这才有了后面的办《明报》,写武侠的经历。 ⑧最传奇的是倪匡,他同样出生在民国,在内地还当过军人、警察,五十年代到内蒙古垦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桥当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羁押数月。他决心逃走,从内蒙古、上海一路伪造公章逃到广州,然后偷渡到香港,从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迈进大陆一步。 ⑨这是黄霑他们那一代的经典路线图,其实何止这三人,太多人走了这样的轨迹。梁羽生是这样,胡菊人是这样,余英时是这样,他们是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敖、许倬云也无不同,他们只不过是到了台湾;而唐德刚、巫宁坤等人去了美国。 ⑩如果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一一盘点出来,就是一幅文化“流民图”,他们都是严复、梁启超、陈寅恪的文化余脉,像鸟一样离开民国故土,从此成为海外游魂。唐德刚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巫宁坤的《一滴泪》,黄霑的“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金庸的“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家子弟谁家院”,余英时的五四研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风雨江山》,听听这些名字,这些句子,哪一个不是深藏着去国之痛,文化之殇?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 ⑪他们都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这就是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 ⑫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黄霑生在民国,受过完整的民国小学教育,然后投奔香港,香港成为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人文荟萃之地,他们文脉未断,香火不绝,同时有着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痛伤。最最要紧的是,那时的香港,成了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这些风云际会,这些因缘巧合,当得上一句空前绝后,连台湾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脉渐渐杳然,今天的台湾,也不再是当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个年代的香港,才能诞生黄霑,才能诞生倪匡,才能诞生金庸。不会有别处。 ⑬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 (摘编自《人文读本》)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编辑不熟悉黄霑性情,用“沧海一声哭”做报纸标题,落了下乘。 B.作者对比任贤齐和黄霑的声音,突出任的俗不可耐和黄的慷慨悲凉。 C.作者认为最佳组合:金庸属“儒”,黄霑属“道”,倪匡属“释”。 D.一方水土、历史养一方英才,黄霑一辈之后,再难见这样的人中龙凤。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为纪念黄霑去世六周年所作,却以“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为题,是想通过缅怀黄霑纪念那一个时代的文化群体。 B. “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表明这些文人都有过仗剑去国、游历大好山河的人生经历。 C. 第⑩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这些文化流民在卓越的风采、气度、成就深处所蕴含的去国之痛、文化之殇。 D. 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样的人”指的是金庸、黄霑、倪匡之类的绝顶文人,他们的境界是后来人很难达到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之殇的无奈、悲凉。 9.作者为什么说“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6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7小题,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 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B.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C.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D.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即可取字,通常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世宗是“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祖”“宗”。从汉代开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祖”或“世祖”。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自己的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而受冤的人。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没有同意。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2)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 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在山光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 B.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 C. 颈联中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笋和花的动态之景,却唤起读者想象出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和待放的花苞的静态之景。 D.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这首《幽居初夏》,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 15. 从全诗看,“幽”为诗眼,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幽”如何体现。(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 , 。” (五)语言应用(共5小题,2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要改进作风必须先改进文风,写文章要立场鲜明、言之有据、有的放矢,不要写穿靴戴帽、空话连篇的、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 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远离了书的滋养,学生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境界不高。 B.当夕阳最后的光芒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当璀璨的灯光次第亮起,当奔波的人群各自打开了紧闭的家门,这座城市也渐渐地恢复平静下来。 C.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D、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铜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 19. 下面一段要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关雎》居全诗之首。 ,但《诗经》却成为庄严的经典作品,连应试考相公也必须熟读。 ①虽然后来的一些士大夫对情歌歧视轻蔑,并摒弃于正统文学之外 ②前人说,五伦之中,感情最深密的无过于夫妇 ③夫妇的结合,又是种族繁衍的基础 ④而它又是情歌的滥觞 ⑤所以《关雎》为全书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 ⑥新婚是男女生活中幸福的起点,所以古人视之为终身大事 A.⑥③②⑤①④ B.②④⑤⑥③① C.②⑥③⑤④① D.②③⑥⑤①④ 20. 下面是由光明日报、澳门晚报共同主办的“濠江杯”“逐梦中国·我的读书故事”全民阅读征文活动标志,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用对偶句为活动拟一条宣传语,要求紧扣活动主旨,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1)构图(不超过20字): (2)宣传语(不超过30字): 21.某中学位于旧城区,校门口道路狭窄,每到周末放学、周日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家长接送孩子的堵车潮,严重的时候能使学校周边交通瘫痪,学生、家长、学校以及附近的居民都不堪其苦。该校高一学生小周家住新城区,离学校大约15公里,如果坐公交车上学中间需有两次换乘,耗时往往超过两小时,于是他希望家长能同意他每周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请你写一段话,以小周的身份向父母提出请求。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理由充分、有说服力,不超过90个字。(6分) (六)写作(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②杰克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后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因杀人罪而坐监。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劝学》)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综合几则材料的含意,就“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但不能超出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8级下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C(递进的内容错位。原文是“中国式的语义学不仅限于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解释语言符号间的意义关联。它实质上牵连着和综合着文字学和语源学的诸多要素,而且通过文字训诂和语源梳理来透视字和词的意义生成、确认和变异,从而使语义分析与文化精神史发生深刻的因缘。”) 2.【答案】A(故意扩大范围。根据文意,应限制为“中国式的语义学”) 3.【答案】D(“月在年先”有误。原文是“殷墟卜辞是以甲子记日的,先记日,再记月,日在月先与西方今日同,年则没有明确记录。”) 4.【答案】B(3分) “二层小洋楼古朴、荒凉的环境”错误,此处环境描写写出了夫妻俩悠闲、惬意的生活场景,烘托了他们相知相得的深厚感情。 5.【答案】①内容上有统领作用。小说虽以大量篇幅用一根黑线测试儿子的故事,但老人的用心就在期盼儿孙的孝心,结尾小孙子给奶奶讲乌鸦的故事就是交代了老婆子在老三家的幸福生活,证实了老三的孝顺。 ②结构上能首尾圆合。标题与结尾小孙子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呼应,用“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暗示了小说的结尾欢喜圆满情节。 ③主旨上能发人深思。借用乌鸦反哺之意来揭示人们应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这在进入老龄社会的当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没有结合原文作分析只给1分) 6.【答案】(1)聪明有智慧:不被生活的表象迷惑,想出一根黑线测试儿子孝心的妙招;搬到老三家里时,只带走茶桌和蒲团,剩下的让俩儿子分,不引起儿子的怀疑。(2分) (2)有生活情趣:老伴在世时,夫妻俩种花植竹、饮茶干杯,感情和谐。(2分) (3)能勤俭持家:吃自家种的菜;拿出百万元之多给三儿买房。(2分) (每点2分,性格特点与结合事例分析各1分,结合事例每点只需要一个即可) 7.【答案】B作者用任贤齐等歌手的声音来衬托黄霑声线的独特,并非“对比”。 8.【答案】B “穿过中国”是暗示这些文人的“流亡”悲剧。 9.【答案】(1)黄霑接受了完整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有被迫流亡的痛苦经历,兼具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2)那时的香港是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是人文荟萃之地;香港人有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 (3)林夕、方文山、余华等人很难再同时具备那样的主观、客观条件。 (每点2分) 10.【答案】B 解析:“墨”,贪污。“墨者”应作为“多自免去”的主语,所以应在“墨者”前面停顿。“有势家”是“朱丹其门”的主语,所以应在“有势家”前面停顿。“舆从”,车马随从。“舆从”应为“减”的宾语,应在“舆从”后面停顿。 11.【答案】B 解析: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会试,又称“春闱”。 12.【答案】C 解析:“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为“帝犹优诏奖瑞”,皇帝是嘉奖他,后来解职是因为其他的事“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13.【答案】 (1)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都御史的)车马。(行,巡行,1分。部,管辖,1分。供,供给,供应,引申为招待,1分。抗言,直言,1分。句子大意1分。) (2)皇帝屡次要召见任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此事,于是任命(海瑞)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执政,动词作名词,“执政的人”,1分。沮,阻止,1分。以为,以(之)为,任命(海瑞)担任,1分。句子大意2分。) 14. 【答案】C。“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15. 【答案】 ①“幽”是指幽居,首联颔联写居室周围野径横斜,绿荫环绕,水满草深,鹭飞蛙鸣,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2分) ②“幽”也指幽情。一是借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三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2分)。 (以上4点能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各答题点若未能结合诗句分析,只给1分) 译文: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16.【答案】(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 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1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句式杂糅,或者是“恢复平静”,或者是“平静下来”。C项,不合逻辑,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 D项,语序错误,“如果说”要放在句子的开头。 19.【答案】C “前人说,五伦之中,感情最深密的无过于夫妇。新婚是男女生活中幸福的起点,所以古人视之为终身大事。夫妇的结合,又是种族繁衍的基础,所以《关雎》为全书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它又是情歌的滥觞,虽然后来的一些士大夫对情歌歧视轻蔑,摒弃于正统文学之外。” 20. (1)构图:图形主体为圆形,由江水和书本(或风帆)构成。(3分) (2)宣传语示例:思绪飞扬,阅读逐梦中国;文字跃动,书香充盈人生。(3分) (【答案要点】主题-逐梦中国,1分;形式-读书或阅读,1分;对偶句,1分;若语意不通顺则扣1分。) 21.【答案要点】请求的理由可以如下:①家长接送不便;②公交车耗时过长;③自行车方便快捷;④每周仅有一次来回骑行,负担不重;⑤自己一定会注意安全;⑥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等。 其中①②为必答点,还必须要考虑到解除父母的担心、顾虑,这一点不可或缺;其余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均可。语言连贯、得体,1分,注意开头应有称呼,“爸爸”或“妈妈”。 22.作文 【解析】 本题材料呈现方式是事例+观点+写作范围,属于审题难度偏低的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展示的是“家庭条件好有利于孩子成才”的现象。 材料二展示的是“孩子成才与家庭条件无关”的现象。 材料三展示的是逆境出人才的观点。 综合材料,考生宜围绕“家庭条件的好坏与孩子成才有否有关”任选一角度去立论,回到现实或历史去收集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可。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升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都御史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亲自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疆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此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在江南监管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传递文书的驿站多余的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宴饮招待,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欺凌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称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此事,于是任命(海瑞)担任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以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劝慰挽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