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配餐作业16诗歌思想内容专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配餐作业16诗歌思想内容专练

配餐作业(十六) 诗歌思想内容专练 时间:45 分钟。分值:88 分。学生用书 P381 一、(2018·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11 分) 答 张 十 一 韩 愈 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 ② 竞长纤纤笋,踯躅 ③ 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 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 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 边。③“踯躅”即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 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 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 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 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 复杂的心情。整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解析 A 项,不是秋日风光,而是春夏之交的景色。从杜鹃花开正艳可以看出。D 项, 颈联的意思是:“我还未报皇恩,也不知自己老死之地,希望不要令我在这瘴气中白白葬送 余生。” 答案 AD 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写诗人自己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既表达了作者无辜被贬、 死不甘心的幽怨,又有渴望回朝、再献忠忱的深情。 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 同感共悲的哀痛。 (4 点情感,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要有概括有结合诗句的分析) 二、(2018·湖北省四地七校考试联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11 分) 感 愤 [宋]王 令 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 ② 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 ③ 太平。 狂去 ④ 诗浑 ⑤ 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 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 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 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 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 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 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 过人识见。 E.“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 神力量。 解析 B 项,抒发了作者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正 己以待天下”,先修身,以待明时,大干一场。E 项,错在“委婉含蓄”,本诗抒情手法为 直抒胸臆,用语劲直。 答案 BE 4.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激;②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 息的壮怀;③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 追求。(每点 2 分,要点和结合诗句分析各 1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2018·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11 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 ①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写于词人统 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兵鄂州时。 5.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全词采用散文化笔法,所写有歌舞之欢、沦陷之乱、恢复之志、凯旋之思,当年、 而今、来日,事情交织,纷至沓来。 B.词的上阕词人着力描写风尘之恶,写出了当时铁骑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 的景象,堪称千村寥落,民不聊生。 C.词人写北方铁蹄践踏占领区,情景惨痛,与记忆中北宋朝廷的歌舞升平景象形成强 烈对比,可谓繁华成空,惊心动魄。 D.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提锐旅” 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E.南北两宋之交,豪放词风完全取代了婉约词风,艺术风格的转变根源在于内容,在 于爱国主义成了词的时代性主题。 解析 B 项,“风尘恶”乃词的过片,并非上阕的主要内容。E 项,豪放词风没有“完 全取代婉约词风”。 答案 BE 6.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 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2 分)接着写金兵侵占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 情油然而生;(2 分)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 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2 分) 四、(2018·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学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11 分) 虞 美 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 ② 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③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 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 罥(juàn):缠绕。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伎捧觞。 7.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上阕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 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阕写景,从时间上来看重点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 昨夜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上阕前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 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 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 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解析 A 项,“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D 项,“实际上表 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说出了“酒阑” 时曲终人散的伤感。(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 答案 AD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惜花伤春的情怀。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高旷,以乐景写乐情。 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与朋友的深情厚谊)。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 ④宴终人散的伤感。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说出了“酒阑”时曲终人散的伤感。 (每点 2 分,任意答对三点给满分) 五、(2018·山西省康杰中学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9—10 题。(11 分) 故 都 [唐]韩 偓 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 ④ 成终不觉,冯 ⑤ 无路斅鸣鸡。 【注】 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 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廷中的池塘。③噬脐: 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 新得宠的美人。⑤冯 :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 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首联取景浑融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作者将感慨苍凉的 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 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 杀戮这一史实。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 无路” 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解析 A 项,“作者所见”错,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塞雁”也非宫中旧景。E 项,后一句诗人以“冯驩”表达了自己没有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无奈。(选 A 项得 2分,选 E项得 3 分) 答案 AE 10.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 (2)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3)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 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 无路”。(4)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 情。(5)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答出 3 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给满分 6 分) 六、(2018·内蒙古包头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11 分)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 ①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 ② 栖鵷鸾 ③ 。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 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 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 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 在梧桐之上。 E.最后两句“归去来”和“剑歌”化用了孟浩然和冯谖的典故,暗示了自己无法改变 现状的情况。 解析 A 项,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显然与其 意境不符。E 项,孟浩然错,应是陶渊明。 答案 AE 1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 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④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一 点 2 分,答对任意 3点 6分) 七、(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二调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11 分)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① 欧阳修 关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 ② 。 【注】 ①祝熙载: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②是非, 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又乘船从海上去 东阳。 B.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 游。 C.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 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 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 E.这是一首送别诗。家在辽东的友人祝熙载要到浙江东阳做主簿,诗人以诗示情,真 挚地表达对友人远走他乡的同情和愤懑。 解析 C 项,“实写东阳情状”不对。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是想象之景,并非实写; E项,“同情和愤懑”感情归纳不准确,更多的是依依不舍的深情。 答案 CE 14.诗的最后两联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尾联落在关心朋友上:“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 的人是不是安居乐业?实际是提醒朋友,你家人也是老百姓,当然要为老百姓多着想。 答案 ①颈联想象秋天洪水围困东阳,城内千家万户夜里纺织的情景,尾联突然探问朋 友家乡的百姓的情况,委婉地告诫友人:你家里也有父母,为官要多为东阳老百姓的生活着 想。②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生活,体恤民众疾苦的思想感情。(每点 3 分) 八、(2018·贵州省贵阳市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11 分)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合理的两项是(5 分)(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鸣叫时内 心的震动与惊悸。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 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C.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 作者的悲慨之情。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 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 无限思念之情。 解析 B 项,应是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C 项, “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E 项,“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 思念之情”有误,这里的“无限思”是有无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 表现出的是作者被贬江州困居湓江的失意与愁苦之情。(A 选项 2 分,D选项 3 分) 答案 AD 16.“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是怎样 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 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手法:借物抒情(对比、反衬、直抒胸臆),作者借“两三声”稀薄的蝉声与自己浓浓的 情愁相对衬,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展露得淋漓尽致。(每点 2 分,概、述各 1 分。) 【方法技巧】 理解思想情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如欣喜、欢快、哀怨、忧愁、忧国忧民、建功报国等。 (2)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