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 一、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国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国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样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 共生共处的问题。‎ B.当今世界的个别大国虽也主张构建共同体,但其所主张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 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 C.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 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D.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它不排斥其他文明的思想资源,不同的思 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已理解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 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 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第⑤段,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因其思想文化本源的充分和强大,将会拥有强大的 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D.第⑥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 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往及现在,都存在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但相 较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学理不同,局限明显。‎ B.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中国当今领导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来试图分析和解决时代问题 C.古代中国已形成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但在今天看来,这套思想和 做法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D.虽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仍面临诸多现实矛盾,但这一伟大理想必将在不断解决矛盾 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两所客店 ‎(法)都德 ‎①‎ 我已经在这沙漠中走了两个小时了,突然有一片白色的房子在我面前浮现出来。五六家农舍,红屋脊的长仓房。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大道旁酣饮。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酒杯在叮地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②奇怪的是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好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门阶上铺着大道旁挪来的石块。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几张颠簸的桌子,上面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喂!女店主呵!”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③“你要什么?”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如果你以为不错,就算是一所客店罢。但是为什么你不和大家一样到对面去呢?那里才热闹呵。”“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会儿。”‎ ‎④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⑤“‎ 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她把从彼酥斯、莱特桑和约葛勒等处来的少年都勾引了去。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但是我呢,终日看不见一个灵魂,只凄凉地在此地守着。”‎ ‎⑥她迷惘地,冷冷地把这番情形述说,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我听得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鸣鸣,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 ‎⑦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她手提灿烂的银瓶,轻盈地来向井边。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 我吃惊地望着她:“什么?你的丈夫?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 ‎⑧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你怎能猜得着呢?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这所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为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 ‎⑨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重笔刻画新客店的繁荣景象,目的是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对旧客店女主人的否定态度,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耐人寻味。‎ B.在对“我”的倾诉过程中,女店主对自己的悲苦现状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对丈夫的出走也流露出同情和理解。这说明女店主麻木中还保持着善良的人性。‎ C.新客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建筑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加之女店主经营有方,所以客人众多,生意兴隆,呈现出一片热闹盛景。‎ D. 小说第⑦自然段,写女店主听到丈夫的歌声后表现出激动的心情,说明她在欣赏丈夫歌声的同时也有对丈夫的留恋之情。‎ ‎5.旧客店女主人在“我”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 ‎6.小说①②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也。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冠绝当时。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 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及武帝北代,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延之忿于众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床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遂士庶归仰。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參乘,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三十年,致事。‎ 元凶弑立,以为光禄大夫。长子竣为孝武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 ‎(颜)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几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赠特进,谥曰宪子。‎ ‎(《南史・列传二十四》)‎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B.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C.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D.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子,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B.致事,指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专门担任与之相关的职务。‎ C.登阼,登上帝位。阼,本指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阼也指帝位。‎ D.谥,谥号,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给子的具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延之颇有才华。他饱读天下的诗书,写的文章也冠绝一时,并且他 作的两首诗曾得到谢晦、傅亮的赞赏。‎ B.颜延之遭人嫉恨。他曾因恃恃才傲物,不愿为傅亮之下,被傅亮嫉恨;也 曾因出言不逊被袁淑和刘湛等人痛恨。‎ C.颜延之敢于直言。他曾因文帝器重沙门释慧琳而出言惹怒皇上;他还曾 直言劝诫颜竣,让他好自为之。‎ D.颜延之居身俭约。他不谋求财物利益,穿布衣,吃粗食;儿子颜竣有了地位后,送的东西颜之不用。‎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5分)‎ ‎ ‎ ‎(2)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5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巍弱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径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                      (选自《明史·高巍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合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 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乾坤虽大愁难著”,化实为虚,乾坤虽大却安放不下诗人的愁情。‎ E.词人借凭栏所见之景,抒发了老当益壮、力图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 ‎1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答:                                    ‎ ‎                                    ‎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滕王阁序》“        ,        。”两句描绘了一幅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成的完美的暮江秋色图。‎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 。 ‎ ‎(5)《归去来兮辞》诗中用“《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据统计,下列是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 ① 请综合分析名字构成要素的主要来源。(2分)‎ ‎ ‎ ‎②根据这些名字活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3分)‎ ‎ ‎ ‎21.阅读下面一首词,根据词的内容,对画线语句加以扩写。要求:使用排比、夸张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5分)‎ ‎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答: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 ‎ 一、 A(“人类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之说法曲解文意)‎ 二、 B(“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 三、 B(A“这种思想”指代内容与原文不符C“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D“主要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理解有误)‎ ‎4. 【答案】 B ‎【解析】 A项“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对旧客店女主人的否定态度”于文无据;C项地理位置有优势及女店主经营有方有误,许多人都是故意绕道而来,说明店铺并不具有地理优势,新店铺能吸引很多顾客是因为店铺里有许多年轻的姑娘,这并不能说明女店主经营有方;D项对丈夫有留恋之情有误,更多的是对丈夫的不满。‎ ‎5. 【解析】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例如:“我”一到店铺中,就看见“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这是从外貌上对妇人进行了描写,可见她的衰老古怪。‎ ‎【答案】 ①饱受打击,令人同情的弱者。她沉浸在丧失爱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相依为命的丈夫也追欢逐笑,抛弃了她,使她陷入走投无路的悲苦境地。‎ ‎②皱痕满面,衰老古怪的老妇。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邻家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③因循守旧,缺乏竞争意识。当邻人的新客店抢走了客人后,不知革新客店夺回自己的客人,重整客店,却只是仍守旧地消极地等待着。‎ ‎④缺乏信心,消沉绝望。在生活的打击挫败面前,只知悲哀地哭泣,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自省。(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即可)‎ ‎6. 【解析】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侧重于对马路对面富丽堂皇的驿站的刻画,而第二段则侧重于对老妇人所经营的店铺的环境进行刻画。两者自然地形成了对比,凸显了老妇人店铺的古怪,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老妇人店铺的安静正是我想要的,才有了后文的对话,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旧店主的悲惨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使旧客店的萧条冷清、死气沉沉与对面客店的热闹快乐、充满活力形成鲜明对比。‎ ‎②通过环境描写,让人产生旧店主的客店为何萧条冷清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为“我”在旧店主店里休息,与旧店主攀谈作铺垫。‎ ‎ ④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旧店主的悲惨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 ‎7.答案:D ‎8.答案;B “致事”在此处与“致仕”意义相同,指官员退休。‎ ‎9.答案: B袁淑并没有痛恨他,原文只是说“淑无以对”。‎ ‎10.参考答案:(1)他妹妹嫁给东莞刘穆之的儿子刘宪之。刘穆之听说颜延之的出色才华,想让他做官,想先要见见他,延之不去。(“适”、“美才”、“仕”每个关键词1分,大意2分。)‎ ‎(2)颜延之因为才学受恩遇以后,当时很多人赞许佩服他,只有袁淑年龄比延之小很多,却不推许尊重他。”(“见”、“相”、“推重”每个关键词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颜延之小时候是个孤儿并且贫穷,住在靠近城郭的地方,喜欢读书,没有什么不看的,文章在当时出类拔萃。他妹妹嫁给东莞刘穆之的儿子刘宪之。刘穆之听说颜延之的出色才华,想让他做官,想先要見見他,颜延之不去。‎ 后来做宋武帝豫章公太子中军行参军。等到宋武帝北伐,朝廷封刘裕为宋公,官府派延之去庆贺这不同寻常的任命。颜延之在路上作了两首诗,受到谢晦、傅亮的称赞。那时尚书令傅亮自以为文章义理美妙,当世没有人比得上,颜延之凭才华而自负,并不认为自己在傅亮之下,傅亮对他十分痛恨。‎ 颜延之因为才学受恩遇以后,当时很多人赞许佩服他,只有袁淑年龄比延之小很多,却不推许尊重他。颜延之很气忿并在众人面前羞辱他说:“当年陈元方与孔元骏同一年因文学受朝廷征选,孔元骏拜倒在陈元方的座床下,現在你为什么不拜我?"袁淑无言以对。‎ 颜延之放达,不受拘束,所以不能被当世所容,看到刘湛、殷景仁身居要职,内心不服气,总是说天下事怎么是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解决的?辞意激动,常常冒犯权贵,又做过一段刘湛父亲柳后将军的主簿,对刘湛说:“我的名声和地位不升,应当因为做过你们家小吏的缘故吧。”刘湛非常恼恨他,对彭城王义康说,让颜延之出京做了永嘉太守。‎ 当时有一个和尚慧琳,凭借才学被太祖赏识喜爱,朝廷中的政事很多时候与他商量,于是士人众人都归附仰幕他。皇上每次被召见,和尚慧琳常常坐在独榻上,延之对此很妒恨,(有一次)借着酒醉禀报皇上说:“过去与您一同坐车,袁丝神色严肃。这是三台长官的座位,怎么能让和尚来坐呢?”皇上改变了脸色。颜延之节俭,不谋求財产利益,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食,经常一个人到郊野喝酒,当他感到满意的时候,身旁就像没有人。三十年,退休。‎ 宋文帝太子刘劭杀父自立,任命颜延之为光禄大夫。颜延之的长子颜竣为孝武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登基,任命颜延之金紫光禄大夫,兼任湘东王师。‎ 颜竣官位显要之后,权势压倒满朝文武。凡他所供奉给颜延之的东西,颜延之一概不接受,器用服饰不变,居室房屋跟以往一样,常常乘坐瘦弱的老牛拉的车,在路上遇到颜竣出行的仪仗,即刻隐蔽到路旁。看见颜竣盖的房子,就说:“你要好自为之,不要让后人笑你愚蠢。”‎ 孝建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封特进,谥号宪子。‎ ‎11.A 12.B “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有误,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13.C“多次面对燕王”有错,原文“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书数上,皆不报”说明高巍并未多次见到燕王。‎ 参考译文:‎ 高巍,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高巍20岁,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到母亲年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学生被任用担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高巍说:“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希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奏本呈上,皇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藩地。”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 高巍到燕国,自称本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继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想不到大王你公然和朝廷决裂,带领自己的军队,对抗天子之师,我不知道大王你是何用意。现在大王占据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袭击雄县,占领真定。虽然(攻占)容易得就像从高处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来,已经数月,仍不能打出你一块小小的地方。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况且大丧丧期未满,就怨恨兴起军队,这与泰伯、伯夷、叔齐求取仁义让出君位,不是大相径庭吗?高巍一介白发书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不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认为: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赐死,得见太祖在天之灵,高巍也无愧了。‎ 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14.【答案】 AB ‎【解析】 C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的意思;D项“化实为虚”应为“化虚为实”。E项,抒发了岁月易老、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愁恨。‎ ‎15.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答案】 塑造了一个宦海沉浮、年老依然漂泊在外的爱国词人形象。在这首词中,既有流年似水、去日苦短的惆怅,又有国难深重、有志难伸的忧伤,还有漂泊孤独、落寞忧愁的悲凉。‎ ‎16.(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7.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8. 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 ‎ D【解析】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 ‎20.①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2分)‎ ‎②志向远大、職明睿智、品德高尚(3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得分。如有其它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1.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时要抓住“菊花开”与“菊花残”。通过想象描写菊花开时的情态以及菊花残败的景象。要注意景与情的融合,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感基调可以从诗歌中去理解,应是一种愁思。同时还要注意排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使用排比、夸张手法各1分,字数1分,做到结合诗作并有文采2分) 答案:菊花那鲜艳的花蕊,那各异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天的记忆里,而今,那些菊花已经枯萎。枯萎的菊花随风飘零,三千丈愁思弥漫在风中!‎ 四、作文 ‎【文题解析】: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