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第十一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第十一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第十一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 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神舟”十号、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必将彪炳千古....。 ②在巴黎大会堂的顶上,向东望去,是耸入云天....的埃菲尔铁塔,它孤零零地傲立在一片老城的中央。 ③他在刚刚过去的考试中,虽然有过短暂的低迷,但还是一鼓作气....完成了自己弱科“英语”的测试。 ④赤裸上身的舞龙者舞着龙在鞭炮中穿行,随即眼前炮光闪现,耳边爆竹响声惊天动地....,空气中烟雾 弥漫,整个乡村沸腾起来。 ⑤杨利伟现在角色虽然变了,担子更重了,可他还和从前一样一团和气....,从不摆架子,经常挤时间给 热心的航天“发烧友”回信。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 并行不悖....的。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③“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这与前面“短暂的低迷”相矛盾。 ⑤“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没有原则,贬义词。⑥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B.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 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C.航天科学家曾希望这种撞击会激起六英里高的月球尘埃和碎片云,通过对它们扫描可以找到水冰的证据, 但令大家失望的是,两次撞击后,没有发现任何云状物。 D.“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答案】C 【解析】A 项,滥用介词,主语残缺。应该删去“使”。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D 项,谓语残缺,应改为“标志着中国已 具备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①__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 年的春天,__②__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 3 月,__③__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 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__④__著名的“863 计划”。“863 计划”的出台, 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__⑤__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 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① ② ③ ④ ⑤ A.对于 可能 由 就是 / B.对于 真的 由于 是 / C.对 或许 / 正是 正是 D.关于 / 经 就是 于是 【答案】A 【解析】选词填空,要善于抓近义词的辨析,还要注意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4.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与前后衔接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 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①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 ②中国是嫦娥的故乡 ③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④中国, 不能再一次落伍 ⑤火箭的发源地 A.②①⑤③④ B.②⑤③①④ C.⑤②③①④ D.③②⑤①④ 【答案】B 【解析】②③⑤讲的是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然后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②⑤③。①④与下文毛泽东的决定衔 接紧密,①为时间状语在前,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③①④。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载.货 登载. 刊载. 转载. B.落.伍 落.选 落.枕 落.炕 C.直角. 画角. 口角. 角.色 D.喷.壶 喷.泉 喷.射 喷.嚏 【答案】D 【解析】D 项中的“喷”都读 pēn。A 项“载货”中的“载”读 zài,其余都读 zǎi;B 项前两组中的“落” 都读 luò,后两组中的“落”都读 lào;C 项前两组中的“角”都读 jiǎo,后两组中的“角”都读 jué。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横亘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躬听 D.翌日 引擎 不可逾越 谈笑风声 【答案】A 【解析】B 项“转瞬即失”的“失”应为“逝”。C 项“洗耳躬听”的“躬”应为“恭”。D 项“谈笑风声” 的“声”应为“生”。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午 9 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着载人飞船 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②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③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④1970 年,19 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 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答案】C 【解析】①“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 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②“震动”(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惊”则是 使大吃一惊的意思。③“实施”虽也有实行(法令、政策等)的意思,但它比“实行”更正规一些,它后 面往往跟的是“法令”“政策”等。④“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 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B.我站在测发楼的“总体网工作间”里,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基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测发 大厅——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B 【解析】A 项“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 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 过,也可以说革面洗心。刊物讲究创新,讲究版式的新颖,但用表“彻底悔过”的成语不当,且此句也并 未说明“过”在何处。D 项“左右逢源”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 成语重点侧重“做事”,而 D 项中则强调“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无法落实“做事得心应手”。因而此成语也 使用不当。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 3 月,由 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 的《863 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 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答案】A 【解析】B 项分号改为逗号。C 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 项“发射探空火箭”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 后应为分号。 10.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10 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答案】B 【解析】A 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 项“看不 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不到”之意。D 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 围观者。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 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 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 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 入机舱,才发现这个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 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 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 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 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 7 次入藏,20 余次 进疆,飞行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 晚 7 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 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 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 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 X 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 7000 余米下降到 6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 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 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 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 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 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 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6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答案】C 【解析】C 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 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九天神眼”为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奖状”飞机的小巧,也写出了其功能 之强大。 B.本文引用机组成员和飞行员家属的话,写出了机组成员的优良作风,也凸显了新闻的客观性的特点。 C.这篇新闻恰当、准确地使用数字,如“0.72 马赫”“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等,可以使 新闻更明白、精确,更有说服力,也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D.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答案】B 【解析】A 项“拟人手法”错误,这里应该是比喻;C 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错误;D 项“主要通过动 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最主要采用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少有,心理描写几乎未涉及。 13.【考点链接】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 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把握这句话的语境。第二,结合语境分析。从上文中“奖状”中队为了荣誉与功勋而一次 次枕戈待旦、受命飞行,可以总结出“大爱”的第一重含义为“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从下文“奖 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 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二重含义为“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和支 持”;从结尾家属和飞行员对于此项工作的表述,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三层含义为“为‘大家’而牺牲‘小 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未来宇航员或靠太空跳伞逃生 2009 年:57 英里太空“跳伞”有望成为商业太空游项目,可能成为未来宇航员的逃生方式。美国太空 科学家乔纳森·克拉克的研究小组即将开展“太空跳伞”研究计划:从距离地面 57 英里的太空,身穿特制 太空服降落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最早在 2009 年,“太空跳伞”有望成为商业太空游项目。克拉克也希 望,“太空跳伞”能成为宇航员的逃生方式。 零重力起跳 克拉克的研究小组将在 2008 年尝试从 22 英里的高空跳下,从而打破由美国空军测试飞行员乔·基汀格 在 1960 年创下的 20 英里高空跳伞纪录,随后,克拉克还将尝试从距地球 57 英里的太空跳下,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 和基汀格不同,“太空跳伞者”将不是从一个氦气球中跳下,而是从一艘太空飞船的头部跳下。由于太 空中几乎没有重力,当“太空跳伞者”从飞船中起跳时,他将启动一个弹射装置将他向地球“弹”去,避 免与飞船发生碰撞。 特制太空服 “太空跳伞者”的身上将穿有一件经过特殊修改的太空服,它具有热平衡功能,能使他在零下 100 摄 氏度的低温和 232 摄氏度的高温中仍能保持 10 分钟体温,并且它非常轻柔,允许“太空跳伞者”在高空自 由降落过程中让身体保持灵活,这套太空服也能保护他免遭缺氧、太阳辐射等各种危险。 超音速降落 当“太空跳伞者”进入 20 英里高的同温层后,起初空气阻力非常小,自由降落的“太空跳伞者”很快 就能达到每小时 1 000 英里的“超音速”。由于此时空气十分稀薄,“太空跳伞者”的耳边将不会有呼啸而 过的气流,从而几乎感觉不到自己正在下坠。但随着空气密度渐渐增加,将会对“太空跳伞者”的身体造 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而空气的摩擦也会使宇航服温度升高,因此宇航服中还安装有一套液体冷却系统。一 旦“太空跳伞者”降落到距地面 1 英里的高度后,他身上的主降落伞将会自动打开,使其减缓速度安全落 地。 目前克拉克成立了“太空跳伞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征召“太空跳伞”试验的志愿者。按照计划,“太 空跳伞公司”将于 2008 年初开始用假人模型进行低高度的“太空跳伞”试验,试验初期的“跳伞高度”仅 仅只有 2 英里高。克拉克表示:“我们必须首先保证绝对安全,才能进一步展开更大胆的试验。” 不过,将“太空跳伞”发展成一项刺激的体育运动只是第一步。图姆林森和克拉克等人希望,“太空跳 伞”这种高科技手段能成为近地轨道飞行器上宇航员的逃生方式,让失事飞船上的宇航员能安全返回地球。 克拉克也说:“我对研究‘太空跳伞’充满了热情,我期待有一天它将成为宇航员在紧急关头的逃生方式。” (选自《新京报》) 14.作者为什么说克拉克的尝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从中我们体会到新闻语言的什么特 点? 【答案】因为“高空”是指距地面较高的空间,肯定在大气层以内,而“太空”则一般特指地球大气层以 外的宇宙空间,从原文的意思来看,距地球 57 英里属于太空范畴,“真正意义”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 意思。 在此之前,最高的纪录是距地球 22 英里,因此说克拉克的尝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太空跳伞。 第二问: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就是抓住高空与太空的细微区别,再加上对“真正意义”的理解,筛选出“20 英里高空跳伞” “22 英里的高空跳下”与“57 英里的太空跳下”等信息,进一步分析整合,从而形成比较满意的答案。新 闻语言的准确性是常识,但落实到文中就比较直观了,必须进行筛选,除了前面的例子以外,我们还可以 从 1~3 节中“太空跳伞”与“高空跳伞”的双引号运用看出。 15.要使“太空跳伞”成为宇航员在紧急关头的逃生方式,目前将主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 【答案】①在太空飞船的头部装个弹射装置,以便届时将“太空跳伞者”向地球“弹”去,避免与飞船发 生碰撞。②“太空跳伞者”的太空服要具有热平衡和保护跳伞者免遭缺氧、太阳辐射等各种危险的功能, 并且要非常轻柔,以便使跳伞者的身体保持灵活。③“太空跳伞者”的宇航服中要装有一套液体冷却系统, 以降低宇航服由于空气摩擦而不断升高的温度。 【解析】本题就是根据文中的三个小标题,通过关键的词语或句子逐条理清,然后重点把握,在一个小标 题内筛选、整合出一个小点,注意语言的简明、信息的全面,更要尊重原文,如“太空服”与“宇航服” 是不是同一概念,如果自己没把握,就照抄原文,千万不能“想当然”。当然,也不能为了保险,把无效信 息也放进去,如“主降落伞将会自动打开”的问题,现在高空跳伞就已经解决,作者把它放在里面,只是 进一步说明罢了,因此没有必要答了。对有效信息进行转述,从而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16.本文在材料的组织上颇具特色,请对这特色作简要分析。 【答案】借鉴影视艺术中的“镜头剪接法”,运用三个小标题,不受时间、空间和段落过渡的限制,将“太 空跳伞”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向读者介绍了一个个研究重点,同时也给“太空跳伞” 试验的志愿者和进行这项刺激的体育运动的人慎重考虑提供了重要依据。 【解析】本题在题干中特地指出了考虑的角度——材料的组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一下子抓住其中最主 要、最突出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值得强调的是在分析、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本则新闻,不能仅仅说一些 套话,而与原文脱节,这样得分的可能性比较小。 17.乔纳森·克拉克明确指出,“太空跳伞”有两个目的:商业太空游和宇航员的逃生方式,可是作者为什 么在标题中只说了一个? 【答案】因为新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高考考查一般是以正面为主, “宇航员的逃生”对关爱生命的人文性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值得人们去探究, 去弘扬;而“商业太空游”正如原文所说,是一项“刺激”的体育运动,是不值得提倡的,并且它充其量 也只是“宇航员的逃生”的附属产品,因此作者在标题中只说了“宇航员的逃生”。 【解析】本题就是考查是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的问题,把看似矛盾的问题拿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要求他们发掘新闻事实背后所隐含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 判断、评价,“宇航员的逃生”关系到几个人的生命,而且这几个人可以说是民族的精英,并且“太空遨游” 是必须要进行的,所以说这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尽管“商业太空游”同样也关系到人的生命,人的生 命都是平等的,但对一个国家、民族而言,价值就不一样了,并且它完全可以不必进行,这种人身伤害是 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商业太空游”就没有突出的价值了,所以就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这样,作 者在标题中只说了一个就不难理解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