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沁园春·长沙》教案3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一、导语设计 朗读《诗人·领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 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 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 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让我们一起品味《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诗人、领袖的宽阔胸怀和 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 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 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 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 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 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读、诵读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 7 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 叹之情。“恰”字所领 7 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 遍”“ 漫”“ 争”“ 击”“ 翔”字,体会其作用, 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 立”“ 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 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 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品味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 7 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 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1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 (三)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 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 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 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四)比较分析 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思考:《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 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 的关系?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 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 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 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 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五、阅读拓展 《沁园春•长沙》赏析(姚丰俊) 上阕揽景兴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视见其 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 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 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以下七句,词人凝时空于一“看”字,以视野所叹来写湘江的秋景,使得这七句连贯直下, 一气呵成。前六句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 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漓,气韵酣畅。流丹的 枫叶,如染的层林,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作者从容写来,一振大方家数。然后即遗山光 而专江色,“漫江碧透”与“万山红遍”交相辉映,一红一绿,色彩更为绚丽明艳。在明澈如 镜的江面上,更有数不清的帆踪樯影,作者以“争流”二字,既有动感,又增盎然奋进之趣。 写景至此,可谓备矣。 但词人却未就此收住。仰望长空,俯察大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二句从《诗经• 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化来,自然贴切,全无斧凿之迹。“击”与“翔”全取动势,又 为下句作了铺垫。至此,词人刷色已到尽处,这便自然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高度精辟、 凝炼的诗句,诗人浓墨重彩之用意也昭然于目。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自然景观有明显的情绪性。宋玉《九辩》写道:“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这种萧瑟景象作了极力的渲染,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 悲秋”的意 绪,数千年来已成了文人创作的一种指定情绪。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 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一个新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 为之振奋。 走笔至此,已近上阕歇处,作者笔锋陡转,由眼前景推及茫茫宇宙并化景为情。“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煞拍二句,慷慨激昂的情绪喷涌而出,虽为问句,实际上是作者肯定回答。 这一问,排空而下,没有万钧笔力难作此等豪迈慷慨之语。“谁主沉浮”就是谁掌握领导权。 词人虽未作答,但关切之情却已昭然。 词至下阕,写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以“曾”和“忆”来追忆。旧地重游,往事历历,怎 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触!想当年,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 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 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 “百侣”照应上阕的“独立”。下面七句,作者用一个“恰”字领起,这也是对昔日的战友和 战斗生活的追忆。前四句状其风貌,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 方 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后三句由人及事对这批革命青年又作了进一步地刻画。橘子 洲头,爱晚亭下,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写出了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 斗篇章,他们以豪迈的气概,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阙“谁 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地回答。正是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 的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 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飞舟。”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高的湘江中游泳,坚持不懈, 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 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 字,乃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 的壮语!“中流击水”,并不仅仅写青年人玩水的兴致,此中活现出大风暴里海燕们的慷慨意气, 英武精神。全词就此收住,言犹尽而意无穷。读罢,但觉尺幅之中浩瀚之气玩索不尽。 全词上阕主写景,但景中有情,那幅绚丽明艳的秋色图与作者昂扬激越的情调和乐观精神 融为一体;下阕主写情而情中有景,那批壮志凌云、气盖山河的青年恰似搏击长空的雄鹰。而 这一切又都是紧紧围绕“谁主沉浮”这根红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加以表现的。全篇格调 雄浑,气象磅礴,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手笔之沉雄,足以显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放的 气概。 (选自《毛泽东诗词鉴赏》大连出版社 1990 版,有删节) 六、练习与作业 以“为‘中流击水’喝彩”为题写一段话。(尽量写到 300 字左右) 更多资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 左手按住 Ctrl 键(键盘左下方),然后鼠标单击此链接进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