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高考原创押题卷4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原创押题卷(四)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秋晒如刃,刮去了午岭的翠绿,起伏浩瀚的林莽..翻卷了无边无际的金黄。醉烧烧的太阳 馋了,伸出万道光芒,(贪婪地/喜悦地)舔舐稼禾,弄出些飒.啦啦的声响。 这时的蓝天,高远爽郎..,退去了炎夏闷热的暑气。白云如棉,宁静而闪亮,给爪鹰铺出 了绝妙的空间。晴空之上,经常有爪鹰在恣意.. 、 ① 优雅地翱翔,小如(樱桃/墨点),像黑星星 一样闪烁。 ② 注目之间,这颗黑星星就渐次地坠落下来,展开土黄色的大羽,划过旷野峁梁, 一圈又一圈地往上(旋/飞),仿佛天空就是舞台。 ③ 它在不断地变化着骄姿,时而乘风扶摇而 上,时而迎风不动,时而敛翅射向大地…… ④ 爪鹰就是那样自如,那样从容,那样洒脱,那样 强健,俨然是上苍的草书。 1.文中加点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飒(shà)啦啦 林莽 B.爽郎 恣意 C.翱(áo)翔 俨然 D.坠落 骄姿 C [A 项,“飒”应读“sà”;B 项,“郎”应为“朗”;D 项,“骄”应为“矫”。] 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喜悦地 樱桃 飞 B.喜悦地 墨点 飞 C.贪婪地 樱桃 旋 D.贪婪地 墨点 旋 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由上文的“太阳馋了”可知第一处应选“贪婪地”; 由下文中的“像黑星星一样闪烁”可知第二处应选“墨点”;由上文中的“一圈又一圈”可 知与其对应的词语应为“旋”。] 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③处的句号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A.今天,故宫所代表的封建王朝与我们渐行渐远,故宫也没必要非像封建家长一样危. 言危行...,一脸严肃,其实,时尚一点,潮流一点,反而会距离百姓更近一点。 B.我们不能因为婚恋交友平台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否定所有的网络婚恋平台,一竿 子打翻一船人,因噎废食....,对中国单身男女在线交友充满忌惮。 C.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表示,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产业结构 调整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经济发展不能一挥而就....,下半年实体经济复苏相当艰难。 D.民众已开始有批评声音,认为领导者不应心猿意马....,损害国家利益,而应多听听底 层民众的心声和建议,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真正拥护。 B [A 项,“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换用“正 襟危坐”。B 项,“因噎废食”指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 索性不去干。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 项,“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 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换用“一蹴而就”。D 项,“心猿意马”形 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换用“一意孤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人们对于土地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 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被称为“春祈”。 B.一些年轻人花很多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即使有让老人更专业地被照顾的考虑, 那么不能排除他们不肯花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可能性。 C.拉萨有着 6 个月的严冬,以前动不动就拉闸限电,但在这个冬天,天然气取代了牛 粪炉,整个冬天电力没有出现缺口,无一次不拉闸。 D.舞蹈夏令营里,有来自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 9 国的舞蹈教师 9 人,国外舞蹈专业 学生 13 人,以及国内舞蹈专业师生 38 人。 D [A 项,成分残缺,“被称为”前面缺少主语,可加上“这”。B 项,关联词搭配不当, 可将“那么”改为“也”。C 项,不合逻辑,“无一次不”多重否定失当,可去掉“不”。]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6~8 题。 【导学号:98142099】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 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 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 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 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 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 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 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 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 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 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 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 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 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 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 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 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 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 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 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 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 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 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 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6.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 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 到完美的升华。 C.“韵”的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 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使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 物质一样存在着。 D [原文中说“‘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 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美心理”。] 7.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 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 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 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 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 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D [A 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 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 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 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 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 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 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 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 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 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C [“这样就可以……”错,原文为“以让自己……”。“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 慢地进入”。]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导学号:98142100】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 王士祯 廿二日,自乌衣巷出聚宝门,遂造.报恩寺,即古长干寺,明金陵八大寺之一也,龙象巨 丽,甲.诸刹。登九级塔,俯视金陵城阙,旭日飞甍,参差可见。西瞰大江,南望牛首,东面 蒋山。近眺秦淮、青溪,三十六曲,才若一线。云逢逢起腋下,鸟俯其背。忽忆唐诸公诗“塔 势如涌出,连山若波涛”,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也。僧言顺治戊戌,龙起塔中,塔震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有田姓兄弟四人,不用一纤一木,数日而工成。于.最高栏楯上,步立捷如飞鸟。殆.蒙庄所称 伯昏无人,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能外生死,至人者耶? 天界寺在报恩寺东南,人家沿溪居,多以.略彴①通出入,松栝疏古,篁竹幽邃。后为凤 山碧峰寺,即唐翠灵寺。以碧峰师易今名。洪武中,师出使西洋,今十八沉香罗汉,犹是西 域物。万历中,崇川顾氏窃其一以祈嗣,数见怪异,还之乃已。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敕谕 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秋草满庭阒无人迹遐想王谢庾卞之风为之慨然。过梅将军庙,庙祀晋 豫章内史梅 。 字仲真,尝进孔传《尚书》者。 拜方、景二公祠。方祠旧在冈上古木末亭侧。乔木数百章,国初邵某者来作令,尽剪伐 之。亭与祠并圮,今亭、祠皆徒而北。雏松数株,殊失古意。景公②,陕之真宁人,靖难时 十二族并死,事最烈.。壁上阳羡朱君一诗颇奇,今记于此:“慷慨誓死心不移,欲死不死将 何为?欲挥豫让桥下剑,欲操博浪沙中椎。衣绯如火如衣衰,怀刃如雪甘如饴。疾行犯驾气 何壮,千秋万世当如斯!”诵之勃勃有生气,可以廉顽立懦也。考革除③之际以身殉国者., 自勋戚大臣,下至樵夫门卒之流,凡数百人。人才之盛,古今无与比,虽功名如三杨④,不 免射钩之耻⑤,得与.诸公⑥朽骨争千秋万岁之名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注】 ①略彴(zhuó):小木桥。②景公:景清,洪武年间进士。燕王朱棣攻入南京, 景清与方孝孺打算一同殉国,后持利刃入朝,欲行刺朱棣,没有成功,被磔于市,族人尽灭。 ③革除:政治上的革故立新,此指燕王朱棣篡位。④三杨: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 原本在建文帝朝做官,后来又在明成祖朝任职。⑤射钩之耻:“春秋时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 争君位,管仲帮助公子纠射小白,箭射在小白铜制衣带钩上,后来小白即位,不念射钩之仇, 任管仲为相。⑥诸公:指燕王篡位时为旧主殉难的大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造.报恩寺 造:修建 B.龙象巨丽,甲.诸刹 甲:居于第一位 C.殆.蒙庄所称伯昏无人 殆:大概 D.靖难时十二族并死,事最烈. 烈:壮烈 A [A 项,造: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最高栏楯上 圣人不凝滞于.物 B. 多以.略彴通出入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C. 考革除之际以身殉国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得与.诸公朽骨争千秋万岁之名哉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A 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 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C 项,代词,…… 的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D 项,都是介词,同、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敕谕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秋草满庭/阒无人迹/遐想王谢 庾卞之风/为之慨然 B.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敕谕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秋草满庭/阒无人迹/遐想王谢 庾卞之风/为之慨然 C.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敕谕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秋草满庭/阒无人迹遐想/王谢 庾卞之风/为之慨然 D.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敕谕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秋草满庭/阒无人迹遐想/王谢 庾卞之风/为之慨然 B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所给语段,理解语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在语段中找出人名、 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等。如“寺僧”是名词,“出”是他的动作,他所“出”的东西应是名词“藏经”,所以“藏 经”后应该断开。“遐想”是动词,主语是人(作者),而“遐想”前面是“人迹”,所以两 者之间应该断开。据此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乌衣巷出发,在报恩寺登上九级塔顶,俯瞰南京城。他向西俯视长江,向南 远望牛头山,向东眺望蒋山。 B.作者引用僧人修建九级塔的传说,说他们不用一根绳子一块木头,几天就把塔修好 了,为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C.报恩寺东南有天界寺,天界寺的后面有凤山碧峰寺,碧峰寺因碧峰师而得名,十八 沉香罗汉就是他从西域传入的。 D.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写了报恩寺、凤山碧峰寺、古祠等,作 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缅怀古人之意。 B [“僧人修建九级塔的传说”错,原文是“有田姓兄弟四人,不用一纤一木,数日而 工成”。]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1)万历中,崇川顾氏窃其一以祈嗣,数见怪异,还之乃已。(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与祠并圮,今亭、祠皆徙而北。雏松数株,殊失古意。(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万历年间,崇川一个姓顾的人盗窃十八沉香罗汉中的一尊来祈求子嗣, 多次见到怪异的现象,归还后这些怪异的现象才停止。(关键词“祈”“乃”“已”各 1 分, 句子大意 2 分) (2)木末亭和方孝孺、景清两人的祠庙都坍塌了,现在木末亭和方孝孺、景清两人的祠 庙都迁到了冈的北面。只有几株小松树,很失古朴苍凉之意。(关键词“圮”“徙”“殊” 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康熙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我从乌衣巷出发,经过聚宝门,去游览报恩寺,也就是古长 干寺,它是明朝金陵八大寺之一。报恩寺殿宇上的龙象雕饰,非常华美,居于南京城众多寺 庙之首。登上九级塔顶,俯瞰南京城,早晨的阳光映照高低错落的殿宇屋顶。向西俯视长江, 向南远望牛头山,向东眺望蒋山(钟山)。眺望弯弯曲曲的秦淮河、青溪,就好像一条白线。 云气蓬勃兴起,从我们的腋下升起,鸟在空中飞过,人能看到鸟的背。忽然想起唐朝诗人岑 参的诗句,“塔势如涌出,连山若波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眼前有景道不得”。有僧人说 顺治戊戌年间,龙从塔中飞出,塔被震坏。有姓田的兄弟四人,不用一根绳一块木,几天就 把塔修好了。他们在最高的栏杆上,行走站立快如飞鸟。这大概就是庄子说的伯昏无人之类 的人,塔靠近百仞深渊,(修塔时)兄弟四人背部稍曲,踩在塔上的脚部分在塔外,他们是那 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精神修养到极境的人吧? 天界寺在报恩寺东南方向,百姓沿河流定居,多依靠河上的小桥出入,天界寺周围树木 稀疏古朴,竹林幽深。天界寺的后面是凤山碧峰寺,也就是唐代的翠灵寺。由于碧峰师的缘 故改为现在的名字。洪武年间,碧峰师出使西域,现在的十八沉香罗汉,还是从西域传入的。 万历年间,崇川一个姓顾的人盗窃十八沉香罗汉中的一尊来祈求子嗣,多次见到怪异的现象, 归还后这些怪异的现象才停止。碧峰寺僧人拿出正统十年明英宗赏赐的藏经,诏书的字迹如 新。一路曲折而行,登上高座寺,满院秋草,寂静而没有人迹。遥想王导、谢安、庾亮、卞 壶当年的风采,为他们慨叹不已。拜访梅将军庙,庙内供奉的是晋豫章内史梅赜。梅赜字仲 真,是曾经向朝廷进献孔安国所传《尚书》的人。 参拜方孝孺、景清两人的祠庙。方祠以前建在冈上古木末亭旁边。乔木有数百棵,明朝 初姓邵的官员来这里做县令,把树木全部砍伐了。木末亭和方孝孺、景清两人的祠庙都坍塌 了,现在木末亭和方孝孺、景清两人的祠庙都迁到了冈的北面。只有几株小松树,很失古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苍凉之意。景清,陕西真宁人,燕王朱棣举兵谋反攻占南京时,景清十二族的族人全被诛杀, 事迹最为壮烈。祠庙墙壁上阳羡朱君的一首诗非常新奇,现在记录在这里:“慷慨誓死心不 移,欲死不死将何为?欲挥豫让桥下剑,欲操博浪沙中椎。衣绯如火如衣衰,怀刃如雪甘如 饴。疾行犯驾气何壮,千秋万世当如斯!”读这首诗时豪气冲云霄,能够使贪得无厌的人廉 洁,使懦弱的人自立。考察在朱棣篡位的时候能够以身殉国的人,上自皇亲重臣,下到普通 百姓,总共有几百人。当时有才气的人众多,古今都无法相比,即使能够像杨士奇、杨荣、 杨溥那样取得显赫的功名,也是和管仲侍奉二主丧失气节一样,怎么能够和燕王篡位时为旧 主殉难的众臣子争夺流传千秋万代的美好名声呢?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8 分) 【导学号:98142101】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 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 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 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形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将州郡、县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 是指湘州(东晋永嘉初置,唐初改潭州,这里指长沙)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家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首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从内容上来看,“雄跨洞庭 野”点明了地理位置,“楚望”点明了历史背景,同时“雄跨”也写出了定王台雄浑的气势; 从结构上来看,本句放在全词开头,其雄浑的气势为下文写定王台的昔日繁华作铺垫,也为 全词营造了苍莽的氛围。 【答案】 ①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背景,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 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2 分)②词作一开头便时空纵览,为 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定下了苍莽的基调。(2 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如何抒情”即考查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然后要明确抒情的手法有哪些,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最后结合全词分析用到了哪些手法。下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的开头三句“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和结尾的“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都是写景, 即借景抒情,结尾句也可说是以景结情;“书生报国无地”和“恨难休”则属于直抒胸臆。 【答案】 ①借景抒情。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 默默向东流淌。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 国势日颓的感慨。②直抒胸臆。“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 至于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③以景结情。“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瑟的秋风和 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 (答 1 点得 2 分,答 2 点得 3 分,答 3 点得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里仁》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述而》篇中 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相近。 (2) 李 白 《 蜀 道 难 》 中 表 现 青 泥 岭 的 盘 旋 曲 折 、 行 人 困 危 之 状 的 诗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云和 鸟来比喻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的情怀。 【答案】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纳米学位”开头,概括纳米学位的特点。要求:①要点全 面;②不超过 40 字。(4 分) 纳米学位是美国出现的新型学位凭证。它专为企业定制、输送专门人才,能实现定制型 人才的快速就业。这种纳米学位备受美国高校欢迎,因为它实施的技术要求不高。这种学位 还因为就业快捷而颇受高校学生欢迎。这种纳米学位也受企业主的欢迎,市场需求量大。纳 米学位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审清题干,题干要求对“纳米学位的特点”进行概括,那么就要从语 段中找出有关纳米学位的特点的重要词句,如“专为企业定制、输送专门人才”“实现定制 型人才的快速就业”“实施的技术要求不高”“就业快捷”“市场需求量大”等,最后对这些 内容进行概括,整合成一句话即可。注意字数不要超过 40 字。 【答案】 纳米学位具有针对性强、技术要求不高、就业快捷、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 (4 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完善社会保障配套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面对在天津大爆炸救援中牺牲的消 防官兵和企业消防员的遗像,李克强总理沉痛地说,他们都是英雄,值得全社会尊敬,要一 视同仁给予荣誉,一视同仁做好家属抚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他们在危急 时刻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精神的最充分肯定。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并无程度深浅之别;他 们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当前的科技与管理水平下,我们也许无法 杜绝一切灾祸与牺牲。但是,针对灾难事故,我们应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 是增强公众凝聚力的关键。 【解析】 解答本题要依据上下文的语意关系来判断横线上所要填写的内容。第①处, 由前文关键词“一视同仁”可知,此处应填“给予牺牲英雄同等待遇”等相关内容。第②处, 根据整段内容可知,“无法杜绝一切灾祸与牺牲”,但可以完善社会保障配套制度,这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所以针对灾难事故,具体做法可以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善后处置机 制”等。 【答案】 ①给予牺牲的烈火英雄们以同等待遇 ②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善后处置机制 18.下面是某中学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的发言稿,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加以 修改,使之准确、得体。(4 分)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侥幸能够代表高三毕业生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既有喜悦,也有不舍;既有激 动,也有紧张。 高中三年,我们早已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身边的同学。然而,随着高考的结 束,这一切都要画上句号,我们将告别形影相吊的同学,告别学识渊博的老师,告别辛勤培 养和教育我们的母校。在莘莘学子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途的时候,请允许我代表高三年级的 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今后我们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 他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可改为“荣幸”。(2)“形影相吊”指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不符合语境, 可改为“朝夕相处”。(3)“莘莘学子”称谓不得体,可改为“我们”。(4)“报答”的对象 在席,“他们”可改为“你们”。 【答案】 (1)“侥幸”改为“荣幸”。(2)“形影相吊”改为“朝夕相处”。(3)“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莘学子”改为“我们”。(4)“报答他们”改为“报答你们”。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导学号:98142102】 东 家 秦 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 ——,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 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 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 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 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 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于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 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走得比 蚂蚁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推移, 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 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 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 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 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 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 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 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 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 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 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 而是水! 19.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管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求对管家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结合文章的具 体内容,从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其对主要人物东家所起的衬托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①管家是事情的见证人,他知道东家所做的一切,作者不直接写东家的所作 所为,而通过管家之口叙述东家所做的一切,使小说极具艺术感染力。②作者对管家进行描 写,写管家被秘密折磨着,这就为小说制造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借管家之口在 文末揭示出东家的秘密,更衬托出东家形象的高大。(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因饿,他们走得比蚂蚁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2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文中两句话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具体作答时,首先 要准确地判断两句话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第(1)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第(2) 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1)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灾民比作枯叶,与蚂蚁进行对比,形象表现 出饥馑来临时灾民生活的艰难。(2 分) (2)运用拟人手法,将雨水人格化,写雨水“欢快”“急不可耐”,表现出当时人们对 雨水的渴望和雨水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2 分) 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求对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概括,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文中 对东家的描写,概括出答案要点。开头写他对酒的感情,以及饮酒时的情态,可概括出答案 ①;主体部分写他救济灾民的经历,可概括出答案②;文章倒数第三段写他拒绝官商酿酒的 要求,可概括出答案③。 【答案】 ①有闲情雅致,善饮酒,喜欢与文人雅士聚谈。②充满济世救民的情怀。③ 坚守大义,不发不义之财。(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 22.文章结尾揭示:“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 么?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要求对文章结尾揭示出东家喝的不是酒而是水这一细节进行探究。具体 探究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对东家这一人物在拯救灾民时每天坚持喝酒这一细节进行分析, 体会东家自身的精神境界及对他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作者安排最后道出秘密的用意, 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答案】 ①内容上,在结尾交代东家饮的不是酒而是水,消除了读者对在灾难年月东 家还每天饮酒的疑惑。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东家饮酒的内容,使情节突转,增强了文章感 染力。③形象塑造上,东家每天饮酒,让处于灾难中的人们内心变得安宁,而结尾揭示出他 饮的不是酒而是水,这就展示出了东家的精神境界,使东家这一人物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④主旨表现上,结尾这样安排,也使文章主旨得到更深刻的展现。(每点 2 分,任意答出其 中三点即可) 七、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6 年里,严彩艳转换了四种身份:秘书、老师、法官、律师。在省高院担任法官的 9 年是严彩艳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官也是她曾经的梦想职业。然而,当这一职业渐渐给 她无力感时,即使人至中年,她也毅然辞去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切清零,从实习律师 做起。她说,人生苦短,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在她看来,“转身”只是因为“理想未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首先,严彩艳是个有勇气的人,这番勇气不仅仅在于她敢于改变现状, 更在于她能摘去身份的标签,遵循内心的真实诉求,以昂扬的姿态融入这个多元化的社会。 其次,严彩艳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带着未竟的职业理想华丽转身,让人生变得更丰富,具有 更多可能性。据此,参考立意如下:①不断挑战(超越)自己;②做一个有追求的人;③人生 追求无止境;④勇敢地朝理想迈进;⑤追寻内心最真实的诉求;⑥华丽转身(最佳立意);⑦ 不断追求新的起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