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人生百相学习活动学案鲁人版必修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人生百相学习活动学案鲁人版必修 (1)

学习活动 本单元学习活动主要针对“人物”和“事件”展开。同学们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对有关 “人物描写”和“情节”等知识已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活动既是一 种探究性活动的尝试,又是一种合作性学习的体现;既是一种知识积累,又是一种能力体现。 对此,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思维能力,提 高审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鉴赏园地 结合注释,阅读《套中人》《鸿门宴》,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下列活动。 1.讲述: ①《套中人》写了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哪些“套子”?请加以概括,然后讲给同学 听。 活动提示:生活方面有形的套子:套鞋,雨伞,棉大衣,小刀的套子,高高竖起的衣领, 坐车支起车篷,用棉花堵耳朵,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等。思想方面的套子:他“老是称 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教“古代语言”。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甚至歌 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 才觉得一清二楚”。 提示:别里科夫从思想上把自己同沙皇的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了。同学们可以从思想上 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再从行动上形象上加以归纳、讲述,可以不按课文中人物描写的顺序。 ②在疏通《鸿门宴》的文意的基础上,口头描述“鸿门宴”上杀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形 势。 活动提示:主要读课文第二部分“鸿门宴”上的斗争。 整个“鸿门宴”的情节,大体可概括为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一起。 项羽因为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默然不应”。而 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 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读者眼前,项庄和项伯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气 氛更趋严峻,二起。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羽, 项羽“按剑而跽”,此时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生的 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已不可避免,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 宕下来。 五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 动,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版, 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 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 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 动乱,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刘 邦与臣下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情,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 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庭外,刘邦独骑简从,抄小路脱身回营; 庭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增受玉斗后, “拔剑撞而破之”,满腹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 为之虏矣!”这一很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宴会”到此结束,刘、 项冲突暂时转为平缓,五落。 资料支持:a.契诃夫的其他短篇小说及其特点。如:《变色龙》。 b.《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2.依据文本,就以下两个问题思考交流: ①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还差点结了婚”,但最终没有结成婚。对这场“恋爱风波” 应如何看待? 活动提示:为了更好地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作者特意安排了这场“恋爱风波”。从这 场“恋爱风波”中,我们可以看到别里科夫连“结婚”的义务和责任都不敢承担,更不用说 有“求婚”的勇气!在别里科夫枯竭的心灵里,连“该结婚”的念头都产生不出来了!至于 真正的爱情,那更是别里科夫无法理解的——仅仅一个该结婚的念头就弄得他一命呜呼了。 示例: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思想上有迂腐、多疑、恐惧、厌恶等“套子”,已经不可 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上来了,居然要结婚,这本就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 终。 ②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 “君人之度”。你的看法呢? 活动提示:需对问题独立思考,然后各抒己见,没有固定答案。 示例:同意苏轼的说法。理由有三:一是项羽号称楚霸王,从他起兵抗秦开始,其言谈 举止就是一个大丈夫形象,他自矜功伐,力量强大,根本就没把比自己势力差很多的刘邦放 在眼里;二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及其心理倾向也能表现出同苏轼相同的观点,司马迁在《史 记》中把项羽编为“本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是项羽的兵败自刎也表现了他有“君人 之度”而无“妇人之仁”。 资料支持:a.课文中别里科夫的“恋爱风波”,课文的时代背景。 b.《资治通鉴》《史记》。 3.勾画出《套中人》中自己认为极具讽刺幽默意味的几个语段,反复诵读,体味契诃夫 小说的艺术特点。 活动提示:个人从课文中勾画 1~3 个语段,然后与同学交流。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如 同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等艺术特色作比较,深入体会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示例:略。 资料支持:契诃夫的其他小说如《恐惧》《变色龙》和鲁迅的《狂人日记》《药》等。 4.依据文本,举例说明《鸿门宴》中人物描写的主要特点。 活动提示:结合实例,分析特点。 示例: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了四个问题:是否对刘 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 么态度。而刘邦面对鸿门宴上的种种危险又将采取什么态度去应对。这前面已作过分析,这 里举樊哙的例子来说明,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的注意; 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 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②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了 对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文中主要塑造了双方四组人物:主帅项 羽与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除了曹无伤着墨不多外, 其他人物均写得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纸上。 资料支持:文本内容。 二、座谈: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 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 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 1.分小组座谈:对“英雄”的理解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2.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请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全班同学听。 活动提示:座谈中可进行讨论,同学们可选取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同刘邦或项羽进行 对比,谈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示例:略。 资料支持:①毛泽东《沁园春 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③搜集有关介绍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书刊。 三、梳理·积累 分工合作,完成下面的活动,然后相互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活动提示: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针对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同学们可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后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无异于他的套鞋和雨伞。 ②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③我心里沉重得很,沉重得很。 ④难道我说了当局什么坏话吗? ⑤然后他躺下,从此再也没有起床。 示例:①“无异于”是“好像”“好似”的意思,运用比喻将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 同其外在形象相联系,并形成比喻,生动而形象地表明别里科夫连思想上都有“套子”,说 明他的“套子”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②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说明“漫画事件”给别里科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达到了 很好的幽默讽刺效果。 ③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物的心理感受,也表现出别里科夫故作姿态、以正人 君子自居的虚伪心理。 ④运用反问,加强了否定语气,是对别里科夫义正词严的质问,表现了科瓦连科所代表 的新生派对保守势力的厌恶和反叛。 ⑤运用讳饰修辞,使表述更具幽默诙谐味道,表明别里科夫之死并没让人们觉得多么悲 痛,相反人们觉得应该庆幸。 2.将《鸿门宴》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摘录到笔记本上,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加以解释。 重点实词摘录示例:①使人言:派人说。言,密告。 ②所取:取用。 ③贪于财货:对钱财贪得无厌。 ④今事有急:事,项羽要击破沛公军。急,危急。 ⑤约为婚姻:约,约定。婚姻,儿女亲家。 ⑥受玉斗:接过玉斗。 ⑦如 杀人如.不能举 唯恐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往 ⑧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 3.从《鸿门宴》中找出含有“为”“以”“因”这几个词语的句子,指出其在句子中的 意义和用法,然后分类整理,制作学习卡片。 示例: 虚 词 例 句 用 法 为 皆为.龙虎 君为.我呼入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何辞为. 为.击破沛公军 使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 判断动词“是” 介词,替、给 介词,被 句末语气助词, 表反诘 介词,给、替 动词,做 动词,认为 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示之者三 常以.身翼蔽沛公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军中无以.为乐 以.待大王来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 介词,用 介词,把 介词,用来 连词,来 因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招樊哙出 副词,趁机 副词,趁机 副词,就 副词,趁机,就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①沛公军.霸上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吾得兄.事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 有余力的同学,请另外再从文本中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示例:①军: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②活:使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④目:用眼睛示意,名词用作动词。 5.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天子气也。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大王来何操? 有兴趣的同学,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再找出几个与上面句式相同的句子。 ①判断句:这可是天子的云气啊。 ②省略句:想叫张良同(他)一起离开。 ③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④被动句: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⑤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