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专题3 考点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专题3 考点3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 考点三 鉴赏步骤与答题规范 ‎1.(2013·广东韶关4月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①‎ 秦 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第二句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写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应答景物特征,答“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如身心俱疲(疲累倦怠、孤苦凄凉等),无奈与怨愤(或无奈与厌倦)。‎ 答案 (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将词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词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 ‎2.(2013·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①‎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保三城设戍。‎ ‎(1)“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赏析能力。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离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而兄弟离散是因为战争。‎ ‎(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离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以出郊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3)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全诗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结句点题并与首句呼应。语言凝练,感情深沉,表达了作者救国无望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2)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3)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3.(2013·济宁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秋兴 程 馞①‎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 【注】 ①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就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时首先从相关诗句中确定“山翁”的身份,再定位他的性格或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做题时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叠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表现手法(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2013·陕西西工大附中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林 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金谷: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草的柔蔓复生,“萋萋”芳草显离情,更显“剪不断,理还乱”的不舍之情。本词上片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如此荒芜之状,描绘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均有渲染气氛、凸显离愁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写作技巧鉴赏的能力。诗歌写作技巧主要为:抒情技巧、描写技巧、修辞技巧和特殊表达技巧。分析诗歌时可按描写叙述的层次逐一展开。技巧题答题模式为:点明手法名称,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写出手法的效果。关键在于能分别结合具体句子作赏析,言之成理。‎ 答案 (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依旧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③ 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直自凤凰城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比喻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理解,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解答第(1)题时,要明确古代诗歌“炼字炼句”的一般规律,紧扣“还”字在句中的双重意义。解答第(2)题时,要明确本词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为以个人之情写兴亡之恨,即以小见大,要明晰个人为“小”,国家兴亡为“大”。‎ 答案 (1)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还暗含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 ‎(2)以小见大。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词人与妻子失散、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则写自己对夫妻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此词明写夫妻离散的痛苦,实则描写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既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亦抒发了对故土的一片热爱之情。‎ ‎6.(2013·河南豫东六校一联)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这首诗中诗人提到了他在很多诗中提到的千古名文,这篇文章是(   )写的《   》。‎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夜半挑灯更细看”时细看的是这篇名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读这首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及诗歌分析过程中的联想能力。要求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及主要情感基调完成此题。陆游的《书愤》是课内诗文,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也化用了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考生须理解此诗,再联系诗人生平遭际方可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感情。陆游为南宋诗人,他早年曾征战沙场,收复失地,后来遭贬谪,一直报国无门。首联以“病骨、纱帽宽、孤臣、万里”写出自己被贬的孤独落寞,担忧国事而日渐瘦削;颔联“未敢忘忧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后两联表达诗人期盼收复失地、祖国统一,为报效国家不惧年老体衰依旧壮心不已的情怀。‎ 答案 (1)诸葛亮 出师表 内容:①《出师表》中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政治理想。‎ ‎②《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国尽忠、心忧国家的心情。‎ ‎③《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亲贤臣远小人的劝诫。‎ ‎(2)①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②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的慨叹和感伤。‎ ‎③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希望的执著。‎ ‎④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