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教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 27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C.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D. 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契合。‎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错误,范围失当,原文的表述是“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走向”,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B项,“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错误,强加因果,“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D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光这三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绝对了。故选C。‎ ‎【2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只有……才能……”错误,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绝对了。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白云一样飞翔 韦如辉 耐耐放学了,走在傍晚的山岗上,身后跟着来迎他的狗儿大黄。‎ 山岗静静的,密实的树林静静的,碧绿的草丛静静的。不远处,潺潺的小河静静的。‎ 眼前的景象迷住了耐耐。‎ 他放下肩膀上的书包,找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来。‎ 静,出奇地静。怎么会这么静呢?耐耐想。往年可不是这样,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至少,会有几只蛐蛐儿,附和着风声哼唱。‎ - 27 -‎ 耐耐头枕着双手躺下来。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 没有风浪,船儿在耐耐的眼里飘啊飘。‎ 耐耐想,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 妈妈怎么可能坐在船上呢?耐耐记得,妈妈是开春坐一辆大巴车走的。大巴车冒着黑烟,颠簸着一路远去。耐耐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哭喊着,号叫着,哀求着:妈妈别走!妈妈别走!‎ 可是,妈妈们还是走了,被狠心的大巴车驮走。妈妈们能够听懂小伙伴们的话,大巴车听不懂,大巴车开足马力,绝尘而去。一开始,耐耐还能看到探出车窗的妈妈,后来只能看到一溜黑烟。‎ 妈妈这一走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或许三年,耐耐才能见上或许一面,或许两面,或许三面。多多的妈妈走了十年,没回来过一次,多多也没见上一面。小伙伴们都说多多可怜,‎ 恐怕一辈子也见不着妈妈了,多多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小伙伴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多多的哭声止住。多多太可怜了,自己比多多强多了。耐耐想,再过268 天,妈妈又回来了。‎ 妈妈说回来就回来,真的回来了。这次,妈妈坐着船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 妈妈站在船头上,手里挥舞着一条红丝巾。妈妈喊,耐耐,你看到我了吗?我是妈妈。‎ 耐耐揉了揉眼睛,向喊声望去。可是,眼睛模糊了,看不见。怎么会看不见呢?明明听到妈妈的喊声了。难道是昨天晚上看电视熬了夜,眼皮打架了?耐耐又狠狠地揉了揉,恨不得将肿胀的眼皮揉碎了。‎ 终于,耐耐看到了船儿,看到了一条红丝巾,在船头上挥舞着,好像一团流动的火焰。耐耐还看到了一个人,穿着白白的衣裳,飘着长长的头发。她是谁?妈妈吗?妈妈怎么可能像仙子一样漂亮呢?‎ 妈妈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尤其一双在车间忙碌的大手,厚实、粗糙、常年布满裂纹。‎ 船儿越划越近,喊声越来越响亮。耐耐,我是妈妈啊,难道你不认识妈妈了吗?‎ 耐耐想,外面的世界真神奇,妈妈变漂亮了,自己都不认识了。‎ 耐耐在胸腔里憋了一股气,不由自主地喊了声妈妈。可是,这一声妈妈喊得不够敞亮,仿佛一只蚊子的叫嚷。‎ 而妈妈听得很真切,她激动得跳起来,船儿晃荡着。耐耐喊,妈妈,小心!‎ 妈妈下了船,上了岸,快速地奔跑着,一把将耐耐抱在怀里。‎ 妈妈眼泪汪汪地问,耐耐,想妈妈吗?‎ - 27 -‎ 耐耐看着妈妈的眼睛,点点头。‎ 妈妈又问,耐耐学习好吗?‎ 耐耐先点点头,接着自豪地回答,这次考试了,语文98 分,数学99 分。‎ 妈妈再问,奶奶的饭做得好吃吗?‎ 耐耐想说,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没有妈妈做得好吃。有一回,奶奶做米饭,虫子都没有拣出来,碗里好多虫虫哟。而耐耐没说,耐耐知道奶奶已经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耐耐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耐耐掀开衣襟,露出发面馍一样的肚子。‎ 妈妈流泪了,泪水落在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泪水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妈妈又抱着耐耐亲啊亲。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 耐耐睁开眼睛,妈妈突然不见了,连那只小船儿也不见了,蓝蓝的天空开始变黑变暗,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 大黄正用它温热的舌头,非常卖力地在他身上、脸上、肚皮上舔舐着。耐耐刚才睡着了,做了个在白云里飞的梦……‎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始部分多次写环境的不同往常的“静”,为下文耐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着后和妈妈梦中相见做了铺垫,同时也吸引了人们探究“静”的深层原因。‎ B. 小说中还写到了另一个孩子多多,写多多的妈妈出外打工十年没回,多多伤心难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性。‎ C. 小说写梦中的妈妈变漂亮了,既符合耐耐对外面神奇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他因长时间和妈妈分离而产生的期望。‎ D. 小说选材独特,以小见大,从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去揭示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切与同情,令人深思。‎ ‎5. 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反映了耐耐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 ‎6. 请探究标题“像白云一样飞翔”的深层意蕴。‎ ‎【答案】4. C 5. 生活状态: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他成为留守儿童;只有年迈的同样需要照顾的奶奶在照顾生活,内心孤独,亲情缺失。性格:善良体贴。 ‎ ‎6. ①在梦中,耐耐乘坐着白云小船和妈妈相见,尽情的哭笑,真实地倾诉思念。(表层含义)‎ - 27 -‎ ‎②标题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梦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耐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们美好愿望的真实反映。(从人物情感)‎ ‎③美好自由幸福的梦境、愿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提醒人们去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灵世界,并探究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从手法、主旨角度)‎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小说写梦中的妈妈变漂亮了,既符合耐耐对外面神奇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他因长时间和妈妈分离而产生的期望”不当,“期盼”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妈妈变漂亮”应是耐耐的“想象”。A项,这是考查环境的作用,B项,这是考查小说材料安排的作用,D项,考查小说的主旨,这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反映了耐耐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这是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耐耐想说,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没有妈妈做得好吃。有一回,奶奶做米饭,虫子都没有拣出来,碗里好多虫虫哟。而耐耐没说,耐耐知道奶奶已经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耐耐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耐耐掀开衣襟,露出发面馍一样的肚子”,这段文字主要是对耐耐的心理描写,从耐耐对耐耐所做饭菜的评价来看,耐耐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奶奶照顾他,而奶奶年迈体弱,眼睛又不好,同样需要照顾,这是耐耐的生活状态;耐耐明明对奶奶做的饭不满意,但想到奶奶的情况,他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为了证明好吃,还用自己的肚子作为印证,这表现出耐耐的善良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体贴。‎ ‎【6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探究标题‘像白云一样飞翔’的深层意蕴”,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主要是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首先结合文本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文中说“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这次,妈妈坐着船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从这些内容可知,“像白云一样飞翔”,是说梦中耐耐乘坐白云小船和妈妈相见,流露出对妈妈的思念;“像白云一样飞翔”,这应是耐耐的愿望,也是文中耐耐的梦境,白云是自由的,是可以飞翔的,耐耐可以乘坐白云小船去见妈妈,妈妈也可以乘坐白云小船回家,这一标题传达出的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意味,也是耐耐们的美好愿望;“像白云一样飞翔”毕竟是梦境,而现实却是父母在外打工,无法回家,梦境的美好让现实更为残酷,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对留守儿童心灵世界的关注,同时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敦促人们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考生从这几个方面理解即可。‎ 点睛: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应先到文中圈出直接点明标题的句子,如文章一开始,耐耐看到“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然后他就想到“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接着在梦中就看到妈妈乘坐着船回来了,由此可知“像白云一样飞翔”这一标题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梦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耐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们美好愿望的真实反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方面,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看标题与这些情节的关联;结构上,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上,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目前,很多外卖平台出于成本考虑,使用的材料多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源头上导致了污染的产生;另一方面,塑料回收渠道不畅。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的“拾荒大军”,均对回收塑料制品没有兴趣。此外,回收难还与我国回收体系不完善有关。‎ ‎(新华网《外卖垃圾渐成“围城”之势减少危害还要从源头入手》)‎ 材料二:‎ 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塑料餐具日均产生量(单位:个)‎ - 27 -‎ ‎2014 年至2016 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 ‎(数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每年约有800 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 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就有330 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 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这些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或者成为塑料微粒,积累在鱼类体内的、有致癌致畸风险的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 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2010 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 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 亿吨,建设垃圾5 亿吨。‎ ‎(2017.09.18《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材料四:‎ 塑料制品的回收其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加上处理中的损耗,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 27 -‎ 在调查中,很多餐饮企业老板都表示,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虽然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因为容易渗水渗油,难以被消费者接受。除此以外,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但在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型方面并无优势,既不能回收,在环境中破碎成片后反而更难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卖平台也认识到了外卖垃圾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有助于环保的行动。‎ ‎2017 年4 月,饿了么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此外,饿了么还呼吁一次性餐具环保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对一次性餐具进行全链条监管,让企业有法可依,真正把环保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则提出了“共享餐盒”的概念,“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消费者也不需要承担这个成本。”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呼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 ‎(青年时报2017.09.15《激增的外卖垃圾该怎么处理》)‎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垃圾,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B. 材料二中三大网络外卖平台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日均产生量大得惊人,外卖背后带来的垃圾隐患引人深思。‎ C. 倒入海洋的塑料会带来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重新回到人类体内,最终带来各种疾病。‎ D. 材料三通过具体数字的对比,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如果不处理,将会毁灭下一代。‎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和塑料回收渠道不畅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 B. 从材料二中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塑料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 C. 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开始倾倒入海洋,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 D. 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不宜推广。‎ - 27 -‎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降低外卖垃圾危害?‎ ‎【答案】7. A 8. B ‎ ‎9. ①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②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A项,“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范围扩大,原文是“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由于……等因素,塑料垃圾回收难”强加因果,“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材料推广普及不够”不是塑料垃圾回收难的原因。‎ C项,“从而导致塑料的重量超过海鱼自身的重量”未然当已然,原文是“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D项,“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因含有较高比例的可降解塑料成分”以偏概全,分析错误,原文是“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成分”,是“大多也含有”,不是“含有”。‎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 27 -‎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从材料四“饿了么”的经验来看,“推出新一代环保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此外,饿了么还呼吁次性餐具环保国家标准尽快出台,从原料、生产、使用到回收,对一次性餐具进行全链条监管,让企业有法可依,真正把环保落到实处”,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提出的建议,“共享餐盒”,“用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锈钢产品。对消费完的餐盒进行回收,消费者也不需要承担这个成本,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呼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鼓励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进行回收”,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兴裔,字光锡,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也。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尉以捕盗改秩,多伪,当加审实。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 - 27 -‎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B.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C.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D.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 于是称皇后。‎ B. “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 C. 古代居丧期间须按制穿戴孝服。文中的“服阕”就是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之意。‎ D. “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兴裔体恤族民,知恩图报。叔父郑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他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郑藻去世,他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 B. 郑兴裔颇识时务,深得宠信。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他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因他识时务,精通政事,皇帝认为应当用他。‎ C. 郑兴裔办案得力,受到奖赏。军妇杨氏杀邻舍儿,刑部因没有旁证而放了她。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 D. 郑兴裔治理有方,卓有成效。他在庐州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上奏严禁户籍流失。他修学校,立义冢,确定部辖居民升差法,使扬州得到了充分治理。‎ - 27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2)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 ‎(2)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借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这句话是说“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兴裔”“庐”“礼”“郡籍”“扬”“粮”“之”,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按”是动词,意思是“查”,宾语是“郡籍”,故应在宾语“郡籍”后断开,排除ACD三项,读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谥’是……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有误,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错,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命”的主语应是“皇帝,故应是“皇帝命令郑兴裔重新审理该案”。‎ - 27 -‎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军妇杨氏”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四段,从文中来看,是皇帝要求郑兴裔重新审理,并不是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郑兴裔”;“阙”,宫阙;“询以守令臧否”,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守令臧否询之”,“臧否”,好坏;“条析”,分条剖析,“对”,回答。第二句中,“旧”,过去,以前;“贷”,借给,“贷之”的“之”是代词,他们;“易以瓦”,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瓦易”,“以”,用,“易”,替换,代替;“德”,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 参考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是显肃皇后母家的三世孙。郑兴裔很小就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郑兴裔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等到郑藻去世,郑兴裔于是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 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郑兴裔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并且说都统及马军帅都不能胜任。(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皇帝说:“你识时务,精通政事,应当用你。”适逢重新设武官提刑,(郑兴裔)受命担任此职,加遥领高州刺史, 州县政事荒废,检察法规废止,郑兴裔制定规则,分别下达所属州县,官吏不能再行奸诈,于是成为法令。‎ 建、剑、汀、邵各州盐策多次更换,漕臣请求改纲运为钞法,郑兴裔极力进谏认为不行。海寇来去不定,调兵经常来不及,郑兴裔请求设澳长,敌寇到时直接率领民兵抵御。又说禁兵武艺不精,经常为私人办事,请求加以禁止。尉因捕盗而改升官级,多是假的,应当加以审查核实。皇帝对他的多次论事很满意,下诏加封他为成州团练使。‎ - 27 -‎ 当时传闻金要败毁盟约,召郑兴裔任贺生辰副使以侦察敌情,出使回来,说金无此意图,终如所料。不久诏令他担任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下臂钏而丢弃了尸体,罪名成立,刑部因没有旁证,放了她。皇帝命令郑兴裔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郑兴裔)服母丧离任,服丧期满,恢复旧职,任均州防御使。‎ ‎(郑兴裔)再次出使金,回来,升任潭州观察使。又请求任祠禄官,起先治理庐州,后调任治理扬州。扬州与庐州相邻。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贷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修学校,立义冢,确定部辖民兵升差法,扬州因此得到充分治理。楚州商议改筑城,有人认为韩世忠遗址不能改,命令郑兴裔去视察,到了以后,掘地丈余重新修筑。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有欺骗我。”(郑兴裔)去世,终年七十四,被追赠太尉,谥号忠肃。‎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14.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B. 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C.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担忧之情:幸好边疆暂时没有战事,但将士们的“醉舞”却未免太放松警惕了。‎ D. 全诗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诗人在描写节日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27 -‎ ‎15. 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C 15. ①能征善战、声威远震。诗中描写他“霜威”“杀气”说明他威严峻厉,治军雷厉风行,有肃杀之气。②治军有方、深受爱戴。尾联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敢荷(承受恩惠)“吾君”。③情趣高雅,性情洒脱。他登高饮酒,聆赏笛歌,能苦中作乐,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担忧之情”分析错误,作者无担忧之情,有的是对封大夫领导下的边疆安定的欣喜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颔联“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此句写封大夫的气质,如冰霜一般威严,杀气震慑中军,可见他气势凌厉,威严肃杀。首联“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颈联“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写封大夫登高饮酒,欣赏笛声歌曲,可见他情趣高雅,不因塞外军中艰苦为苦,反而能够与军人们同乐。尾联“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写边疆平静,其实是暗示封大夫领导有方,能够使边疆平定让军士们过上安宁的生活,因而军士们也以“醉舞”来感激他的恩惠。‎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 ‎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 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27 -‎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 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 ‎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 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 ‎ ‎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 诗歌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怨恨情绪在琵琶声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7 -‎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就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而神明自得 (6). 圣心备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幽、惘、备。‎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敕造(chì) 懵懂(měng) 包扎(zā) 窈陷(yǎo) 强词夺理(qiǎng)‎ B. 錾银(zàn) 拓本(tà) 脊髓(suí) 匙箸(chí) 拗他不过(niù)‎ C. 蹙缩(cù ) 监生(jiàn) 榫头(sǔn) 忖度(cǔn) 锲(qì)而不舍 D. 供养(gōng) 盥沐(guàn) 驽马(nǔ) 间或(jiàn) 扪参历井(shēn)‎ ‎【答案】A ‎【解析】‎ - 27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正误。B项,“脊髓”中的“髓”应读“suǐ”,“脊髓”意思是“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脊椎内,两旁分出许多对神经到躯干和肢体的各个部位”。C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锲”意思是“镂刻”,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D项,“驽马”的“驽”应读“nú”,“驽马”指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 ‎18.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俨然 迷罔 炮络 碧纱厨 飞端瀑流争喧豗 B. 放诞 骐骥 巉岩 仰协息 巫山巫峡气萧森 C. 训熟 伶俐 牲醴 玫瑰佩 间关莺语花底滑 D. 孝悌 杜撰 寒喧 美人觚 空闻虎旅传霄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考生应结合字音和字义辨析正误。A项,“迷罔”的“罔”应为“惘”,“迷惘”意思是迷惑失措;神经错乱失常;指蛊惑,使迷惑。而“罔”是指“无,没有”。“炮络”的“络”应为“烙”,“炮烙”,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碧纱厨”从“厨”应为“橱”,“碧纱橱”,清朝建筑内檐装修中隔断的一种,也称隔扇门、格门。“飞端瀑流争喧豗”的“端”应为“湍”,“飞湍”指急流。B项,“仰协息”的“协”应为“胁”,“胁息”指“屏住呼吸”。C项,“训熟”的“训”应我“驯”,“驯熟”意思是“十分驯服”。D项,“寒喧”的“喧”应为“暄”,“寒暄”指问寒问暖。“空闻虎旅传霄柝”的“霄”应为“宵”,“宵柝”指巡夜的梆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 ‎②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③行为偏僻性乖张(乖张,偏执,与众不同)‎ ‎④万机宸翰之宝(宸,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B. ①凄凄不似向前声(向,以前。)‎ ‎②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后退)‎ ‎③虽有槁暴(槁,枯; 暴,晒)‎ ‎④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 C.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 ‎③凡六百一十言(凡,总共。)‎ - 27 -‎ ‎④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时间。)‎ D. ①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强大)‎ ‎②谨庠序之教(谨,认真)‎ ‎③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金就砺则利(砺,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的“四纪”指四十八年。这句诗意思是“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B项,“如听仙乐耳暂明”,“暂”,突然,一下子。这句诗意思是“就如仙曲一般一下子让我耳聪目明”。D项,“谨庠序之教”,“谨”,应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这句话是说“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这句话意思是“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抗日战争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②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 ‎③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长春大剧院为春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④虽然此次比赛失利,但王强对未来依然踌躇满志,他相信下一次比赛自己必能夺冠。‎ ‎⑤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 ‎⑥农妇邱玉春正准备走进猪舍喂食,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沸反盈天,发出一阵阵嘈杂“嗷嗷”的吼叫声。‎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 - 27 -‎ 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毁家纾难”,捐献全部财产缓解国难。句中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各界人士捐献家产缓解国难,使用正确。“乔迁之喜”,祝贺升官或搬新家。句说“王明升任科长”,祝贺王明升官,使用正确。“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句中误把“曲”理解为“歌曲”,望文生义,错误。“踌躇满志”,对现状或取得的成绩满意。错误。被误用为描写一个人满怀抱负与志向。“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使用正确。“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对象用错。应是“人声”。‎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曲尽其妙”,从句中来看,误把“曲”理解为“歌曲”,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沸反盈天”,句中形容“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6年7月13日,美韩决定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星州郡。此举不仅将严重损害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且给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风险点。‎ B. 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与洪涝”并存的问题,除了做好防汛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外,还需在城市建设中重视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 C. 各级干部要脚踏实地,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涸泽而渔的政绩工程,做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D.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今年出境热度史上最高,春节出境游人数创历史新高。‎ ‎【答案】B ‎【解析】‎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此举不仅将严重损害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且给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风险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应把“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颠倒。C项,“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分残缺,“树立”缺宾语,应在“不必在我”后加“……的观念”。D项,结构混乱中偷换主语,第一句的主语是“人们”,句中没有谓语,意思还没有表达完,第二句就把主语换成“旅行”,偷换主语。‎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树立”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的观念”。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2.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案】堵住改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堵住”,口语化,而且容易引起误解,结合“下水道”分析,改为改“堵塞”;‎ ‎“管子”,口语化,改为“管道”;‎ ‎“换掉”,口语化,改为“更换”;‎ ‎“打算”,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结合“学校”分析,改为计划;“正遇上”,口语化,不适合用于“启事”,改为“正值”。‎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毛笔字,听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觉得平淡无奇,不可理解。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含深刻。 ‎ - 27 -‎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其实,人生没有草稿。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纸上写出最好的字,而不是你花费了多少纸。‎ 请以“人生没有草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握好人生的笔杆 人生是什么?是静淌的河流,是香浓的烈酒?其实,人生是一本书,笔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部书,需我们自己书写。 多少人,将有限的人生浪费在了挥霍享受之中,在他们的字典里,人生是张草稿纸,多得很,不必“工整”书写。将自己置于虚度光阴的行列之中,人生的笔杆,没有握好。 ‎ 又有多少人,时刻谨记“人生无草稿”而勤学苦练,最终成就大事。爱迪生的名字影响了几代人,而他的人生并不长,但他却说自己比别人多活了一倍,因为他每天工作的时间比别人多一倍,相当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爱迪生才是真正做到了“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没有让手中的笔打草稿。 一则谚语这样说:“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正是有了这种逼迫的动力,才使得我们的才能尽力发挥。人生有限,岁月无情,别总认为人生草稿用之不竭,适时地握紧一下手中的笔,为人生加一点压,让生命无悔。海尔集团信奉一句话:“海尔离破产永远只有一天”。正是这样的逼迫动力,才使得它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 有人总认为,日子还长着呢,什么事都不用急。此言差矣。试问,有多少个明天还在等你?多少个日子已远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握住自己的人生之笔,尽情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有些人书写“草稿人生”,自己也便成了一堆废弃的草稿。 ‎ 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帆风顺,并不是每条路都一马平川。当我们失败了,有些人会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当我们懒惰了,有些人会说:“不要紧,明天再去做。”但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又有多少个“下次”多少个“明天”呢?于是,我对自己说:“要做就做最好!”是的,要做就做最好。人生是经不住岁月的侵蚀的,人生没有草稿。当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时,就要尽全力去做好。‎ - 27 -‎ 每个人的人生之书厚度不同,内容不同。不必奢求自己的人生之书如伟人般的辉煌闪耀,如名人般的星光四射,也不必奢求自己的人生之书士有多大厚度,因为只有厚度而没有内容的书是无意义的,正如只有羽毛而没有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我们能做的,便是握好自己的笔杆,工整而有力地书写人生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纸上,书写出最漂亮的字体,呈现出最充实的人生。‎ ‎“人生没有草稿”,让我们握好并握紧手中的笔,书写最精彩的人生之书,让生命无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题”是作文的核心,写作时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审题】话题是“人生没有草稿”,既然没有草稿,那么我们的人生怎么办?文章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办”上。细细分析材料,已然有很多办法。“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纸上写出最好的字,而不是你花费了多少纸。”人生就是一张有限的纸。第一则书法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这说明,一个人首先要看重自己,要把自己的人生看着是美好人生,这样你才会认真对待它,其次第二则材料,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围墙,“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才会尽力发挥自己”。想方设法,就是要“会思考,多动脑”,再次,不能总是把“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要把握现在,从现在做起。第四“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人生只有一次,要用好每一张草稿纸。文章四点都谈是可以的,侧重其中的一点或两点谈也是可以的。‎ 参考立意:‎ ‎(1)人生是唯一的,应珍惜。‎ ‎(2)面对人生,要想方设法突破困境。‎ ‎(3)把握现在,每一刻都是你的最后一刻。‎ ‎(4)人生不能重来,请不要浪费。‎ ‎(5)对于人生的稿纸,要珍惜。‎ 参考素材:‎ ‎1、许多时候,我们老是在犯这样的错误: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不珍惜生命;对人生就像写字一样,往往不注重字写得怎样,而只是看花费了多少纸。‎ ‎2、生命不应该打草稿,而现实的生活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亦无法重绘,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一天。‎ - 27 -‎ ‎3、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羞……”‎ ‎4、是的,岁月是可以重复的,季节可以重复,时间可以重复,金钱可以重复,惟有生命不可重复。生命之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独处的美,如金的沉默,凄谅的诗和悲壮的歌,都需要我们经得起挫折,耐得住沉默。‎ ‎5、珍惜生命,摈弃苟且偷安,抓紧争分夺秒,待到硕果累累时,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快乐。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都是赤裸裸的泅渡者。只有不断地修正航向,激励坚强的意志,才能抵达生命的彼岸。除此,我们别无选择。‎ ‎6、也许你曾直面过一次生命的消亡。是亲人撒手西去,或是目睹路人死于一次意外的事故。这时,你会感到生命之弦的脆弱,感受到人生的无常。死亡的洗礼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你更加感受到生命之短暂,生命之宝贵,你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分一秒。‎ ‎7、别让生命再打草稿,用行动奉献一份爱意给天下的弱者,你的生命价值便得到了延伸,用你的目光呵护道旁的每一株无名小花,你的生命就是原野上的一株大树,用你的心灵去感应树上的每一片绿叶,你的生命从此便获得了安宁与清静。‎ ‎8、人生如戏,可人生又有别于戏。它没有预演的机会,一旦拉开了序幕,尽管你如何地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因为,人生是没有草稿的。‎ ‎9、面对人生,有的人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以求自己有一个尽可能完美的人生,有的人却漠不关心,乱冲乱撞,直到自己无力地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懂得流泪。被乱徐乱画的人生,注定逃不过被丢金纸篓的命运,成为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被细心描绘的人生,尽可能它并不是完美的,但它却可以得到命运的垂青和怜爱,成为上帝的宠儿。在同一起点上,同样一段时间的两段人生,却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10、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选择是再所难免的事,在十字路口上,你选择了其中一条,这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的选择。人们常说:“早知道这样,我就……”这是对自己的选择不尊重的表现。面对选择的路口,我们不能犹豫,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未到生命的尽头,永远没有人知道这一次选择所带来的真正意义。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任凭它穿过树林,越过沙漠,还是翻过山头,渡过大海,在这条路的终点上,会有着你一生所追求的答案。所以,请相信你的选择,请善对你的选择。‎ 例文结构分析:‎ - 27 -‎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审题准确,切中材料肯綮。文章首先从人们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人手,继而提出中心论点。后面论证“人生有限”和要有“逼迫自己的动力”引用了海尔的信条和孔子的名言,很有时代性、文化性和厚重感。最后两段回扣题目,强调自己的观点。本文结构上前后照应,严谨有致,论证思路清晰。文中比喻、引用、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自然娴熟,增添了文采,显示了作者不凡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作者还注意反复点题,始终围绕中心论证。‎ ‎【点睛】写话题作文的注意点: ‎ ‎1、话题作文范围宽泛,但不是无范围,在行文时如果扣话题不紧,或摒弃话题,另起话题,就是走题。 ‎ ‎2、确定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如话题作文“成长”,可写成长中的喜悦,也可写成长中的烦恼,可以将一方面作为另一方面的衬托,但不能同时写两方面。如果侧重后一方面只写生活中喜悦、烦恼,而脱离了“成长”的主题,或是一部分写成长一部分写喜悦、烦恼,两者并重,就会造成两个中心,使中心不突出。 ‎ ‎3、以“××”为话题,“××”并不一定是题目。要可以根据所给话题,自己确立一个和主题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有特色的标题。 ‎ ‎4、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考生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把文章写成这种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 ‎5、复制话题(“克隆”原材料)。 在写作中不能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而只是在原处饶圈,列举与话题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材料或事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不能写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原地徘徊”显然也是写作的大忌。 ‎ ‎6、思想感情格调低。话题作文虽不明确限制思想感情的发挥,但低调的、颓废的思想感情终是不好的。我们应像孔雀开屏一样,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是要求同学唱高调,这同样是不可取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表达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感情。‎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