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9月月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9月月考答案

‎ 高三语文9月月考答案 ‎1.B【解析】“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能对夏文字的横空出世抱有希望”错,原文是“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 ‎2.D.【解析】“夏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未阐述 ‎3.C【解析】A“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错,原文是“甚至有可能”。B“晚商前的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错,原文为“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D“早期文字…之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错,据原文“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不存在条件关系。‎ ‎4.A【解析】“它已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错误,原文为“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选项将未然当已然。(3分)‎ ‎5.B【解析】“需从宏观层面入手”错误,原文为“在宏观层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学校不属于宏观层面。(3分)‎ ‎6.示例一:我认为有依据。理由:①政策支持。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②自身优势。在线教育灵活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③受众欢迎。在线教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已取得了广泛认可,拥有逐年增多的用户群体。‎ 示例二:我认为没有依据。理由:①体制障碍。在线教育与政府、实体学校的合作步履维艰,难以动摇线下实体教育的牢固地位。②自身不足。在线教育相对于实体教育,只是针对特定教育项目,缺乏系统性部署。③受众原因。对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来说,在线教育的碎片化学习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每点2分,若其他理由能自圆其说也可。)‎ ‎7.C【解析】“老娘喜欢吃柿子”是张亦然情急之下骗老汉的借口,不是插叙内容。‎ ‎8.①第一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语言整散结合(或: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突出柿子数量之多,色彩耀眼,渲染了柿子丰收的诱人景象,(1分)为张亦然偷柿子埋下了伏笔。(1分)暗示柿子树主人培植看护的辛苦和用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意思对即可)‎ ‎②第二处巧用叠词,描写村庄里的夕照炊烟景象。(1分)为下文情节发展作打伏笔(1分)——因为“朦朦胧胧”,所以没有看见人,使情节更合理;同时“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又暗示附近有人,为老汉突然出现埋下伏笔。(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张亦然。①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了解百姓疾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具有一定代表性。③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 ‎ 示例二:老汉。①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小说主人公是“老汉”。②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他善良、勤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代表,富有正能量。③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 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①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③‎ 3‎ 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即可。本题可答张亦然是主人公,也可答老汉是主人公,还可答二人都是主人公,注意言之成理。‎ ‎10.B ‎ ‎11.D【解析】《三国志》为纪传体史书 ‎12.C【解析】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没有说具体官职;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的是文帝下诏任命的太中大夫。‎ ‎13.(1)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客居的人都返归(家乡),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少”、“中国”、“晏然”各1分,句意2分)‎ ‎(2)每次审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省”、“嘉”、“岂……哉”各1 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送给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了终。(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都敬重亲善陈仲弓。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郡。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 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客人都返归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 黄初四年,文帝诏令公卿大臣举荐节操高尚的君子,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即位后征召管宁,管宁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 从文帝黄初年间直到明帝青龙年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明帝又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一个族人叫作管贡,现为州吏,与管宁是邻居,臣下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穿着粗丝棉巾和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小时就失去了母亲,不记得母亲的形象,常常特意加设酒杯,(伤心得)泪流满面。另外他的住宅离水池有七八十岁远,夏天时到水中洗手洗脚,在园圃中观赏。’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 管宁去世,时年八十四岁。任命他的儿子管邈为郎中,后来又为博士。当初,管宁的妻子先去世了,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14. C【解析】“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错,时人认为朱云微不足道。‎ 15. ‎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2分)‎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2分)‎ 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2分)‎ 3‎ ‎16.(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17.A【解析】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一颦一笑,意思指忧和喜的表情。 举手投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仪表仪态。‎ 天翻地覆也说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个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出自元代政治家、教育家许衡,意思是衣食是用来让老百姓生活幸福的,而礼义是用人使人培养性情的。‎ ‎18.D ‎19.A【解析】根据上下句语境推断,所补句子核心话题应该是“文明”,句意应该是体现途径目的的,故排除BD。在AC中,C淡化了途径意义,不选。‎ ‎20.面对意见说“随便”,表示态度两可,我可沟通确认;说“你再考虑”,表示婉拒,我及时调整改善;说“这真行吗”,表示质疑,我要积极解释;说“不同意”,表示坚拒,我须认真反思。‎ ‎21.与中秋节相关的意象为“月静”“桂花”;与重阳节相关的意象为“黄菊”、“村酒”;根据这些意象结合词语意思和对联的结构可以得出答案。‎ 中秋节: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重阳节:黄菊倚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 ‎22.提示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因而命题者在命制作文题时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2019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命题者要在作文题目中引发青年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思考民族的未来,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青春之路。 本题在立意时要准确理解两则引言的意思。鲁迅先生希望青年不要受负面情绪、不良风气影响,应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发光发热,有所作为;希望青年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继往开来,勇挑时代赋予的重担,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另外,还要关注提示语中的任务指令,即“你如何谱好自己的‘青春之歌’”,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联系现实。‎ 标题: ‎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责任为曲,谱青春歌            ‎ 奋斗是人生最好的礼赞            ‎ 做新时代的追梦者            ‎ 拒绝佛系,勇敢追梦            ‎ 追逐中国梦,谱好青春歌            ‎ 莫做时代袖手人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