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 26 -‎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成“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 26 -‎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2.0, 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 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 D. 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26 -‎ ‎“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 B. 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作家”则对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C. 西医拥有强大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 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一项是 A. 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 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 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各不同。‎ ‎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答案】1. D 2. A 3. B ‎ ‎4. 材料二首先通过“科学”与“合理”的关系介绍了中医的合理性。然后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最后补充交代了中医相对西医存在的弊端。 ‎ ‎5. ①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②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③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极小。④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错误,由“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可知,选项缺少状语“西汉以来”。‎ B - 26 -‎ 项,“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错误,由“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可知,《本草纲目》是中药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 C项,“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错误,根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更有优势。‎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项,“‘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错误,强加因果。‎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相关知识的能力。做此题时,应掌握议论文的定义(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常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相关知识,才能进行准确地判断。‎ B项,材料二的论点是是中医有其“合理性”,不能简单根据其“不科学”就否定中医。“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只能证明中医的“说不清楚”,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第1段中,作者首先提出疑问“‘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然后通过分析二者关系,通过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等论据,证明中医的合理性。‎ - 26 -‎ ‎2-4段,重点论述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如: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 ‎5、6段分析了中医的优势与缺点。如: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可以看出,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 由“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可以看出,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 由“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可以看出,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极小。‎ 由“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可以看出,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 26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包氏父子 张天翼 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 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 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 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 ‎“唔,”老包摸摸下巴上几根两分长的灰白胡子。‎ ‎“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不兴过年嘛,这是新派,这是……”‎ ‎“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洋学堂里出来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 许多眼睛就盯到了那张方桌子上面:包国维是在这张桌上用功的。一排五颜六色的书。一些洋纸簿子。墨盒。洋笔。一张包国维的照片:光亮亮的头发,溜着一双眼——爱笑不笑的。要不告诉你这是老包的儿子,你准得当他是谁家的大少爷哩。‎ 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他可偏偏有福气——那么个好儿子。‎ 可是老包自己也就比别人强:他在这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他们一年到头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在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这些做客的姑太太,舅老爷,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一赏就是三块五块。‎ ‎“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 老包笑了笑。可是马上又拼命忍住肚子里的快活,摇摇脑袋,轻轻地嘘了口气。‎ ‎“哪里谈得到这个。我只要包国维争口气,像个人儿。”‎ 这天下午,寄到了包国维的成绩报告书。‎ - 26 -‎ 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对信封瞧了老半天。两片薄薄的紫黑嘴唇在一开一合的,他从上面的地名读起,一直读到“省立××中学高中部缄”。他仿佛还嫌信封上的字太少太不够念似的,抬起脸来对天花板愣了会儿,才抽出信封里的东西。‎ 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老包走到窗子眼前,取下了眼镜瞧瞧天,才又架上去念成绩单。手微微颤着,手里那几张纸就像被风吹着的水面似的。‎ 成绩单上有五个“丁”。只一个“乙”一那是什么“体育”。‎ 一张信纸上油印着密密的字:告诉他包国维本学期得留级。‎ 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 ‎“这是什么?”胡大一走进来就把脑袋凑到纸边。‎ ‎“学堂里的。……不要吵,不要吵。还有一张,缴费单。”‎ 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 ‎“学费:四元。讲义费:十六元。……损失准备金:……图书馆费:……医……医……”‎ 他用指甲一行行划着又念第二遍。他在嗓子里咕噜着,跟痰响混在了一块。读完一行,就瞧一瞧天。‎ ‎“制服费!……制服费:二——二——二十元。……通学生除——除——除宿费膳费外,皆须……”‎ 瞧瞧天。瞧瞧胡大。他不服气似地又把这些句子念一遍,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还是这些字——个个仿佛刻在石头上似的,陷到了纸里面。他对着胡大的脸子发愣:全身不知道是一阵热,还是一阵冷,总而言之是似乎跳进了一桶水里。‎ 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 房里两个人吓了一大跳。一回头——一个小伙子跨到了房里。他的脸子我们认识的:就是桌上那张照片里的脸子,不过头发没那么光。‎ 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么?”‎ 那个没言语,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 胡大悄悄地走了出去。‎ 老包瞧着他儿子的背:‎ ‎“怎么又要留级?”老包轻轻地问。‎ ‎“表少爷也留级哩。”‎ 接着倒在桌边那张藤椅上,把膝头顶着桌沿,小腿一荡一荡的。他用右手抹了一下头发,就随便抽下一本花花绿绿的书来。‎ - 26 -‎ 老头有许多话要跟包国维说,可是那人眼睛盯到了书上:别打断他的用功。‎ ‎(节选自一九三四年四月一日《文学》,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三十年代一个“望子成龙”的灰色悲剧,虽然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表现的主旨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B. 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寓意深刻,它不仅反映出包国维日常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对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 C. “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内心的忧虑和惶恐。‎ D. 一张缴费单,显示出老包已经和将要继续付出多少辛劳;一张成绩单,却暗示着这一切都将是白费的。作为牺牲品的老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笔法细腻传神,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幅中国旧时代的病态人物图,使人发笑,引人深思。‎ B. 小说在结构上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选取几个熟悉的日常场景,以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C. 作者巧妙地使用反语这一手法,如“大少爷”“好儿子”等,不仅具浓郁的幽默意味,还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 作者善于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 ‎8.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9.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 ‎8. ①胡大是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侧面烘托了包国维的目中无人。③从胡大的话语中可看出老包生活并不富有,如“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说,“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 ‎9. ‎ - 26 -‎ ‎①“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此处漫画式夸张表现出老包的身体瘦弱,生活贫困,历经沧桑。②“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表现了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的激动与期盼。③“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可以看出老包在得知儿子成绩单和缴费单后的失望与焦虑。‎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它不仅反映出包国维日常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对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说法错误。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意在表达众人对包国维的羡慕之情。‎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作者善于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法错误。不是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本题题干是“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首先胡大是线索人物,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洋学堂要在年前开学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然后众人“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胡大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他遇到包国维,“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么’”,包国维“那个没言语,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从侧面烘托了包国维的目中无人。从胡大的话语中可看出老包生活并不富有,如“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说,“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他的言语之中,不无羡慕之意,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是为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本题题干“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强烈、典型,表达的意旨更鲜明,更深刻。“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老包的身体瘦弱,生活贫困,历经沧桑;“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在老包的眼中,一封信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夸张地写出了内心的激动与期盼;“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一封短短的信,“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怎么也念不快”,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包在得知儿子成绩单和缴费单后的失望与焦虑。‎ ‎【点睛】漫画式描写法,是指抓住人或事物的某一外貌特征,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段进行勾勒形象来表现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三:一是抓住能表现性格的外貌特征,简笔勾勒;二是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三是有画面感。这种描写,不求人物的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不求形神兼备,只求特征鲜明、特征之处见“精神”。这种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一点。抓住某一个“点”,把镜头对准它,放大、夸张、“曝光”,以达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 26 -‎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执政不得已,除锋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 B.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 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 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 26 -‎ D. 服章,“服”指“服饰;“章”指玉带,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阶身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庭院,替百姓明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的爱戴。‎ B. 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订交,并荐举他赴京应试。‎ C. 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后来马绛被举荐做御史时,遭王钦若再三阻挠。‎ D. 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面对宰相的直言劝告,他却不为所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2)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14. 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D 12. A ‎ ‎13. (1)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 ‎(2)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 ‎14. 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跟马绛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 - 26 -‎ 其中,“王曾吕蒙正当国”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重”的宾语是“绛方介有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从容”是“谓”的修饰语,不能断开;“直而温”“宽而栗”是对仗结构,与前后断开,两句中间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章’指玉带”错,章是“帽子”。“服章”,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专门营造一庭院”错。原文是“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不是“专门营造一庭院”。‎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 ‎(1)资,性情;不适时,不合时宜;求容,乞求接纳;全,保全;道,志节。(2)举,举荐;易,替代;不用,不能任用;纳,收回;敕,诏令。‎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解答时要先翻译大意,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要求,返回原文筛选与之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 26 -‎ 本题注意是“直接原因”。找到原句“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意思是“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令举荐乡贡,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初入仕途,担任秘省校书部,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乘机用道又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社会安定,太平无事。以后,父老乡亲中还有称赞马绛的。又调任寿州录事参军。回京后,到吏部候选,被皇帝召见答问、选派职事官位,授予莱州防御判官。当时蔡齐在读书学生中间,没有名声。马绛一见他说:“海滨之地竟有这样的奇士俊才。”结为忘年交。每天与他交游,很是快乐。这一年,马绛主试乡试,首先选送蔡齐。会试张榜,蔡齐位居天下举子之首。马绛因此赢得慧眼识人的名声。任期满,改任著作左郎。遭遇亲丧回乡守制,结束后。调任秘书丞、梧州知府。马绛性情刚直,不屈服于上司,以同流合污为耻,因此官位一直得不到升迁。马绛曾说:“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知保全自己的志节。”因而在鄠、杜两县之间的终南高峰之下,靠近水边竹林除营造别墅,作为隐居之地。等到从岭南归来,称疾辞官。愤然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前宰相王曙尚在任上,平素了解马绛,蔡齐也在翰林院,多次勉励马绛出仕回朝。一起举荐他,于是凭借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秦州通判。当时,河阳相王钦若担任秦州知州,做事多是一味顺服,毫无原则,马绛持法公正,刚直不阿。王钦若很不高兴,手下对马绛说:“应该姑且顺和。”马绛说:“坚守正道叫做和,朝廷设置官吏,怎能把苟且顺应作为和呢?我只懂的一心奉公。”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返回朝延,出任坊州,赐穿五品服饰。蔡齐拜受御史中丞,奉诏令举荐御史,于是把马绛的名字写上.当时王钦若做宰相,三次奏请三次被拒绝,蔡齐怀揣诏令到中书省说:“奉令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当权者不得已,授予马绛殿中侍御史之职,不久,改为侍御史。马绛平素严谨自守,出任监察之职,正言正行,不惧惮权威。当时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私下马绛聊天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你的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很宽裕了吗?”马锋说:“优良的农夫能够耕种却不一定能收割。读书人本有原则,违背原则来求取名声,不是我的追求。”他像这样爱惜名节。庆历八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①。‎ 西园②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 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 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 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 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案】15. C 16. ①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愤慨。‎ - 26 -‎ ‎②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颈联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法错误。不是拟物,是拟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题干“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谢诗的尾联“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意思是: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意思是:无情的白发淹没了流逝的岁月,多情的黄花映照酒杯,我只有借酒浇愁。词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杜诗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尾联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点睛】‎ - 26 -‎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作者不愿被京中恶浊所沾染,应该早日回家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诗巧用典故,其中___________化用了伯乐断琴谢知音的故事,_______________化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 ‎【答案】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2). 雪上空留马行处 (3). 素衣莫起风尘叹 (4). 犹及清明可到家 (5). 朱弦已为佳人绝 (6). 青眼聊因美酒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弦,聊。‎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 ① ‎ - 26 -‎ ‎,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 )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 )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 ② 。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狭小 协调 瞩目 无出其右 B. 狭小 谐调 注目 独占鳌头 C. 狭隘 协调 注目 独占鳌头 D. 狭隘 谐调 瞩目 无出其右 ‎19.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作分析。‎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8. B 19. 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 ‎ ‎20. ①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 ②而是眼界的问题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狭小:狭窄;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第一处,指的是空间、视野,应用“狭小”;谐调:和谐,协调,形容词;协调:搭配得适当;使配合得适当,动词;第二处,修饰“关系”,应选择“谐调”;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瞩目:注视;注目;第三处,语境意是指天鹅的体形引人注意,应选择“注目”;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无出其右: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第四处,强调天鹅的飞行高度在鸟类中是最高的,故应选择“独占鳌头”。‎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称的表达效果能力。本题提干“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作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②更易接受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用意。故本题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犹如面面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结合上下文“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 ”“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可见,第一处是说世间的美并无全面价值,此处可填写“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结合下文“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分析可知,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和人的眼界有关,故第二处可填写“而是眼界的问题”。‎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阅读下面文字,概括“书法艺术”的两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 - 26 -‎ 任何开化的民族,都有其民族的文字书,但从古到今,除了受汉字书写影响以外,没有任何一种民族文字的书写可以成为书法艺术。而汉字,无论是哪一种书体都在使用中不期而然地成为艺术。这种文字,无论是直接书写,还是写后再刻,只要是人以其手、依其情性、技能、修养进行书写的都可成为艺术。但是,当把文字设计成一定体势,刻铸成印刷用字或电脑用字,它也有一定美丑,美的为人选用,不美的被人淘汰,但它不是书法艺术。‎ ‎【答案】①以汉字为基础,②以书写为手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是说明性语段,要扣住“书法艺术”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而汉字,无论是哪一种书体都在使用中不期而然地成为艺术”分析可得出,“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结合“这种文字,无论是直接书写,还是写后再刻,只要是人以其手、依其情性、技能、修养进行书写的都可成为艺术”可得出“书法艺术”以书写为手段。‎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2.下面这首诗歌感情细腻,又有微妙变化,如果你以它参加“‘献给最美的人’诗歌朗诵会”,要表达好这些情感,你认为朗诵时各节应分别采用怎样的语气。‎ 妈妈的长发 茉莉朵朵 我爱美的妈妈,‎ 有一头多么漂亮的长发!‎ 她经常对着镜子梳啊梳,‎ 呵呵,像个自恋的傻瓜。‎ 如果要我说说她的长发,‎ 太阳见了,忍不住轻轻抚摸;‎ 星星见了,激动得更加闪光;‎ 蝴蝶结跳上去,就不舍得落下!‎ - 26 -‎ 我喜欢问镜子:魔镜啊魔镜,‎ 谁的头发最漂亮?‎ 然后咯咯笑着自个儿回答:‎ 当然是我搂着的妈妈!‎ 奇怪,妈妈为什么,‎ 剪掉了她的长发?‎ 是很疼吗?‎ 我明明看见,她眼里的不舍和泪花。‎ 妈妈穿上了防护服。‎ 她说,在疫情和生命面前,‎ 头发算什么!‎ 不能让它成为分心的牵挂 亲爱的镜子,我知道了:‎ 妈妈漂亮的,绝不只是一头长发!‎ 我们支持她,‎ 做战场上最美的心灵、最美的花!‎ ‎【答案】第一节使用调皮的语气;第二节使用赞美的语气,第三节使用骄傲的语气,第四节使用疑惑的语气,第五节使用坚定的语气,第六节使用自豪的语气。‎ ‎【解析】‎ ‎【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以及朗读的技巧的把握能力。本题题干是“下面这首诗歌感情细腻,又有微妙变化,如果你以它参加‘献给最美的人’诗歌朗诵会,要表达好这些情感,你认为朗诵时各节应分别采用怎样的语气”,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是建立在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的基础上的。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诗歌的第一节,“呵呵,像个自恋的傻瓜”,以孩子特有的口吻和语调,写出了妈妈爱美的心理,可以使用调皮的语气;第二节,“太阳见了,忍不住轻轻抚摸;星星见了,激动得更加闪光;蝴蝶结跳上去,就不舍得落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妈妈头发的美丽,应该用赞美的语气;第三节,“谁的头发最漂亮?然后咯咯笑着自个儿回答:当然是我搂着的妈妈”,言语中表达的骄傲自豪之意,应使用骄傲的语气;第四节,“奇怪,妈妈为什么,剪掉了她的长发”,爱美的妈妈却剪掉了心爱的长发,使用疑惑的语气;第五节,“她说,在疫情和生命面前,头发算什么!不能让它成为分心的牵挂”,妈妈剪发是因为抗疫的需要,使用坚定的语气;第六节,“妈妈漂亮的,绝不只是一头长发!我们支持她,做战场上最美的心灵、最美的花”,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并为之感到自豪,应使用自豪的语气。‎ ‎【点睛】在朗读中,语气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甚至可以说,朗读学实质上就是“语气学”。因为语气是情、气、声的结合体,所以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什么样的声音状态。据此,我们可以将语气的运用大致归纳为十条规律:喜则气du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此,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青年有梦,赓续薪火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强势崛起!‎ 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抱负如斯,何惧山海之远?‎ - 26 -‎ 前有马云把握时机,一手打造阿里巴巴的江山,后有B站CEO陈睿奇思妙想,共聚青年人的盛会。无数的热血在中国企业这条血脉下涌动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这场属于青年人的商业搏击,正在改革开放的巨浪中激烈进行着,也正因如此,青年人们一手翻覆了一片天地,诚如毛泽东在青年大会上提及的“青年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奋斗,青年人理应有这样的奋斗精神,让中国的创业创新,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正如圣埃克絮佩里所言:“真正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青年人理应走出加达默尔所言的“前文本世界”,通过踏实的态度,去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什么是走出前文本世界?就是要让青年人有创新意识,不拘囿于原本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是积极的寻找一种突破,达到一种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诚哉是言也。创新创业,也是真正能改变原有格局的事情,我们应如史怀哲笔下的“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在大数据时代下投入新行业的怀抱。‎ 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青年人更应扬帆远航,4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已然愈加自信,愈加有能力做时代的肩负者,中国青年,不论是在中国的舞台,还是在世界的舞台,都有了光芒乍现的一刻。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世界范”青年,道阻且长,但每一个青年,都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努力做好中国青年的新标签,新风范。‎ 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 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 青年有梦,应肆意追逐。‎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引语式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以《后浪》的演讲视频为中心,写出了对青年的期望。因为有青年,所以世界更喜欢中国,因为,青年能将中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中国青年具备这样的素质: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从中可见,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青年对祖国建设的重要性,思考青年应当具备的素养,青年应当如何为国家奋斗,青年应当做到心中有爱国热情,眼里有长远理想等。‎ ‎【立意】新时代,新青年;青春有梦,为国奋斗;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国家有望。‎ - 26 -‎ ‎【结构】引用名言引出论点——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强势崛起!接着,以“数百年未有之变局”为背景,赞扬青年的热血与抱负。列举马云、B站CEO陈睿事例论证青年的奋斗精神。然后引用圣埃克絮佩里、周国平的名言,采用道理论证方法,论述青年在大数据时代投入新行业,扬帆远航。以“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青年有梦,应肆意追逐”结尾,言简意赅,简洁有力。‎ ‎【素材】1. 视频中提到,不少人抱怨一代不如一代。为何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会给人这种观感?也许这与一些年轻人身上被贴上的标签不无关系——“垮掉的一代”、一言不合就辞职、啃老、拼爹……在不少老一辈人眼中,打游戏往往被视为不学无术,成年了还喜欢整天抱着动漫则往往被认为是幼稚。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误解。每一代人都不需要活成别人想象的模样,身处时代不同,所追求的自然有所区别。一部分人被贴上的标签不代表就是全部,喜欢游戏动漫,也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不思进取。正如何冰所说:“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在《后浪》中,何冰表达了他对年轻人这些做法的理解,满怀感激、满怀敬意。这,是身为60后的何冰所代表的“前浪”主动走向了“后浪”,是两代人的一次交心,更是“老人”们对青年人的认可,年轻一代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担得起时代的重任。远的不说,且看新冠疫情期间,青年便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无数青年人主动请战,驰援武汉。以至于钟南山院士都在五四青年节这天用毛笔给青年写上寄语:世界属于青年,就让青年改变世界!‎ ‎2. 钟南山寄语青年“这世界属于青年,就让青年改变世界!”李兰娟院士说:”抗击疫情奋不顾身,证明中国青年是优秀的,一个国家的兴旺,要看年轻一代。”‎ 在此次疫情攻坚战中、无数青年人奔赴战场。当危险来袭时,他们已经肩负起了战斗的重担,在最危险时,挺身而出,护佑人民。‎ ‎3.一百零一年前的今天,北京三干多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激慨万分的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远动,它标志着中国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中国青年便成为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 ‎4. 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是祖国昔目的花朵,未来也将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当国家需要我们时,我们应当像此次疫情中冲上前线的青年人一样,义无反顾,坚定勇敢,告诉国家:昔日被庇护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可以保卫国家,守护人民了!‎ 中国精神,薪火相传,青年有担当国家才会有力量,青年人的未来就是中国明天的未来!‎ 我们应当接过老一代人的接力棒,继续奋斗,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展现出无悔的青春底色,为祖国建设奉献出新的力量!‎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