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卷(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卷(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湖南长郡中学 2020 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朝美学,为什么那么高级? “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朗读并背诵全文”的经典之作有很多便是出自宋朝。 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 签——“宋代文人”。 除了“引经据典”,书画经典在宋代文化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 拍中国”《千里江山图》中一窥北宋风貌。也可以在“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千 年前的市井生活。 1000 年前,北宋都城无疑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图》上,有近半建筑为 饮食店。《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酒楼和各种饮食店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东 京梦华录》还介绍了近百种宋朝开封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可谓是“东京梦华小吃录”。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 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宋代“五大 名窑”——汝官哥钧定,无不体现着繁华盛世的清澈素雅。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纵观历史,宋朝的疆域并不算辽阔,武力值更是排不上位置,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 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勾栏瓦肆和百戏艺术的活跃, 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艺的发展,比如当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像鼓子词、诸宫调、 讲史、说经、杂剧、南戏、话本、风俗画等等。可以说,中国的通俗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形式 - 2 - 几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也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标志。文学重心下移,是指文学体 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 族文人,进而扩大到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北宋文人 相对安逸,又基于崇雅的观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 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的集中体现。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花、香、画、茶、瓷器,当 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 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是值得当下我们的生活所借鉴的。 在宋朝,官方和民间都能进行高度审美,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机会交叉碰撞……并重 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 而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恰巧是一种“生活美学”。如今,部分由日本美学传递而来的 大朴若拙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都能在宋代器物中找到源头,而宋的极简风格,又 能和当代艺术精神相契合。 如果要给宋朝贴个标签,“懂生活”当为其一。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 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而当今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日渐模糊,“艺术生活化”也不再是新鲜事。追本溯源,中国 本土的思想传统里面,艺术与生活、创造与欣赏从来都是内在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 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今日,我们能从宋朝学到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雅俗共赏”的宋代美学,也并非是独特 诗意的审美概念,而在于如何让“美”融入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既是宋代的书画经典,也展现了宋代的文化兴盛。 B.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成为“预告资 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C. 宋朝经济和社会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 D. 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平常事,他们让美融人生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美 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A. 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论证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兴盛原因及 意义。 B. 文学体裁扩大,创作主体扩大,文学接受者扩大,标志着两宋市民文化的勃兴。 C. 北宋文人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赋予了花、香、画茶、瓷器雅的品质。 D. 让美融人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是宋朝美学给我们的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朝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大放异彩,促使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形 式的增加。 B. 宋人所创造的审美形态和由此所产生的审美风貌直接影响了后人的“侘寂之美”“匠人 精神”。 C. 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主张将生活诗化,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 这与宋朝的“生活美学”是相通的。 D. 当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状要求我们从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中寻找 解决的办法。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成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错 误,应该是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在 宋代”。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文学体裁扩大,创作主体扩大,文学接受者扩大,标志着两宋市民文化的勃兴”错误, 两宋市民文化的勃兴是因为文学重心的下移,而文学重心下移是指文学与市井、与市民的紧 - 4 - 密结合。选项遗漏了相关信息。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促使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形式的增加”错误,据原文应为“促使了通俗性审美意 识的觉醒和艺术形式的增加”。 B 项,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宋代器物影响。 D 项,当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未说会导致不良后果,也就不会“要求我们” 寻求解决办法,更不会“要求”我们从“宋朝的人文风气和雅趣”中去寻找。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 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 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 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数字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未来,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 发凸显。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 GDP 比重持续上升。2018 年数字经济发展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7. 9%,贡献率同比提升 12.9 个百分点,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 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据预测到 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将在 35 - 5 - 万亿元左右。数字经济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 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 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 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 材料二: 图一 2008--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 GDP 后占比情况 图二 2018 年我国重点区域数字经济总量统计 (数据 中国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位于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天天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在这里举办的 2019 中国 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成了河北人的“旅游胜地”。 无人驾驶、VR 展示、人机互动……“黑科技”爆棚的展览区,人流拥挤;论坛、峰会、沙 - 6 - 龙等 20 余场活动,场场爆满。三天 37.6 万人次现场观展,创造了国内同类展会参观人数的亮 眼纪录。 某展厅展示墙上正实时动态显示着河北各地的环境监测数据,参观者驻足在大屏幕前观 看实时数据并和企业科技专家互动交流。“我们今天带来了基于互联网的环保新技术,包括设 备和软件。”河北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马江红为前来参观的企业团体介绍着,“通过 网格分析,可以为政府在环境精细化管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环保 目标管控的差距有多少,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包括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余量控制, 从而帮助实现年度减排目标。” 13 日上午召开的河北省委常委会指出,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河 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要突出 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数字经济发展贯穿京津冀协 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努力建设数字河北……以数字经济引 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正定数博会:吹响发展数字经济冲锋号》,“人民网”2019 年 10 月 16 日) 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 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 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 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 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 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 息化建设进程。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 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 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摘编自《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 年 02 月 18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8 年数字经济发展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7.9%,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B. 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 GDP 比重也 在持续上升。 - 7 - C.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 慢,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D. 中国将通过发展 5G 通信,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 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 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 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B. 政府用环保科技公司提供的大数据进行环境精细化管控属于数字经济中的数字产业化。 C. “无人驾驶、VR 展示、人机互动”等黑科技的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向各行各 业融合渗透.必然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D. 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人不到位导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 化建设进程缓慢。 6. 我国如何实现数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落实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理论层面)②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 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硬发展层面)③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 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软发展层面)④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引 领层面)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 项,以偏概全,“中国将通过发展 5G 通信”错,材料四中“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 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 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 - 8 - 基础”。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 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 项,曲解文意,“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错,依据材料二 的图二可知,应该是“占重点区域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B 项,偷换概念,“属于数字经济中的数字产业化”错,依据材料一中关于产业数字化的定义 “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 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应属于数字经济中的产业 数字化。 D 项,强拉因果,“导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错,材料四中正确 的表述是“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 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前后无因果关系。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四中。材料三第四段中“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动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要突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可知,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突出重大国家 战略实施,这是理论层面。接下来,“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数字经济 发展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努力建设数字河 北……以数字经济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知,要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以数字经济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引领层面。材料四第一段中“在国家层面,需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 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 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 - 9 - 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可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 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 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这是硬发展层面。材料四中“发展 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 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 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可知,在软发展层面,要培养数字 经济专业化人才。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 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 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 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 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 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 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 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 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 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 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 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 - 10 - 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 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 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 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 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 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 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 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 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 21 位宰辅、18 位状元、16 位榜眼、14 位探花、近 3000 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 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 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 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 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 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 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 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 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 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 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 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 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 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 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 11 -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 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 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 30 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 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 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 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 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 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 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 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 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 也侧耳去听——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 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B. 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 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C. 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土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 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8.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 “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9. 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A 8. (1)本文的“神”是红色革命精神。(2)文章通过“红色革命标语”和“红 - 12 - 歌”来展现红色革命精神:①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 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 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9. (示例一)不可删去。理由: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 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 更多的思考空间。 (示例二)可以删去。理由: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 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 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文中并无此意,原文只有“在名门 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 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并没有提及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 响。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关键句段理解文本 的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者关键字词,分点作答。 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通过文本可以看出:本文前半部分写井冈山的标语,由“属 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 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 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 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 写出这么多大字”等,可以看出红色革命标语蕴含着红色革命精神。后半部分写红色山歌。 由“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我最熟悉的是《映山 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 - 13 - 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等可以看出,红色歌谣体现着红色革命精神。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拓展探究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 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 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 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 读者的注意、思考。学生结合段落作用和本文结尾段分析其是否有存在必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属于探究题,学生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例如,“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 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 是作者聆听井冈山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井冈山还在”“红色革命精神还在”,凸显井冈 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在艺术效果上,“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从这一角度说,不可以删去。 我们也可以分析删去的原因。比如,“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 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作为结尾,在情节结构上,题目为“聆听井冈山”,和题 目相照应;在主题上,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歌颂红色的革命精神,“映山红”的形象起到一个 陪衬的作用;在艺术效果上,用歌曲结束,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表达作者的一种 美好的期待。 【点睛】散文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审 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 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 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 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 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 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保持卷面的整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14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 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 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 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 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 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 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熊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节选自《韩非子•和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 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B.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 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C. 当今之世/大臣贪/ 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 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D. 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 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厉王,是帝王的谥号。谥号一般分为恶谥、平谥、美谥。恶谥如纣工、厉王;平谥如哀帝、 少帝;美谥如穆公、高宗。 B. 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辅佐楚悼王变法,著作有《吴子兵法》。 - 15 - 与孙武并“孙吴”。 C. 爵禄,爵位和俸禄。爵位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 等;俸禄是朝廷给官吏的报酬。 D. 什伍,古代军队或民户编制。军队编制中以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民户编制中以五家为伍, 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氏连遭不公,心生悲慨。他向君王献玉却被砍掉双足,于是抱璞泣血,悲叹世人把宝玉 当成石头,把贞士当成骗子。 B. 吴起眼光独到,治国有术。他认为大臣权势太重,分封贵族太多,会造成楚国贫弱,主张 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改革。 C. 商君变法有功,结局悲惨。他的策略得到秦孝公采纳,秦国得以富强。但是秦孝公仅仅在 位八年就去世,他也惨遭车裂。 D. 本文善于说理,深入浅出。先从和氏献玉的故事引人,再列举吴起、商鞅的事例,说明君 王信任对法术之士的重要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2)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1)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 得这么悲伤?” (2)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等级,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是说“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大臣”“细民”分别做所在 句子的主语,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中间断开。可以排除 B 和 C 项; “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是说“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 - 16 - 张呢?”“安能”是说“怎能”,之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D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 君主又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 自己的法术主张呢?”。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高宗”是庙号而非谥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 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 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 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 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 都有了庙号。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 C 项,“秦孝公仅仅在位八年就去世”错误,“八年而薨”的意思是变法施行了八年后秦孝公 死了,不是“在位八年”。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其故”应理解为“他哭的原因”;“刖者”应理解为“受断足刑的人”;“奚” 应理解为“为什么”;“之悲”,应理解为“这么悲伤”。 - 17 - 第二句中,“绝”应理解为“取消”;“禄秩”应理解为“俸禄等级”;“损”应理解为“裁 减”;“奉”应理解为“供养”;“选练之士”应理解为“选拔和训练的士兵”。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 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 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 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 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 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 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 下去,他们就会向上逼迫君主而向下虐待百姓,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原因。不如使分封贵族 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等级,栽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 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国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 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 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 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国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 而被削弱陷入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 起、车裂商鞅,又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啊。当今之世, 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又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 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 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 18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①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 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门人范廓之参加科考。它不同于一般抒写离情别绪的送别作品,侧 重于表现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 B. 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 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 淋漓尽致。 C. 此词大量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 云”都用了典故,极好地贴合了被送别者是应考书生的身份。 D.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 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15.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对上下阕在虚实上的各自特点做具体分析。 【答案】14. A 15. 上阕是先实后虚。“白苎新袍人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 天气环境一一微凉,被送者的衣着一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 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 参加春闱的结果。下阕是先化虚为实,以虚喻实,实中有虚。用比喻“鹏北海,凤朝阳”实 写范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豪迈雄壮,充满对范廓之的鼓励;然后是虚写,“明年此日青 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想象范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范廓之的美好 祝福。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 项,“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错误,“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意 - 19 - 思是“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 忙”,表现的是预想已青云直上的范廓之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为功名奔忙,而不是“词 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主要考的是虚实相生的手法,结合具体的诗 句分析虚实的特征。实写指眼前出现的景象、当前发生的事情等,虚写指过去的景与事、将 来的景与事、梦境仙境、对面落笔等。回答虚实相生应答出何为虚何为实,两者交融在一起 有何作用。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意思是“范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 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是实写,点明时令、环境和被送者的衣着;“春蚕食叶响 回廊。禹门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意思是“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 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 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 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是虚写,想象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 表现出来,并且写了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可知上阕是先实写后虚写。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意思是“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 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用比喻的手法 实写范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 壮,充满对范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意思是“明年的今天, 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完全是虚写, 想象金榜题名后范廓之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可知下阕是化虚为实, 以虚喻实,实中有虚。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 20 -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2)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 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 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了却君王天下事 (6).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 , 要 在 平 时 默 写 时 反 复 写 。 注 意 重 点 字 词 的 写 法 , 如 “落”“萧”“滚”“舳”“舻”“旌”“蔽”“却”“赢”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 21 -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 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 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 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 ,但一定 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 _ 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 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 )。 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 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 壮大提供深厚滋养,还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 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___ ___”,而应让其“飞入寻 常百姓家”;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或者句子,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浩如烟海 精湛 人文胜迹 养在深闺人未识 B. 灿若星辰 精美 自然风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灿若星辰 精湛 人文胜迹 养在深闺人未识 D. 浩如烟海 精美 人文胜迹 不足为外人道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更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的每一个文化遗产 B.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更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 C. 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的每一个文化遗产,也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 D.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 - 22 - 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B. 而文明底蕴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 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C.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过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 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 D.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是民族发展 壮大、生生不息的深厚滋养。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或者句子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或者句子意义轻重、意义侧重 点、感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第一处,“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灿若星辰”,像星辰一样光彩耀眼, 形容成绩辉煌,影响极大;语境是“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偏重于成就 和影响,故选“灿若星辰”。 第二处,“精湛”,精深;“精美”,形容精致而美好;语境是形容汉代鎏金工艺的精熟深 通,应用“精湛”。 第三处,“人文胜迹”,强调人文;“自然风光”,强调自然;根据前文列举的名胜古迹, 可确定此处应该选择“人文胜迹”。 第四处,“养在深闺人未识”,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形容美好不为人所知;“不足为外人 道也”,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意思是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 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后文是“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前文应该是“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不为人所知,故用“养在深闺人未识”。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 项,“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更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的每一个文化遗产”错误,不是 一个完整的句子,缺少主语,并且不能和后句衔接; - 23 - B 项,“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更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错误,不符合逻辑,不符合段 落间承上启下作用,应该先承接上文,表示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再开启下文,是“民 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C 项,“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的每一个文化遗产,也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错误,不符 合逻辑,承上启下的顺序不当,应该把“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放在后面。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B 项,“而文明底蕴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与上文涉及到的文化遗产的表述衔接不紧密,同 时造成后面句子的主语指代不明,改成“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 C 项,“不仅构成过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错误,助词“过”使用不当,“过”表示曾经 发生或者过去具有某种性状,此处应该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状态在持续的助词“了”; “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错误,语序不当,“发展壮大”和“生生 不息”应该调整语序,“生生不息”指不断生长繁殖,而”发展壮大”则体现发展的强大, “发展壮大”应该是在生长繁殖基础之上; D 项,“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错误,语序不当,“发展壮大”和“生 生不息”应该调整语序,“生生不息”指不断生长繁殖,而”发展壮大”则体现发展的强大, “发展壮大”应该是在生长繁殖基础之上。 故选 A。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 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 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 24 - 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涌,但是,________________,有的会产生严重的呼吸障碍,有的 甚至无明显症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细菌微生物是否致病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______________,毒力越大,致病性越高。其次是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和机体产生的反应。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此次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其致病性都是一样的,________,之后产生 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在不同人群中,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 感染人群并没有明确的症状,甚至发热、咳嗽等现象都不明显,但是存在腹泻等呼吸道以外 的症状,这些最后也可能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答案】 (1). 感染者的症状有所不同 (2). 首先是致病微生物自身的毒力大小 (3). 但因为进入了不同的机体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后文内容“有的会产生严重的呼吸障碍,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这两句列举 的是感染者的两种症状,属于分说,所以此空应是一个总说的句子,体现症状有不同,可知 此空应填:感染者的症状有所不同。 第二空,依据后文“其次是……”的结构,此空应加“首先”一词,依据后文“毒力越大, 致病性越高”可知,内容上应强调关键词“毒力”,可知此空应填:首先是致病微生物自身 的毒力大小。 第三空,依据后文“之后产生的反应会有所不同”中的提示可知,此空是要强调在某方面的 不同,再依据后文的“在不同人群中”的提示,可知此空应填:但因为进入了不同的机体。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 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志向远大的人和愿望渺小的人,圆梦后的幸福感会一样吗? 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不 超过 100 字。 - 25 - 【答案】(示例)(子路支持者)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不但能成就自我也能惠及他人。要实 现远大志向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的人圆梦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 因为对社会的贡献而得到旁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 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 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合理、得体。 本题要求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问题,考 生可以结合《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的思想特征来谈自己的认识。例如子路非常自信,志向 远大;冉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公西华谦虚有礼,目标明确;曾皙听从内心,淡泊名利。 考生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五四青年节,B 站青年宣传片《后浪》一经推出便持续刷屏。该视频中的演讲者 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他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 人。” 鲁迅有一个“黑暗的闸门”的比喻,他认为老一辈应该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放年 轻人一条生路。这个比喻,触动人心的是老一辈对自身的看法。老一代有局限,但是也要努 力,才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条件。 其实,不同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应该在潮头之上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以“致敬前浪”或“致敬后浪”为主题,写一封 信。 要求:确定收信对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致“前浪”的一封信 尊敬的“前浪”: 您好! 疫情大考即将交上满意的答卷,直播课程即将合上完美的篇章,青春之我即将踏上返校 - 26 - 的征程。这时,我听到了前辈深情的朗诵一一《后浪》, 不禁心如潮涌。我想说:作为“后 浪”,我们一定会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今天我写这封信,主要是想和您谈谈我此刻的 感受。您羡慕我们可以尽享文明成果,但我们所“尽享”的,又何尝不是“前浪”们的奋斗 拼搏?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前浪”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实现 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前浪”们冲破重重 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前浪”们选择了远 方,砥砺奋进,风雨兼程。你们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后浪",但我要说, 尊敬的“前浪”们,你们才是这片风景的缔造者!是你们缔造了文明成果,我们才能够尽情 地享用! 尊敬的“前浪”,您说您对我们“满怀敬意”,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嘱托! 古之名相张居正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作为“后浪”,我们定会怀 梦想,勇创新,重实干。以梦想为光,告别迷茫,行稳致远;以创新为剑,乘风破浪,一苇 以航;以实干力行,厚积薄发,成功即迩。我们会激活创造,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 的变成流行的;我们会秉承实干,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会因热 爱而分享,因强大而自信;我们会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到我们变成“前浪”的那天,一个 一 个曾经的“后浪”都能骄傲地说:“前辈们,我们,都没有辜负身为后浪的时光!” 尊敬的“前浪”们,您说您对我们“满怀感激”,我想说:我们一定会让世界看到一个最 好的中国。 一人一机新媒体,一撇一捺中国情;作为“后浪”的李子柒用镜头讲好了中国故事,把 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一曲星梦东方红,嫦娥奔月创奇迹”,中国的科技领域中增加了许多 “后浪”的身影,让中国科技持续发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众多的“后浪”们参 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许;一袭白衣,心有锦缎,抗“疫”斗争中不计其 数的“后浪”们用自己的奉献和无私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作为后浪的我们,一定会铭记前浪的嘱托,以我之卓越,成国之辉煌! 祝所有的“前浪”幸福安康! “后浪” 2020 年 6 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 27 -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几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审题: 材料的第一自然段强调的是“前浪”对年轻一代的艳羡、激励和称许,所以可以“致敬,‘后 浪’”,写作点可以为年轻人的朝气、创新、传承和责任担当;第二段的关键句是“‘前浪’ 要努力,才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条件”,这就强调老一辈对自身也要有一定的看法,所以可 以从老当益壮,为年轻人铺路的角度去写;综合整个材料,当然也可以从“前浪”所做的成 绩激励“后浪”勇往直前的角度去立意。 立意: 前辈的引领是青年成功的前提; 致敬“后浪”, 敢于“弄潮”,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后浪”要接过“前浪”的大旗,走向辉煌; 不管“前浪”还是“后浪”,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精彩。 素材: 1.这两天,一条 3 分多钟的短视频《后浪》被刷屏了。“60 后”表演艺术家何冰在满怀激情、 磅礴大气的讲演中,“羡慕”、致敬以及感激“后浪”。这部短视频取名《后浪》,大概是取 “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意。是啊,中华民族就是在一代接着一代、一浪高过一浪中不断迈向 伟大复兴的! 2.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前辈的指引,更离不开后辈的奋起直追。就像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 中,有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这些“30 后”“40 后”“50 后”资深专家做指引,他们用 权威的声音抚慰人心、指导救治;有张定宇、张继先等这样的“60 后”“70 后”榜样做支撑, 带领着医护人员们逆向而行;更有广大“80 后”“90 后”甚至“00 后”年轻人冲在第一线, 使出最大的力气、做出最大的努力,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我们看到了“前浪” 的老有所为、老当益壮,更看见了年轻的“后浪”爱国的热情和团结,众志成城渡难关的勇 气。 3. 古时有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令无数名人心神驰往,却败兴而归。而今虽高楼林立,川流不息,一片霓红浮华,但点开手 机,也可一窥山风轻抚,泉水叮咚的田园生活,这便是李子柒所建造的一个古色古香、幽雅 宁静的"世外桃源,也可谓中国于世界之绝美画卷。毫无疑问,李子柒在中国乃至海外的火 - 28 - 迅走红让一个立体、多元的中国迅速被世界人民投以艳羡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被更多 人所认可,所接受。与平常的主流媒体围绕高铁、5G、支付宝等新兴技术所展开的中国故事 不同,李子柒凭借回归自然,再现旧时中国的耕作生活,用她的另一种方式讲述了中国故事, 并在世界范围内脱颖而出,这不禁给了我们新的启迪与方向。 4. 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从“望洋兴叹”到国产航母下水使用,从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到北斗全球组网系统基本部署完成,从杨利伟成功往返到六次载人飞行把 11 名航 天员送入太空……是你们,是我们,一代代永远年轻的追梦人,一路走来,带着青春与汗水、 拼搏与探索,播撒无数颗追梦的种子,点燃无数科学探索的火种。如今,这征程不仅迈向碧 海深空,也通向青少年心中。不忘初心,未来待启,我们一起。为什么你们眼含期待,因为 你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不断追寻,因为我们也爱得深沉。向你们说一声感谢,尊敬的前 辈,因为有你们,我们爱得无怨无悔! 5.一浪推动一浪,一浪呵护一浪,这样的梯队组合,构筑成了中国防控新冠疫情的最佳配置。 因此要致敬“前浪”、鼓舞“后浪”。站在“前浪”的视角,把自己所见、所感、所悟告诉 给“后浪”;而作为“后浪”汲取“前浪”留下的浪花,充实自身,给予自己更大的能量。 大自然如此,做人亦如此。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后浪”,更是整个民族的“后 浪”。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损失,但疫情阻击战也让人民看见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国家的 担当,以及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后浪”不应该是一类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 永远拼搏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层次结构: 文章从材料入手,以“后浪”的身份致敬“前浪”,这也是写作要求之一。首先肯定是“前 浪”们的奋斗拼搏,“后浪”才可以尽享文明成果。接下来按时间顺序例数了各辈“前浪”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贡献,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引用古之名相张居正 的话,引证法增强了说服力和文化底蕴。然后文章水到渠成转到“后浪”的积极进取,也运 用了李子柒的故事作为例子,呼吁“后浪”一定会铭记前浪的嘱托,去抒写一个又一个中国 奇迹。收尾呼应,论据充足,很有感染力。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 29 -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