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三明市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 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57 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21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B. 秦贪,负.其强(负:倚仗) 舍相如广成传.(传:馆舍) C. 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D.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吝惜)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 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C 项,“属:连缀”错误,“衡少善属文”的意思是“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所以“属” 的意思是“写”。C 错误。 故选 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 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2.下列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拜送书于庭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③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2 -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以精铜铸成 ⑥君子生非异也 ⑦振长策而御宇内 ⑧空自苦亡人之地 ⑨召有司案图 A. ①②④⑥⑦ B. ①③⑥⑧⑨ C. ③④⑤⑧⑨ D. ②③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里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 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 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①“拜送书于庭”中“庭”通“廷”朝廷。 ②“作《师说》以贻之”无通假现象。 ③“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中“畔”通“叛”,背叛。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无通假。 ⑤“以精铜铸成”无通假。 ⑥“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秉性。 ⑦“振长策而御宇内”无通假。 ⑧“空自苦亡人之地”中“亡”通“无”,没有。 ⑨“召有司案图”“案”中通“按”,查看。 故选 B。 【点睛】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两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照字面意 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 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已 河.内凶 B.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其牙.机巧制 C.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以为..桂林、象郡 D.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明年..,复攻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 - 3 - 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A 项,博学:古义指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指泛指河流。 B 项,可以:古义指可以,凭借/今义指许可;牙:古义指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指牙齿。 C 项,道:古今同义,道理;解惑:古今同义,解决疑惑;以为:古义指把……作为/今义指 认为。 D 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 一年。 故选 C。 【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 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 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 4.下列句子中对“数”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可胜数:数目 B. 数罟不入湾池:密 C.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 D.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多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 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 项,“数:数目”错误,“不可胜数”的意思是“不能计算数目,形容非常多”。所以“数” 的意思是“计算”。A 错误。 故选 A。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 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4 - ①上.食埃土 ②积善.成德 ③赢粮而景.从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 ⑥欲因此时降.武 ⑦且庸人尚羞.之 ⑧吾师.道也 A. 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B.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C.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 D. 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类型有:词性的改变,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为动用法等,判断活用的类型主要依据句子结构和意思。 “上”是名词作状语,向上;“善”是形容词作名词,善事;“景”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 一样;“朝”是使动用法,使……朝见;“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降”是使动用 法,使……投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师”是名词作动词,学习。 故选 D。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以.弱天下之民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拘于.时 C.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D. 皆明智而.忠信 吾尝跛而.望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 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 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 B 项,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比”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被”的意思。 C 项,第一个“为”,动词,“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介词,“替,给”的意思。 D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 A。 【点睛】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 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充当 - 5 - 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 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为赵将 B. 见犯乃死,重负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会于西河外渑池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铸以为金人十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常见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 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状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 (介宾短语)或某些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现象。因后置的状语主要是介 词结构,所以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 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可以有“为”“见”“于”等标志。 A 项,两句话均为判断句,第一句“……也”为标志,翻译成“……是……”的模式,第二句 “为”作标志,译为“是”。 B 项,不同:第一句为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被”;第二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秦 王坐于章台见相如”,“于章台”应该放到动词“坐”之前。 C 项,两句均为状语后置句,“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第二句状语后置句,“于西河外渑 池会”。 D 项,两句均为定语后置句,“求可使报秦者人”;第二句定语后置句,“铸以为十二金人”。 故选 B。 【点睛】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 示。例如:(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 6 -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 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伸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盘知其贤,惜其去,乃 请徒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言秦汉之间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有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 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 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 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 - 7 - 当,一人犯跸①,当罚金。文帝怒,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 是法不信于民也。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 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 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 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 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 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B.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C.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D.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汉文帝的谥号。汉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迹给予的称号。 B.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黜等。 C. 公车,汉代官署名。凡是臣民上书和征召等事宜,皆由其接待和转达。 D. 宗庙,帝王诸侯等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其中七庙是指天子的宗庙。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释之重视亲情,体谅家人。他认为自己长期做官未调动会增加兄长张仲的负担,内心深 感不安,便想辞去官职。 B. 张释之目光长远,考虑周全。他认为文帝如果任命夸夸其谈的啬夫为上林令,其他人就会 追随这种不务实的风气。 C. 张释之正直公正,依法行事。他处理“惊驾案"时依法处以罚金,并认为应共同遵守法则, 否则就无法取信于民。 D. 张释之敢于直谏,坚持原则。他对于盗取高庙物件的人,按照法律判处游街示众,驳回了 文帝要求灭族的做法。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 (1)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8. D 9. B 10. D 11. (1)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 都据实而言。(2)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 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3)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 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句大意: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 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 从句法结构和句意看,“行”“登”是两动词,分别作谓语,在句中充当“张释之”的谓语, 故“释之从行”断开;“登虎圈”断开;故可排除 B 项,假如“上问上林尉”可断开的话, 那么后一文句就是“诸禽兽簿”,但此文句没有动词,即无谓语,故不可断开,故“上问上 林尉诸禽兽簿”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A 项;文句中的“尽”在这里是表示范围的副词,是“全、 都”的意思,应放在“不能对”之前,构成一完整句意,故“尉左右视”断开,“尽不能对” 断开。故此句的断句是: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 不能对。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 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 类等等。 B 项,“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黜等”表述有误。其中的“黜”不是“授予官职”之意,属于 “降职,或罢免官职”。 故选 B。 【10 题详解】 - 9 -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 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 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 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 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D 项,“他对于盗取高庙物件的人,按照法律判处游街示众”理解有误。依据原文“释之案律 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理解可知,“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之罪奏报 皇帝,判处死刑”,其中的“弃市”专指判以死刑,不是“游街示众”之意。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1)采分点:“就”,登上;“徐”,慢慢地,“敝”,同“弊”,弊端;“质言”,如实 而言。 (2)采分点:“是时”,那时候;“佐”,辅佐;“立”,建立;“务”,致力于;“连衡” 实行连横策略;“斗”,使……自相争斗。 (3)采分点:“均”,权衡,均衡;“负”,使动用法,使……负担,承担;“曲”,理亏。 【点睛】考生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 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 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 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附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财产多而做了骑郎。 事奉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张释之说:“长时间做郎官,耗减 了哥哥的财产,使人不安。”想要辞官回家,中郎将袁昂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 - 10 - 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张释之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 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让他做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 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 皇上问的禽兽档案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没 有究尽。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过了很久上前说:“如今陛下凭着啬 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争着夸夸其谈而没有实质内容。况且 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国君的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 “好。”于是作罢,不任命啬夫了。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 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 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吓。于 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该处 以罚金。文帝很生气,张释之说:“法律是一辈子和天下人一同遵奉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 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立刻诛 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下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 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 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 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曰:“这人胡作非为,竟偷盗 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 把惩处意见报告给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祖庙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 律这样的处罚已经够了,况且在罪名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 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一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 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此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 赞。 (三)古代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南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 11 -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前两句作者从视觉、听觉切入,勾勒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萧瑟悲凉的秋景图。 B. “澹烟衰草有无中”既是边塞莽莽无垠景色的再现,也是词人内心思绪的投射。 C. “万里中原”与“一尊浊酒”对举,将词人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借酒消愁之情尽显其中。 D. “烽火北”与“戍楼东”点明了作者眺望处和立足点,也承载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13. “挥泪向悲风”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2. A 13. 动作描写。“挥泪”即以手抹泪向空中挥洒,作者通过这一动作宣泄 胸中块垒,表现了作者难以言说,无处排遣,徒有收复中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 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 项,“勾勒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萧瑟悲凉的秋景图”错误,“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 红”,水天空阔,上下辉映,鞭声响亮,红旗耀眼,这两句景色应该是明丽壮阔而非萧瑟悲 凉。A 错误。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 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 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 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 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 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戌楼东”,指作者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 - 12 - 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挥泪”即洒泪,以手抹泪向空中挥洒,动作描写,表 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 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表现了作者难以言说,无处排遣,徒有收复中原、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点睛】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 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 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 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诗歌鉴赏选择题要想做对,也必须要理解诗歌的 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 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 了对赤壁奇景的描写,引出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但见悲鸟号古木 (2). 雄飞雌从绕林间 (3). 小学而大遗 (4). 吾未见其明也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7). 银瓶乍破水浆迸 (8). 铁骑突出刀枪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雌”“遗”“豪”“浆”“迸”。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 13 -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二、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出差 李立泰 父亲老咳嗽,半夜咳醒,披衣服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陪父亲,母亲给父亲倒杯水喝。 母亲拿不出好的补品,母亲最好的东西就是早晨的一个鸡蛋花儿,叫父亲喝。 药嘛,厂医务室薄荷片、止咳糖浆啥的。 父亲是先进工作者,工作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服从领导、团 结同志、任劳任怨、以厂家为……这些四个字的词语,用在父亲身上毫不为过。上班三十年 从没请过假,没缺过一天勤,全厂有名的老黄牛! 一次父亲随领导陪客人吃饭,父亲拘谨地光拣青菜吃,最后把剩下的半瓶酒、一盒烟、 一个打火机,交到办公室。 看看这就是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国家主人,工人阶级父亲,公家的好处一星一点不沾, 厂里的一草一木、一个钉头、半截铁丝也不往家拿,真真的大公无私。 现在年轻人会说俺父亲憨,可父亲响应党的号召,毛泽东思想挂帅,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学雷锋、学王杰、学王铁人、学焦裕禄,做革命的“傻子”。 这次领导也是变相地奖励父亲,安排他出差,看看大城市,开开眼界。 父亲工作以来,从没出过远门。这次母亲为父亲做了件新上衣。母亲嘱咐父亲,给厂里 办完事,转悠转悠,看看景致,再到大医院看看咳嗽。父亲说,行。 父亲火车票买硬座,住旅店,不住宾馆,在小吃摊吃饭,给厂里省钱。厂里搞建设需要 资金呀!最后一天上午办完事,逛了天津市区,还是大城市,真漂亮呀!然后去火车站买了 返程票,下午去了天津第一人民医院。 大夫听诊器在手里暖着,待温暖了,让父亲解开扣子,给父亲听诊,大夫感觉有问题, 开了单子叫父亲透视,父亲不情愿去,一个咳嗽,还用透视啊?大夫说:“去吧, 诊断需要。” 父亲透完视,X 光片报告交给大夫。 大夫只看了一眼就问父亲:“谁跟你来的?” 父亲说:“我自己来的。” - 14 - 大夫说:“你不能回去了,需要佳院观察。” 父亲的脸“腾”地红了,说:“大夫,我的火车票都买了,晚上七点的火车,要不火车 票就瞎了。” 大夫说:“老同志,我不是开玩笑,你真的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马上去邮局给您厂里打 电话,告诉家人。” 父亲无奈地说:“好吧,那我给厂里说,让家里来人。大夫您写住院手续,我去去就回。” 父亲出了医院,回头看看没情况,就撒了丫子,奔火车站去了。到了天津站候车室,父 亲找个座位眯起来。你叫我住院,虽是好意,可是有那必要吗?厂里上新设备,人手紧,一 个人当俩使。家里也离不开我,孩子小,老伴顾不过来。再说了,我不回家,住院了,还不 把她吓个半死,啥病啊,这么严重吗?假如真需要住院,我再回来不迟。 想到这里,父亲还暗自庆幸逃出了医院,只是觉得怪对不住大夫的,态度多么好的人啊! 俺这不是不知道好歹吗?好同志啊,对不起了! 在天津跑蹬几天太疲劳了,父亲迷迷糊糊地打着小呼噜困着了。 睡梦中父亲忽然听到火车站广播喇叭喊:“各位旅客请注意, 各位旅客请注意,下面广 播寻人启事:钟祥明同志,钟祥明同志,听到广播后,请到进站口,有人找。”播音员喊了 两番儿。 父亲惊醒,扑棱坐起来,揉揉眼睛,朝进站口快步走去。 谁呀这是,进的设备有变故?是刘科长啊?还是机床厂的胖科长? 当父亲走到出站口,朝人群望去,没刘科长也没胖科长,却见医院的大夫从救护车下来, 冲父亲快步走来。 父亲看见大夫后,眼瞪得老大,惊呆了!哎呀,大夫追到火车站来了。 大夫喊父亲:“老钟同志!老钟同志!”父亲的脸又“腾”地红了。 大夫说:“老钟同志,你说出去打电话告诉厂里,我一等不来,二等你也不来,到下班 你也没回来。” 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大夫,对不起,对不起,别生气,俺是怕家里人挂着我。” 大夫说:“别说了,你是我的病人,马上跟我回医院,你这病耽误不得。” 父亲涨红着脸,鼓了鼓勇气,对大夫说:“我、 我都买火车票了。” 大夫说:“老钟啊老钟同志,病要紧!票好办,我帮你退掉。” 这是那个年代的事。 (选自《北京文学》2019 年第 6 期) - 15 -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出差坐硬座,住旅店,在小吃摊吃饭,都表现了父亲的节俭,舍不得花钱,不给母亲 和家里增加负担。 B. 文中三次写到父亲的脸红,与《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相似,都是以肖像描写刻 画人物内在特征。 C. “现在年轻人会说俺父亲憨”折射出当今有些人对于父亲这种行为的无法理解,同时也衬 托了父亲的形象。 D. 文章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偶尔采用地方方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故事的 真实和深刻的主题。 16. 结合全文分析“大夫追到火车站来寻找父亲”这一情节的作用? 17. 文章结尾“这是那个年代的事”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塑造了一位对病人关怀备至并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大夫形象,大夫 和父亲形象共同体现了那个年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使作品更具深刻性。②这一情节是小说 的高潮部分,与前文“父亲看病”情节以及大夫温暖听诊器后再给父亲听诊等细节相呼应, 使小说更完整、更丰富。③这一情节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能使读者震撼。 17. ①父亲出差一事,突出了那个年代像父亲一样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劳动 者”的典型形象,赞颂了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②大夫为父 亲看病一事,体现了大夫热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③那个年代的可贵精 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尤其面对当今一些人价值观偏颇的现象,如何理解、传承和发 扬父辈们的可贵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 项,“不给母亲和家里增加负担”错误,父亲节俭,主要是考虑厂里困难,想给厂里省钱。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 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 - 16 - 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 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 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当父亲走到出站口,朝人群望去,没刘科长也没胖科长, 却见医院的大夫从救护车下来,冲父亲快步走来”“别说了,你是我的病人,马上跟我回医 院,你这病耽误不得”,可知塑造了一位对病人关怀备至并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大夫形象, 大夫和父亲形象共同体现了那个年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使作品更具深刻性。“最后一天上 午办完事,逛了天津市区,还是大城市,真漂亮呀!然后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下午去了天 津第一人民医院”“大夫听诊器在手里暖着,待温暖了,让父亲解开扣子,给父亲听诊”, 可知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与前文“父亲看病”情节以及大夫温暖听诊器后再给父亲 听诊等细节相呼应,使小说更完整、更丰富。这一情节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能使 读者震撼。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 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 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 然后归纳。“父亲火车票买硬座,住旅店,不住宾馆,在小吃摊吃饭,给厂里省钱。厂里搞 建设需要资金呀”“最后一天上午办完事,逛了天津市区,还是大城市,真漂亮呀!然后去 火车站买了返程票,下午去了天津第一人民医院”,可知父亲出差一事,突出了那个年代像 父亲一样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赞颂了他们始终以高度 的主人翁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大夫听诊器在手里暖着,待温暖了,让父亲解开扣 子,给父亲听诊,大夫感觉有问题,开了单子叫父亲透视,父亲不情愿去,一个咳嗽,还用 透视啊?大夫说:‘去吧, 诊断需要。’父亲透完视,X 光片报告交给大夫”,可知大夫为 父亲看病一事,体现了大夫热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父亲出了医院, 回头看看没情况,就撒了丫子,奔火车站去了。到了天津站候车室,父亲找个座位眯起来。 你叫我住院,虽是好意,可是有那必要吗?厂里上新设备,人手紧,一个人当俩使。家里也 离不开我,孩子小,老伴顾不过来。再说了,我不回家,住院了,还不把她吓个半死,啥病 啊,这么严重吗?假如真需要住院,我再回来不迟”“老钟啊老钟同志,病要紧!票好办, - 17 - 我帮你退掉”,可知这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可贵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尤其面对当今 一些人价值观偏颇的现象,如何理解、传承和发扬父辈们的可贵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项是( ) A. 璎珞(1uò) 隼头 牺惶(xī) 涔涔 B. 敕造(chì) 孱头 畏葸(sī) 霄柝 C. 监生(jiān) 浡老 罪愆(qián) 朱拓 D. 刷白(shuà) 倨傲 逶迤(yí) 佣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 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 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 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隼头”应为“榫头” B 项,“畏葸(sī)”中“葸(sī)”的读音错误,应该为“葸(xǐ)”;“霄柝”中的“霄” 书写错误,应该为“宵”。 C 项,“监生(jiān)”中的“监(jiān)”读音错误,应该为“监(jiàn)”;“浡老”中 的“浡”错误,应该是“孛”;“罪愆(qián)”中的“愆(qián)”读音错误,应该为“愆 (qiān)”。 - 18 - D 项,全部正确。 故选 D。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 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 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 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是自强不息而又开放兼容的文化。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 要规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天道 是刚健的,君子 天道, 也应以刚健立身,自强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是因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原因。 然而,自强不息并不是自我封闭。《老子》说“容乃公”(第十六章), 能兼容才称得上 是公,唯公才能久。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 这四个字 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化的品格。中华民族敢于、乐于也善于吸取外来的文化,吸取其中的 营养,使它们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唐 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在八世纪前半叶,人口已经达到百万之多,居住着不 少任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学问僧、求法僧、外国的艺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费。 大食、天竺、真腊、狮子国、新罗、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使臣 。在宗教方面, 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一也都得以传播。唐朝的长安充分展示了 中华文化开放兼容的特点。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效仿 胸襟 络绎不绝 B. 效法 胸怀 源源不断 C. 效法 胸襟 络绎不绝 D. 效仿 胸怀 源源不断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将佛学传入以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 B. 佛学传入以后,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 C. 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与佛学相结合的 D. 中国固有的文化与传入的佛学相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禅学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9 - A. 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原因。 B. 之所以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原因。 C. 之所以中华文化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 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案】19. C 20. B 21. D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本题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实词考 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 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 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成语考 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 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效仿”,是指以某件事情为榜样,模仿来做或作为借鉴以便发扬,含贬义;“效法”,照着 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含褒义词。语境中搭配“天道”,侧重学习方法,含褒 义,填“效法”。 “胸襟”,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胸怀”, 指一个人的胸襟,气度。语境中和“气度” 成并列关系,填“胸怀”重复,应该用“胸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常指物。 语境中指使臣连续不断到来,应该用“络绎不绝”。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 度适中。 根据前后语境应该照应引进外来文化“佛学”,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学”,只有 B 项 合乎这两项内容。 故选 B。 【21 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 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划线句子“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原因”语病是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 A 项,“就是”表达太绝对。 B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之所以”只能放在主语后面,“就是”表达绝对。 C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之所以”只能放在主语后面。 故选 D。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 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9 个字。 当今国内外对动物和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归纳起来,可以初步描绘出这样一个轮廓, 这就是正常人脑子里本来就存在着包括脑啡肽在内的有镇痛作用的物质,它们的含量在正常 情况下①______________。如果脑啡肽太少了,②_______________。事实证明,患有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脑子里这类物质就比正常人少。如果它的含量太多了,痛觉就迟钝。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希望有一些办法使脑子能产生一些脑啡肽,③_______________。 从 目前情况看,祖国医学中的针刺疗法是引起脑啡肽产生和释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答案】 (1). 是有一定范围的 (2). 人的痛觉就特别敏感 (3). 能治疗疼痛性疾 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 握语段的话题,全面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二是仔细分析判断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三是权衡上下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与语意衔接。 第一空处,通读文段可知,第一句为总领句,再根据后文中的“如果脑啡肽太少了”和“如 果它的含量太多了”可知,此句应该是总说脑啡肽正常情况下的含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是 有一定范围的”。 第二空处,根据上句“如果脑啡肽太少了”可知,此处应该是脑啡肽含量太少情况下的人的 - 21 - 痛觉感受,根据后文“患有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脑子里这类物质就比正常人少” 可知,说明痛觉明显,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人的痛觉就特别敏感”。 第三空处,根据上句“人们希望有一些办法使脑子能产生一些脑啡肽”可知,此处应该是脑 子能产生一些脑啡肽的目的,由上文“如果它的含量太多了,痛觉就迟钝”可知,脑啡肽多 了痛觉就迟钝,人就不会感觉那么疼了,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能治疗疼痛性疾病”。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 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习主席曾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吃苦 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如今年轻一代中有些慢慢开始变得不能吃苦了:在学习 上不肯下功夫钻研;在工作上把难的累的留给别人。一些家长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此外, 也有人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吃苦”机会就逐渐少了,青年人也就没必要吃苦了。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谈吃苦”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表;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勇于吃苦、乐于吃苦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保障。当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发扬勇 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能不负众望,才能立信立业,才能堪当大任。 吃苦不一定是受罪,吃苦是一种人生历练,是一种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奉献同样也不一定是苦涩的,奉献体现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我认识的 升华和对美好的追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学会勇 于吃苦、乐于奉献。 首先要静心深学,吃得书中苦。 - 22 -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知识也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趋势。作为新时代的青 年,倘若固步自封,仅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和已获得的经验,就想游刃有余地去实现自己的 各种理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摈弃外界一切干扰, 努力做到心如止水,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力充实自己、提高自 己。 其次将来要用心多干,尝尽工作苦。 多干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人只有通过干事才能长见识、明道理、增智慧,千万不能把干 事当做一种心理包袱,故意逃避,甚至推诿扯皮,长此以往,必将丧失干事的能力,最终落 得一事无成。青年,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的青年,处于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刻,只有多 干事、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努力干成事,才能有效打开当前工作局面,才能赢得领导和同 事的一致认可,才能有所为有所位。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人能轻而易举抵达理想 的彼岸。 最后要乐于吃苦,让苦不再苦。新时代的青年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 蜻蜓点水、好高骛远。人生需要长久的沉淀,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都会成为我们成长 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其实变换一种心态,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新体验,通过长时间反复的磨练, 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见识越来越广,终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原来走过 的路竟是如此的精彩,吃过的苦也没有了苦的味道,全变成了扑鼻的芬香。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当成功之时,回首往事,定会知道勇于吃苦、乐 于吃苦其实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 23 -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以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并落实“新时代青年要乐于吃苦, 敢于吃苦”为主导目标,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对相关现象及吃苦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 高认识,坚定信念,自觉继承并弘扬吃苦耐劳精神,充分发挥作文命题在“立德树人”方面 的积极导向功能。 材料整体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孟子《孟子·告子下》中箴言 警句构成。“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出自习近 平总书记 2013 年 5 月 4 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是对青年人吃苦的意义的深 刻提炼与高度概括,这与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的内涵交相呼应。正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给人的启示:在青 年成长的道路上,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吃苦历练过程让人内心警 觉,磨练意志,性格坚定,增加不具备的才能。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 族精神内核的体现。这些材料互为关联,意蕴深远,学生可从文化的、历史的或现实生活的 层面切入,对吃苦精神或吃苦行为等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学生可或聚焦思辨,阐幽发微;或 取鉴前史,含英咀华;或反躬自省,见贤思齐,从不同方面阐述。 材料的第二部分主要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能吃苦、不愿吃苦、不让吃苦、不必吃苦的错 误行为和认识,其内部有着一定的层递关系。材料通过代表性列举和类型延伸,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现实参照维度。学生既可以立足于给定的材料,对这些错误行为和认识进行理性分 析、批驳;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实际经验,进行延伸思考。此外,“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单独成段的形式,提示学生吃苦耐劳在传统与现实、将来的不同处境进行对比,在历史的传 承中思考吃苦耐劳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意义。这样就让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程度 的学生都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任务设置上,明确了以“谈吃苦”为论题,提示学生必须紧扣“吃苦”这一核心问题 进行探讨。“请结合材料内容”则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的指令提示了具体的展开途径。 它首先意味着学生不能脱离给定材料泛泛而谈,必须是围绕青年与吃苦来展开,更不能套作; 同时又意味着学生不必局限于给定的材料,而是可以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联 想。 参考立意: 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 参考素材: (1)青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青年肯吃苦、勇担当,则国家有希望,青年肯 - 24 - 吃苦、有责任,则国家有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论是奋 战在抢险救灾的一线官兵,还是在大漠深处甘守寂寞的科研工作者,事实证明,只有把人生 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2)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更属于青年一代。广大青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生力军,只有汇聚青春壮志,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接力奋 斗,才能圆梦民族复兴,成就精彩幸福人生。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无愧于 选择,无愧于使命,以必成之心书写报国梦想,让奋斗之志踏上强军征程。在美好时代不负 青春,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3)梦想是指引我们砥砺前行的航灯,也是推动我们艰苦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新时代青年 要将个人价值融入祖国发展大潮,铭记奋斗是青春主旋律,肯吃苦、敢担当,从基层干起、 在吃苦中历练,让青春在基层释放光芒、积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艰苦奋 斗,扎扎实实为群众多做实事,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成就无悔青春。 (4)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很多青年人在国家、社会和父母的庇护下越发的娇气 了,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他们失去了自立的能力,更别说吃苦了,这样的例子 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不能吃苦、没吃过苦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共同点,没有熬过苦日子的青年 人,很难体验到苦日子的艰辛,也很难体验到贫苦大众的难处,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和奉献 精神的他们,怎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怎能挑起民族振兴的担子。相比较 95 年前,为了 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表现出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 神的青年人,如今的青年人欠缺的依然还很多。 结构层次: 本文标题“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观点鲜明;开篇点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 时代,这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发扬勇于吃苦、乐于吃苦的 精神,才能不负众望,才能立信立业,才能堪当大任。之后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首先要 静心深学,吃得书中苦”“将来要用心多干,尝尽工作苦”“最后要乐于吃苦,让苦不再苦”。 最后再次点题:成功之时,回首往事,定会知道勇于吃苦、乐于吃苦其实是一种无与伦比的 幸福!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 25 -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