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能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 24 -‎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摘编自倪方六《古人如何玩“自媒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B. 古代“自媒体人”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C. 唐代时稿费制已盛行,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D. 人们津津乐道“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谀墓受金”这一说法也曾被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B. 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可拿到巨额润笔,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C. 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文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D. 文章以“打赏”、“润笔”为例,介绍了古代“自媒体人”获取报酬的手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打赏、润笔之外,古代文人还有“卖文”、“捉刀”、“卖版权”等创收手段。‎ B. 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扬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召上来的“笔杆子”。‎ C. 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D. 如果不是为了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结合文本内容“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分析可知,“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错误。‎ - 24 -‎ C项,结合文本内容“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分析可知,“唐代时稿费制已盛行”说法错误。原文是“很流行”,选项说的是“稿费制已盛行”,‎ D项,结合文本内容“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分析可知,“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曲解文意,原文说的“心照不宣”是说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这样认为的,并不是选项中说是古代文人都是要这样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结合文本内容“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分析可知,“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分析不当,应该是论证了“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结合文本内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分析可知,假设关系不成立,篡改文意。‎ 故选D。‎ - 24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 材料三  ‎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 24 -‎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4. 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4. D 5. D ‎ ‎6.‎ - 24 -‎ ‎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②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③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一定能治愈”判断错误。材料一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材料四说“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见并不是一定能治愈。‎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分析有误。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 B项,“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分析有误。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相同的。材料二中面对校园欺凌的做法是,有人认为要找回去,有人认为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也就是不用反抗,有人认为拿欺凌没办法。还有人认为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材料四中认为应对被欺凌的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 C项,“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分析有误。体型偏胖的同络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不是最大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可总结出,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 - 24 -‎ ‎“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可总结出,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材料四中“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总结出,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材料二中“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可总结出,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告知学生哪些情况可能会诱发校园欺凌,告知学生要尽量躲避,实在躲不了,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 24 -‎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 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 24 -‎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 小说写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王”“自尽”时眼中噙满泪水,表现了金科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之情。‎ C.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D.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8.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7. C 8. 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 ‎9. 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解析】‎ ‎【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C项,“覃望与秦王……一一对照”错,根据原文可知,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由“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义正言辞驳斥团长对演出的批评与建议,对团长提出的改剧本的建议嗤之以鼻,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可以看出他坚持原则。“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通过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作者评论性的话语可以知道人物具有耿直刚烈的性格特点。“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赵团长追逐奖牌、奖金,金科对此不放在心上,通过对比表现了他淡泊名利。“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宁愿告别舞台,也不损害荆轲形象,可见他执着艺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应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引人思考角度分析。‎ 人物形象上:“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金科宁愿告别舞台,也不损害荆轲形象,表现了他执着艺术,也使前文他坚持原则的形象更丰满。‎ - 24 -‎ 情节结构上:“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写“荆轲已死”是为了暗示小说的结局,使情节更加完整,同时篇末还具有点题的作用。‎ 主题上:“赵因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改写的剧本非常媚俗,通过写金科违背剧本让“荆轲”自刎,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小说中的赵团长想把剧团带出困境,但是他的方式不对,太功利。而金科也只能也只能通过违背剧本让“荆轲”自刎的方式进行反抗,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升华了主旨。‎ 读者层面上,篇末点题,安排荆轲自刎以及那一大段唱词,“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凸显人物形象的高大,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 24 -‎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B.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C.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D.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数窘汉王范增数目项王 B. 高祖购求布千金今闻购将军之首 C. 意季布匿其所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道芷阳间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 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 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文帝无言以对。‎ D. 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⑵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也”为句末陈述语气,后面停顿,排除D;‎ ‎“四十余万众”交代的是“兵”的数量,后面断开,排除BC;‎ 译文为: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 故选A。‎ ‎【11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项,“数窘汉王”的“数”和“范增数目项王”的“数”都译为:多次,屡次;‎ B项,“高祖购求布千金”的“购”和“今闻购将军之首”的“购”都译为:重金征求,悬赏征求;‎ C项,“意季布匿其所”的“意”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意”都译为:料想、猜测;‎ D项,“待间”的“间”译为:机会,“果言如朱家指道芷阳间行”的“间”译为:抄小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收回成命”有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吕后只是“召诸将议之”,尚未有“成命”。‎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注意重点字:以:因为;毁:诽谤;去:赶走;窥:窥测;既:后;币:礼物;厚遗:厚礼赠送;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 - 24 -‎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 ‎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 2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①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②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③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注】①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鬈或冠的长针。②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③濯: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 B. 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 C. 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政事,堆放案头文卷一丝不苟审核清楚。‎ D. 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去洗濯一下冠缨。‎ ‎15. 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请加以分析。‎ ‎【答案】14. A 15. ①官吏身份。他宿在衙内,早晨能听到“冬冬衙鼓声”。②人至迟暮。他头发已白,早上迟起。③明辨曲直。面对成堆的案卷,他一一审查明辨。④及时行乐。他闲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⑤情操高洁。他向往去清澈的松江洗濯尘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错,本诗颈联写官员处理完政事后,乘兴外出游玩,尤其是在良辰美景中乘醉而行,尾联写要到松江的清水中洗涤一下自己的冠缨。所以本诗后两联没有围绕“晚起”进行描写。‎ 故选A。‎ ‎【1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从“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可见,诗人是个官员,在衙门内居住,听见衙鼓声;“华簪脱后头虽白”可见他人已年迈;“堆案抛来眼校明”可见他勤勉公务,明辨是非;“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可见他懂得生活乐趣;“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运用典故,化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感情。‎ ‎【点睛】古诗词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一、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 抓住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2. 抓住注解,把握诗词内容,了解背景。二、联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三、抓住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四、分析形象,注意同一形象,不同作者,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情感。掌握这四种方法,会有助于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准确分析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自己撑着长篙在康河寻找如梦往事,他对康桥美好回忆在“______,______ ”两句中走向高潮。‎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并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满载一船星辉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击”“遏”“载”“斑斓”“萧”‎ ‎“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4 -‎ 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必要的把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本着_______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___________,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寅恪师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后来到德国,读了吕德斯教授的书,并且受到了他的嫡传弟子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教导和熏陶,可谓_____________,可惜自己的学殖瘠薄,又限于天赋,( ),这只怪我自己,怪不得别人。‎ 我在清华四年,现在回想起来,欧洲著名的作家,什么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莫里哀、但丁等等的著作都读过,然而大都是__________,并不深入。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也就是美学。‎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B. 先根据材料进行解释、分析、综合,然后再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C. 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D. 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综合。‎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豁然开朗 千载难逢 浮光掠影 B. 实事求是 豁然开朗 三生有幸 浮光掠影 C. 实事求是 恍然大悟 千载难逢 半途而废 D. 精益求精 恍然大悟 三生有幸 半途而废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便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开始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了交道来 B. 在十年浩劫中,他又被置于“如死囚牢”般的境地,我也未能继续向他学习 C. 二十世纪末,中国人真正发现了陈寅恪的价值,而此时我却与他渐行渐远 D. 虽还不能论无所收获,然而犹如细流比沧海,空怀仰止之心,徒增效颦之恨 - 24 -‎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分析、解释、综合”顺序错。B项,不合逻辑,“先”“然后再”后面的内容应互换。D项,语序不当,“分析、解释、综合”顺序错;“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放在中间打断了“先”“然后”的承接,不如放在后面单独强调。故选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夸大,小缩小,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要好。结合“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分析,修饰“精神”,选用“实事求是”。豁然开朗:比喻受到启发,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恍然大悟:指心里忽然明白,突然想到什么。结合“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分析,选用“豁然开朗”。三生有幸: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非常难得。结合“读了吕德斯教授的书,并且受到了他的嫡传弟子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教导和熏陶”分析,选用“三生有幸”。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结合“并不深入”分析,选用“浮光掠影”。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前后文“可惜自己的学殖瘠薄,又限于天赋”“这只怪我自己,怪不得别人”分析可以判断,此处应该是表达自己成就不够,内心惭愧。综合分析,D项恰当。A项,“开始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了交道来”与“这只怪我自己,怪不得别人”不衔接;B项,“在十年浩劫中”与前面“又限于天赋”衔接不当;C - 24 -‎ 项,“二十世纪末”与前面“又限于天赋”衔接不当。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 ‎①____:有时它是“黑月亮”,有时是“灰月亮”,有时是“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时,②_____,就可以将一部分太阳的红光折射到月球上去,月全食就呈现出暗红色,即所谓的“红月亮”;而当地球大气层较为污浊时,太阳的红光就难以折射到月球上去,③____。‎ ‎【答案】 (1). 月全食并不是每次都雷同 (2). 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比较清晰 (3). 从而出现黑月亮或灰月亮。‎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有时它是……有时是……,有时是……”可知应该填写“月全食并不是每次都雷同”,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当地球大气层较为污浊时”可知应该填写“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比较清晰”;第③空根据前文“黑月亮”“灰月亮”可知应该填写“从而出现黑月亮或灰月亮”。‎ ‎21.下面是一封推荐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推荐函 XX大学招生处:‎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叶寒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很好,综合素质优良;热爱文学,爱好写作,一直荣任我校雏鹰文学社社长,曾在全国第十三届“叶圣陶”杯作文决赛中得了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看好。 ‎ XX中学 ‎ ‎2019年X月X日 ‎【答案】①“很好”改为“优秀”;② “荣任”改为“担任”;③“得了”改为“荣获”或“获得”④“大作”改为“作品”⑤“看好”改为“垂青”或“垂爱”。‎ ‎【解析】‎ - 24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很好”,太笼统,而且口语化,结合“推荐信”分析,改为“优秀”;“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此处用于“学生”,改为“担任”;“得了”,口语化,改为“荣获”;“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改为“作品”;“看好”,观看得好,口语化,改为“垂青”。‎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尽显青春的风采……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烦恼和困惑。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的体验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的一片天空 鱼儿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在这片天空下,它能够无忧无虑地畅游。‎ 骏马的天空是茫茫的草原,在这片天空下,它能够自由自在地奔腾。‎ 我也有一片天空--我的学校。它给我知识、伴我走过最美的花季。‎ 透过层层叠叠的书架,看到纸的余韵,透过明净的窗户,可以看到这一方天空。它清澈纯洁,蔚蓝的天空上流动着一缕缕洁白的云朵,还嵌着耀眼的太阳。如此令人陶醉的天空,不知让多少人沉迷。这片天空下有最美的景象:少女般的柳树总是在明净的湖水中欣赏自己的倩影;调皮的风儿时不时赶来凑热闹,轻轻撩起柳树的秀发,牵起柳树的手,与之跳上一曲优美的舞蹈。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的花朵绽开迷人的笑脸;热情的鸟儿放开嘹亮的歌喉为它们伴奏。‎ - 24 -‎ 这时,我总会漫步在这片令人陶醉的美景中,享受这美妙的时刻,感受这斑斓的青春,憧憬我美好的前程。‎ 在这片天空下,师生共同在幽默的课堂上探讨神秘的自然科学,一起领略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净化我们的思想品德,陶冶我们的情操。‎ 在这片天空下,同学们一起玩笑嬉戏,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虽然有时会因为讨论某个问题发生面红耳赤的争执,虽然有时会因为成绩的高低而产生短暂的忌妒,但我们始终是这片天空下最好的伙伴。‎ 在这片天空下,我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遭受过失败的打击。但无论成功与失败,背后总少不了呕心沥血的老师。正是他们共同创造出这一片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展示证明自我的天空。当我们在这片天空中翱翔时,老师就是我们身后强劲推动我们的风,他们尽自己所能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虽然有时会遇上暴风雨,但他们决不退缩,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他们也决不容许我们退缩。他们会一直推着我们直到暴风雨被击退。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在这片天空内自由地翱翔。‎ 这片天空下,我能像鱼儿一样畅游,像骏马一样奔腾,它给我知识,给我体验,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虽然有时困难、挫折会弥漫这片天空,让我们承受这片天空的压力。但是有压力才能创新,有压力才的动力。我为我能拥有这样一片天空而感到自豪,我为我能在这片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而骄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为话题作文。“我的一片天空”可以是一个空间,如大自然、图书室、教室、自己的书房等;可以是一个时间,如一个暑假、某一特殊阶段等;可以是一种境界,如某种愿望、某种想象等;可以是一种情感,如母爱、友情等……这种“天空”,有的是给你带来进步和快乐的,有的是给你带来烦恼和忧伤的,只要是你曾经拥有并深有感触的,都可以写。‎ 参考立意:‎ ‎1.我的那一片梦想的天空;‎ ‎2.仰望远方;‎ ‎3.那片天空,那片海 - 24 -‎ 素材:1.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儿去?题记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天生的内向,不爱笑让我多了个“冷酷”的面具,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上去的中等成绩更成了我自卑、不敢说话的理由。我就像那无色透明的空气存在于教室里,以至于老师,同学们都把我遗忘,但是,我还是喜欢在最后一排,在那个被忽视的小角落里,用心写下专属于自己的快乐优伤。在狭小黑暗的天空里,那些文字就像天空上的白云纯白的醒目,带给我慰藉和遐想。‎ ‎2. 征文见报了,我成了班里的焦点,看着同学们惊讶中带着友好的微笑,我觉得自己就像块新大陆,被全班80个“哥伦布”发现了;就像一直在谷底默默开放的野百合,终于等到了同学们的驻足欣赏。那受宠若惊的感觉让我激动了好久,甚至幻想着和同学们沐浴着阳光在蓝天下奔跑。从那次征文开始,我的天空不再黑暗。那湛蓝的、晴朗的、不掺杂质的天空在向远方无限的延伸着,等着我去自由的翱翔,去书写美丽的人生!‎ ‎3.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每个人想要的天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想整天埋头在五颜六色的染料中,这种人叫画家,他们的天空总是五颜六色的,让人向往;有的人只想和乐符打交道,这种人叫音乐家,他们的天空是悠扬的琴声化成的;有的人只想整天和文字打交道,这种人叫作家,他们的天空什么都有,让人意想不到。‎ 结构层次:1.题目为《我的一片天空》,以话题为题目,直击主题,符合题意。‎ ‎2.开篇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引出“我的天空:学校”,进而展开叙事。‎ ‎3.主体段落采用排比写法,把“我”在学校这片天空下的事写的淋漓尽致,突出这片天空的重要性,富有文采,展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4.结尾处,倒数第二段照应开头,呼应主题,最后一段进行升华,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片天空给我力量,我会飞的更高更远。‎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