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本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精神当中。我们知道,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分离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基本内涵。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美好生活,还必须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来填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开传统而存在过。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然是矛盾的,但是当这个外壳忘记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是变得与其中的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反抗和调整这个外壳。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去的。‎ 从社会制度的基本架构上讲,中国早就进入了现代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都应该承认中国现代化得不彻底,不能让人充分满意。但这种不满意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极为悖谬的问题,即,中国之所以现代化得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她已经变得太现代了,我们已经过于强调现代的这个外壳,而没有充分发育外壳里面应该有的文明内涵,使我们的现代生活不够丰富,这从而也会影响到现代性的整体外观,使得一些现代制度好像永远无法在中国安顿下来。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 作为各个文化体系的儒释道各家,理应成为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甚至由西方传入的宗教,也可以起到这样的文化功能,但是,这些文化体系所处的基本文明架构,却不能照搬基督教文明的架构。说得再直接一些:我们不能在基督教文明创立的现代制度框架下,仅仅填充中国的内容而已;不能将西方政教分离的架构简单拿到中国来,再用中国文化来填充其“教”的部分。而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没有把自己套进这样一个西方架构当中,而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现代道路。只有在中国式的文明架构之中,才可能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把中国的古代传统变成塑造现代中国文明的有效资源。‎ - 27 -‎ 这样看来,现代中国不仅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而且要在更大的意义上,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架构。因为要形成这一套文明架构不可能照搬基督教文明,那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古代资源。虽然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并没有主动依赖传统资源思考中国的现代问题,但他们理解科学民主这些现代问题的方式早已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古代文明中寻求现代文明架构的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古代资源,才可能使现代中国文明不仅能充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全,而且有助于实现人格尊严和幸福;才能使现代中国不仅富足繁荣,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现代中国才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伟大的。‎ ‎(吴飞《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因为有传统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中国才得以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 B. 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古代传统,就能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并安顿现代制度。‎ C. 形成中国式现代文明构架,不能照搬西方文明,要充分利用中国古代资源。‎ D. 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儒释道各家成为了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述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及其在中国的特殊性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B. 文章以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例,论证了中国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的观点。‎ C. 作者在分析古代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化不彻底的根源方面具有思辨性。‎ 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造传统文化来适应现代观念。‎ B. 自由民主,只能给人一个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受外在约束的环境,但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的生活幸福。‎ C. 我们在依靠科学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效法“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方式,是一种更合理的态度。‎ D. 自现代文明发生以来,传统文明一直栖居在现代文明当中,并成为现代性反思和更新自身的重要动力。‎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A项,扩大范围,“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中国展开现代性的条件。‎ B项,过于绝对化,原文“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表达的是“挖掘古代传统”是必要条件,选项把它变成了充分条件。‎ D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理应成为”而非“成为了”。‎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原文“而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没有把自己套进这样一个西方架构当中,而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现代道路”,作者用五四知识分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没有照搬西方文明架构,而是在寻找自己的现代化架构。如果学生找到的原文是“虽然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并没有主动依赖传统资源思考中国的现代问题……”,也是为了证明中国要“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构架”而非“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 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A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是“一致的”,并且也不是“改造传统文化来适应现代观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论语》,纲指大网,弋,yì,是带线的箭,宿是归宿之鸟。整句话的大意是:君子钓鱼而不用网去捕鱼,射鸟不在他们睡觉的时候。孔子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古人仁义施及禽兽的理念和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的生态观念。‎ 故选A。‎ - 27 -‎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 正是这些专家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反复试验,努力研发,让锂离子电池在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也开创了新能源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 ‎(观察者网《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他们是锂电池发明者》)‎ 材料二:‎ 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 下表为两种动力电池的综合对比,对比因素包括综合性能方面、成本、政策支持、资源约束性、环境保护、商业化程度。‎ 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综合对比 对比因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综合性能 能量密度 提升有限 提升空间大 功率密度 提升有限 开放动力系统,功率密度提升容易 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很难兼容,过分追求能量密度等同于炸弹 安全风险来自燃料的储存 可靠性 可靠性仍不足 高度可靠 环境温度适应性 低温性能较差 ‎-30~90℃,温度适应范围广 - 27 -‎ 相关成本 消耗成本 主要为电费,百公里成本8.5~37.4元 主要为氢气,百公里成本30~120元 电池成本 ‎8~9元/kwh ‎1万~1.5万元/kwh 基础设施成本 充电站基础设施和 配电设施成本约430万元 加氢站建设成本 ‎1200万~5500万元之间 政策支持 补贴逐步退出 补贴力度仍较大 资源约束 锂矿石资源紧缺性明显 铂金资源消耗将不断降低 环境保护 排放转移到了上游的煤电 零排放、零污染 商业化程度 锂电池汽车在我国及全球已完全商业化 商业化前期 资料公开资料整理 注:上述测算基于乘用车 ‎(刘涛《燃料电池与锂电池全方位对比》)‎ 材料三:‎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锂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能源评论)‎ 材料四:‎ ‎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间,韩国接连发生了23起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大型储能电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 27 -‎ 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热、机械碰撞等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起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这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此外,锂离子电池目前采用的电解液有机溶剂大多属于易燃或可燃液体,这又增加了其发生火灾的隐患。就目前传统的安全消防措施而言,并不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导致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火灾。‎ 杨裕生院士曾指出安全性是一个事故概率问题。目前,在基础研究没有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前,储能系统可以通过综合措施来降低风险概率,加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一方面,做好系统设计,采用符合电力储能特定要求的系统、零部件,以确保储能本体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做好监控预警、建筑消防设计以及防护措施,搭建储能系统的另一道屏障。针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特性,要能够做到分级预警和处理措施,建立相应的安全防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五:‎ 就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氢燃料电池的逆势崛起,对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向何处去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总的来看,主要有支持锂离子电池和支持氢燃料电池两大派别。‎ 杨涛表示:氢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或者说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其中未来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可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业内资深人士、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的郭华也认为,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可能是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组合”,两者最终会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在以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上,其辅助电源都需要锂离子电池作补充。两者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这,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所走之路。‎ ‎(岳振廷《锂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选动力》)‎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从市场商业化程度还是各方面成本考虑,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B. 燃料电池有着可靠性强、温度适应范围广、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真正的绿色排放等优点。‎ C. 通过两种动力电池的对比可知,成本才是决定两者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的核心因素。‎ D. 无论锂离子电池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二者商业化发展进程前期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锂离子电池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如果这样下去钴和镍的需求量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就会超过产量。‎ - 27 -‎ B.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C. 锂离子电池多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容易引发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热失控若不能有效抑制,则会酿成火灾事故。‎ D. 锂离子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未来二者可能侧重在不同领域发展,也可能“组合”发展,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 ‎6.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使锂离子电池得以长远发展。‎ ‎【答案】4. C 5. B ‎ ‎6. ①解决资源约束问题。通过锂离子电池革命改变钴和镍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 ‎②提高安全性能。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做好系统设计与防护措施,做到分级预警和处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来降低风险概率,加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 ‎③优势互补,组合发展。锂离子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并存互补,走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组合发展的路径,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本题,‎ C项,材料二只是将两种动力电池从综合性能方面、相关成本、政策支持、资源约束性、环境保护、商业化程度进行综合对比,没有强调哪一因素是核心因素。‎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 B项,对应材料一原文“锂离子电池在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也开创了新能源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锂离子电池只是作为新能源动力的代表之一,作为开创我们生活彻底改变的一个切口,而并非是锂离子电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A项,对应材料三原文“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 ‎ - 27 -‎ C项,对应材料四原文“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热、机械碰撞等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起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这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 “就目前传统的安全消防措施而言,并不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导致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火灾。”‎ D项,对应材料五,综合概括杨涛和郭华的观点,原文“其中未来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可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可能是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组合”,两者最终会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 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使锂离子电池得以长远发展”,题目所问的主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长远发展”,要针对其目前存在的资源约束问题和安全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同时还要关注到材料五中提及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材料三“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材料四“大型储能电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材料五“氢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或者说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 27 -‎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这段风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 27 -‎ B. 在《安乐居》这个小说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弥散着生活的温情。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C. 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小说人物去中心化,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 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8. 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9.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答案】7. A 8. ⑴首尾照应。结尾“安乐居的消失”和开头照应,结构紧凑。‎ ‎(2)揭示主题。安乐居在第一段出现,在最后一段消失,这种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淡的悠然的乐在其中的感觉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 ‎(3)感伤式结尾。安乐居没有了,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令人回味,促人思考。‎ ‎(4)叙述语言平静克制,蕴含着淡淡的感伤。叙述者平淡的笔调,更加剧了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伤感。 ‎ ‎9.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 “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 ‎⑵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 ‎⑶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⑷语言简洁平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错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都是安乐居酒馆。“遛鸟”属于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 27 -‎ 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段落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这主要是考查文本尾段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情节结构、形象塑造、主旨表达、语言特色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回答,本文的人物是群像,所以可以从情节结构、主旨表达、语言特色、阅读效果等方面考虑。这篇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叙述语言比较平静,情感克制,对“安乐居已经没有了”表达中蕴含着淡淡的感伤。“安乐居”的消逝,暗含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以“安乐居的消失”结尾,在情节结构上和开头点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内容相照应,使得小说结构紧凑。‎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作答时可以从人物语言、文本叙述语言(以上两者属于局部)和语言风格(整体)三个方面作答。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具有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如“像那么回事”。常常使用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比较幽默,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并且京味十足,非常贴近生活。如“很浑愣”等。而且他小说中刻画的人物语言很有个性化。如“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点睛】分析作品语言特色:(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①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②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③苍劲雄健,刚健中见哲思;④绚丽浓艳,用诗意写浓情;⑤清婉隽永,用婉笔抒写柔情;⑥形象含蓄,用形象表达主旨。(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书面语与口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严谨、说服力强)等。(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6)表现手法角度鉴赏。如:象征、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 2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 27 -‎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①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②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 27 -‎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 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D项,“屯田”由工部掌管。‎ 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①中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副词,即使。‎ ‎②中关键词:“而”,连词,表转折;“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27 -‎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后面的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①‎ - 27 -‎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③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 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 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 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 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 ‎【答案】14. B 15. 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春风”“二月”交代的是时间,“山城”是地点,“未见花”是山城早春的景色。“春风”一句,结合注解中交代的写诗背景,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故A正确。‎ 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故B错误。‎ C项,尾联诗人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故C正确。‎ D项,结合诗歌中诗人所流露的情感看,这首诗描绘了边远山城初春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贬官后的郁闷心情。所以题目冠以“戏”字,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故D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作答时根据题干所给的提示,围绕诗中所体现的“理趣之美”进行分析即可,如本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 - 27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三个选项分别为文章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____,____”,写景优美,富含哲理。‎ ‎【答案】 (1). 淇则有岸 (2). 隰则有泮 (3). 其间旦暮闻何物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潮平两岸阔 (6).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 淇、、 隰、泮 (2).旦暮、鹃、哀 (3).岸、悬。‎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7 -‎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正在流行,这个词叫“打造文化”。这文化并非___,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___,类似“打造文化”这样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喊出这些口号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但这种“打造”却造不出文化来。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而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___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的手段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成果,是自然___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那就难了。“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有删改)‎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注定积淀 B.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注定沉淀 C.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必定沉淀 D.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必定积淀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B.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雷雨》)‎ C.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包身工》)‎ D.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19.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的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B.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C.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D.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第一处,是说这些文化并不是假设、虚假的,应使用“子虚乌有”。‎ ‎“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第二处,主要是强调不用隐讳,而不是强调不必怀疑,应使用“毋庸讳言”。‎ ‎“注定”,(某种客观规律或命运)预先决定,不可避免;非人的意志或人力所能左右而预先决定的。‎ ‎“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在市场霸权的时代”,原有文化被重新选择,有“预先决定,不可避免”的意思,这里选用“注定”更好。‎ ‎“沉淀”,①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②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沉淀”多形容情感,而“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故第四处用“积淀”比较好。‎ 故选A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作答时要先明确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的作用,结合语境“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看,此处破折号表总结,然后再分析选项中各个破折号的作用即可。‎ A项,表解释;‎ B项,表说话中断;‎ C项,表递进;‎ D项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都表总结作用。‎ 故选D项。‎ ‎【19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催生了……的消失不存”不合逻辑且结构混乱,“催生”意思是“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与“消失不存”矛盾,且该句把“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和“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两句杂糅到一起。‎ A项“催生了……的消失不存”不合逻辑;‎ C项,“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成分残缺,“伪民间故事”后面缺中心词;‎ D项,“伪民间故事……消失不存”搭配不当。‎ 故选B项。‎ ‎【点睛】辨析语病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新西兰南岛东海岸的摩拉基大圆石是恐龙蛋化石,是外星人留下的信物,还是古代人埋藏下的文物?其实都不是,①___。新西兰处于地壳活动板块边缘,断裂活动、板块运动极其剧烈,火山活动频繁。约在6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被埋到了海底厚厚的淤泥中,“不安分”的海底构造带又发生了剧烈的构造活动,产生了大量气液压力,继而②___。这就像压力达到阀值时,压力锅会发生爆炸一样,海底剧烈的构造活动提供了蒸气爆破的动力。开始的时候这些玄武岩是有棱角的,但在上涌过程中,由于挤压、与周围岩石的互相碰撞,这些有棱角的石头被不断磨圆,③___。‎ ‎【答案】 (1). ①这些巨石是大自然创造的 (2). ②将海底的玄武岩给“顶”了上去 (3). ③最终形成了圆球形 ‎【解析】‎ - 27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然后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题语段中,①处是对前文三种解释的批驳,总引下文的科学分析。②处照应前文的“玄武岩被埋到了海底厚厚的淤泥中”和后文的“上涌”。③处呼应前文的“由于挤压、与周围岩石的互相碰撞,这些有棱角的石头被不断磨圆”,整段文字也是在说明摩拉基大圆石的成因。‎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在太空遨游了1036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城,回归地球怀抱。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科学实验是“天宫二号”任务的重要内容。“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的600千克重的应用截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在轨运行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答案】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回归地球怀抱;③“天宫二号”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任务;④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压语段的能力。这是是一则新闻材料,关键信息必须根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等新闻要素进行提取。材料共4句话,第一句概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第二三句记叙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先是概括,后是举例。第四句展望“天宫二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航天发展的新动向。在此基翻上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所需答案。不要遗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学生减负是教育部门持续不断强调的教育大政方针之一。最近,南京教育部门发布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严控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但减负政策却引起巨大争议。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热议。文章称:“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上有些舆论对减负污名化,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教育行政部门为广泛听取意见,拟召开一次减负“主角”——中小学生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教育专家及中小学生代表。‎ 请你以中学生代表身份为会议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对减负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27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减负,这个热议的话题,曾使无数位专家头疼至极。我心中也难免会升起对减负的看法,今天,就由我这位“砖家”来谈谈减负。‎ 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压力大的局面呢?原因在于中国的竞争力非常大,“万人过独木桥”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让学生能在“独木桥”上抢滩上岸,学校、老师、家长就纷纷给学生施压,使学生身上的大山越来越重。就我们初三学生而言,早上6:30到学校,晚上5:30回到家中,在校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另外家庭作业作业量至少为二个小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各项发展。‎ 现在,重拾减负这个话题,让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 - 27 -‎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2019年12月30日 学生XXX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以中学生代表身份为会议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对减负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考生写作中要以一位学生的身份对“减负”这个话题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审题】本次作文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会议发言稿,体现了高考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的命题要求,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学生对“减负”这个话题,学生最好持支持减负态度。减负本质上是反对应试教育,它也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和政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试教育其实是一种反教育,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学习能力欠缺,想象力、创造力贫乏;学生身心疾患日益严重,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令人忧虑。其危害毋庸讳言,改革应试教育,无需质疑。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如此才能化解“减负”阻力,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本题设置了与学生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写作中,学生要能结合自己和学校的学习生活,有鲜活的素材,说真话,抒真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立意】1. 支持减负,别让减负成为一种口号;‎ ‎2. 支持减负,为我们的肩膀“减负”;‎ ‎3. 支持减负,为生命“减负”。‎ ‎【素材】1.‎ - 27 -‎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10年,中国的奥赛成绩居世界首位,而想像力与创造力居八十几位。这就和美国人的对中国人的疑惑有类似了: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考起托福,却那么少的人会说英语?现在给学生的压力负担过重,应试教育毒害性之深,使学生的想像力遭到摧残,就促使诺贝尔奖与中国久久无缘。现代童话大王郑渊洁要他儿子小学四年级就缀学,因为他说:“四年级以后学大学知识,到了大学时,再教人做人的道理。”‎ ‎2. 时代是进步的,中国现在再也不能局限于考试成绩之一境界了,应该以学生的思想品德摆在首位。只会读书,不会实践的人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永远沉封于历史之中。‎ ‎3. 每一个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这种心态冲昏了家长的头脑,他们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处境,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尖子班。‎ ‎【结构】发言稿,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对“减负”的认识与思考,明确自己对“减负”的态度。正文中要有立论和驳论,要对“减负等于制造学渣”的错误说法进行批驳。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据要充分,条理要清晰。最好对“减负”提出希望与建议。‎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