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秋季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第一本书”的绘本,是装满童年的月光宝盒。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 高,教育消费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从阅读启蒙到知识拓展,从审美养成到身心塑 造,绘本的身影无处不在。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让许多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同 时也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无论是传统水墨、民间绘画艺术,还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 手法,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于笔墨间绘就满满童真。 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自觉,是人类在懵懂时期对宇宙生命、自然万象原始的 探索与想象。何种美术风格能与中国神话传说相契合呢?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画风的典型代表 ——水墨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结合,成就 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唱。以熊亮为代表的水墨风格,成为中国绘本屹立于世界的一张 名片。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的漫画夸张手法,一张一弛,亦古亦 今,让传统中国画融入现代审美,用笔墨唤醒了传颂千年的故事。 走近市井民俗是感受不同地域文化最接地气的一种方式。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特色,体 现了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也造就了传统民间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原创绘本 中,不乏此类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团圆》《荷花镇的早市》《龙的高跷》等。巧合的是, 这三本绘本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质地厚重却不粘腻的水粉颜料来进行创作,人物造型设计考 究,画面设色精美,博集民间艺术之彩,将民间绘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三部作品将传统 的民间绘画艺术与现代影视分镜构图艺术结合,保留了民间艺术好施重彩的画面风格,对比 强烈的颜色交相辉映,乱中有序,却不拖泥带水。每一笔色彩都让原汁原味的中国风跃然纸 上,星星点点的斑斓色彩映照出中国人的审美品格。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无论是日常相聚,还是节日习礼,中国人对“吃”都有着一种 特殊的情怀。美食绘本,听起来便让人垂涎。在以一粒米的生命旅程为创作主题的绘本《盘 中餐》中,作者以清透的水彩,精心雕琢出一方真实的梦想田园。作者用写实的绘画风格, - 2 - 将云南元阳梯田的层次之美呈现于纸上。水彩润染的画面效果与南方湿润的天气交相呼应, 配合各个节气,展现出中国人对食物的敬畏之情。区别于《盘中餐》的纪实视角,在传统节 日美食绘本套系《饺子和汤圆》《小粽子,小粽子》以及即将上市的《从前有个月饼村》中, 食物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作者以儿童的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用 这些可口的美食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故事。 (摘编自王婧《原创绘本,绘出中国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日渐兴起的本土原创绘本中,以传统水墨、民间绘画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画风逐渐成为其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 传统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的漫画夸张手法,成就了书本中幻化 古今的千年吟唱。 C. 《团圆》等三部中国原创绘本中的优秀作品,将民间绘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用斑斓色 彩映照出中国人的审美品格。 D. 在美食绘本中,作者以儿童的纪实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为孩子们讲述一个 个传统节日的故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绘本对儿童启蒙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中人们对绘本的重视,引出本文的主要论点。 B. 文章第三段用例证法,列举本土绘本中的成功案例,论证其体现出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 C.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采用并列关系,以中国本土原创绘本的三种不同来源展开论述。 D. 文章第四段将绘本中的纪实和主观视角做了对比,以突出后者在现实中的优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促进中国画风在绘本中的运用。 B. 作者认为用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中国古代神话,不仅展现了中国风,还能帮助中国绘本走 向世界。 C. 在美食绘本中,无论是客观写实还是主观视角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独特的美好情怀。 D. 在原创绘本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本最大的优势就是传统文化为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 3 - A 项,“中国画风逐渐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解原意,由原文“无论是传统水墨、民间 绘画艺术,还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于笔墨 间绘就满满童真”可知,原文是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而不是“成为其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 项,“传统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的漫画夸张手法”错误,偷换概 念,由原文“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结合,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 年吟唱”可知,“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唱”的是“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 神话传说故事结合”。 C 项,正确。 D 项,“儿童的纪实视角”无中生有,由原文“区别于《盘中餐》的纪实视角,在传统节日美 食绘本套系《饺子和汤圆》《小粽子,小粽子》以及即将上市的《从前有个月饼村》中,食物 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作者以儿童的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用这些 可口的美食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故事”可知,原文是“儿童的视角”,选项把美 食绘本和传统节日美食绘本混为一谈了。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项,“文章第四段将绘本中的纪实和主观视角做了对比,以突出后者在现实中的优势”错误, 原文中“区别于《盘中餐》的纪实视角”,并不意味着是将两者对比,也并未突出两者谁更 有优势。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 项,“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让 许多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可知,不是“海外绘本” 而是“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刺激本土原创的萌发。 故选 A。 - 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 年 2 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间,当代作家网组织了一场就疫情、疾 病与文学的讨论,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边缘》,以下是部分节选: 问:面对疾病与疫情,您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人类的进步与局限,人性 的伟大与渺小等问题? 孙惠芬:从十七年前的 SARS, 到如今的新冠肺炎, 在重复的人祸中,国家应急能力的 增强、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对人性贪婪愚昧的惩罚、对人类漠视自然规律的 惩罚也有目共睹,人类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 毒,居然能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类 进步的起点,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为此, 身为渺小人类的一员,愿天下所有人都能从我做起! 胡弦:人类与自然的话题是个老话题,征服说,适应说,和谐共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 理,关键是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 以教训,而且,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但作为人类,抗争是 主旋律。还有,在疫情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 量自己。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 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 道。反之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问:您如何理解疾病与文学、疫情与社会的关系? 孙惠芬: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 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 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暴发,体现 的是社会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社会 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社会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 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胡弦:疾病是文学恒久的母体,相互成就。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 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时代。《霍乱 时期的爱情》中,霍乱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应相类似,霍乱既是小说的背景,也指爱情 - 5 - 是种病,当然还有更多的指涉。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 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 而疫情与社会,则是一种临时关系,使社会进入一段非常规时期,它给社会带来的是全方位 冲击和考验,无论社会机制还是个体的每个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现出平时不可见的一面。 王威廉:疾病及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 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比如外伤,让我们 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比如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 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 生活的真实境遇。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 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 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 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 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 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 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 的功能。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并非是要解构疾病在文学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 学的方式针对现实层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过度阐释,以及相应的歧视与压抑。换句话说, 将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剥离那是生物学而非文学,文学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 系。 4. 下列对材料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果人类漠视自然规律,愚昧贪婪地对待,就会得到大自然惩 罚。 B. 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毙命,这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C. 对待大自然,人类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征服、适应、和谐共处说 都有道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D. 无论人类多么积极,大自然都会给人类以教训,对抗自然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间有爱。 5. 下列对材料中“疾病、疫情与文学”关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疾病、疫情使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有了更宽广的维度,让文学作品反映的人类 历史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 6 - B. 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 命和道德。 C. 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疾病在文学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D. 文学不会像生物学那样剥离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 关系。 6. 疫情期间,《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花冠病毒》等与疫情有关 的文学作品销量大增,请根据作家们的讨论分析人们热读疫情文学的原因。 【答案】4. D 5. B 6. ①体验:通过阅读体验疫情蔓延时人类同胞所遭遇的不幸,深刻感受灾难带来的个人痛苦和 社会失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②慰藉:危机中的人心往往填满焦虑、 落寞、恐慌、忧伤,文学阅读能给心灵以温情的抚慰。领略困境中勇士们坚持真理和正义的 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挤压出人性黑暗后,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人的温暖和希 望。③反思:对疫病灾难进行深刻思考。主动上生命教育课、危机意识课,思考人类与自然、 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到底该怎样生活,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学会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对科学的尊重,对人性的守护。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 项,“无论……都”绝对化,原文说“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 的”;“最好办法”无依据,原文是“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 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 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灾难让人打量自己,找回人性中 最珍贵的东西。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B 项,“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 生命和道德”片面化。原文是“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 时是修辞手段”“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达的真正对象, 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注意“有时” - 7 - 等词语,选项表述过于肯定和绝对。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 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 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身体的自由原来是 如此有限而脆弱”,可概括出“体验:通过阅读体验疫情蔓延时人类同胞所遭遇的不幸,深 刻感受灾难带来的个人痛苦和社会失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 结合“在疫情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量自己。 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 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反之 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可概括出“慰藉:危机中的人 心往往填满焦虑、落寞、恐慌、忧伤,文学阅读能给心灵以温情的抚慰。领略困境中勇士们 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挤压出人性黑暗后,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 给予人的温暖和希望”; 结合“人类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居然能 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类进步的起点, 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关键是既不能自信 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 黑暗的部分”“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 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可概括出“反思: 对疫病灾难进行深刻思考。主动上生命教育课、危机意识课,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 的关系,人类到底该怎样生活,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学会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尊 重,对人性的守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生之土 叶浅韵 四平村前头的大片土地上种满了油菜花,春天时,金黄的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比大人 - 8 - 还高的菜花,捂住了我们的欢笑。田野里,庄稼借着肥沃的土壤长得健硕。一季一季的土地, 变着花样,喂养人们的肠胃。苞谷、洋芋、豆子、烤烟、小麦、大麦、油菜,种什么,土地 就生出什么。 我们光着脚底板奔跑在田野里,找猪草,捉蝴蝶,偷蚕豆,掰苞谷。泥土的芬芳在雨后 的麦地里、苞谷地里、洋芋地里、蚕豆地里,它们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丰收的土地和歉收的 土地,它们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土地就像每一个母亲身体上的乳香味儿,孩子们依着气味 找寻母亲的怀抱。 年成不好时,会遇上冰雹、虫灾、洪涝。大人们会说,天作的天会收。往往是苞谷歉收 了,荞麦丰产了。就是在那些吃不饱的年代里,也曾有过房檐下面都出满了菌子的年景。奶 奶说,饿了,就烧菌子吃。没油,少盐,吃得想吐。不吃又没吃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谷熟菌, 在稻谷被蝗虫吃了的那一年,救过一村人的性命。损余相补的自然哲学里,隐藏着一些生存 的奧秘。 大人们起早贪黑地在土地上刨,想喂饱人、猪、鸡、狗们的肚皮。当有一天,母亲提出 要把那七分自留地改造成菜园时,当生产队长的爷爷持反对意见。出于疼爱,他勉强地同意 母亲耕种一年。待那些辣椒、茄子、西红柿在街市上卖了好价钱,远远高出种洋芋和苞谷的 产值时,爷爷划出了更多的土地让母亲折腾。这事,后来就做大了。村子里的妇女们都跟着 母亲搞起了菜园经济。若是放在今天,母亲的大胆改变是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的。 村里要选妇女主任时,母亲采用逃避的方式。她不知道她的这一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孩 子们。我们都以为只要在土地上种好自己的庄稼,其他的名头都只能成为不重要的附属品。 就像这土地上曾经发明了一种生产模式,苞谷套种洋芋,高棵植物与矮棵植物套种在同 一块土地,增加了透气性,让植物的呼吸彼此顺畅,它们一高兴,苞谷背了大包,洋芋在地 下长了大个子。这经验曾到处推广,一时成为土地上的先进生产力。为了卖个好价钱,母亲 把绿色的西红柿摘来了,放在箱子里捂。捂一些日子,红艳艳的西红柿就坠在我们的背上, 翻山越岭去换钱了。到了后来,母亲又发现放进箱子捂红与在树枝上自红的时间差不多。而 市场上已经有“催红素”这种东西在销售了,但母亲拒绝用它。我们从枝头上摘红了的西红 柿,又好看又好吃。 一茬一茬的蔬菜,在土地上一轮一轮地翻开我们的生活。母亲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 提起土地就有使不完的力气。水缸、木桶、锡盆、猪槽、鸡圈,每一样容器都在合理地归顺 着家里的日子。还有一个用水泥和石灰砌成的装水的容器,只有我们家有。它从地板上拔地 而起,齐母亲的腰杆。方形的,或许应该叫蓄水池。那是土地的后备供给力。许多个深夜, - 9 - 母亲一挑一挑的把水装进池子里,足足能装三十挑。待到了白天,石洞里人员拥挤,取水困 难时,母亲的智慧让她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也让她在与别人发生争端时被人痛恨。勤劳在一 些懒惰的人眼里,是一种罪恶。 大人们不闲一刻地在土地上劳作,作物把水当成乳汁,把大地当作母亲,把春风当成亲 戚,长啊长,长成花花绿绿的票子。我们上学的学费、杂费、伙食费都有了。土地依旧在那 里,它的变迁是一部人类生存史和精神史,一代又一代人从土地上攫取不同的生活。黄河, 长江。北方,南方。 允许我的记忆成为弓箭。一会儿我拉满了,一会儿我疲软了。但我的脚总该是踏在这坚 实的土地上。唯有这样,我仰望星月和赞美山川河流土地时才显得有些底气。 如今,四平村的孩子们都从村子前头的路上一个个走远了。他们散居在大地的每一个角 落,有的甚至务工到了非洲。于是,村子里的人知道了遥远的毛里求斯和坦桑尼亚。很多人 最关心他们一年的收入,而我的母亲,她更关心那里的土地上种些什么。我们都在特定的日 子里回到四平村。当家族中添丁了,嫁娶了,有老人去世了,或者是遇见沟沟坎坎的难事了, 嫁到南山北山的老姑奶奶们,或是嫁到广东广西的小娘娘小姐姐们,都一齐回来了。哭哭笑 笑,光阴就老了。 随着年岁增加,我越来越喜欢亲近泥土,也越来越惧怕人多的地方。我害怕别人和自己 在夸夸其谈中,掉进尘世的种种悲哀。世界上的事物,唯有土地,最值得人类守护。如此, 世界上的所有物事,都不会是纯粹的好与坏。人们福祸相依地生存在土地上。 (本文发表于《人民文学》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地就像母亲一样,给予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限的温暖。即使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也有 诸如损余相补的自然哲学,让人们渡过难关。 B. 对母亲在选妇女主任时的逃避方式,我有些埋怨,因为这种在土地上种好自己的庄稼,其 他的名头不重要的态度影响了“我”的人生。 C. “一季一季的土地,变着花样,喂养人们的肠胃”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土地对于 人们生存的意义。 D. 随着年岁增加,“我”越来越喜欢亲近泥土。这是一种生活阅历丰富的人生感悟,也是不 忘初心的可贵品质。 8. 文中描写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请概括分析母亲的形象。 9. 请从构思角度,简析文章标题“生生之土”的用意。 - 10 - 【答案】7. B 8. 8.①勤劳智慧:母亲一生都在土地上劳作,为一家子辛劳付出。创新劳动 方式,增加家庭收入。②不慕名利:母亲带领大家增收,却在选妇女主任时逃避,只在士地 上种好自己的庄稼,不争名利。③诚信踏实:在卖西红柿的过程中,母亲拒绝为了缩短时间而 添加催红素。 9. ①“生生之土”是指自己生长的土地,一代又一代的人依赖于这片土地生活。②“生生之 土”是本文的叙述线索,本文叙写了土地上的人和事,全文内容都是围绕土地展开。③暗示 文章主旨: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赞美以及土地带给他的人生感悟。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我有些埋怨”错误,原文的意思是为了突出母亲是一个不爱名利的人,并没有埋怨的 意思。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大人们不闲一刻地在土地上劳作,作物把水当成乳汁,把大地当作母亲,把春风当 成亲戚,长啊长,长成花花绿绿的票子。我们上学的学费、杂费、伙食费都有了”可知,母 亲一生都在土地上劳作,为一家子辛劳付出。由原文“当有一天,母亲提出要把那七分自留 地改造成菜园时,当生产队长的爷爷持反对意见。出于疼爱,他勉强地同意母亲耕种一年。 待那些辣椒、茄子、西红柿在街市上卖了好价钱,远远高出种洋芋和苞谷的产值时,爷爷划 出了更多的土地让母亲折腾”可知,母亲创新劳动方式,增加家庭收入。这些都体现了母亲 的勤劳和智慧。由原文“村里要选妇女主任时,母亲采用逃避的方式。她不知道她的这一举 动,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孩子们。我们都以为只要在土地上种好自己的庄稼,其他的名头都只 能成为不重要的附属品”可知,母亲带领大家增收,却在选妇女主任时逃避,只在士地上种 好自己的庄稼,不争名利。由原文“到了后来,母亲又发现放进箱子捂红与在树枝上自红的 时间差不多。而市场上已经有‘催红素’这种东西在销售了,但母亲拒绝用它。我们从枝头 上摘红了的西红柿,又好看又好吃”可知,在卖西红柿的过程中,母亲拒绝为了缩短时间而 添加催红素。体现了母亲的诚信踏实。 - 11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土地依旧在那里,它的变迁是一部人类生存史和精神史,一代又一代人从土地上攫 取不同的生活。黄河,长江。北方,南方”可知,“生生之土”是指自己生长的土地,一代 又一代的人依赖于这片土地生活。文章写了小时候我在土地上玩,到后来母亲在自留地上种 菜,还写了苞谷套种洋芋,高棵植物与矮棵植物套种在同一块土地等,全文内容都是围绕土 地展开,“生生之土”是本文的叙述线索。由原文“随着年岁增加,我越来越喜欢亲近泥土, 也越来越惧怕人多的地方。我害怕别人和自己在夸夸其谈中,掉进尘世的种种悲哀。世界上 的事物,唯有土地,最值得人类守护。如此,世界上的所有物事,都不会是纯粹的好与坏。 人们福祸相依地生存在土地上”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赞美以及土地带给 他的人生感悟,暗示文章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 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 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 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 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 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 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 - 12 -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 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 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 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 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 “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 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前四史”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 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 劳。 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 13 -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 予韩信齐王王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或:军营军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 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或:作为疑兵)。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 会有危险,还不如趁他们懈怠(或:松懈)的时候去袭击他们。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 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AC 项,“留”指“留县”,为地点名词。其前省略了介词“于”,作“会”的后置状语,“会 于留”即“于留会”,意思是“在留县会和”。“此”的意思是“这”,作下一句的主语, 所以“留”与“此”之间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 B 项,“下邳”,为地点名词,其前省略了介词“于”,作“起”的后置状语,即“于下邳起”, 意思是“在下邳起兵”,主语为“臣”,意思是“我在下邳起兵”,结构完整,意思独立, 其后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能力。 B 项,“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 “不禄”。 故选 B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 14 - C 项,“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 为“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1)句中,“且”,暂且;“壁”,营垒、军营、军垒;“为”,介词,替、给;“具”, 准备、备办;“益张旗帜诸山上”,省略句,“诸山上”前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于)诸山上益张旗帜”。 (2)句中,“此独其将欲畔耳”,判断句,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独”,只是; “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或:松懈)。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的僮奴有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 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 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 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 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 各山头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 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 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 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让张良厚赠项伯,让他请领汉中地区。项 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 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 15 -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跑去归依 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赠送给别人,不知谁可 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 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 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 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 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 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驻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 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 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 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 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 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 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 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刘克庄①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②,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②吹帽插花人:暗指那 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首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岁月匆匆之步履,给人耳目一 新之感。 B. “登临不用深怀古”,实则是发思古幽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不用深怀古”,实际上 已在怀古。 - 16 - C. “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既指词人漂泊流离,“征衫”已残旧破损;也指词人自己此时 已至垂暮之年。 D. “炊烟三两人家”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散淡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 的闲适轻逸。 15. 本词情感内蕴丰富,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 【答案】14. D 15. ①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无奈。②漂泊流离、客居他乡的孤寂。③虽豪 兴满怀,但理想终归于破天的失落。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 项,“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闲适轻逸”分析有误,“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 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 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上阙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 的步履。词人登临此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下阙抒写词人客 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洒 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路”, 点明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寥寥四字给人留下宽阔想象的余地,使人想见词人萍 踪浪迹的漂泊生涯。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 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是全词的绝妙警向,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 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 没落的时代调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喟然长叹了。 - 17 -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 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 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 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 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词赏析 这首重阳节登高之作,寄属了词人对岁月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客居他 乡的寂寞情怀,全词写得流畅自然。了无斧齿痕速,是一首真率见性的佳作。 上阙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牛山在山东淄博市临淄之南。《孟子·告子》中有关于牛 山的记载:“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后人即以 “牛山濯濯”形容草木不生,并借喻为人的头发脱落后光秃的样子。词人登临此山,触景生 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因而首句就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 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古人常以“白驹之过隙”形容光阴流逝的急速,但因沿用 日久而渐渐失去其应有的表现力,词人以“跳丸”和“脱兔”加以比拟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登临不用深怀古”,实则也是发思古之当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词人说“不用深怀古”, 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 和历史。“向来吹帽插花人”用的是重九登高的典故。苏献《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词中有“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之句。另外前人还有“黄花插得满头归” 之语。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而那些人也都随着“残照 西风”尽行归于大化,指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客观規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因而“深怀 古”也只能是徒然伤神罢了。 下阙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上阙虽然表达了一种超脱怀古之幽情的豁达情愫, 但现实人生中的困息毕竟难以全然消除,词人仍然不能不感叹他的迟幕,他的漂泊。他的期 望的失落。“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洒的“征衫” 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路”,点明词人独 - 18 - 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寥寥四字给人留下宽阔想象的余地,使人想见词人萍踪浪迹的漂 泊生涯。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 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 妙警向,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 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 调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喟然长叹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 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哀吾生之须臾 (6).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繁霜鬓、潦倒、事、须臾、羡。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蝙蝠”谐音“遍福”,即“遍地是福”。此外,蝙蝠在小型哺乳动物中属于寿命极长 者,( )。 古人对其形象的最早记录可___________至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玉蝙蝠。此后, 在商代、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可见到带有蝙蝠纹饰的器物。作为象征“福寿”的吉祥 物,蝙蝠在明代普遍流行。到了清代,带有蝙蝠形象的各种吉祥图案更是______。 在故宫博 物院的藏品中,蝙蝠纹饰在陶瓷、漆器、服饰等生活用品中随处可见,它们或是以矾红彩绘 就“红蝠”,寓意“洪福齐天”,或是与“寿桃”相结合,寓意“福寿双全”……其变化之 丰富、应用之广泛,令人_____。蝙蝠更多时候是与其他吉祥物配合,_____________出“福 寿如意”“福山寿海”“福分无疆”等众多的流行图案。有趣的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界也有 一部以《蝙蝠》为题的歌剧作品,且流传多年、经久不衰。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蝙 - 19 - 蝠》中的几段动听旋律连缀而成了《蝙蝠序曲》,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这首 曲子气氛热烈、优美动听,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观众,都钟爱该曲,其经典演出与录音版本 亦是不胜枚举。 17.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以它还是长寿的象征,蝙蝠寿命可达三四十年,而且与其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 年 B. 寿命最长可达三四十年,而与其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所以它还是长寿的象征 C. 所以它还是长寿的象征,与其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而蝙蝠寿命可达三四十年 D. 与其同等身型的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并且蝙蝠寿命可达三四十年,所以它还是长寿的象 征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溯 不足为奇 叹为观止 演化 B. 追溯 不足为奇 目不暇接 演绎 C. 追溯 屡见不鲜 叹为观止 演绎 D. 回溯 屡见不鲜 目不暇接 演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蝙蝠》中的几段动听旋律连缀而成的《蝙蝠序曲》,是古 典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 B. 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将《蝙蝠》中的几段动听旋律连缀而成了《蝙蝠序曲》,是古典 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 C. 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蝙蝠》中的几段动听旋律连缀而成了《蝙蝠序曲》,它是 古典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 D. 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将《蝙蝠》中的几段动听旋律连缀而成的《蝙蝠序曲》, 是古典 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应该先解释具体原因,即“寿命最长可达三四十年……”,再得出结论“所以它还是长寿的 象征”,排除 AC; - 20 - “蝙蝠寿命可达三四十年”与“老鼠寿命仅有两三年”是对比关系,用表转折的关联词 “而”更为恰当,排除 D。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追溯:回首或探寻根源或本质。回溯:回忆。“回溯”没有追寻事物本质这一层意 思,根据语境“至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玉蝙蝠”,用“追溯”更恰当。 第二组,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不足为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 怪的。根据语境“带有蝙蝠形象的各种吉祥图案更是”,填入“屡见不鲜”。 第三组,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 来。根据语境“令人……”,填入“叹为观止”。 第四组,演化:演变。演绎:指展现,表现。此处没有强调演变的过程,选择“演绎”。 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根据”与“连缀”搭配不当,应当改为“将”,排除 AC; “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成分残缺,缺主语,排除 B。 故选 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 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 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地说有两个方面,①________。居家主要是教育家 人孝悌、勤俭和读书等。②________,在历代家训中,孝悌被看作是人伦大节,是为人处世 的根本。勤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如“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 费”。历代家训还十分注重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大多数家训都认为教孩子读书,不仅是为了 寻求上达之路,③________。如曾国藩就要儿子读书,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处世就是 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追求、行为以及与人相处,古人讲求的立志、择友和忍让等处世之道是 - 21 - 值得我们借鉴的。 【答案】 (1). 居家和处世 (2).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 (3). 更要成为君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 第一空处,第一句为领起句,由后文“居家主要是教育家人孝悌、勤俭和读书等”和“在历 代家训中,孝悌被看作是人伦大节,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可知,这两个方面是“居家和处世”, 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居家和处世”。 第二空处,由后文“勤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中的“也”可知,前文应该是“……是 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由下句“在历代家训中,孝悌被看作是人伦大节”可知,此句是在 讲“孝悌”,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 第三空处,由上句“不仅是为了寻求上达之路”中的“不仅”可知,此句应该是“更……”; 由下句“如曾国藩就要儿子读书,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可知,读书是为了成为君子, 所以此句应该填写“更要成为君子”。 21.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50 个字。 从武汉开始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国人的心。由央视主播白岩松、康辉、水 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带来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 天使致敬,给正在抗击病毒的人们表达祝福:“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众志成城,没 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是整场晚会唯一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整 个节目用时近 5 分半。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节目后还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嘱咐网友,引来一票 网友点赞。康辉说:“生命无价,疫情面前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欧阳 夏丹说:“近期去过武汉的人,请主动隔离观察,你的谨慎,或许就能阻断一次病毒传播的 可能!”海霞说:“外出戴口罩,日常勤洗手,少去人流密集区,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答案】央视主播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带来情景报告《爱是桥 梁》,给正在抗击病毒的人们表达祝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压缩语段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通读语段,可以发现 语段陈述的主题是春晚“情景报告《爱是桥梁》”,再筛选重要信息,情景报告的陈述者是 - 22 - 一众央视主播,情景报告《爱是桥梁》的目的是“给正在抗击病毒的人们表达祝福”,将以 上信息加以整合即可。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教师变成了直播网红,常年出差的 “空中飞人”变成了养生宅女,上班模式变成了在家办公……很多东西都在发生改变,并将 带来长期影响。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改变,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 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改变适应社会发展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变适应社会发展》。 网红主播,一个当下最流行的职业;人民教师,一个至高无尚的职业。谁能想到,这两 个职业也有合二为一的一天? 疫情期间,老师们摇身一变,全都成了“网红主播”,并且一路飙升为“一线网红主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手摇扇子变成了空调,书信变成了电话,我们的线下课堂变成了线 上课堂,也就是网课,而老师更是从人民教师变成了“网红”老师。 老师虽然变成了“网红”,但不失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任,为我们这群学生日理万机、 忙前忙后地操劳着。选哪个直播平台?用哪个学习软件?怎样布置作业?这些问题每天都在 缠绕着老师,我的“网红”老师总会绞尽脑汁、费尽心思、逐一击破所面对的一切问题。世 上的事,总是千变万化的,谁会想到老师会变成“网红主播”。怎样应付这些变化,才是最 重要的。有些人总是以旧观念、旧思想来面对事情的变化,这样做事,肯定是要失败的。在 遇到变化时,要学会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发展。如果老师们没有适应变化,学生们在假期内 就会荒废学业,成绩会一落千丈。 我国春秋时期,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国贫民弱,但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成为七国中 的强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战国时期的齐、楚等六国本是强国,可是它们故步自封, 导致了国势贫弱,最终被秦国灭亡。 - 23 - 在清代末期,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不肯变革,导致中国落后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 18 世纪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但是,经过明治维新,一跃而成为一个资本 主义的强国。中日两国当时所处的时代接近,而国家最终的国势强弱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毫无疑问,就是变则强,不变则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日月运行,星转斗移,整个宇宙都在发展变化。作为个国家 要适应变化,才能国富民强,生存发展。老师您是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是落红,化作 春泥更护花;您是春雨,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疫情期间,你们改变着自己,不辞辛苦地坐在 屏幕前,用时间的养料来培育着含苞待放的花儿…… 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更应该懂得,只有适应变化,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未来的社 会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材料讲了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老师不 能在教室上课,改为网络直播的形式上课,人们不能出去到处走动,只能待在家里,上班的 在家里办公……这些改变将带来长期影响。这些改变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改变促使行业 变革,适应社会发展,在家办公,节省了办公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弊的方面,改变使现 实社会中沟通减少,人们都宅在家里,交流减少,人情变得冷漠;改变让低头族变多,生活 节奏变快,人们难以停下脚步享受生活。 立意: (1)改变促使行业变革,适应社会发展; (2)改变提高了工作效率; (3)改变使现实社会中沟通减少,人情冷漠; (4)改变让低头族变多。 素材: (1)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 像寂寞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 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 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24 - 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2)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 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 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 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李白以为自己会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却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 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 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 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3)改变自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吕蒙开始时只是晓得舞刀弄枪,不能勤于文化知识的 培养,孙权在给吕蒙指出这一点之后,吕蒙发奋读书,后来连鲁肃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 相看。吕蒙因为孙权的一席话,改变了自己,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为成就吴国的霸业打下 基础。而吕蒙自然也就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和修养,成功的改变了自己。 (4)1933 年 10 月,蒋介石调集 50 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当 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墨守陈规,思想僵化,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不知变化,依然坚持与敌人打阵地战,虽然广大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但仍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导致了党中央不得不放弃辛苦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 大转移。而在渡过湘江的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从出发时的 8 万多人,到只剩下 3 万多人。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博古、李德等人仍然坚持错误的战术,执意要去湘西,而蒋介石此时已 经布下口袋阵。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放弃阵地战,实行 运动战的主张,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在此后的四渡赤水战役中,充分发挥红军 的特长,不仅摆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也为后来革命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变与不变,后果悬殊,教训深刻。从以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诸多事例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发展,不适应变化,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灭 亡。变化,就是不固执己见;变化,就是不故步自封;变化,就是适应客观规律变化,就是 顺应历史潮流。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先表明发言的观点为“改变适应社会发展”。疫情期间,老师们摇身一 变,全都成了“网红主播”,正是老师适应了变化,才使学生们在假期内没有荒废学业,成 绩没有一落千丈,阐述了老师改变的重要性;文章举商鞅变法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改变的 重要性;通过清代末期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不肯变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作对比,论证了变则 - 25 - 强,不变则弱。文章结尾点题并呼吁: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更应该懂得,只有适应变化,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未来的社会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