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3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含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 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 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 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 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 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 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 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 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 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 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 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 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 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技巧点拨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 握。考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确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全文有 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 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作答时选取的角度小、巧、新。 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时,考生可以赏析其语言特色,分析文章在炼字、造句、修辞 手法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赏析其结构方面的特色,如文章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 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赏析其表现手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等。 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 “紧扣文本”是指根据不同文本,进行不同的创意解读。如对于小说,考生 要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而对于散文,考生则要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 意境、选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创新有‘度’”一是指创意解读不能脱离文本,二是指考生在创意解读 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做随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 准则。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考生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自己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 后就原作内容进行介绍、复述、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整。考生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 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华美,而是力求使语言简洁、规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 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 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 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 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的视野中只留下了模 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追着他们的背影。我远远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 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往前走了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的话。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其他山里女子那样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得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 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黝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女人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刚走 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 我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 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的眼睛有病,长了白疮,你们 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城里打工了,那里挣钱多一 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他们位于半山腰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 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我躺在外间原本属于这家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在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高,手一样有劲,可我就是 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 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 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赶回城里,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一家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里接这对母 子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 迷途的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我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灭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 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的焦虑的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的心灵,譬 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丰子恺故居——一钩新月天如水 苏沧桑 缘缘堂。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坐在一楼厅堂的木椅上,等他们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响起。 我望向江南初冬依然绿影婆娑的院子,时光深处出现了一些声音和画面——两株开满花的树下,跑过 几只小鸡;午后门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花坛边洋瓷面盆里游着一群蝌蚪……他从秋千上抱下老三或老 四,说,在面盆里,小蝌蚪永远不会长成青蛙的,来,我们送它们回家!一个睿智、端庄平和的白发长 者立在了我的眼前。 这是丰子恺先生漫画里的场景,也是他《缘缘堂随笔》里真实的生活场景。缘缘堂——丰子恺曾经的 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丰子恺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阳光雨露并没有宠坏这个叫“丰仁”的孩子,反而使他成长为知书达理、 谦恭好学的少年。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他遇到了生命里十分重要的两位大先生——李叔同(弘一 法师)、夏丏尊。他和两位先生之间长达一生、直抵灵魂的情缘,给了他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婚姻是媒妁 之言,夫妻竟一生恩爱,生死相随。这一切因缘,造就了他“光风霁月”般的人格。 巴金评价他说“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叶圣陶说,“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 郑振铎说第一次见面,“他的面貌清秀而恳挚,他的态度很谦恭,却不会说什么客套话”。 朱光潜说,“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而事情都不比旁人做得少”, “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 丰子恺的画,注重描绘身边平凡事,如姐姐缝衣,弟弟上学,娃娃捉迷藏,燕子做窝,也有描绘将一 个个孩子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针砭时弊的题材。人间万物,在他的笔下是小可爱、小情趣,又是大悲 悯、大气象,深得人心。 他的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仿佛就是他人画合一的写照:简洁,平和,澄静,深邃,阔远。 我听见了楼上脚步的移动。和我一起来参观的中外文友们,与我刚才一样正瞻仰他的卧室和书房。 1927 年初秋,丰子恺恳请李叔同为寓所起名。李叔同让他在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字, 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奇妙的是,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便取名“缘缘 堂”。后来无论迁居哪里,他都把李叔同写的“缘缘堂”匾额挂在家里。1933 年春天,丰子恺用稿费在故 乡的梅纱弄里自家老屋后建了一幢三开间砖木结构的高楼,加之前后两个小院,一个极具深沉朴素之美的 “缘缘堂”诞生了。 丰子恺充满深情地写道——“我们住新房子的欢喜与幸福,其实以此为极!”“民国二十二年春日落 成,以至二十六年残冬被毁,我们在缘缘堂的怀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 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等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 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真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 年后,幸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头顶上一个迟疑的脚步声告诉我,有一个人和我刚才一样,将脚步停在了那张丰子恺一直睡到去世的 棕绷床前。棕绷和其他大多遗物一样,从他上海的故居日月楼搬来。“文化大革命”中,他因散文《阿咪》 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恺只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 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睡。小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 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一团蜷缩的身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 苍生的大爱,他完成了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护生画集》。 关于人格,他这么说,“我是一个双重人格的人。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实利的老人”,“另 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成人们大 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子们呢……弄得像机器人一样, 失却了孩子原有的真率与趣味。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故深通的老人 了”。 时光隧道里传来的这一段话,振聋发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丰子恺为什么说“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 的认识。 1.①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 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②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③由母 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 虑亲人的感受。 2.(1)丰子恺认为,在中国,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实际问题,使孩子受到影响,失去了孩子本 应有的真率与趣味。所以丰子恺说“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2)丰子恺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他不 但用绘画和文章关注着儿童的成长,而且自己也保持着赤子之心和童心,这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独特人 格的画家。现实社会中,由于受成人社会的影响,我们的儿童有失去童心的危险,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 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共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谈原 因,第二问要求谈认识。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根据此段内容可以找出丰子恺说中国孩子太 少的原因。第二问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这一问有一定的开放性, 既可以赞同丰子恺的这个观点,也可以反对其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