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 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 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 合。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 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 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 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 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 焕发巨大的潜能。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翻 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 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 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 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 群的移动而传播。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 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 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 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 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 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 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 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会失掉应有的韧 性,感到焦虑抑郁,心灵无处安放。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 - 2 - 对此,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 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现代社会的喧嚣 声中求得内心的安宁至为重要。这种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意义,而尤为 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需要。道家还指出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静可以转化为动,柔可以转化为刚,弱可以 转化为强。认识了灾变生死的必然性和正反转换之可能,我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 托,进退自如。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向的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这种“韧”的精神,具有着强大的 自我恢复和更新的能力。 B. 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使得人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 协调, 忽视了人与内心的平衡。 C. 这次疫情的暴发,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重拾我们沉静内敛的精神, 力求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D. 道家思想认为,这次疫情使一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 要重视对身家性命的养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名句“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来说明现代社会变化之大,发展之速。 B. 文章能够辩证地阐释问题,既指出了儒家和道家各自的优势,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 C.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念与道家对待自然的态度的不同。 D. 文章引用一些历史名言,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也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对于人类而言属于逆境与灾祸,它的出现有必然性,但也会带来新的转机,使人类具 有了免疫力而进退自如。 B. 由于具有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特性,道家并不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因而也就缺乏 推动社会前进的潜能。 C. 在道家看来,只有人类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自然的工具价值,才能使万物自行达到存 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 D. 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的“入世”思想,可以配合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但也可能会使得人 - 3 - 们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 选项比较。 A项,“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错。原文说“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 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故应说是“儒道共同铸造了韧性特质”。 B项,“……使得……”逻辑关系错。原文是“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 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 心的平衡。”二者构不成因果关系。 D项,“道家思想认为”偷换概念,“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说法太绝对。“这 次疫情使--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并不是道家认为,“完全”也过于绝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B项,“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错。纵观全文,文章没有指出道家的不足,属主观臆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 A项,“使人类具有了免疫力而进退自如”错。文本并没有此类表述,属牵强附会,于文无据。 原文的意思是认识了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B项,“道家并不适应现代化进程”错。原文说“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 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明显是对道 家思想的赞扬与肯定。 C项,“只有……才……”太绝对,原文没有此类表述,原文道家反对的是人类只看到自然的 工具的价值,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自然。 - 4 - 故选 D。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 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 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 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 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 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 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 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 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 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 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 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 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 填补空白, 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 5 -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 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 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 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 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 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 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 35 个项目 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C.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既要创造又要创新。创造和创新的基础不同,一个是建立在不同概念 或事物的基础上,一个是以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为基础。 B.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 - 6 - 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4. D 5. C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 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 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 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符合“固本”原则; B项,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C项,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D项,从材料一第一至五段中看出,“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指善行、 处世、自然简朴,不属于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错。材料三有明确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故 本选项属缩小范围。 故选 C。 - 7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 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 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 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 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 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 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 现形式之一。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 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 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 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 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 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 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 眼睛, 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 - 8 - 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 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 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 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 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 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 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 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 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 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 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 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 功是好的, 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 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 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 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 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 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 他才通告诉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 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 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 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 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 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 - 9 - 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 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 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 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 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 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 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 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 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 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 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 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 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 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可见其技术精湛、 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 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可见其热爱生 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 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 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 尖刻。 9.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 - 10 - 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 “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筛选出最终答案。 B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 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也没有说“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 刘建华”。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 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刘建华是一个木工,“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他们干活的气氛, 称得上热火朝天”,作为一名木工,刘建华技术精湛、热爱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 其次,从生活上来看,“他们能做能吃”,“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人去楼空的房 间里,木屑都扫浄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等,这 些都表明了他热爱生活、做事讲求条理,有条不紊; 然后,处理事情上,(1)“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 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体现他的强势认死理,执拗狭隘;(2)“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 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表现他的有心计,狡黠尖刻,爱耍小心眼 儿。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叙述技巧的能力。解答该类题一般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视角、 叙述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切入,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具体特征。 本文中“我”是故事的当事人,亲身经历,以“我”的视角来叙事,故事就真实可信;“我” 是故事的叙述者,与读者就好像是面对面谈话,有亲近感,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 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我”是故事的串联者,刘建华是“我” - 11 - 雇来的,在与他打交道,并在交往中通过“我”的观察来展现刘建华的性格,结尾的“纪念” 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跃然纸上,读 来更亲切,更易于理解。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 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 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 ) A. 臣以险衅.(祸患) 夙遭闵凶.(不幸) 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 舅夺.母志(改变) B. 门衰祚.薄(福) 长号.不自禁(哭泣) 夙婴.疾病(婴孩) 责臣逋慢..(逃避,怠慢) C. 日薄.西山(迫近) 谂知..(熟知,深知) 日过午已昏.(昏暗) 实所共鉴.(明察) D. 刘病日笃.(沉重)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请,央求) 更.相为命(轮流,更替) 晚有儿息..(儿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 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夙婴疾病”翻译为:早早地被疾病缠绕。婴,缠绕。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 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 12 -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 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 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 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 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 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 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垣墙周.庭(周围) 余稍为修葺..(修补) B. 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以手阖.门(关闭) C. 吾家读书久不效.(奏效) 已.为墙(已经) D. 今已亭亭如盖.矣(伞) 余扃牖.而居(门)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先,对去世的人的尊称。先大母,指过世的祖母;先妣,指过世的母亲。本文真切再现了 祖母、母亲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B. 束发,古代成童之礼,男子十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表示成童。作者自束发起在项 脊轩中读书、生活,度过了既有“悲”又有“喜”的时光。 C. 象笏,古代臣僚上朝所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文中祖母持象 牙象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D.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的五年后,妻子嫁过来,作者描绘了妻子在轩中 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 13. 结合文章第一段分别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修葺前与修葺后项脊轩的特点。 - 13 - 修葺前: 修葺后: 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答案】11. B 12. B 13. 修葺前:狭小、破败、昏暗 修葺后:明亮、优雅、静谧 14. (1)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 (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2)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 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 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周”:名词动用,把……围起来; C项,“已”:已而,随后不久; D项,“牖”:窗户。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 辨析。 B项,“男子十岁时把头发束起来”错。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 角解散,扎成一束)。 故选 B。 【13 题详解】 - 14 -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 上进行概括整理,整理要点要全面,不能丢点。 通过“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可知,修葺前的项脊轩是狭小、破败、昏暗的。 通过“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 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可知,修葺后的项脊轩是明亮、优雅、静谧的。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比去,等到离开;阖门,关上门;成,成功。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既,……之后;归,古代女子出嫁;古事,旧时的事情;学书,学写 字。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 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参考翻译: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 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 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 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 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 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 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 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 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 - 15 - 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 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 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 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 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 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 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 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 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 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 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 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 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 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 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 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 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 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 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 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 我长时间生病,没有依靠,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 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 茂像伞一样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 - 16 - 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B.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选取了具有夔州特征的典 型意象,由高到低地观察景物,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C. 李煜在《虞美人》中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追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问自答“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如春水般无穷无尽。 D. 晏殊的《蝶恋花》中“槛菊愁烟兰泣露”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而“燕 子双飞”“明月穿户”则用燕双飞、月光有意正面烘托出女子的有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 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反衬”“正面烘托”错,“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正衬的手法,“燕子双飞”反衬女主 人的孤独,“明月穿户”从反面烘托出女子的有情。 故选 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 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 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在结构上开门见山,照应诗题,并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悠然神思自然融合 到了一起。 B. 诗中运用谢将军与袁宏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袁宏得遇知音的羡慕之情。 - 17 - C. 全诗在“实—虚—实”的交替变化中将眼前景、古往事、胸中意自然地融合起来。 D. 本诗诗意明朗,语言清新、自然,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自有韵味。 17. 诗的首联和尾联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各有何作用? 【答案】16. C 17. ①首联描写了牛渚夜晚,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景象,营造了渺远空 阔的意境,引发下文诗人对古人的怀想幽思。②尾联想象明朝片帆高挂,枫叶纷纷飘落的景 象,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 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 出“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C项,“全诗在‘实—虚—实’的交替变化中”错。说“实—虚—实”是全诗的交替变化有误, 遗漏了最后一句对虚景的描写,因此全诗的虚实交替应为“实—虚—实—虚”。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 物,概括景象的特点。然后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剖析作者的情 感。 (1)首联“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 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 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 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描写了牛渚夜晚、碧海青天、万里无云;营造了渺远空阔的意境,引 发下文诗人对古人的怀想幽思。(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 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 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点睛】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 带着问题去比对排除。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 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 - 18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并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 旨句,表明诗人与琵琶女思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②《伶官传序》中,阐述不注重小节、贪图享乐的后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4).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 市列珠玑 (6). 户盈罗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涯”“溺”“珠玑”“罗绮”。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移动互联时代,“AI 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算命把戏不断变换形式,在网络空间 潜滋暗长。与传统形式的迷信相比,披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外衣的网络迷信,因其打 着科学技术的旗号,往往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视。更有甚者,__ 网络 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 )。事实上,“AI 算命”披着算命的皮,实则是在“算钱”。 此外,用户在算命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对待不断 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 相关违法违规行 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相关部门还应强化 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破除网络迷信, - 19 - 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 ,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 没有市场。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宣称 改头换面 惩治 卷土重来 B. 宣传 改弦更张 惩治 重蹈覆辙 C. 宣称 改头换面 惩罚 重蹈覆辙 D. 宣传 改弦更张 惩罚 卷土重来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并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B. 将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C. 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被美化成弘扬传统文化 D. 美化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成了弘扬传统文化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 活动 B. 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 精神 C. 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 精神 D. 在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 活动 【答案】19. A 20. B 21. C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的意思。宣传: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 - 20 - 行动。第一空说有人公开表示“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应用“宣称”。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 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此处强调网络迷信换汤不换药,应用“改头换面”。 惩治:惩办。惩罚:处罚。此处说的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治理,用“惩治”更合 适。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 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这里是说防止封建迷信活动再重新恢复,应用“卷土重来”。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括号前是说有人宣称“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为了保持话题一致,括号内句子 的主语仍然应当是这类行为,而 CD 项主语是“行为”,排除 CD 项;A 项“重拾……行为并美 化为……”表达不准确,应当是“将……行为美化为……”。 故选 B。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应该“先打击违规,然后弘扬理念,倡导精神”;二是 “发扬……理念”搭配不当,改为“弘扬……理念”。两处都改对的是 C 项。 故选 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 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 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 - 21 - 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 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①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②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③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④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⑤词语: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 【答案】①“府上”(修改为)“寒舍”或“家中”;②“令尊”(修改为)“家父”;③“抛 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④“务必”(修改为)删掉; ⑤“恭候”(修改为)“等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 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 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府上”是敬辞,这里面是到自己家中来,应用谦辞,改为“寒舍”或“家中”。 “令尊”是敬辞,这里面是说自己的父亲,应用谦辞,改为“家父”。 “抛砖引玉”是谦辞,这里面是说让杨先生谈自己的意见,应用敬辞,改为“发表高见”或 删掉。 “务必”语气过于生硬,可以删掉。 “期待”不合适,这是一封邀请函,可以改为“恭候”。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传统的普及最广的识别手段是密码,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 麻烦。于是,以指纹识别、“刷脸”、声纹识别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_①___,刚一 出现便很快进入了多个领域。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出现再多识别技术,_②___。因为任何识 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用户有关。从指级、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 - 22 - 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声纹识别技术应用市 场有多大,既取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_③___,2019 年 10 月,市场监管 总局发布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中包括声纹识别系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 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包括声纹在内的识别技术应用。 【答案】 (1). ①在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点 (2). ②也得尊重和保障用 户的相关权益 (3). ③也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 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 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 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 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 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 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①处所填内容应与前文“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麻烦”的内容相反。 ②处与前文的“即使”相搭配,应以“也”开头;与后文的“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 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相照应,可得出答案“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 ③处根据前文的关联词语“既”可知,该句应该以“又”或者“也“作为关联词开头,前文 提到了“既取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后文提到了“还需要更高层级的法 律法规”,故此句应该填入“也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地为了关爱全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 情防控工作,发布了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给他们子女相应倾斜是应该的。 有人认为,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该干预教育公平。 有人认为,除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都是一 线抗疫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加分。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 - 23 - 达自己的看法,参加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用正确的方式致敬英雄 近期,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给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入学优待及考试加分的政 策,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这其中,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中考加分”是否合理。有支 持的,也有反对的。而我认为中考加分政策虽惠及一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但这一政策并不可 取。 第一,父母的功劳应该奖励父母,把奖励落到了子女头上是变相拼爹。 自前,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稀缺,而中考也可以说是最公平的考试之一了,学生凭自己的 能力进入更优质的高中,从而继续学业。但,如果优质数育的资源是父母博命付出,换来了 一些分数得来的,那么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太公平的,难道中考也需要拼爹吗?父母的付 出和孩子的成绩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破坏了考试公平的制度。 优质数育资源只有那么多,而中考的考试制度,其存在的报本就是通过专试来分配教育 资源。公平,公正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让同学们通过考试,来进行教育资源分配。所以还是 要维护中考的公平性。 第三、不患寡而患不均。 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参与抗疫的,除了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无数的志愿者、警察、双神 山的建设者等。他们也是奋战在最前线的人,他们的子女呢?能够得到这样的加分奖励吗? 而我认为: 第一,我们是感恩的国度,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这几天返程的医护人员,各地百姓都在用最高的礼节欢迎他们平安回家。从心眼里,我 们真是感谢医护人员,是他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冲在战斗第一线,才取得 了今天的胜利果实。必须要给医护人员重奖,这是对其无私奉献的一种褒扬,也是对其战 “疫”成绩的一份肯定。但是,奖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要在升学考试分数上来体现? 为什么非要拿考分来展示优厚呢? 第二、奖励道路千万条,莫用考分为一条。 高考也好,中考也罢,试卷上的分数是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心血的体现,不能因为政策 - 24 - 倾斜,打倒一批努力的孩子。考试的公平公正,对所有的考生来说都是神조不可侵犯的。我 们也是一直这样教育孩子们的。当分数变成了额外赐予的,靠奖励得来的,作为家长,老师, 我们怎么给孩子解释?难道要说,这是人家父母为国家做贡献得来的? 第三,这么做,也是严重低估了我们医护人员的伟大! 他们上抗疫一线,是为了救国救民,没有一个人去之前说,我是为了孩子加分オ去的! 这样的奖励导向性,也不必体现在“加分”上了。所以,医护人员,所有抗疫一线的工作人 员都是伟大的,请不要用给孩子“加分”来“矮化”他们。 最后,我们呼呼,考试公平公正,尤其是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尤其要公平公正!在 公平公正里长大的孩子,他内心分得清是非曲直,知道事事都要靠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学习, 更加感恩,更加阳光。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的来说,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 社会时事,又有明确的任务。既要讨论的是是否赞同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又要投稿到“致 敬英雄”主题征文比赛。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征文比赛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大背景毕竟是 致敬英雄。所以,不管支持哪个观点,都要结合“致敬英雄去谈。”所以文章既要结合致敬 英雄的主题,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结合对题目的分析,我们认为写文章必须要阐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赞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加分?(是什么) 第二,阐释清楚原因。(为什么) 第三,你认为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怎么做) 参考立意: 1、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以关爱传递英雄精神 2、反对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致敬英雄,要不失公正 3、反对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致敬英雄何须“世袭罔替” 素材积累: 1、“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不上谁上”,“怕,还是上”……医务人员的大爱无 疆、医者仁心,带给我们无数感动,脸上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压痕,为了节约防护用品穿上了 尿不湿,女医护剪去了一头秀发,脱下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医务人员的身心健 康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还有一些白衣战士,永远的倒在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是抗击疫 - 25 - 情、救治病患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健康、信心意志直接决定着这场战“疫”的成败。 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与牺牲,我们也应当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这些白衣战士们。一 线医务人员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的举措,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表达了人民对英雄 的敬重。 2、最好的致敬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给医务人员的子女中考加分。广 大医务人员连续奋战,非常辛苦,政府要采取务实、贴心的举措,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 问题,免除后顾之忧。把生活保障做到位,改善工作和休息条件,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轮休, 落实有关待遇,提供良好后勤服务。把安全保障做到位,医疗防护物资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 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加大对暴力伤医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把人文关怀做到位,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保护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全社会 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一线战斗,我们要与他们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成为他 们最坚强的后盾。 3、这次武汉疫情,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最美的战士。对于在疫情中英勇献身 的烈士,给予他们的后代怎样的照顾都不为过,别说中考别分,就是保送,都无厚非。然而, 给所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妥当吗? 因为这场抗疫之战是全民抗战,不只是一线的哪部分医务人员。还有许多一线的警务人 员、工作人员、工人、农民……甚至我们每个居家自我隔离的普通人。请问,能否给火神山、 雷神山一线建筑工人的子女加分,能否给一线的外聘保洁阿姨的孙子加分,能否给送盒饭老 板的孩子加分…… 如果要加分,是不是这些人都要加分呢?家中没有孩子的人,又要用什么方式来奖励呢? 分数不是筹码,也不是赏金。哪是全民瞩目的公平、公正的尺码。公然拿全民瞩目的公平来 这样做,合适否?对于万千的莘莘学子是否公平? 层次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对为医务工作者子女是否加分表明自己的态度,本文作 者认为中考加分政策虽惠及一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但做法不可取。然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最后阐明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