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第1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努力用语言、人物、故事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企图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写法,叫现实主义。作家之所以愿意辛苦地伏案写作,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如意、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我企望通过自己写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看法,为读者送去一份精神慰藉,使人们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世界各国的作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就是这种试验和探索的成果。但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前辈作家并没有穷尽一切可能,我们这些后辈作家依然可以在其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与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传统相结合,写出充满灵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民间智者都有一些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这些玄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且太令人苦恼。这些玄想有的变成神话被记载,有的变成传说在流传,有的变成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内容在传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去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时,不能不想到历史文化的流动,因为任何现实在你要表现的那一刻,其实都已进入历史,任何当代人物都不能不浸润在历史文化中。当我们把历史上人们对于创世、对于日月星辰、对于风霜雨雪、对于天宫等等的玄想,与现实人物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写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会使我们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借鉴西方知识界喜欢科学幻想的做法,把现实主义创作与科学幻想相结合,写出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承认,当代普通中国人关注当下的生活较多,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的未来关注思索较少,知识界也少有科学幻想的传统。这与我们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有一定关系,大家在吃饱穿暖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想那些大问题。今天,我们作家可以在写现实主义作品时,借助已有的科学知识,立足现实的生活,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既观照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处境,又联想到人类的未来,联想到地球和宇宙的未来,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一种未来眼光,带有一点科幻味道。我想,这样的作品,可能更为年轻读者所喜欢。‎ 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太丰富了,几乎每天都有多姿多彩的人物出现、都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可谓五彩缤纷,但把丰富的现实生活转化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容易。我们一方面要冷静观察和体察社会生活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现实、自然环境的演化现实,另一方面要潜心思索怎么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同样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因使用者的用法不同,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我们应该去争取最新和最好的效果。‎ ‎(摘编自周大新《现实主义边界可以扩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非常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一般都是通过语言、人物以及故事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 B.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独到的感悟和看法,同时也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C.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所以希望通过作品来发泄情绪。‎ D.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它的流派很多,如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世界各国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成果,但是这种创作方法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 B. 在中国历史上,玄想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间智者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而感到苦恼。‎ C. 当前,中国作家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可以借鉴西方学界的做法,写一些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D. 因为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所以每天都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多姿多彩的人物,这也为作家创作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作家要善于把当前的现实生活和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结合起来,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空间。‎ B. 作家在描绘现实生活或者刻画现实人物时,如果能关注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灵感,就会使创作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C. 以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存问题,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和未来思索较少,所以在创作上也就很少涉及科学幻想。‎ D.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既需要作家认真地关注社会现实、体悟人们心理,同时还需要作家潜心地思索怎样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希望通过作品来发泄情绪”曲解文意,从原文的内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更多的是要“为读者送去一份精神慰藉,使人们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 试题分析:D项,强加因果,“物质生活丰富了”和“每天都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多姿多彩的人物”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 试题分析:B项,把或然当作必然,原文的表述使“可能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会使我们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所以这只是“可能”,而选项的表述则是“就是”,表述太绝对了。‎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戒 毒 陈力娇 吸大麻时她还是阿王的乐队中的一个挺不错的摇滚乐手,她很爱阿王,阿王却没有回应。阿王知道她开始吸毒时,非常懊恼,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耳光。‎ 但耳光没挡了她的吸毒,她开始变卖衣物和手饰。就这样,她偷偷地自己暗箱操作了一年,一年之后她一贫如洗,吃饭都得阿王接济。‎ 这天她找到阿王,她说,借我点儿钱。‎ 阿王盯着她看了好半天,良久一字一句地说,我们结婚吧。‎ 她很震惊,既而看出阿王是真心的,她哭了。她说,我已经是废人了。‎ 阿王说,不要紧,我们从头来。‎ 阿王说到做到,一周后真的和她结婚了。婚礼他们没太破费,只是找了几个熟人简单地吃了一顿。她想给阿王买一身四千元的意大利品牌西服,阿王拒绝了,阿王说,留着你吸烟吧。她一冲动,说,我戒,我肯定戒。阿王看着她没说话。‎ 婚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很好,依旧是两个人挣钱,一个人花销,花销的方式当然就是购买毒品,不过阿王有个规定,必须把香烟换成白粉,而且由阿王购买,由阿王每天给她放入水杯定量发送。她自己不得多吃一点儿。这样果然经济合理,她一天的演出不再像有病似的打不起精神了。‎ 日子有规律地行进着,生活产生了习惯和磁力,每天早晨他们照样履行着仪式,由阿王给她发放适量的毒品,阿王很爱她,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当着她的面把白粉倒入杯中,白粉就像一朵深情的浪花,翻卷着进入她的肺腑,她满足极了,也幸福极了,就越发爱阿王。‎ 一天,她看到阿王的牛仔裤的后屁股上磨了一个洞,这是阿王常年坐着打架子鼓磨出来的,她这才想起阿王有很久没为自己买新衣服了,阿王也瘦了,脸明显地不如从前白胖了,如果在人群里想找到阿王,就得先找他那一头浓密的长发,再找那张有棱角的醒目的脸是费劲了。‎ 于是她很内疚,她偷偷地四处联系戒毒所,想把毒瘾戒了。‎ 这天她终于联系好了一个,这是一家边远的外省的戒毒所,条件不算优越,她选择它是想离阿王远一点,她知道戒起毒来那会很痛苦的,她怕她顶不住劲儿而中途回来见阿王。‎ 收拾好行装那天,她泪水涟涟,她给阿王留了一张条子,说明她很爱他,越爱越不能拖累他,她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新的人,再回来见他。‎ 她把写好的条子放在桌子上,想想又不放心,怕被风吹走了,而阿王回来不知她的去向,他会很着急很伤心的。于是她就顺手从桌子的另一方拿过来一个本子,她想用本子把它压好,既显眼又不至于被风刮跑。可是就在她拿起那深蓝色窄条日记本时,她发现它的下面也压着一个条子,字迹无疑是阿王的。‎ 条子上面写道:你已经成功戒毒一百天了,我只给你喝了五十天逐渐减量的白粉,从五十一天起,我每天给你喝的都是掺着高钙的白开水,祝贺你!‎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她本来是一个乐手,很爱阿王,阿王却没有回应。伤心失望之下,她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最后却被阿王挽救了。‎ B. 当阿王提出了结婚的请求时,她哭了,说自己“已经是废人”了,这表明她既想嫁给阿王,又担心自己会拖累阿王。‎ C. 小说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同时穿插了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语言朴素自然,但依然能感受到阿王与她之间的温情。‎ D. 她为了避免戒毒半途而废,联系了边远的戒毒所;怕阿王不知她的去向着急伤心而留下字条,这些都说明她是一个有心人。‎ ‎5. 小说中,阿王对她充满了爱,阿王的爱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述。‎ ‎6.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4. A 5. ①爱之深责之切。阿王知道她开始吸毒时,给了她一个大耳光。②不抛弃不放弃。在她吸毒之后,阿王毅然决然地娶了她,想要挽救她。③为她赚钱省钱。为了赚钱省钱,阿王很久没为自己买新衣服了,也瘦了。④对她精心照顾。阿王很爱她,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⑤设法帮她戒毒。阿王用逐渐减量的办法帮助她戒掉了毒瘾。 ‎ ‎6. ①使情节更加完整,严密合理。结尾交代了阿王其实一直帮她戒毒,照应了阿王每天自己给她冲白粉的伏笔,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故事性。②使阿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阿王之前看似一个一味纵容的人,至此表现出阿王是一个爱的深沉,默默奉献,勤于动脑的人。③深化了文章主旨。赞扬了阿王对她真诚而深沉的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解析】‎ ‎4. 试题分析:A. 她本来是一个乐手,很爱阿王,阿王却没有回应。伤心失望之下,她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最后却被阿王挽救了。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筛选的一道考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都要照顾到全文,本题可以作答为,①爱之深责 之切。阿王知道她开始吸毒时,给了她一个大耳光。②不抛弃不放弃。在她吸毒之后,阿王毅然决然地娶了她,想要挽救她。③为她赚钱省钱。为了赚钱省钱,阿王很久没为自己买新衣服了,也瘦了。④对她精心照顾。阿王很爱她,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⑤设法帮她戒毒。阿王用逐渐减量的办法帮助她戒掉了毒瘾。 ‎ ‎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段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都要从结构、人物、情感等方面作答,本题结尾段作用:①使情节更加完整,严密合理。结尾交代了阿王其实一直帮她戒毒,照应了阿王每天自己给她冲白粉的伏笔,使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故事性。②使阿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阿王之前看似一个一味纵容的人,至此表现出阿王是一个爱的深沉,默默奉献,勤于动脑的人。③深化了文章主旨。赞扬了阿王对她真诚而深沉的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结尾。‎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布 袋 老韩和老丁是好朋友。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爱唱上党梆子。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唱《吴家坡》,唱《闯幽州》……唱到趣处,老丁一声长喊:“儿呀,此语差矣,转来!”老韩马上背着枪转来:“爹爹,此事你有所不知。”……‎ 老韩的小女儿叫嫣红,老丁的小女儿叫胭脂。两人常在一起割草。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又到河边割草。天快黑了,嫣红将一只布袋拾回了家。嫣红的娘,啪地扇了嫣红一巴掌:“拾啥不成,拾布袋,拾布袋是气。”‎ 打开布袋,却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老韩老婆将布袋和大洋让老韩看。老韩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张张嘴,说不出话;再张张嘴,还是说不出话。老韩平日挺能说,面对意外之财,不知从何说起。两口子一夜没睡,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说着说着,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就忘了吧。”‎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开门见山:“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 老韩知道昨天嫣红和胭脂在一起,便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 又叹息:“老话说,拾布袋是气,不知应到哪一宗。”‎ 老丁笑了:“俺胭腊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还不知是哪个买卖铺子的生意人,不小心丢在了路边;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 老韩有些不高兴:“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这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 老韩急了:“布袋现在我家,咋是你闺女捡的?”‎ 老丁:“我听胭脂说,她俩一块跑到布袋跟前;嫣红比胭脂大一岁,欺负了胭脂。”‎ 老韩拍了一下大腿:“老丁,你想咋样吧?”‎ 老丁:“一人一半。别说是两人一块捡的,就当是嫣红捡的,胭脂在旁边看见了,俗话说得好,见了面,分一半。”‎ 老韩:“老丁,你这不是耍浑吗?”‎ 老丁:“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要是没商量,又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就得经官。”‎ 老韩心想了,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两人一块唱戏,好了二十来年,没发现老丁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不是我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老韩也赌上了气:“你想往哪儿告,你就往哪儿告吧。”‎ 老丁也不示弱,转身走了:“正好,我今天要去县里进盐。”‎ 但事情没等经官,布袋的主人找上门来。布袋的主人,是襄垣县温家庄给东家老温家赶大车的老曹。八月十五头前,老曹拉了一车黄豆,到霍州去粜。粜完黄豆,结了账,空着车往回走,身上乏了,在车上半睡半醒。路过沁源县牛家庄村头,一过沟坎,车一颠,装钱的布袋滑落到地上。等车进了襄垣界,才发现布袋丢了。急忙顺着原路回头找,问了百十个村落,没有问出布袋。本想没了指望,到了牛家庄,照例一问,纯粹为了心安,没想到牛家庄大人小孩,都知道老韩家拾了布袋。老韩见瞒哄不住,一边恨老丁无端寻衅,破坏人家好事,一边只好将布袋拿了出来。老曹一见布袋,一屁股瘫坐到地上,将布袋里的银元倒出来数了数,分文不少。老曹站起身,向老韩作了个揖:“大哥,没想到能找着布袋。”‎ 又说:“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又说:“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我赔不起东家。”‎ 又端详老韩:“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块大洋,没往心里去,大哥,你不是一般人。”‎ 说得老韩倒有些惶恐。老韩平时嘴挺能说,现在一句话说不出来。老曹又说“今天不是小事。如不嫌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 因为一只布袋,老曹和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事后老韩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韩老婆埋怨嫣红乱拾东西时说“拾布袋是气”,这是真的担心捡来的布袋沾了晦气,而后文老韩对老丁说这句话时则是言不由衷,包藏私心。‎ B. 老韩与老丁在如何处理捡来的布袋这一点上,都强调要说理,两人说的虽是同一个理,却因为情绪激动而生出误会,最终伤了和气。‎ C. 文中的老曹从老韩那找回布袋时,先是查验银元的数目对不对,这一举动将老曹自私多疑的性格特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D.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叙写了百姓生活的典型事件,将百姓的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韵味无穷。语言不事雕琢,文笔细腻从容。‎ ‎8. 文章结尾划线内容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句含意的理解。‎ ‎9. 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1)“丢了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与老丁二十多年的友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很难辨识。(答人性的自私亦可)(2)“得到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内心的欣慰(喜悦)。(3)“得”与“失”之间,表现了老韩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9. (1)有线索。文章以“布袋”为枢纽连接人物,展开情节。(2)有波折。文章情节多次翻转,起伏不定。(3)结尾出人意料。丢了布袋的老曹与想独吞布袋的老韩居然成了一辈子的朋友,结尾出人意料。‎ ‎【解析】‎ ‎7. 试题分析:‎ ‎8. B项,老韩与老丁讲的并非同一个理,也不是因为情绪激动而伤了和气。C项,“自私多疑”概括不准确。布袋对老曹意义重大,他查验银元也是人之常情。D项,“典型事件”不够准确。应为“琐碎平常状态”。‎ 试题分析:答出“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具体所指,然后结合主旨分析句子的含义“表现了老韩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9.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线索”“波澜”和结尾“出乎意料”的特征,再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分析。‎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 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10. 下列对文中黑体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B. 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C. 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D. 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度是廉范的表字,“叔”表示兄弟排行第三,“度”字与“范”字意义相近。‎ B.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与现在的博士含意不同。‎ C. 洛阳,古代地名,因在洛水之南的名,古代将山水之南谓之阳,反之则谓之阴。‎ D.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手段,通常于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燃火以报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范出身名门,为人非常孝顺。廉范是战国名将廉颇的后代,他的父亲遭遇战乱客死他乡,十五岁时,他西迎父亲灵柩,回归故乡安葬。‎ B. 廉范知恩图报,设法解救恩人。邓融在征聘廉范为功曹之际,被上级审查,关进监狱,为营救邓融,他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 C. 廉范以谋克敌,灭掉敌人威风。在云中太守任上,匈奴进兵入关,廉范以于夜间点火把的方式迷惑敌人,次日清晨与敌交战,大获全胜。‎ D. 廉范为政地方,处事变通灵活。在蜀郡,以前条令禁止百姓夜间活动,火灾却时常发生,廉范废除旧法,严格要求百姓储水,百姓便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 ‎(1)邓融对他长得像廉范感到奇怪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一个作功曹的部下?”(2)蜀郡的风俗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为人要)纯朴厚实(的道理)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浅薄的言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不听、自率士卒拒之”句中没有主语,所以“范”应该做这句话的主语,放在后一句合适,排除CD。比较AB两句,“自率士卒拒之”应该放一起,所以本题选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项,“古代将山水之南谓之阳,反之则谓之阴”错。洛阳古称豫州,因居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营救邓融,他更名改姓”错。‎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怪”以……为怪;“类”与……相似;“不意”不明白;“何……邪”固定用法,为什么……呢。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尚”崇尚;“短长”说……的好坏;“厉以淳厚”状语后置句;“偷薄”浅薄。‎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 刘 昱①‎ 李 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②,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注】①刘昱:作者的友人。②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1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头就是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 B. “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歌却故意用问句形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 C.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话泛泛写景,给人以清新之感,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 D. 这首诗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以临风寒苇轻点别绪,以秋江白浪,抒发豪情,描写肃杀而又雄壮的分别场景和离别氛围。‎ E. 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诗意直白,不落窠臼,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15. 诗歌的最后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法相同,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4. CE 15. 虚写作者目送离去的友人,心中推想他今夜大概可以停泊在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失群大雁的叫声,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担忧,对友人的不舍及深深眷恋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C项,“泛泛写景”不准确,并不是泛泛写景,这两句既是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E项,“诗意直白”不准确,应为“委婉含蓄”。‎ ‎15.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虚写”或“想象离别之后的情景”,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的分析。‎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手法的异同,注意分析“虚写”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 ______。‎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 ‎【答案】 (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 小惠未徧 (3). ,民弗从也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 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惠”“弗”“徧”的写法。‎ 第Ⅱ卷 表 达 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畔主背亲 B.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 信义安所见乎 D. 召有司案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畔”通“叛”;C项,“见”通“现”;D项,“案”通“按”。‎ ‎18. 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⑤臣等不肖,请辞去 ‎ ‎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A. ①④⑤⑦⑧ B. ①②③⑥⑧ C. ②⑤⑥⑦⑧ D. ①③⑥⑦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指出给谁看,④手下的侍卫,⑤无才能,⑦门客,⑧约定的规定。‎ ‎19.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④单于 壮其节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城,乃前曰⑧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 ①②④/⑤⑦/⑥⑧/③ B. 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C. ①④/②⑥⑦/③/⑤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⑧使动用法 ②③⑦名词用作动词 ④意动用法 ⑤⑥名词作状语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天津大学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给全校教师,以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建立终身教职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方案已跃然纸上。 ‎ ‎②习近平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败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③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实力,让世人对一日千里的中国航天事业惊叹不已。‎ ‎④事实上,哄抢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屡屡发生。哄抢者看到别人的货物散落一地,不仅仅没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雪上加霜,这种行为真让人心寒。 ‎ ‎⑤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也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考试时使用手机等作弊行为是必须令行禁止的。‎ ‎⑥王家鹏先生二十多年来在故宫博物馆从事对藏传佛教文物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他秉承古人述而不作的态度,尊重史实,不妄加臆断,相信传统的东西并把它们保留下来。‎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①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逼真生动,用于此处对象不对。②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此处合乎语境。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很快。此处合乎语境④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不能形容哄抢者的行为。⑤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处不合语境。⑥述而不作: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此处合乎语境。‎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疾病有重要意义。‎ B. 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C. 在美国城市史学家芒福德看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与磁石,能否包容、促进人们进行多元发展是决定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 D. 在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的人物朱豪三在电视剧版《红高粱》中戏份被大大扩充,他剿匪,禁烟,禁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有血有肉的铁腕县官形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B项,搭配不当,“阅读”与“精神实质”不搭配。 D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可把“成功地塑造了”改为“是”。‎ ‎22.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地下水都会比地表水的水质要好一些。但是由于中国北方的地表水污染实在太过严重,使得经土壤过滤之后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仍然令人触目惊心。 __________,中国北方的城市大多数使用极深层的地下水供给市民。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地下水的不断抽取,地下水网将会变得枯竭。‎ ‎【答案】 (1). ①土壤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2). ②为了解决这一用水难题 (3). ③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这样做其实是饮鸩止渴)‎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人们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温暖了情怀,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关系。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方式。‎ 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原本方便我们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善表达;有人认为,点赞这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如果别人都对你吝啬,那你就该检讨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对于点赞,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今天,你点赞了吗?‎ 一天,我把小孩辛勤做家务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上,没想到,短短一个小时内,居然有50多人点赞……‎ 于是我统一回复:哦,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点赞,谢谢大家啦!小孩会继续加油努力的!‎ 虽然评论的人很少,但是看着这么多“心形点赞”,心里还是暖暖的,看来小孩的辛勤劳动,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我想小孩看了,也一定会很开心的。‎ 随着网络通讯的日益普及,相信这样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大家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以示对他人的关注,对他人所发布的信息的一种认可和赞赏。点赞,或许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动作。虽说只是对着手机屏幕轻轻一触,但却传递着一种关注,一种认可,一种赞赏,一种情怀,无形间却保持着彼此之间的沟通,维系着彼此之间的感情。‎ 点赞,只不过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有人认为这也太随意了吧,太敷衍了吧,一点诚意也没有。若是彼此之间的感情,要通过点赞来维系的话,这也太廉价了吧,感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味了。就像微信红包一样,一定程度上丢失了红包的传统意义,使红包变得廉价。‎ 但是,点赞,说真的,不能随意,也得分清青红皂白,也得看清你所点赞的内容是否健康正当。点赞,说明你对内容的认同,倘若一时无意,对不良信息“点赞”,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对你的朋友所发布的内容,随意点赞的话,搞不好也会伤到彼此的感情——开心时你点赞,伤心时你也点赞,那你,这是什么意思嘛?压根就没看内容,诚心就是为了点赞而点赞,一点都不关心我。为何你不直接找我,陪伴我,安慰我,开导我……‎ 所以,有人就认为,点赞,还不如直接评论吧,好让彼此能更清楚了解大家的意思。‎ 但是,有人又会认为了,语音,不比评论更亲切吗?按这种逻辑推断下去,或许又有人认为,视频不是更好吗?那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不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直接,最深情的沟通方式吗?怎么现在交流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了,反而面对着面,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交流,反而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与海角,也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朋友圈给我点赞!‎ 因此,无论是点赞也好,评论也好,语音、视频、面谈也罢,这都只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而已,其最终的目的是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论你喜欢选择何种方式来维系彼此的关系,在交流的过程中都得真诚待人,以真诚换取真诚。或许,这才是交流方式不断创新的初衷,这才是待人之道。‎ ‎【解析】试题分析:(1)正面来看①点赞的本质:点赞是网络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该功能的许多特性和人际交往原则是相吻合的,尤其体现在这个“赞”字上。有时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赞美。赞美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②点赞的原因:人在很多时候有互动需求,但没有表达需求。总的来说,点赞功能拯救了这个尴尬时刻的人类。在网络平台,用评论来增加曝光度显然更麻烦,点赞不需要你付出多少感情,不费工夫又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人们在朋友圈发出一条状态的目的是想引起互动,可以说每一个状态都是一张点赞的邀请函。一般善良的人实在不忍心无视你的新发型自拍和精心摆好的美食而让你冷场,那么,点个赞吧。③点赞的趋向:虽然不言不语,小小的点赞对于维持人际关系还是很有作用的。称赞可以促使人们努力地表现。此外,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某个人或物经常出现,就能增加我们对他(它)们的喜欢程度。应用在人际交往上,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早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们更倾向于和离自己较近、经常有机会接触的人发展亲密关系。他们把近300名大学生安排进有17栋楼的宿舍区生活数月后,发现大多数人在此期间结交的好朋友都是同一栋楼的,再细分,发现好朋友里又有很大部分就住在仅隔几个门之外。从实验情况来看,增加你在别人眼中的曝光度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越熟悉越喜欢。④点赞的原则:善良、真诚、热情等。‎ ‎(2)辩证分析①联系地来看线上的“点赞支持你”和面对面的鼓励性话语相比,后者在人们心中要重要得多。②发展地来看“点赞”是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接受和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③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看点赞的本质:点赞几乎就是简化版的交友技巧。泛泛的点赞之交,没有现实的碰撞,意义只不过是贡献了又一个“赞”而已。点赞的原因:碍于情面,敷衍应付;习惯;恶作剧等。点赞的趋向:点赞行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了解并不起实际作用;点赞式社交里,亲密感并不完整,不一定能转为现实中的人际联结;让原本方便我们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善表达。 解决问题的办法:古有点头之交,今有点赞之交。对人生而言,还是得回到真实社交才是正道。‎ 点睛:作文材料中含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以一方为主,兼及另一方为好,这样全面而有重点,不至于看问题绝对化。注意不要平分秋色,一半支持点赞,一半反对点赞,那样就会前后矛盾,看不出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造成观点不明。要使文章写得深刻,可从现象、本质、原因(根源)、趋向(利弊)、办法(原则)角度来看,要用联系(联系其他,进行类比、比喻或对比)、发展(既要看到现在,又要看到过去,看刭未来)、全面(从正、反、侧多方面全面并且有重点地分析)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