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分析作品情节一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分析作品情节一含解析

分析作品情节(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1.【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 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 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 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 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 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 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 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 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 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 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 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 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 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 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 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 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 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 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 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 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 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 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 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 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 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 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 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 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 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 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 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 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 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 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 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 “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2.【2015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 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 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 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 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 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 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 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 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 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 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 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 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 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 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 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 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 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 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 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 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 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 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 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 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 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 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 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 它的颜色。 (有删改)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 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 的思想。 技巧点拨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即考生要把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承接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等。 2.注意关联词和标志性词语。考生可以通过一些关联词和标志性词语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清楚。如“首先”、“其次”“再次”这些词语说明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 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接着”“之后”等表明了文章的时间线索。 3.注意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相互照应的语句。开头,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的 作用。结尾,往往在文中起点题、总结全篇的作用。过渡句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性语句,起承 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考生把握了开头和结尾、过渡与照应,对文章的 整体结构也就掌握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哀枫树 梁实秋 ①我每至西雅图,都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的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 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英尺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 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从岳阳楼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 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英尺,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 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 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 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有 150 多种。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州至 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 能制枫糖的属于另外一类。“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 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便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的树,骤遇霜 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叶子呈红色,既非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 ③落叶乔木,到了季节,叶子总要变色脱落的。西雅图植物园里枫树很多,入秋红叶缤 纷,有人认为景色甚美,我驱车前往,只是有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使人不快。我们这棵枫树, 叶子不变红,变黄,一夜北风寒,黄叶纷纷落。我曾有好几个秋季给它扫除落叶。接连十天 八天,叶子扫不尽。一早起来,我就发现很厚的一层黄叶遮盖了一大块草地。我用大竹篾做 的耙子,用力地把黄叶耙拢成堆。面对从土壤里来的东西,我就还让它们回到土里去。扫叶 工作相当累人,使人遍体生温,和龚半千扫叶楼的情景不大相同。扫叶楼是南京名胜之一, 是我于 1926 年最喜欢盘桓的一个地方。那里庭院不大,树也不大,想半千居士所扫的落叶 也不过是一种情趣的象征而已。我扫枫叶乃纯粹的劳动,整理庭除,兼为运动。 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 溜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小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 一片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 枫树由萌芽而滋长,不知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 阴凉的时候,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 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 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到西雅图,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 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 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 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 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 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 得了不治之症。处理善后问题必须立即执行,否则枫树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会訇然仆 地。邻居测量形势,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 250 元成交,立即伐木。言明在先, 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英尺有余,直径约两英尺半。唯一用途是当 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们一块块地运走了。 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 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之物。然而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 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原文有删改) 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开篇着笔描写窗前那棵与自己相依相伴的枫树;然后交代枫树的种类和特点,并引出“我” 扫枫叶的举动;接下来写枫树蕃息力量雄厚;最后写窗前那棵枫树的命运并抒发感慨。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