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高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州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2020.1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二、六单元及第三单元的第七、九课。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就有着“文雅”和“通俗”两类不同的小说。雅俗两类小说相互渗透融合,相互 激扬前行,构成了整个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但雅俗两类小说,又确实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无论是创作 目的、创作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而绝不只是语体——文言和白话的差别,就像律诗 绝句和白话新诗不只是语体差别一样:将律诗、绝句译成白话新诗,无论译得怎样好,也总没了原诗的那 种意境、韵味。实际上,语体之外它们还很有一些只属于自己,或者主要属于自己的更为本质的特征。在 以往,许多研究者只从语体着眼,将通俗小说定义为口语写成的小说而忽略了更深层的本质特征。 小说通俗化的目的何在?古代的通俗小说理论家,几乎也一致地认识到是为了“通俗”——使“愚夫 愚妇一览可概见”。然通俗化固能使俗者通,却未必能使俗者喜、俗者嗜,通只是达到喜、嗜的第一步。使 读者喜其书嗜其书,应当是通俗小说家更高的境界和追求。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实现这种追求,则还须具 备一些更深层的要素。大多数的通俗小说,会比其同时代的文史书乃至雅小说拥有的读者多,一个十分重 要却并未被古代的通俗小说理论家明确认识到的原因是,它们的精神,比起文史及雅小说来,更与多数人 相通,也就是说,它们的审美情趣更合乎大多数人的习惯,它们更能反映大多数人的好恶爱憎,使之在思 想上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震颤。 要言之,通俗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平民性,其平民性则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语言的口语化,内容的 通俗化,精神的平民化。语言的口语化和内容的通俗化,实都为精神的平民化所决定。 在中国,由“市人小说”发展到长篇通俗小说,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也多带着一种娱人和自娱的目 的,通俗小说本身的娱乐性品格也从未改变或减弱过,只是许多通俗小说理论家和作家,对这一点都讳言 而已。 通俗小说的这种颇重的娱乐性品格,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则是它比一般的雅小说更多地强调 故事的新奇刺激、情节的离奇曲折。 说通俗小说有颇重的娱乐性,并不等于说通俗小说不讲劝惩,没有雅小说的那种“资治体,助名教, 广见闻”的功利倾向。相反,对于通俗小说的劝惩功用,许多的小说理论家和通俗小说创作者都十分重视。 一些好的通俗小说总是让人在娱乐中接受教育,达到劝诫的目的,而所谓“颇重”,也是相对于一般的“雅” 小说而言。 通俗小说颇重的娱乐性品格,对于中国小说自身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促使了中国小说在唐传 奇的基础上进一步“小说化”,促使了中国小说艺术的日臻成熟。不过这种娱乐性品格,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重故事情节而轻人物性格;重叙述而轻描写。它甚至导致了一批作家作品的堕落。 (节选自《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俗小说的通俗化虽然可以使“愚夫愚妇一览可概见”,但能让读者喜、嗜,才是它更高的境界。 B.通俗小说会比其同时代的文史书乃至雅小说拥有的读者多,不过,古代的通俗小说理论家没有明确认识 到其中的原因。 C.通俗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比一般的雅小说更多地强调故事的新奇刺激和情节的离奇曲折。 D.通俗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它本身的娱乐性品格从未改变或减弱过,但许多通俗小说理论家和作家却避谈 这一点。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雅俗两类小说,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无论是创作目的、创作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B.与律诗绝句和白话新诗之间不只是语体的差别一样,雅俗两类小说之间也不是只有语体即文言和白话的 差别。 C.雅俗两类小说在语体之外还很有一些只属于或主要属于自己的更为本质的特征,以往许多研究者却往往 忽略了这一点。 D.通俗小说有颇重的娱乐性品格,但没有雅小说的那种“资治体,助名教,广见闻”的功利倾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整个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文雅”和“通俗”两类小说相互渗透融合、相互激扬前行的历史。 B.和雅小说相比,大多数通俗小说的审美情趣更能反映大多数人的好恶爱憎,引起人们心灵的震颤。 C.通俗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平民性,以致语言的口语化和内容的通俗化,都为精神的平民化所决定。 D.通俗小说颇重的娱乐性品格,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美媒称,乌干达教育部计划在 35 所学校的中学课程中增加汉语课,未来计划在找到资源的情况下将该 课程推广到更多的教育机构中。 据乌干达《每日观察》报道,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提供了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材料 以及一些指导老师。 乌干达是追随南非的脚步,南非从 2014 年开始在一些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截至 9 月,南非全国有 44 所公立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 报道称,在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汉语学校越来越受到关注。自 2004 年以来,非洲的孔子学院数 量从 0 所增加到了 48 所。这些以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为重点的孔子学院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部分, 其重点在于提升“软实力”。 报道注意到,随着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非洲大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主动去了解这 个东方强国。在奖学金和其他补贴的帮助下,他们要么进入孔子学院学习,要么直接到中国接受大学教育。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材料二: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数据,目前印度约有 20 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其中 8 所设有中文专业,在校生 中学习汉语专业的学生约 2000 人,印度全国学习汉语的人数约 2 万人。 近年来赴华经商、学习的印度人数量大幅增加。中国政府也向印度学生提供了许多赴华学习的机会。 根据中印两国政府签署的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向印度提供 100 个奖学金名额;国 家汉办除提供孔子学院奖学金外,同时还向印度学生提供“南亚师资班”项目,为更多印度学生赴华学习 提供便利。此外,国家汉办每年举办的“汉语桥”比赛深受印度学生的喜爱,今年约有 160 名印度学生参 加“汉语桥”比赛,效果良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孔子学院在坚持汉语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功能。数据显示,仅 2018 年就 举办中医、艺术等各类文化活动 4.4 万场,出版译作 640 多部,开展学术研究项目 1600 多个,组织各类高 端学术会议论坛 7000 余场。 另据统计,有 49 所孔子学院开设“汉语十”课程,内容涉及商务、旅游、中医等领域,学生超过 1.2 万人。有 331 家中外企业参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有力助推了中国与各国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今年 5 月,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与诺托市政府联合举办了第 39 届“鲜花节”。中意两国青年 艺术家用花瓣、咖啡豆等材料在 122 米长的城市主街道上,共同绘制了 16 幅中国主题元素的“鲜花地毯”。 “当京剧脸谱、杨柳青年画与意大利鲜花艺术相遇在诺托古城,中国艺术和意大利艺术的完美融合感染了 世界,实现了孔子学院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的美好愿望。”与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合 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说。 在刘宏看来,孔子学院不仅为世界青年提供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更成为增进中外理解和友 谊的“解码器”、深化中外互利合作的“金钥匙”。 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前校长凯斯·博内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 观点。他认为,在未来,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可以推动更多的合作。“比如可以推动科技交流、商贸交 流等。” (摘编自《孔子学院:深化中外合作的“金钥匙”》)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乌干达教育部在国内学校推广汉语课程的计划获得了中国政府在教科书及指导老师等方面的支持。 B.印度国内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文专业,中国政府也通过多种方式为更多印度学生赴华学习提供便利。 C.许多孔子学院在学生人数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开设“汉语+”课程,主动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交流。 D.传统中国文化艺术通过各地的孔子学院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促进了世界文明多元的融合与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非洲,汉语教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很多年轻人开始通过留学或学习汉语主动了解中国文化。 B.在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框架下,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桥”比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印度学生参赛。 C.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教学、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出版书籍或组织各类学术会议论坛等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D.材料一、二展示了乌干达和印度“汉语热”的现象,材料三侧重于展示孔子学院对“汉语热”的助推作 用。 6.“汉语热”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退虾 周天红 老板,退虾!退虾?不退。 节日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呀。两句对话,像把菜市场点着了一样,炸开了锅。一位老太婆,满 头白发,少说也有七十岁,正跟卖虾的老板交涉。 你的虾少二两,不要了,我要退货。 怕不会哟,我这个摊子哪会有缺斤少两的事儿? 老太婆就认准要退虾。老板坚决不退。老太婆满脸阴沉。老板一脸通红,给憋的。 你看嘛,近点看,太婆,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扶着老太婆上前看台秤,一刻一刻地指给老太婆 看。 大家都看见了,是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就是耐得住脾气,要不,怎么每季度都能评上这个菜市 场的“公平秤”呢。这把“公平秤”在这个小城里都是有点名气的。为这事儿,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 本本”。 不,肯定没有四斤,我提回去称过好几回,就少二两。我不要了,要退虾!老太婆是一口话,没得说, 横竖要退。 没多久,市场管理的,工商的,来了好几个。 四斤虾,秤的指针不偏不歪地指着那位置呢,大白天的谁看不清楚呀。刚来的几个人左左右右地试验 了几下秤,又扎扎实实地称了两三遍,真是四斤。 太婆,真是四斤虾。 你们不会是一伙的吧?我刚才在家里称还少二两呢。反正随便你们怎么说,虾,我不要了!老太婆就 认这个理儿,退虾! 太婆,退虾怕是不恰当哟!退了虾,不就说我欺人吗,还是欺骗一个老太婆呢。我这“公平秤”还往 哪里挂嘛。老板颈脖子上都红了,说起话来还是很和气,真是难得呀。 我看这事儿还是去派出所解决!刚来的几个人中突然有个人提议。 去派出所?老太婆阴着的脸猛地一惊。 好,好,好,如果太婆真纠缠着不放,我们就只有去那里了。老板也同意这个方案,去派出所说事儿。 唉,这该死的虾!老太婆一把把虾从秤上拿下来提在手里,身子晃动了两下,差点坐在了虾盆子里。 老板一手上去,把老太婆扶住。大家帮着忙扶老太婆在摊子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下,捶背的、端水的、 忙着买药的,七手八脚,把整个菜市场都闹翻转了。 好一会儿,老太婆转过气来,扫了老板一眼,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说起了自己退虾的真正原因。 男人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把两女一儿拉扯大。拉扯大一个,屋子就空一间。最后,儿子大学毕业也 去了远方工作。一套房子,就留下了老太婆一人。这个节假日,儿女们约好了要回来过节。老太婆大清早 就起来,准备了一桌大餐,全是儿女们喜欢吃的菜。正在老太婆高兴地准备迎接着儿女时。大女儿说单位 上加班。二女儿说她朋友从几千里以外的城市赶过来看她。小儿子说要跟老婆回娘家陪老丈人喝酒呢。三 个儿女,全都来不了了。老太婆看着一桌子的菜,就只有一个虾子还没打整,可以退。退虾,找什么理由 呢,只好硬说缺斤少两,才好退! 老太婆说着,菜市场一层层地安静了下来。老太婆说完,整个菜市场死一般的沉寂,能听见水龙头一 滴一滴水落下来的声音和有人轻轻的抽泣声。 太婆,我给你退虾。老板一句话打破了寂静。 老板接着说:太婆,虾钱你收着,虾我打整干净提着到你家,我们一起吃饭,过节! 菜市场一下又热爆开了。那几个穿制服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一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围 着老太婆一路到她家。 可热闹了。洗菜的洗菜,整饭的整饭,倒酒的倒酒,吃着,笑着,闹着,好大的一家子人呢。 有人随口说了句:真是一顿和谐大餐。大家都说,对头,就叫和谐大餐! 你别说,人多,吃起来有味儿,大家也吃得高兴。摆笑话的,划拳猜子的,兴趣高得很。老太婆看着 大家热闹,也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一桌子的菜,吃得只余下碗筷了。尤其那盘虾,更是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皮儿都没留下。 老太婆一直乐着呢,假牙都掉了好几回。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的对话十分简洁,既点明了“退虾”与“不退”之间的尖锐矛盾,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 导人下文。 B.“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中的“红本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板获得了诚实经营的“荣 誉证书”。 C.小说中老太婆相关情况的插叙,既补充了老太婆退虾的理由,又点出了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对待留守老 人的社会问题。 D.小说结尾写老太婆一直乐着,意味悠长,老太婆为自己的举动而高兴,不但有人陪伴自己过节,而且自 己还拿回了虾钱。 8.小说以“退虾”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还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所有参与 此事件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潮州推官,补归德。崇祯..四年大计,谪官。居二年,督 师杨嗣昌荐其才,改大理右评事,军前监纪。嗣昌倚若左右手,诸将亦悦服,驰驱兵间,未尝一夕安枕。 嗣昌卒,元吉丁内艰...归。福王立,仍故官。四镇.不和,元吉请奉诏.宣谕。又请发万金犒高杰于扬州,谕以 大义,令保江、淮。乃渡江诣诸将营。杰与黄得功、刘泽清方争扬州。元吉与得功书,令共奖王室,得功 报书如元吉指,嫌渐解。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摧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元吉身在外,不忘朝廷,数 有条奏。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 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从之。顺治三年,元吉代守吉安。初,崇祯末,命中书舍人张同敞 调云南兵,至是抵江西,退还吉安。其将赵印选、胡一青频立功,而元吉约束甚严,诸将渐不悦。时有广 东兵亦以赴援至。而新军张安者,汀、赣间峒贼四营之一,骁勇善战,既降,有复抚州功,且招他营尽降。 元吉以新军足恃也,蔑视云南、广东军,二军皆解体。及是大兵逼吉安诸军皆内携新军又在湖西城中军不 战溃城遂破元吉退入赣城元吉素有才,莅事精敏。及失吉安,士不用命,昏然坐城上,对将吏不交一言。 十月初,大兵用向导夜登城,乡勇犹巷战。黎明,兵大至,城遂破,元吉死之。先是,元吉禁妇女出城。 其家人潜载其妾缒城去,元吉遣飞骑追还,捶其家人,故城中无敢出者。及城破,部将拥元吉出城。元吉 叹曰:“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遂赴水死。年四十有四。 (节选自《明史·万元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是/大兵逼吉安诸军/皆内携/新军又在湖西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退入赣城 / B.及是/大兵逼吉安诸军/皆内携/新军又在湖西/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退入赣城/ C.及是/大兵逼吉安/诸军皆内携/新军又在湖西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退入赣城/ D.及是/大兵逼吉安/诸军皆内携/新军又在湖西/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退入赣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崇祯是明代皇帝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 B.丁内艰即守母丧。古代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其父母去世,必须回老家守丧,这种制度叫丁忧,也叫丁艰。 C.镇最早为军事据点,古代在边境驻兵成守称为镇,也指军事重地,镇将管理军务,有的兼理民政。 D.诏是古代天子下达给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奉诏是接受皇帝命令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元吉素有才能,深得将帅信任。他因考核而被贬官,但督师杨嗣昌因其才能力荐他,倚重信任他,众 将也对他心悦诚服,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勤于军务。 B.万元吉审时度势,善于调解矛盾。大敌当前,诸镇不和,相互争执,他主动请求奉诏宣谕,赏慰高杰, 规劝黄得功,消除内部矛盾,他也因此得以提拔。 C.万元吉用兵无方,导致吉安失守。代守吉安时,他认为张安的新军骁勇善战,足以依赖,因而轻视云南、 广东的军队,结果军队溃败,吉安城被攻破。 D.万元吉忠贞守节,决不苟且偷生。守赣州城时,他派飞骑将偷跑出城的妾追回,城破之时,部将簇拥他 逃跑,他认为对不起百姓,最终自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吉与得功书,令共奖王室,得功报书如元吉指,嫌渐解。(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吉叹曰:“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遂赴水死。(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 14~15 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 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 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15.“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网络对语言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创新空前活跃。在前互联网时代,语言创新活动 主要以图书、报纸等为平台,这显然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很难______其中。 互联网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无差别的语言创新平台。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 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互联网让社会进入了“全民造句”时代,许多生动形象、 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新语、新用法,都源自普通网民的创新活动。二是语言传播空前迅疾。在前互联网时 代,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主要通过图书、报纸等递相传播,时空上的阻隔无法______。互联网 实现了即时传播、即时交流,时空阻隔被彻底打破,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可立马在全社会传播开 来,且立马被全社会接受。这个改变,也是______的。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改变,现今的语言生活空前 ______,新词、新语、新用法等不断涌现。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社会精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仲淹的笔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 传诵。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即“有物有序”,指的是既要有内容,又要有条有理。 C.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想要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D.这些事情哪个“友邦”都是有的,他们用来维持“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B.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及接收终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C.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终端,人们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D.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只要有网络信号,人们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参与 避免 前所未有 繁荣 B.加入 避免 千载难逢 繁华 C.加入 回避 前所未有 繁华 D.参与 回避 千载难逢 繁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莎士比亚曾写下这样一句话:“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物理学家也倾向于以这种方式思考。那么,他 们的舞台是什么呢? ① 。在他们看来,空间能容纳各种力和场的相互作用, ② 。空间这块背 景,并不是由其他什么东西构成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一传统观点。他们认为, ③ ,这些小块 的信息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时空并赋予其各种特性,比如引起引力效应。 21.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两句话,组成排比句式。(5 分)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它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 子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4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总书记 在信中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更好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依靠哪些力量来实现呢?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呢?在奋斗实现的过 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假如我市将举办一场主题为“奔向更好的日子”演讲比赛,请你结合自身实践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演 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高州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由原文“一个十分重要却并未被古代的通俗小说理论家明确认识到的原因”可知,“古代通俗小说理 论家没有明确认识到其中的原因”扩大范围,他们没有认识到的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2.D(由原文“说通俗小说有颇重的娱乐性,并不等于说通俗小说不讲劝惩,没有雅小说的那种‘资治体, 助名教,广见闻’的功利倾向”可知,D 项表述错误。) 3.C(C 项强加因果,文章没有提及“通俗小说具有鲜明的平民性”导致“语言的口语化和内容的通俗化都 为精神的平民化所决定”。) 4.C(“主动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交流”于文无据。) 5.B(“汉语桥”比赛不一定是“在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框架下”,而且“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印度学生参 赛”于文无据。) 6.原因:①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②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③开放合作的政策引导, 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每点 1 分) 影响:①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②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员经贸往 来;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每点 1 分) 7.D(D 项“老太婆为自己的举动而高兴”“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老太婆之乐 是大家关注了她,自己的寂寞之心得到了慰藉,为众人的热情善良、社会的和谐美好而感动而高兴。) 8.①以“退虾”为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事件。②“退虾”贯穿了全文内容。小说就是围绕“退虾”事件所 产生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的。③小说通过“退虾”之事彰显了人性美德,从而突出 了小说的主题。(每点 2 分) 9.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1 分)理由:①小说由老太婆“退虾”引起事件发生,她是小说的线 索人物。②老太婆自始至终参与了小说中的所有事件,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 ③老太婆所经历的事件表现了小说要表达的“社会要和谐,关注留守老人”的思想主题。(每点 2 分,答出 两点给 5 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1 分)理由:①老板是构成矛盾冲突最主要的一方,也是作者从正面、侧 面两个角度刻画的人物形象。②小说通过老板的行为,主要表现了人性的美好,赞美了老板诚信经商、诚 恳待人、关爱老人的精神,彰显了小说的主题。③老板不肯退虾才引起了大家的聚集,后来肯退虾但提议 把虾提到老太婆家陪她过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点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言之有理即可) (认为“主人公是所有参与此事件的人”的,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观点 1 分,理由 5 分) 10.D(“皆内携”的主语为“诸军”,而非“大兵”,排除 A、B 两项;“不战溃”的是“城中军”,而不是“新 军”,排除 C 项。) 11.B(“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表述不准确,应为朝廷命官。) 12.A(“大家齐心协力”属无中生有,“勤于军务”的是万元吉,而不是众将。) 13.(1)万元吉给黄得功写信,让他们共同辅佐朝廷,黄得功回信听从万元吉的意见,四镇的嫌隙渐渐缓解。 (“与”“奖”“报书”“嫌”各 1 分,大意 1 分) (2)万元吉感叹说:“替我向赣州百姓谢罪,让全城生灵涂炭的人是我,我怎么可以独自存活!”于是投水 自杀。(“谢”“阖”“何可”“遂”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被任命为潮州推官,后来调补归德。崇祯四年全国官吏大 考核,他被贬了官。过了两年,督师杨嗣昌推荐他有才干,朝廷让他改任大理右评事,到杨嗣昌军队里负 责监察军纪。嗣昌把他用作左右手,将领们也心悦诚服,他在部队里奔走劳作,未曾睡过一个晚上安生觉。 嗣昌死后,元吉因为替母亲守丧回乡去了。福王登基后,他仍旧担任郎中。因为四大兵镇不和,他请求让 自己奉命前往开导,又请求拨一万两银子到扬州犒劳高杰,用大义教导他,命令他驻守江、淮。然后万元 吉渡过长江奔赴各位大将的军营中去。高杰与黄得功、刘泽清三人当时正在争夺扬州。万元吉给黄得功写 信,让他们共同辅佐朝廷,黄得功回信听从万元吉的意见,四镇的嫌隙渐渐缓解。朝臣们讨论认为元吉能 够安定各大兵镇,提拔他当了太仆少卿,让他监视长江以北的军务。元吉人在外边,却不忘朝廷,几次上 书评议政事。他曾请求朝廷编写《建文实录》,恢复他的皇帝尊号,并把他给原先懿文太子追加的尊号予以 归还,在他的陵园中祭祀他,用建文皇帝陪享,并且立即表彰当时死难的大臣们,以及近来京师失陷时殉 难的四方臣僚,以便振作臣民忠心报国的勇气。福王听从了他。顺治三年,元吉代替守卫吉安。起初崇祯 末年朝廷命令中书舍人张同敞调发云南部队,这个时候来到了江西,于是就退回到吉安来。他们的将领赵 印选、胡一清多次立功,可是元吉对他们管得很严,云南的将领慢慢地就不高兴了。当时广东的部队也赴 援来了。新军将领张安本是汀州、赣州之间峒贼四营之一,勇猛善战,归降后建立过收复抚州的战功,并 且把其他三营婀贼也招降了。元吉认为新军足可依赖,蔑视云南、广东的部队,所以这两支部队就人心涣 散了。到这时大清部队来打吉安,其他各路士兵都身在外无法忘家,不肯力战,新军还在湖西。所以吉安 城里的部队不战而溃,城就被打下了。元吉退驻了赣州城。元吉一向很有才干,办事精明勤快。等吉安失 守后,士兵也不听命令了,他昏头昏脑地坐在城墙上面,对将吏一言不发。十月初,大清兵在向导引领下 登上城墙,当地的民兵仍进行巷战抵抗。黎明时分,大批部队开来,赣州城终于被打下来。元吉与城共亡 了。在这之前元吉禁止妇女走出城门。他的家人偷偷把他的妾从城墙上缒下去,想逃走,元吉派人骑马去 追了回来,把家人捶打了一顿,所以城中没人敢出逃了。到城陷落时,元吉的部将把他护送到城外。万元 吉感叹说:“替我向赣州百姓谢罪,让全城生灵涂炭的人是我,我怎么可以独自存活!”于是投水自杀。终 年四十四岁。 14.A(“无奈归隐的悲愤和乐观放达的心境”无中生有。) 15.“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 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2 分)“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 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2 分)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 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 情。(2 分) 16.(1)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2)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B(文中的“社会精英”的引号表示强调。A 项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 项引号表示强调。C 项引用表示特 殊含义。D 项“友邦”“文明”的引号表示反语,“秩序”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18.C(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人们”和“每个人”重复赘余,二是“有网络信号”“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 终端”的陈述对象不能是“人们”,而“展示”的主语可以是“人们”。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D 项语序不 当,应是先“有网络信号”再“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这就可以排除 D 项。) 19.A[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加入:参加进去。结合“语言创新活动”可知,第一个空应 选择“参与”。排除 B、C 两项。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回避:让开,躲开。前所未有:历 史上从来没有过。千载难逢: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语境强调的是“这个改变”是 以前没有过的,故第三个空应选择“前所未有”。排除 D 项。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昌盛。繁华: (城镇、街市)繁荣热闹。用于形容“语言生活”,第四个空应选择“繁荣”。] 20.示例:①他们的舞台就是空间本身 ②空间有时只是一块背景 ③空间可能是由小块的信息组成的(每 处 2 分) 21.示例:它是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精神;它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迈步从头越”的奋发精神。(5 分) 解析: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性。 22.【写作指导】本题是结合时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求写演讲稿。我们要清楚演讲稿的结构由标 题、称呼、问候语和正文四部分构成。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其次,主题是“奔向更好 的日子”。一方面要注意主题不是标题;另一方面不能脱离主题;最后,要求结合自身实践或社会实际,所 以在行文中要有与之相关的事例。 【参考立意】①小康在前,大同在后;②加强党的领导,同时要自力更生;③改革开放,发展本地特色产 业;④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脱贫;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照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