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8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 - 专题 08 诗歌鉴赏之形象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 。 2.《鱼我所欲也》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3.《鱼我所欲也》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4.《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5.《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 指: 。 6.《鱼我所欲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7.《鱼我所欲也》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 【答案】1.舍生取义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3.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易错成语勤温习 7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 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雨后春笋,褒义。) 72.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 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机关作风的变 化用“有口皆碑”,属大词小用。) 73 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大楼被烧毁当然不可以赞美。) 74.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 75.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 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地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暴虎冯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贬义。)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义与利 经典素材: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博览群经,人称“关西孔子”。历任荆 州刺史、 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 108 年),杨震任东莱太守。 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本由震举荐茂才,乘夜进谒拜访,献上黄金十斤。杨震拒收,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 - 说道:“故人知君,难道君不知故人么?” 王密道:“夜深人静,何人知晓?公但收无妨。” 杨震摇首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共有四知,何谓无人知晓?”举金掷还,王密怀惭而 退。 楚国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晋派兵救援,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 中有些将士不解,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当初楚王曾经 非典感染的危险性很大。 她告诉家人: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的许多医护人员前仆后继,作为医护人员,怎能在 危险面前和患者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畏缩呢?2003 年 3 月 4 日下午,她病倒了。在战斗中,她 迎危而上,恪尽职守,忠实履行了南丁格尔誓言。叶欣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人生价值却 是升华了,她虽死犹生。 时势造就英雄,非典磨砺巾帼。48 岁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李爱民,在突如其 来的非典面前,挺身而出,支撑起急诊科的半边天。在救护病人时,她不幸被病毒感染,住 院隔离期间在病床上递交了痊愈后重返前线的请战书…… 清词丽句背一点 1.藤在缠绕着,像在编织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献给哺育自己的大山。 藤在伸延着,像 在书写着一章章不老的希望,献给游览观光的路人 2.老屋袅袅的炊烟是故乡永不褪色的旗帜。劳耕不辍的母亲就是村头那口古老的井。今 夜,风轻云淡,温馨如旧。 今夜,只有一轮熠熠生辉的明月,抚摸宁静的家园。 今夜,只 有母亲缝补的身影,延伸着我的梦。 3.一杯浑浊的米酒,诠释当年的笑柄和遗落的故事,彩电、风扇替代了从前的竹板,凉 席,蒲扇,电话也缩短了亲情的距离,却疏远了故园那份一辈子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倾诉...... 4.无眠的都市里,灯红酒绿、轻歌曼舞,到处是戴着面具的陷阱。繁华似锦的两岸,矗 立着名和利,魔鬼似的奸笑不已。 我的心灵已被浸蚀、污染!已听不到真诚的回答,已看不 到最初的面孔,已感受不到原始的情愫。 太阳的光芒艰难穿透云层,尘土飞扬,洒落我的心 房。 5.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吸引人的东西,荣誉,金钱,地位,权力,享受, 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诱惑,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考验。 ☞技能再提高 一、诗歌的意象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 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 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 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3 - 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 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 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 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 到某种情感。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另 外,特定的意象,还往往象征特定的形象,诗人也往往用这样一些特定意象表达情感的同时, 塑造特定的形象。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塑造特定形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能找到实例,如 提到“蜡烛”,就让人想到“奉献”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教师”一类的形象;提到 “盾牌”就让人想到“保护弱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警察”一类的形象,一提到 “玫瑰”,就想到“爱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塑造的是恋人的形象(其实在古典诗歌中, 中国人是不用玫瑰表示爱情的,而是用“莲花”来表示,因为“莲者,恋也”);等等。 上面所说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是比比皆是,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 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 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 往往是“好友”的形象;一提到“鸿雁”,往往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也 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的形象。等等,还有很多。对于意象,我们需要积累,供备考之 用。同诗歌名家一样,大家也需要对这样意象进行理解意义上的识记,即通过理解这个意象 是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表达这种情感来进行识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读懂诗歌,也可以再遇 到考试意象的题目时,直接套用“表达的术语”。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意――――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当看到一道诗中的意象后,如何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呢?有三种方法。 A.套用法。就是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 大家搜集了一些,供大家考试中若遇到可直接用。当其中一个意象,自己没有积累到,或即 使积累到了,但考试时忘记了。这时,就可用联想法和谐音法。 B.联想法。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如梅因傲 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 气节意;等等。 C.谐音法。当用联想法,仍不能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时,这时就可用谐音法。就像今 人把“8”与“发”联系在一起一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 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 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二、意境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4 - 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 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 1.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 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 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 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 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 以情动人。 2.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 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 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 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 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5 -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 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三、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 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 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 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 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 分子形象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诗歌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 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基础提升练 一、(2017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入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重过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8.前两联描绘了微雨斜阳的秋韵图景。(2 分)诗人三年后再次来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 旧时模样,碧水也依然脉脉流淌。(1 分)天边一轮斜阳渐渐下坠,点点微雨中,(1分) 寺门前的老柳树呈现出一种秋的风韵。(1分) 9.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与师友们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2 分)颈联写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 谊,离别时依依不舍;(2 分)尾联则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6 - 寂之感,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景色” “ 分析”。首先,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典型意象。“虎溪”“石路”“碧水流” “斜阳微带雨”“衰柳渐迎秋” 诗人三年后再次来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旧时模样, 碧水也依然脉脉流淌。天边一轮斜阳渐渐下坠,点点微雨。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 氛围特点。中寺门前的老柳树呈现出一种秋的风韵。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 样 描 写 景 物 的 ?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答题区间“最 后两联”, 颈联“弟兄”“重”“师友情深”写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时依依不 舍;尾联“闲未得”“孤舟”则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之 感,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 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就是隐晦的。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 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 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 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7 - 的 。 诗 歌 中 塑 造 的 形 象 , 除 了 人 物 形 象 ( 叙 事 主 人 公 、 抒 情 主 人 公 ) , 二、(2017 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后面各题。 沉醉东风 对酒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心头火②。葫芦提③醉中闲过。 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释:①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用“神”去烧炼,使 精、气、神凝聚成“内丹”。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 稀里糊涂。 8.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 简要分析。(5分) 9.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 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答案】 8.这首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积极进取的时不我待、急于 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3 分) 接下来 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由对现实不满 而谋求摆脱做铺垫。(2分) 9.这两句,写作者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 法会引起旁人的讪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故我。表达了他强烈的超脱世俗的人生态 度。(3分)最后二句,表现的形象是放诞不羁的,这样将前文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 从而深化了主旨。(3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8 -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情感”,答案的内容是“本曲表 达的情感有何不同”。首先要明确曹操“人生几何”要表达的情感。曹诗中抒写了诗人 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对酒》中说“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 月消磨”, “消磨”句是对“人生几何……”的进一步补充,给人以惆怅的感觉。“炼 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这二句指皈依道家炼丹修道,以扑灭心头之火。道家丹鼎派主 认为,内丹炼成即成仙,就能扑灭心头火。依此可以推想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似有许多 愤慨和不平,又只能强自压抑,这里不过是借助道教语言表达内心的痛苦罢了。“葫芦 提”句转回醉洒,要在稀里糊涂中“闲过”——这仍可理解为是对现实的不满和谋求摆 脱的方法。最后二句,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置旁人讪笑于不顾。说明他超脱的 愿望是何等强烈。全曲字面表现得旷放通脱,但读者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散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 笑我”,我渴望着有朝一日,纵情高歌,进入万里云山,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任 凭你怎样的嘲讽讥刺或不能理解,我也是听之任之,由它去吧。前一句表达自己的愿望 ——“哼着小曲儿,心态平和,心境美好,心灵回归到大自然一样的纯净”,后一句表 达自己的态度——“任凭谁在说三道四,冷嘲热讽,刻薄挖苦,不能理解,我们也能够 做到听之任之,爱咋地咋地,随他的便去吧”,“一任”二字表现出超脱愿望的强烈, 同时也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洒脱不羁。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 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的公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9 - 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模式:诗中描写了……(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 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思考的思路: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 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要关注如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 大意和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比如本题中,应先分析“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这两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前面 三句的内容来分析人生态度, 三、(2017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 题目。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此时柳 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 8.简要分析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5 分) 9.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案】 8.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桂岭瘴来 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2 分)“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 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2分) 9.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2 分)②诗人被贬、政治上历尽磨难,屡屡失意愁苦之情。 (2 分)③诗人“万死投荒”,长期流放在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 懑与孤独。(2分) 【解析】 8.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0 -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 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 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 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 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 喻表现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9. 【试题分析】题干 “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 些?”,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内容的能力。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这首诗 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 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 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 “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 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我 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 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 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四、(2017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1 - 山 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 ② 气从茅舍出, 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 悉山野风光。②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8.试赏析二、三联在写景上的妙处。(5 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8.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 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 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 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 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分别指出两联的动静关系各 1 分,结合诗句赏析, 分析作用 3 分) 9.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环绕山中 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 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 “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两种情感各 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各 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诗歌写景的妙处,主要从动静的处理的关系上,之处哪些是静景,哪些 是动景,然后分析关系和艺术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 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 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 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9. 试题分析:注意诗歌注释中的“怀才不遇”以及诗歌中景物的特征和最后表达情感的词语“不 惜”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2 - 五、(2017 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各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8.这首诗的颈联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5 分) 9.千古登楼,几多情思。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而魏野在本诗中也有 独自登楼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两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答案】 8.(1)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诗人站在高楼上,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 放眼望见早已结冻、不再流淌的泾河。(3分)(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军中 号角和冻住不流的泾河之水(或通过描绘苍凉萧瑟的边塞风光)流露出身处异乡的孤寂 凄凉(3 分)。 9.同:身处异地的孤独、思念之情。(2 分)异:①李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梧桐、 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2 分)②魏野作客异乡, 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塞的凄苦之境,由此引发思 乡之情。(2 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3 - 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 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 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 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 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视听结合/动 静结合:诗人站在高楼上,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放眼望见早已结 冻、不再流淌的泾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军中号角和冻住不流的泾河之水(或 通过描绘苍凉萧瑟的边塞风光)流露出身处异乡的孤寂凄凉。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 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两人借登楼所 表达的情感的异同,分析的时候借助两人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词句的内容等,如李 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梧桐、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魏野作客异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 塞的凄苦之境,由此引发思乡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 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 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 弃诗句。此题注意从异和同两个方面分析,如魏野的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 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 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 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 ☞能力捷进测 一、【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 ① 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4 -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 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 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 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的上阕寥 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诗中语句只是简单概括,而答案 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叙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比如是诗句中“故将军”的“故” 所饱含的情感等字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5 -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诗句所用的典故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感 情。比如“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晁 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语,结合注释的解释进行分析。 二、【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① 。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 ② ,三吴不足观 ③ 。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④ 。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 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 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 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 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失落。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 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6 -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三、(2015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答案】 8.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 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 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 望。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概括画面,这就需要对前六句进行 逐句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前六句的内容,概括描写的画面,这就要考虑 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从内容上看前六句一句一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试题分析:题干中明确说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 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很熟,根据题干的提示,学生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7 - 难找出眼前景(实),想象景(虚),由此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赏析,但是题干已表明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 析,这就降低了难度。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想象、移位、梦境等虚写的手 法,眼前现实的景物是实写,这样学生分析起来有话可说,方向明确。最后七、八两句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 些联想是虚写。自己长期滞留异乡,眼前的皓月引发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只能借月 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 四、(2015 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 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 【答案】 (1)(3 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 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 成理亦可。) (2)(3 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 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8 -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意境型的题目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先抓住景物,比如本题中的“风”“林” “叶”等,然后借助想象把景物连缀成画面,最后要概括画面的特点,并点明氛围。本 诗题目为“秋夜纪怀”,时间为“夜”,季节为“秋”,这里其实就提示了诗歌中创设 的氛围应是凄清萧条萧瑟的。再现画面的时候,要特别突出景物的特点,比如本题中, “叶”是“下”,可见是飘落;虫是“鸣”,可见夜晚之寂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问的是“第三、四两联”,就要奔向诗歌的最后 两联。诗歌中景物的表现方式有:直接表达感情,此时要注意抓感情词;借助景物或事 件来表达感情,此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颈联“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说的是 表现,诗人秋夜病卧,却依然难以入眠;颔联“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说的是原因, 诗人为何卧病在床却辗转难眠,原因是“思”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 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作者是陆游,这是一大 提示,因为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生活的朝代是南宋,故他的诗篇中往往表达的是爱 国之情,忠君之志,投身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所涉及的诗句中有一个直接的情感词 “思”,诗人身在病中,却依然“思”重返战场,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 (1)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对此,要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第一首诗四 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一二两句各一层,三四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 往的,一句是乘兴而往,二句是讲“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诗思清人骨”又“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9 - 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解答这类题,注重分析是王道。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