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5 作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5 作文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5 作文 ‎★知识划重点★‎ 一、审题 ‎1.脱离材料自立山头。一般是强调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即学生的写作主旨应该来自材料,但是,就有那么部分学生,喜欢另起炉灶。‎ ‎2.着眼局部忽视整体。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要仔细阅读命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仅抓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3.误抓关键句缺失思辨性。写作考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辨。但是,有的学生在平时听惯了老师的“关键句”之说,在考场上面对“对立”的材料,就不知哪个是“关键句”,以致随便拉来黄牛当马骑,在具体的行文中缺少了应有的思辨性。写出不符合作文要求的文章。‎ 二、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写作的一-双翅膀:语言需要依靠思维去提升表达质量,而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形式得以呈现。论述文写作语言需要理性客观,能够由表及里,将思考引向深人,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体现一定的思辨色彩和思想深度。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语言的思辨效果。‎ ‎1.以论断性语言展开说理起点。“论”即论断,明确亮出观点;“述”即阐述,清晰陈述理由。所谓说理或者论述,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说理的表达过程。其语言特征是以判断、推理、演绎为特征来展开说理。而在说理过程中,判断是处于起始阶段,是说理过程的起点。例如著名的“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从思维过程来看,任何三段论都必须具有大、小前提和结论。‎ ‎2.以概述性语言支撑说理分析论述类文章与叙述类文章有较明显的文体差异,但并不意味这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叙述类需要议论来画龙点睛,而论述类文章需要简洁叙述的事例来支撑观点分析。这里要注意到,论述文语段中,论述为主,叙事为辅,叙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存在的,必须简洁明确,不能喧宾夺主,以叙代议。‎ ‎3.以关联词语体现说理逻辑论述文不是例证文,而是论证文,要有论证过程,体现思维推进的过程,而关联词语在体现语句内在联系以及展现思维推进上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思辨 论述文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思辨性,想要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思辨必不可少。思辨能力,近年高考作文尤为强调。但学生作文仍是思辦能力不强。‎ ‎1.思维停留在同一层面,缺乏深度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论述类文章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有些观点看似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思维停留在同--层进上就要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的实质就是议论的层次,议论的层次实质就是议论的推理逻辑性强,层次感彰显议论文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2.用例并行,结构单一,缺乏广度论述类文章需要事例来支撑观点的分析与证明,但是观点之间应该有层递性,同样,事例应该为不同的观点服务,而不能围绕-一个观点反复证明。‎ ‎3.说理肤浅,认知偏狭,缺乏高度部分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足,知识积累、理解还没有达到--定深度,思想感情不够成熟、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不够深刻与全面,导致论述类文章写作存在浮光掠影的现象,不能深人分析,以至于说理肤浅,缺乏一定的认识高度。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选段:‎ 四、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框架。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作文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因为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建构模型,迅速立好框架,才能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优化论述文结构,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论述结构有哪些,然后在常见结构类型上加以优化。‎ ‎1.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指围绕文章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平行排列展开论述的一种论证结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有时还可以辅以“首先”“其次”“再 次”等词语体现并列。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分论点来。‎ ‎2.对照式结构。所谓对照式论证结构,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结构。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比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高考作文题--般具有一-定的思维开放度,也就是说正反两方面均有一定说理空间,在问题正反的两个维度上都可以延伸。如果观点正反两方面均需要展开论述,就需要对照式结构了。运用对照式结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作用。‎ 对照式结构普遍适用于论述文写作,前提是要确保正,反两面实际上指向同一个中心论点,能够达到殊途同归的论证效果。如果指向观点正反两个方面,那么就不能平均用力,而应该有所侧重,体现出观点的倾向,这样既体现思辨,又能突出中心。‎ ‎3.层递式结构。层递式结构是一种纵向开拓,层层深人,步步推进,深化议论的论证模式。--般围绕着“是什么一为什 么一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一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行文,展开论述分析。应该说层递性结构是最适宜于呈现论述文写作思维的论证结构,因为其结构特点决定了思维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五、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用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过程最能体现考生的逻辑思路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好的论证过程如同裁缝制衣,运针过处了无痕迹。强化论证能力主要强化论证方法的使用和材料与观点的衔接。优化论证过程,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论述方法有哪些,然后在材料与观点的衔接上加以优化,重要的手法就是多运用关联词语,强化句子之间的联系,使论证过程密不透风,让人信服。‎ ‎1.因果:增添逻辑密度。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谓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事件发生的条件;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情况。原因与结果--般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议论文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因果思维是普遍而根本的论证方式,因 为我们能够提出观点、表达倾向,背后--定有原因,对原因的追溯,让我们的思维走向深刻。‎ ‎2.对比:撑开思维宽度。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上,有比较才有鉴别,考生有意识地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阴与阳、实与虚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论证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考生若能有效地运用对比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破解其语言平面化的难题。但是考生在使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两点:--是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对照,突出事物的特征;二是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如此行文,考生的意图就能得到充分表达,进而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获得发展等级的分数提供可能。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3.假设:彰显论证力度。运用假设论证,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很有说服力。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未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它的逻辑思路即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 ‎4.关联:体现说理效度。关联就是要体现论据与观点之间的相关性,要找出论据与观点之间具体的中间环节。不少学生写作恰恰缺少分析的具体过程,而是将论据和观点强行拉扯在一起,这种“捆绑”式表述自然就缺少说服人的力量。要尽量杜绝自说自话地讲“空道理”,而要学会运用关联的视角将观点与论据一步步地连接起来,从而使论证过程具体化、清晰化。论证时要尽可能将论据和观点“关联”起来,借助一步步的具体环节,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论证链条。这样,读者才能循着作者的推理轨迹,理解你的观点从而接受认可你的观点,这样的论证就呈现出效度。‎ ‎★练习划重点★‎ ‎1.(2020·宾县第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防控疫情并加强对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指导,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措施。同时,有识人士也指出,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全民科学素养问题,亟需解决。学校和家长要利用不停学的契机,要多宣讲防护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需培育孩子们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逻辑,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阐明你的见解。‎ ‎【参考例文】‎ 科学精神+公民素养=抗疫胜利 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其实,我们要想取得这场抗疫的胜利,必须要依靠科学精神和公民高素养。‎ 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实发状事故,舆论都会习惯表达“我们都是某某人”,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他们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 “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 量”和冗余准备,少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 科学是战胜疫病的决定性力量。只要高扬科学精神,客观地认识疫情、科学地防治疫情,我们就一定能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写作指导】此次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又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正面而有效地传递价值观念。‎ 材料中说“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全民科学素养问题,亟需解决”。2020年春季,中国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本材料提出了全民科学素养问题亟需解决这一问题。科学素养指对孩子们要多宣讲防护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育孩子们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逻辑,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等等。考生要抓住青年人要提高科学素养来立意。‎ ‎2.(2020·泊头市第一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有专家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靠天吃饭”。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节俭是国家强盛的法宝 我国自古就以节俭为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节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节俭作为一种美德,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因为节俭是国家走向强盛的法宝。‎ 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就提倡节俭爱民,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节俭的作风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勤俭有加,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可见,不节俭,一味奢侈浪费,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他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人们似乎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保持节俭的优良传统,这才是我们国家能够强盛的法宝。‎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第二部分重点写在我国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并提出反对浪费,提倡节俭的观点。综合两方面看,材料表达的内容是国家的强盛与节俭分不开,节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法宝;反之,铺张浪费则会使国家由强盛走向衰亡。考生可以把握住这一点,从节俭对国一个家强盛的作用谈起,或从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国民的节俭说起,写出一篇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的文章,从而形成自己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自己积极建设祖国的爱国激情。‎ ‎3.(2020·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赤壁赋》‎ 请从上面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组合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文体明确;③自拟标题;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积极面对人生 人生,就像是一天,分为昼与夜,就像是一地,分为山和海。有成功必然有失败,有得就有失。人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如意与不如意,但无论如何,你我都要积极面对人生。‎ 闻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坚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伟大信念。我们深知他的《道德经》就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质疑的无价之宝,但多少人又深掘过他乐学的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精神信念,一个甘于寂寞、潜心修道、勤奋不止的自控能力来支撑着这漫漫人生!的确,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找到属于我们的目标,并为它全力以赴的努力。也许,我们的路会充满艰难和苦难;也许,我们的路布满乌云和风沙,但请始终坚信: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 出生的太阳,美丽而不刺眼,但我们只有短暂的一瞬间来看清它的本来面目。然后,它将发出耀眼的光芒。你若被她的美所吸引,那么,请每天早起,等待它的出现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能看到太阳那美丽的一瞬而做的准备。只要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积极面对人生,我们终将看到那一瞬风景。‎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红花需要绿叶来衬托,世间中既然存在真、善、美,也必然孕育假、恶、丑。积极的面对人生,你将拥有无法想象的收获。‎ 失意是难免的,也是必然的。有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成功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两种动物:一是苍鹰,一是蜗牛。这些话告诉我们,我们也许没有聪明的头脑。也许没有成功的条件,我们也许没有强健的臂膀,但只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也会不断前进,直至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可以没有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像苏轼一样,虽在政坛数次历经磨难却在文坛大放异彩,虽被贬官,但仍心有抱负,积极面对生活。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返回英国。一个良好的心态,会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风雨中泰然自若,会让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奋力遨游,会让我们在人生的山峰上俯视万物,成功固然艰难,但有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成功便完成了一半。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败不起;失意了,并不可畏,可畏的是你心也失去了积极的跳动。‎ 我们的未来由我们做主!积极的看待人生,积极地享受人生的磨难,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我们必将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第一则材料是孔子的观点,意思是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第二则材料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人们对于像兰亭聚会这样先前所喜欢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尚且感慨万千,何况对于生命无论长短终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第三则材料出自苏轼《赤壁赋》,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事物变化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从中可看出苏轼的豁达与积极乐观。因此写作时可将二、三两则材料组合得出结论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 ‎4.(2020·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也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明确,立意准确,结构规范,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不长不短的等待。‎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友情的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爱情的等待;总是处于黑暗之中的海伦•凯勒在守候着虚拟的“三天光明”,唯美的海子总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人的生命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等待”中。等待,有时漫长,甚至会消耗尽我们的一生,譬如等待真爱的到来,等待死亡的降临;有时等待又很短暂,譬如等待下课,等待考试成绩的揭晓,等待新的一天的开端?‎ 等待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它最需要的是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不是每一种期望都会成为现实,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好受。就拿等人来说吧,等的一方比被等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之后留守的一方比离开的一方更觉凄凉。客人未到,等候的主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一方离去,笼罩着留守一方的是空虚的时光。‎ 等待,因其有所希冀而令人兴奋,又因等待的过程无所事事而使人百无聊赖。因此,等待是混合了兴奋与无聊的一种复杂的心境。时间久了,无聊便会占上风。当然,有许多人在心急如焚中巴望,他们有时撩拨耳边垂发,或是用抽烟和叹息来抚平内心的焦虑烦躁。即使是沉稳如松、心静如水的人,也挥不去等待中的紧张和烦躁。所以,有这样一句直指人心的话:等待是人生最初的苍老。‎ 然而,不论等待的漫长与短暂,正是因为这些长长短短的等待,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希冀,才使我们有勇气走完我们漫长的旅途。是啊,纵然没有爱情,但如果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哪里还有青春的浪漫?即便没有过高的追求,但如果没有对未来的期盼,那么人生该是多么苍白?可以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梦幻的人生?有时,等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憩,小憩结束了,我们的旅途还要继续;有时等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终结了,新的旅途又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无所谓结果,无所谓终极目标,但活着你总得等待些什么,因为我们需要这一个一个的过程组成我们圆满的人生。‎ 的确,等待不免无聊甚至痛苦,但一无期待的人更是如同沉入了无聊的深渊。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日出的黑夜,令人茫然无措;缺少等待的人生,如同没有珍珠的项链,简单枯燥。不要抱怨等待,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有何变数,因此,等待中也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 人生有太多的等待,我们必须学会等待,更要习惯于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等待。‎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题,把握材料,吃透材料的内涵,不要脱离材料的限制立意。这则作文材料是一小段议论性的话语,第一句话引入议题“等”,第二句话阐述了“等”的两种结果“发现美好”和“一事无成”,第三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等”的两种不同结果进行生动表述。“等”“美好”和“一事无成”,可以说是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则材料的三个关键词。材料主旨简明,命题导向清晰,要求直面“等”这一主题,或发表看法、或抒发感慨、或叙述故事。‎ ‎5.(2020·河南省淮阳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学会舍弃 读了上述材料,我感受颇深。作为城里学生的“我”,当然没能像“材料中”的学生那样亲身体验一样“插秧”的艰辛和乐趣。但是,世间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天下难事比作于易。插秧看似一个苦活计,但是只要肯做,而且像材料中妈妈说的那样,“集中注意力,甩掉顾虑”就能收获努力后的成功的欢乐。大千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放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生勤劳到苦,他受欧洲“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影响,追随著名物理学家泰勒博士研究物理,他一直想写一篇实验论文,但最终没有好的发现,人们一度曾讥笑他。杨振宁也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后来,在泰勒博士的引导下,杨振宁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实验室,转向物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马达加斯加群岛有一群顽皮的猴子,经常偷吃人们丰收的花生糯米,这里的人们想了个办法,将花生糖果放到了一个颈口瓶中,当猴子们看到瓶口的美味时,将手伸进去,抓一把花生糖果后才发现这时手已经出不来了,直到人们抓住它时,它依旧不想放弃糖果,不会适时的舍弃,使聪明的猴子落入人们的手中。‎ 正如你穿着衣服和鞋袜挑着担子进入溜滑的田埂上时,就会心跳加快双腿发抖,担子没有加重,也不是你没有能力挑担子,而是你担心摔倒,弄脏衣服,顾虑太多。当你脱去衣服和鞋袜,你会很快地走出田埂,适时的舍弃使你获得成功。‎ 鸣蝉的舍弃使它获得自由,壁虎的舍弃使它重获生命,算盘的舍弃使它拥有价值,正确的舍弃才会使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当然,不是所有舍弃都会使你成功,错误的舍弃只会让你距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正确舍弃如罗盘,指引你航行的方向,如何正确舍弃,还真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呀!‎ 学会舍弃是一种智慧,愿你在学习生活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收获人生更大、更美的风景。‎ ‎【写作指导】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材料大意是:我在妈妈鞭策鼓励下,脱掉外衣鞋袜,甩掉多余顾虑,战胜困难,完成“挑秧”任务。这一生活情境,打开了考生发散思维的闸门,减轻了审题的难度,增加了立意的角度,扩大了发挥的空间,从而引发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有利于考生真情的表达,有助于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检测。‎ ‎6.(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月考)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李白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孙中山先生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已任。”知名主持人罗振宇有言: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我辈”二字跨越时空,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更昭示着一种责无旁贷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例文】‎ 责有攸归,我辈来担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责任”二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纵生命陨落,也无悔于斯。‎ 乌飞兔走,岁月变迁,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的责任,但无论是哪一代人,只要说起“我辈”,便能感受到血脉里奔涌的强烈责任感,任凭时空变幻,“我辈”所承袭的责任之底色不会淡去。‎ 逆溯历史,“我辈”是那些国以为家的勇士。‎ 他们在战火烽烟中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换后辈们的盛世平安。世界的战火从未止息,只是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百余年之前,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落后挨打”的惨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为了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当林觉民写下椎心泣血的《与妻书》,当陈意映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之句,该是怎样心扉痛彻?多少志士先辈,正如林觉民一般以生命做注,才换来中国的独立与崛起。‎ 放眼当下,“我辈”是那些捍卫盛世的英雄。‎ 他们是疫情期间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是面对美国政客无理指摘时正言驳斥的外交人员,是封城、封村期间恪尽职守的基层工作人员,乃至小区门口尽职尽责的安保人员。有时候英雄未必需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那些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任劳任怨的人,也可为英雄。当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飞往武汉,当张志博等医护人员脸上带着口罩勒痕的照片传出,当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犀利又不失体面地反击美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看到了责任,看到了英雄们为守护家国而做出的奋斗。这万里山河,因有你们而愈发锦绣多娇。‎ 展望明天,“我辈”当是此刻正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们。‎ 梁任公先生曾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我辈青年正当如乳虎、似鹰隼,以前辈们为榜样,用责任心书写自己最精彩的青春。心怀对家国社会的责任,才不会成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批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希望能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一样,像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样,将个人前程与国家命运系在一处,我期待着将书墨里的智慧转化为匡时济世的能力,以我之所学去回报社会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我辈青年皆心向往之。‎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其实这世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明珠,唯有用责任心时时勤拂拭,才能尘尽光生,照破河山万朵。“我辈”是那些国以为家的勇士,是那些捍卫盛世的英雄,更是正值青春的我们。带着一份责任远行,青春才不会迷茫。‎ 责有攸归,我辈来担。过去的岁月我来不及参与,但明天的繁华我必当全力以赴。且让责任心填满每一个逐梦的脚印,心中有责任,纵是无底深渊,下去,也可以是前程万里。‎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的审题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核心词是“我辈”,学生审题的第一个任务是明确什么样的人是“我辈”。“我辈”是有民族责任感的人,在不同领域“我辈”都是积极参与者,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而努力。“我辈”是值得我们仰视的英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辈”除了有责任感还有“主场感”。“主场感”是一个陌生词语,但学生通过“主场”和修饰词“责无旁贷”比较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勇于承担,不逃避责任,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人。从这两个关键词和修饰语中不难看出,“责任感”和“主场感”有相通之处,虽时代不同,但都是直面挑战,承担责任的人,都是令人敬佩的人。在这个层面学生有很多合适的事例,但是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建议得分不超过48。材料中“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一句是审题的关键。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辈”,“我辈”正在参与构建着这个时代。那么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可以成为“我辈”?我们应如何成为“我辈”?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应有之意。所以文章中不能只写别人是如何直面挑战,承担责任的,还要落实到个人身上,每一个个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如何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小到家庭、自身,大到民族、国家。这样才是比较全面的审题。‎ ‎7.(2020·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参考例文】‎ 破坏的乐趣 我不敢否认,我天生就有一种破坏的欲望,并喜欢回味每一次破坏东西之后又去修理它的乐趣。‎ 小时候,家中有一块常常挂在窗旁的怀表,那是爷爷买的,我没事干的时候就望着它,看着那几根针转着圈儿,听着那“嘀嘀嗒嗒”的声音,歪着脑袋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我取下那块表,看了又看。我看不出个什么名堂,就准备弄开来看看,以前我看过爸爸开他的手表后盖,是用剪刀开的。于是,我也找来剪刀,夹住后盖,用力一拧——没开,再一拧,不小心一滑,弄破了手指,后来性急了,不知怎的,反叫我弄开了,看了里面的零件,又去拆,等到爸爸回来时,怀表已不知被几马分尸了。‎ 由于零件弄丢了不少,那表最终没修好,我也因此挨了骂,却并未感到伤心,也没有难过,反而像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感到无比的得意。那表坏了之后,爷爷把它给了我,任我玩那里面的小齿轮,我也把它们派上了不同的用场。自此以后,每当见到新鲜的东西,我就有一种拆开来看看的欲望。每拆开一件东西,一睹真相,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再长大了一点,上初中了,我仍然想破坏,但更想的是把本已坏了的东西修好,或者把其中的零件组装成另外一样东西,特别是把几个都坏了的收音机之类的东西重新组装成一部好的。‎ 那时学习不紧,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就拉开我的抽屉,摆弄那些小玩意,一直玩到三更半夜也不觉得困。常常把东西拆了,一个一个零件的检验,有两个差不多的零件时,就故意破坏其中的一个,看到底有何不同。那破坏了一件东西又重新弄好的感觉就是爽,我简直找不到比这更有趣的事了。当时我就想:“人的一生要都能在摆弄一件东西中度过就好了”。‎ 到后来上了高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化学中要生成新的东西,就必须破坏原来的事物;生物中要研究每一结构的功能,也得先破坏。难道我从小就视之为人生乐事的破坏还与自然科学研究有关么?‎ 于是,我开始觉得科学研究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能每天坐在实验室,跟那些试管、药品、仪器打交道,根据自己的意愿,破坏,再组合,该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了。‎ 别人欣赏舞蹈,欣赏油画,欣赏金庸,欣赏琼瑶,而我却最欣赏自己的“杰作”。‎ 其实,破坏也是一门艺术,再生更是一门艺术,科学研究则是两种艺术的组合,不更是一种艺术吗?‎ 能在欣赏这种艺术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乐趣无穷,一生无憾矣。‎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加话题作文。材料部分引自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阐释了对于“欣赏”的理解,关键句是:“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本文话题是“欣赏”,“欣赏”这个话题审题难度不大,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框限少,但并不等于没有限制,都必须紧紧扣住话题“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产生独特积极的感受。例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 ‎8.(2020·防城港市防城中学期中)以“目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人生需要有目标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生活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人生。‎ 有了目标,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完成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完成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追忆历史,任何年代,任何国家,社会结构都接近—种金字塔状。大量的人处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小部分人处在金字塔的顶部。处在底部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有普通的收入,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和包袱,而处在塔顶的人则是蒸蒸日上,享受丰厚的财富,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处塔顶的人,曾经也处在底部,是—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步—步地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 细心观察—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生都在平庸中度过,尽管他们也在辛勤劳动,终身奋斗不止,但是只能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动力。社会的要求,别人的约束,使他们对待生活、工作还算尽责,却很少去想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大多数人与处在金字塔顶部的少数人相比,差距就在于眼光的高度,在于人生的目标。‎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也许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强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巅峰,将自己摆在整个社会的宏观世界之中,认真做好人生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总有—天你会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有了目标,实现它也需要—个过程。成功的人是最有理想、最明智,也是最有毅力、最坚定。他们懂得—切的成功都不是—蹴而就的,都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成功的人绝不会只以事情做完为满足,而会要求自己不断地做得更好,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希望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制定人生目标,从点滴做起,落实人生目标。抛弃那种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努力去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激发自己的闪光点,相信是金子不论在哪里迟早都会发光的道理,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终究会取得成功。新生活就从确定目标之日开始。‎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次作文文体要求是议论文。作文的话题是“目标”。先来理解的话题的含义。百度百科释义“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 ‎ ‎9.(2020·江西南昌二中月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有一种甜”为标题,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例文】‎ 有一种甜 说到甜,脑海中忽然跳出了《风味人间》的“甜蜜缥缈录”,那里有扬州早茶店里热气腾腾的千层油 糕,有尼泊尔悬崖边产出的纯天然蜂蜜,有各色甜品穿越时空……确实,甜,总是起源于味觉的那一刻感动,却往往在内心深处得到进一步的延展。‎ 我记忆深处的那份甜,来自于一瓶再普通不过的矿泉水和一次沙漠里的旅行。‎ 那次的目的地是敦煌鸣沙山,走进沙漠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滚滚热浪向我袭来,在湛蓝的天空下,广阔无垠的沙漠就如滚滚的波涛,延伸到远方的金色地平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然脑海中蹦出了这句诗,欣赏着如此壮阔的风景,我内心忽然升起一种“仗剑走天涯”的气势,在队伍的最前列向上进发。‎ 走在半途才忽然明白,沙漠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途中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没有一丝绿意,走着走着,我感到有些疲倦,太阳炙烤着,阳光的反射晃着眼,沙漠是那么的广阔无边,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的样子。“水?太重了,不需要了;食物,在此时也是多余的……”我几乎卸掉了包里所有的东西,步履沉重地前行。‎ 好在内心的意志时刻“督促”着我不能却步,好在妈妈一直描绘着山顶的美景让我“望梅止渴”,似乎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跋涉,我终于站在了“鸣沙山顶”,大汗淋漓、脸色通红。接过爸爸递来的水,我顾不得形象,咕咚咕咚仰头喝下。‎ 不得不承认,甜是最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味道,在鸣沙山,在烈日下,在大汗淋漓中,那一刻,那一瓶平淡无奇的水,却是我口中最值得回味的甜。‎ 终于稍稍消除了些沙漠行路的疲惫,眺望远方,一轮月牙形的湖泊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清澈得就好似一位少女的双眼,不带一丝一毫的杂质,我似乎感受到了来自月牙湖水的丝丝清凉,不禁感叹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景致,一种满足的甜在内心深处蔓延开来。‎ 那一刻,内心豁然开朗,蓦然想起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从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才有了如今闻名的“丝绸之路”,正是那一次艰险的外交旅行和科学考察,带来了现今各国合作共赢的发展之甜。‎ 有一种甜,是口齿留香;有一种甜,是经历过拼搏的成长;有一种甜,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以“有一种甜”为标题,这是命题作文,如何理解 ‎“甜”,甜蜜的味道,甜蜜的事,好事,幸福事,快乐事都可下笔。这里的“甜”是感觉,是记忆,是美好。再就是注意修饰词“有一种”,这种甜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有独特体验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让每一位考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甜蜜、幸福、快乐的回忆和人生体验。题目中的“有一种”并不明确指定具体方向,不仅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指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令人兴奋、获得感动的事,校园内、社会上、家庭中乃至国际上的事都可以写。校园类、家庭类、社会类的素材都可以用,选材广泛,审题无障碍。不论是哪类选材,一定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最贴合题目的材料来写。那些不大熟悉或感情平淡不出彩的材料少用或者不用。如果写记叙文的话考虑记叙的顺序,采用倒叙还是插叙。故事情节是否要曲折一些,生动一些,在“甜”之前是否来点“苦”或者“酸”,通过添加波折,为文章添彩。当然在叙述的过程中,不要一叙到底,不让文中的主人公说话,要运用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为文章添彩。‎ ‎10.(2020·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月考)根据要求写作。‎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文体不限;语言得体。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参考例文】‎ 免疫力 世事征程,有和风细雨、春暖花开,也不免有虫豸啮啃、迷雾阴霾。一路上,我们奋然前行,然而,面对这些侵蚀时,免疫力不可或缺。‎ 需要免疫力,原因在于我们都有属于人性的弱点。畏惧、怯懦、犹豫、欲望,无时无刻不环绕我们,攻击我们。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有理念引领,就在于能够实现价值、追求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依靠勤奋和执着,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君不见,善始者繁多,善终者寥寥;君不见,几多人前半程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后半程误入歧途、黯淡落幕?原因何在?缺乏免疫力而已。免疫力是我们与病毒搏斗的铠甲,是我们一路前行的保护神。‎ 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抵挡一路的风雨。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而梦想和追求又总是离我们很遥远,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孔夫子除了想说明时光流逝之快外,更想表达生命之短暂与“任重而道远”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伤感与无奈吧!因此我们要努力延长生命的长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可以做出更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头脑和精神需要有免疫力。苏子曰“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不就来源于免疫力吗?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会让多变的外界环境掠走清醒的理智;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不会让这些诱惑侵蚀纯洁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寻梦不止。那些我们敬仰的人们,都是对这些“病毒”有着极强的免疫力。辛弃疾因不得志而欲辞官归隐时,其子以田产未置阻之,稼轩赋《最高楼》一词叱之。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国为民,可谓功绩赫然,而他坦然面对外界的风言风语,也不羡慕那些可以让人光鲜亮丽的功名利禄。人类发展史上,被我们铭记的多是这样的人。谁能说,这些人没有受过各种各样的冲击,只不过,他们强大的免疫力战胜了这些冲击,他们坚守了自我的本色,没有让自己的精神大厦坍塌。‎ 免疫力并非生来具有,而是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并强大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那些颠扑不破的道理,还有那些用一生去探寻人生价值的楷模,这都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之,思考之,内化之,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免疫力。‎ 民族和国家中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和国家的分子。强大的免疫力使民族和国家有了韧性,也使我们永远纯净!‎ 免疫力,不可或缺。‎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免疫力”,免疫力是一个名词,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有两条,一、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二、又比喻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我抵制的能力。了解了“免疫力”的具体含义,再来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材料的第一句话给出了免疫力的医学方面定义,指出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然后指出人们常用免疫力来指个人或者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也就是说生活中免疫力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这是说“免疫力”的比喻义。接着指出免疫力的重要性,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保障,头 脑失去免疫力,精神的大厦就会倾塌……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应该由医学方面的“免疫力”引申开来,谈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免疫力”,即有关道德、政治等的话题,谈免疫力的重要性,免疫力的价值等等。比如,就个人而言。要有一定的免疫力,抵抗住各种不健康的事物的诱惑。抵抗住困难、挫折、失意和失败的打击,等等;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分辨清“香花”和“毒草”。读书时也应有所选择,分辨好坏、优劣,就是同一部书,内容也有利有弊,等等;应该具有生存能力,克服惰性,具有顽强的意志,具有乐观的精神。等等;作为独生子女,应该自信、自立、自强,才不致陷于溺爱的陷阱,而经受不住各种打击和考验,应该具备独立生活、自立于社会的能力。等等。总之,作为个人,“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免疫力”,才能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更应该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比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就要具备“免疫力”,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