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考点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考点3

考点三 理解与分析 高考真题寻踪 (2013· 山东卷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 (2013 · 福建卷 ) 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 (2013 · 天津卷 ) 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3 · 江西卷 )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 “ 送亲 ” 及 “ 迎亲 ” 的一组是 (    ) 筛 选 型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3 · 四川卷 ) 第 Ⅰ 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 (2013 · 广东卷 )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 “ 惜才 ” 的两个事例。 (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 (2012 · 浙江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11 · 湖南卷 ) 结合文章,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 “ 欣赏叹诧 ” 的原因。 分 析 概 括 型 考点思维精髓 演练一:筛选信息 (2013 · 新课标全国卷 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 ~ 2 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 “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 对点精练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 “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 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 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 节选自 《 旧唐书 · 李揆传 》) 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 ①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思路指津 】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 (1) 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 “ 谁 ”“ 什么 ”“ 怎么样 ” 等。 (2) 判明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 “ 事实 ” 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 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象,②进程混乱,③答非所问。可结合排除法寻找答案。 解析  本题从筛选文中主要信息方面考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可以结合排除法寻找答案。题干要求寻找 “ 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 ” ,其中第④句是李揆遇赦得官,第⑤句写其被闲置,都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B 、 C 、 D 三项。 答案  A 演练二:文意理解、分析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 .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 .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 思路指津 】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一般以 “ 选非 ” 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不当、时序错位 ( 时间顺序颠倒 )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解析  本题从因果失当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C 项 “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 ” ,并不是因为 “ 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 ” 。原文中 “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 ” 的原因是 “ 惧其重入 ” 。 答案   C 【 参考译文 】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却在郑州安家, ( 他的家族 ) 世代是名门望族。李揆年少时就聪慧敏捷而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把自己写的文章进献给朝廷, ( 皇帝 ) 下诏令中书省考查他的文章,提拔他做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认为主考录取士人,大多不考查核实,只是使他的防备 ( 措施 ) 严厉,求取考生的文章与策论,严重违背了求取贤能之士的要旨。李揆考查进士的文章,说: “ 大国录取人才,只是务必要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至于那些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著作都在这里,请任意找寻查看。 ” 因为这种做法,几个月里,美好的名声使皇上知道。从此很受皇帝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中盗贼很多, ( 甚至 ) 有在大路上把人杀了扔在沟中的人,李辅国正放纵专横,上书请求选羽林骑兵五百人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 “ 从前西汉让南北军相互牵制,所以周勃才能趁机带南军闯入北军,于是使汉军得以安定。朝廷现在设置南北两个府衙,文官、武官分列,来相互窥伺查探。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军在夜间巡查警备,一旦有意外事故发生,将拿什么来制止这些意外事故呢? ” 朝廷于是下令取消了李辅国关于羽林军的请求。 李揆任宰相时,处理大事、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明辨,但是太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与他同朝为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远不及李揆,但处理政务方面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免相位,以太子宾客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吕重新入朝为相,于是秘密地命令直省到吕管辖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吕秘密地上疏为自己辩白,于是朝廷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李揆被罢黜后,不几天,他的哥哥被改任司门员外郎。以后几年,李揆遇赦做了歙州刺史。起初,李揆把持政务时,侍中苗晋卿多次举荐元载担任要职。 李揆自恃门望高,认为元载出身贫寒, ( 对他 ) 态度非常轻蔑,不采纳侍中苗晋卿的举荐,并且对晋卿说: “ 风采出众的人不被重用,素质低下、生性猥琐之人却求官。 ” 元载深深地怀恨在心。等到元载登上宰相之位后,趁李揆应当变换职位,于是奏请朝廷任李揆为试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没有了俸禄后,家道再次贫乏,一家百余口,靠乞讨度日。在各州间漂泊度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为获罪被杀,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入京拜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憎恨。 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担任入蕃会盟使,加任左仆射。走到凤州,因病去世,其时为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2013 · 北京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3 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 ① 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 “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 “ 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 彬顿首谢曰: “ 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 “ 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 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左右密谓彬曰: “ 煜入或不测,奈何? ” 彬笑曰: “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 “ 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 “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 美曰: “ 何谓也? ” 彬曰: “ 太原未平尔。 ” 及还,献俘。上谓曰: “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 “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 取材于 《 宋史 · 曹彬列传 》) 【 注 】  ①觌 (d í ) :相见。 3. 文中第五段写道 “ 美窃视彬微笑 ” 、 “ 上亦大笑 ” ,请分别简述两处 “ 笑 ” 的缘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因此概括出大意,说明两人为什么笑即可。答题时,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①攻打南唐时皇帝曾许诺封曹彬为使相,潘美预先恭喜他时,曹彬说皇帝还不会封他为相,因为太原刘继元尚未攻克。事情果然被曹彬说中。 “ 笑 ” 表达了潘美对曹彬的钦佩。②太祖被曹彬猜中了心思,使得他前面的解释完全成了借口,所以此处是太祖自我解嘲之笑,也暗含他对曹彬的赏识。以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文言文的内容,特别要求考生要读懂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细节。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说清楚即可。 答案  ① “ 美窃视彬微笑 ” :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② “ 上亦大笑 ” :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 参考译文 】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曹彬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礼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 后周太祖 ) 显德五年,曹彬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朝廷。私下相见 ( 别人送他 ) 的礼物,一点儿也不接受。吴越之地的人乘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地给他,曹彬还是不接受。过一会儿说: “ 我 ( 如果 ) 一直拒绝收礼,就是在追求虚名了。 ” 于是接受了,登记清楚这些礼物后带回去,全部交给官府。 当初,太祖掌管皇帝的亲兵,曹彬保持中立不依附太祖,不是因为公事不曾上门拜访,宾朋宴饮的集会,也很少参加,因此太祖很器重他。 ( 宋太祖 ) 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对他说: “ 我从前常常想亲近你,你为何总是疏远我? ” 曹彬叩头谢罪说: “ 微臣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官内的职务,恭敬严格地恪守职位,还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结交您呢? ” ( 宋太祖 ) 开宝七年,讨伐江南。长期围困中,曹彬经常放缓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池将近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众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 “ 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需各位诚心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 ” 众将领答应了。第二天,病情逐渐好转。又过了一天,城池被攻破。李煜和他的大臣一百多人来到军营门前请罪,曹彬安慰他们,以客礼相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曹彬率几个骑兵守候在宫门外。他身边的人悄悄地对他说: “ 李煜进宫后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 ” 曹彬笑着说: “ 李煜向来懦弱没有决断,他必定不会自杀。 ” 李煜和他的大臣终于得以保全性命。 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对他说: “ 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你做使相。 ” 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 “ 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 ” 潘美说: “ 为什么这样说呢? ” 曹彬说: “ 太原还没有平定啊。 ” 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 “ 本来应授予你使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稍微等一下吧。 ” 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微笑。皇上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 “ 人生何必一定要做使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钱罢了。 ” ( 宋真宗 ) 咸平二年,曹彬患病。皇上驱车疾行亲自去问候,亲手为他和药,又赐给他白金万两。六月,曹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皇上亲自致祭,哭得非常悲伤。 筛选信息四步骤 1 .认真审题,明确标准。认真审题,就是要细心揣摩题干要求;明确标准,是指考生通过审题,对筛选的标准、筛选的信息等问题,心中都清清楚楚。 2 .扫描信息,把准句意。对试题给出的一组信息,考生要结合其语境仔细揣摩,把握信息内涵。 3 .依据标准,圈定排除。在明确标准、把准句意的基础上,对给定的句子进行圈定排除。 4 .初选题肢,验证选答。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后,把这个答案所涵盖的诸多信息代入原文一一核实,看看这些信息是不是全都符合题干要求,并最终敲定答案。 技巧强化 文章理解题设障透视与对策 1 . 顺序:颠倒、混乱 命题人故意颠倒事情进展的时间,调乱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人为地制造选项错误。 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理清事件进展的先后顺序,可以对事件进行大事年表式的简要罗列,迷障就自然而然地破解。 2 .事迹:遗漏、添加 命题人故意遗漏或随意添加事件行为,导致理解题的内容无法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 要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应全面疏通文意,罗列事件清单,然后针对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相应文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字、词,比对无误则正确。 3 .因果:强拉、臆断 命题人对原文的事件与行为主观臆断,或把本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几个事件强拉硬扯,形成既定事实,以误导考生。 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或暗示前因后果的虚词,如 “ 以 ”“ 因此 ”“ 为此 ” 等,同时剖析原文内容的内在关系能否构成因果。 4 .词句:误解、偏差 命题人有意无意地错误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对常见的多义字词或古今异义词浅显理解,导致内容理解上的严重偏差,以偏概全。 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特别关注原文中的一词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 5 .对象:杂糅、失当 命题人有意无意弄错对象,或者故意将他人的事情混淆在一起,特别是文言文有不少省略,省略的对象很容易搞混,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失误。 此类题目是针对文中人物众多,答题时间紧而不易理清头绪而设置,所以考生只要耐心地理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可以轻易地找出错误。 文言简答题三要领 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弄懂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其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传记文中,注意梳理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再次,注意抓住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概括性语句;最后,将上面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出答案。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筛选信息思考不周密 【 应对策略 】 筛选信息要遵循 “ 细审题干 —— 题文比较 —— 整合排除 ” 的步骤,其中比较分析是关键。 找出选项中所列语句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点,两相对比,在对比中进行确定。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旨要求的语句,即可排除包括此语句的选项。对有一定难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选出更加符合题旨要求的一个。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分析概括只凭感觉, 不讲步骤 【 应对策略 】 第一步,力求读懂文章,把握文意大概,注意人物和事件以及时间的对应。第二步,确定自己最拿得准的选项进行排除,对于拿不准的选项逐一回顾原文,再加以排查和推究。借 “ 题 ” 解 “ 文 ” 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 “ 倒读 ” 一法,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这也不无道理。 第三步,在解答完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又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径。 点击此处进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