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邢台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期中测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 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 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 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 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 《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 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 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 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 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 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 200 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 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 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 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 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 - 2 - 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 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 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 18 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 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 18 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 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 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 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 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 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 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 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 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 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 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 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 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 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 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 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 - 3 - 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 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 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 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 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 微观方面。 B. 《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 都达到了高峰。 C.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 自己的人生。 D. 《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 着郁浊的苦闷。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 视文学本身。 B. 《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 各取所需。 C. 《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 悯和包容。 D.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 从的性格。 3. 《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B. 《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C. 《红楼梦》是中国 18 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D. 《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 4 - 4. 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不超过 70 个字) 5. 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D 3. B 4. 《红楼梦》是一部叙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的达到了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统 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典小说。 5. 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 能力。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 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 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A 项,扩大范围,“其研究集中在……”错误,“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 B 项,因果混乱,《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 性。 D 项,曲解原意,“《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的说法不对,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 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D 项,“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说法错误,“宝玉顺从的性格”于文无据,并且也 不符合小说中塑造的宝玉叛逆的形象特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B 项,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 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 5 - 材料二关于《红楼梦》的要点有:“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 爱。”“《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 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 新理解和深刻把握”。从内容、特点、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了《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 依据以上内容概括,注意不超过 70 个字。 另外注意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所以应该用“《红楼梦》是一部……的中国古典小说”句 式表达。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林语堂的思想取向角度概括,可依据原文“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 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 命典型”。 从探春的表现角度概括,可依据原文“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 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 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条”幕后 杜雨萌 起风了,吹皱了眉头。 他。上了“头条”,评论如潮。照片清晰可见,他坐着,老人站着。 可以用一整个下午回忆细节,那天理了发,“潮”的发型,精神得像去见初恋女友。他 眉若卧茧,鼻若……他坐着,玩着手机;老人站着,低头看他。 家在山村,身在大城市,他想起母亲佝偻着腰爬上一道道坡,在混着小石子的山土里挖 红薯的样子,起风了,母亲的脸被一岁岁的风涂抹成黄黑色,淌下的汗珠犹如黄河一样弯弯 曲曲。攒点钱,就要寄回家里。他舍不得吃,那天,在街边小摊吃了一碗凉面。举目无亲, 只能租地下室,窄窄的,暗暗的。人生是要有梦想的,他的梦想就是从地下搬到地上,最好 高高的,像家乡的山一样高,借着月光,他将远眺母亲的斑斑白发。母亲盼望他出人头地, 从小,他就是出类拔萃的孩子。如今,他真的出人头地,上了“头条”,每一个手机都能看 到他那张清秀而消瘦、略带忧郁的脸,并冲这张脸指指点点。 - 6 - “嗬”。地下邻居,可称“鼠”友,见到他,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然后是一丝诡异的微 笑。平时爱跳广场舞的大妈,见到他,会格外多审视几眼。平时练太极的大妈,凑近“广场 舞”大妈,耳语说,“是他吗?看脸挺老实的。”一个不屑的眼神回过去,“看脸,这年头 脸还靠得住吗?都可以整容。”窃窃的声音,还是蛇一样钻进他神经敏感的耳朵里。他低下 头,疾步走开。 任他们说什么,路还要走下去。但胸不敢挺起来,头也不敢抬,地铁站前,甚至犹豫了, 要不要下去?长长的电梯,载着许多碌碌的身影,下潜,进入隧洞。海底的鱼,在隧洞里, 是分不出颜色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光,嘈杂的水声,海藻划出的波纹,一切生命都被黑暗扰 动、遮蔽。 他真想戴副墨镜,再戴上口罩,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明星,以此躲避“粉丝”的追踪。 但母亲说,山里的树是不怕风吹的,越吹根扎得越深。母亲永远是对的,他从来没有违拗过 母亲。 地铁车厢拥挤,将他挤到中间,挨上一个马尾辫的姑娘。不经意间,扫了一眼姑娘的脸 庞,他怔了,真像妹妹,那双忽闪的眼睛……妹妹摘酸枣,瞅见一朵红艳艳的花儿,抬腿就 往山崖上爬。“哎呀!”尖叫一声。“怎么啦?”哥哥连忙跑到身边。“扎脚了,好疼。” 妹妹噘着嘴。他把妹妹抱到石头上,手一抖,刺儿就拽了出来。按着白白的、圆圆的脚趾肚, 好一会儿,血止住了。“背我吧。”妹妹撒娇。“想让背就故意扎破脚。” 他笑了,在车厢里笑了。妹妹还在县城高中苦读,将来也要上大学,父亲早逝,母亲持 家,收入菲薄,他是家里的全部希望。“马尾辫”突然盯了他几眼,看看手机,然后挤开人 群,溜到门口。可过了两站,她并没有下车。他仿佛做了错事,把头扎得更低了。他想,“头 条”的评论里又会多一条骂评。那些指责他都看了,可并不想回答,能说什么,无论说什么 只能换来更多的指责。 办公室,同事瞟他一眼,没说话,只是把一张废纸揉成一团。生意不景气,公司的气氛 一直很压抑。他伏案工作,自打进入公司以来,只要一到办公室,他就会进入兢兢业业的状 态,仿佛在课堂。老板轻拍他的肩,示意他跟过去。关上门,坐下,对面的脸歉意地笑笑。 “其实你挺优秀的,可公司生意难做,你在这儿屈才了,要是到家大公司更能发挥你的能 力……”他咬咬嘴唇,想,那碗该死的凉面。默默收拾东西,离开。天阴了,一定会下一场 大雨。他不能哭,在雷声传来之前,他多希望,马上能找到一个新工作。母亲在低矮的石头 房子里缝着衣裳,妹妹在课堂里埋头苦读。起风了。 记者发现了那位晨练的老人,连忙跑过去采访,给他看手机里的照片。 - 7 - “大爷,请问您对这个不让座的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小伙子,挺不错的,上了车一直捂着肚子,我呀一看就不对劲儿,赶紧让他坐下。 他还挺坚强的,说什么也不坐。我拽他硬让他坐下了。我去的地方不知道怎么走,这小伙子 用手机给我查地图,给我说得清清楚楚的,帮了我大忙了。” 记者按按头上的帽子,起风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他”被推上头条新闻之后,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令“他”倍感压力。 B. 小说通过主人公“他”的讲述,让众多人物如同幻灯片一般在读者眼前交替出现。 C. “他”家境贫寒,“他”渴望出人头地。却没想到“一碗凉面”让“他”出名了。 D. “淌下的汗珠犹如黄河一样弯弯曲曲”再现了母亲年迈却还在辛勤劳作的情景。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画面感很强,紧扣标题的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为情节的推进蓄势。 B. 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进行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上了“头条”后面临的处境。 C. “他”被老板委婉地解雇了。这样的结局,其实在小说前面已经有了明确交代。 D. 文末大爷的回答呼应开头,揭示“头条”幕后的真正内容,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8. 文中为什么要大量插入关于“他”的亲人的描述? 9. 文中多次写到“起风了”,其中开头和结尾两处分别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呼吁人们理性看待新闻事件,多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美好人性的光芒。②与后文老年人的 回答形成呼应,揭示幕后的真正原委,结构完整严谨。 9. ①开头的“起风了"既指主人公“他"的情感波澜,也指媒体和周围人对“他"的非理性评价 之风。②结尾的“起风了"指记者的纠偏和还原事件本来面目的理性评价之风。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要内容的能力。 B 项,“通过主人公‘他’的讲述”分析错误,“他”并非讲述者,是在作者的叙述和描写下, 众多人物交替出现。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 8 - C 项,“这样的结局,其实在小说前面已经有了明确交代”说法错误。根据前文“从小,他就 是出类拔萃的孩子。如今,他真的出人头地,上了‘头条’,每一个手机都能看到他那张清 秀而消瘦、略带忧郁的脸,并冲这张脸指指点点。”可见,前文没有明确交代,只是铺垫。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叙述方式的能力。 文中插入他亲人描述的语句主要有“他想起母亲佝偻着腰爬上一道道坡,在混着小石子的山 土里挖红薯的样子,起风了,母亲的脸被一岁岁的风涂抹成黄黑色,淌下的汗珠犹如黄河一 样弯弯曲曲。”“妹妹摘酸枣,瞅见一朵红艳艳的花儿,抬腿就往山崖上爬。‘哎呀!’尖 叫一声。‘怎么啦?’哥哥连忙跑到身边。‘扎脚了,好疼。’妹妹噘着嘴。他把妹妹抱到 石头上,手一抖,刺儿就拽了出来。按着白白的、圆圆的脚趾肚,好一会儿,血止住了。‘背 我吧。’妹妹撒娇。‘想让背就故意扎破脚。’”,从内容上看,这些描述体现了他对美好 亲情的怀念,同时展现了他以及亲人身上的真善美,与当前他所处的境遇形成对比,以此呼 吁人们理性看待新闻事件,多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美好人性的光芒。从结构上看,与结尾老 年人说的话“这小伙子,挺不错的,上了车一直捂着肚子,我呀一看就不对劲儿,赶紧让他 坐下。他还挺坚强的,说什么也不坐。我拽他硬让他坐下了。我去的地方不知道怎么走,这 小伙子用手机给我查地图,给我说得清清楚楚的,帮了我大忙了。”相呼应,结构完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开头和结尾含义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开头和结尾写“起风了”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其含义。开头写到“起风 了,吹皱了眉头。他。上了‘头条’,评论如潮。”“每一个手机都能看到他那张清秀而消 瘦、略带忧郁的脸,并冲这张脸指指点点。”这里的“起风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 他自己面对现在所处的境遇内心情感波澜起伏,这件事情带给他心灵上的冲击。二是众人对 他的指指点点的非理性评价之风。 结尾“记者按按头上的帽子,起风了。”这句话是在老人讲述完当时的真实情况之后的描写, 此处的“起风了”可以理解为事情真相得以澄清,还原事件本来面目的理性评价之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9 -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擢进士第。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阅鹰狗,所过 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 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 寰。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注],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武元衡,又击度, 刃三进断靴又伤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 三贼矣!”及病创一再旬,分卫兵护第,存候踵路。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钱 徽等尤确苦。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不然,两河亦将视此为逆顺。”会唐 邓节度使高霞寓战却,它相揣帝厌兵,欲赦贼,钩上指。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 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 渠一败便沮成计乎?”于是左右不能容其间。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统洄曲降 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初,元济禁偶语于道,夜不然烛,酒食相馈遗者以军法论。度 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 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 感泣。薨,年七十六。帝闻震悼。度临终,自为铭志..。会昌元年,加赠太师。 (选自《新唐书·裴度传》,有删改) [注]蔡兵,蔡州叛军。吴元济占据蔡州叛乱。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刃三进/断靴/又伤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B. 刃三进/断靴/又伤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C. 刃三进/断靴/又伤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D. 刃三进/断靴/又伤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坊,文中指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是唐代设立的管理皇帝鹰犬的机构。 B. 诏狱,奉皇帝的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也指奉皇帝的诏令审讯的案件。文中指前者。 - 10 - C. 节度,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置,授职时赐予双旌双节,总揽一区军、民、财政。 D. 铭志,墓志铭。志多用韵文,是对死者的颂扬等之词;铭多用散文,叙述死者生平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度正直刚强,犯言直谏。有小使扰乱官府,索取钱财,县令裴寰不奉承他们,被陷害, 裴度不顾皇帝生气,为裴寰辩解,最终裴寰被释放。 B. 裴度遭遇不测,获得保护。王承宗等人派刺客到京城行刺朝廷权臣,宰相武元衡被害,裴 度也遭遇毒手,大难不死,皇帝派兵守护养伤的裴度。 C. 裴度力主讨贼,皇帝信任。朝廷讨伐蔡州不利,大臣纷纷请求停止用兵,裴度坚决反对停 止用兵;一些大臣揣摩圣意想讲和,皇帝没同意。 D. 裴度为政爱民,团结民众。裴度进入蔡州,把吴元济设立的不合理的规定几乎废除;裴度 去看望蔡州士兵,有人劝他要防备,裴度表示信任民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2)及病创一再旬,分卫兵护第,存候踵路。 14. 朝廷讨伐蔡州叛军不利,群臣请求停止用兵,裴度主战,皇帝支持裴度是什么原因?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这样处罚固然合适,只是裴寰身为县令,爱惜陛下的百姓,怎么能治罪呢? (2)在他养伤的二十天中,皇帝拨派卫兵守卫他的住宅,看望问候的人接连不断。 14. 胜败是兵家常事,自古用兵没有常得胜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中止原来的计划。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句意:砍了三刀,斩断了靴带,又刺伤头部,裴度戴着毡帽,得以不死。随从的吏卒吓得伏 倒在地,惟独拉马的王义抓住刺客大声呼喊,刺客砍断了王义的手。裴度掉到沟里,刺客以 为他已经死了,就逃跑了。 “度冒氈”中“帽”是动词,裴度戴毡帽,主谓宾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 BD;“贼断义 手”中,“贼”做下句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1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 项,“志多用韵文,是对死者的颂扬等之词;铭多用散文,叙述死者生平等”错误,志多用 散文,叙述死者姓氏、籍贯、生平等;铭用韵文,是对死者的颂扬、悼念、安慰等之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 项,“裴度去看望蔡州士兵”错,由原文“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 可知,是裴度用蔡州牙兵在帐下侍候,有人劝裴度要防备,裴度不以为然。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1)小题的关键点:“责”意为“处罚”;“第”意为“只是”;“惜”意为“爱惜”。 第(2)小题的关键点:“病创”意为“养伤”“受伤”;“第”意为“住宅”;“踵路”意 为“接连不断”。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准确理解文中“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 留贼付朕。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的内容是回答 此题的关键。 参考译文: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考中进士科。升任御史中丞。宣徽院的五坊小使秋天放猎 鹰猎犬,所过之处扰乱官府,索取丰厚的供应和谢礼才离去。下邽令裴寰,是位有才干的官 吏,不奉承这伙人,这伙人诬告说裴寰口出恶言,将他投入诏狱,要以大不敬罪论处。宰相 武元衡婉言谏诤,皇帝怒气不消。裴度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说裴寰无罪,皇帝愤怒地说:“如 果裴寰真的无罪,就处罚小使;如果小使无罪,就处罚裴寰。”裴度说:“这样处罚固然合 适,只是裴寰身为县令,爱惜陛下的百姓,怎么能治罪呢?”皇帝的怒容消失,于是释放裴 寰。王承宗、李师道企图缓解蔡州的形势,就派刺客潜伏在京城,行刺掌权的大臣,已经杀 害了宰相武元衡,又行刺裴度,砍了三刀,斩断了靴带,又刺伤头部,裴度戴着毡帽,得以 不死。随从的吏卒吓得伏倒在地,惟独拉马的王义抓住刺客大声呼喊,刺客砍断了王义的手。 裴度掉到沟里,刺客以为他已经死了,就逃跑了。有人议论想罢免裴度,来安抚反叛的二镇。 - 12 - 皇帝愤怒地说:“裴度能够保全性命,这是天意!如果罢免他,正好中了叛贼的计。我依赖 裴度,足以打败这三个贼人!”在他养伤的二十天中,皇帝拨派卫兵守卫他的住宅,看望问 候的人接连不断。当时,讨伐蔡州再失利,群臣争着请求停止用兵,钱徽等人尤其坚决。裴 度上奏说:“这是腹心之病,不及时除去,将要酿成大害。不这样做的话,两河也将看我们 如何处理而决定是叛逆还是臣服。”适逢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退却,其他宰相猜测皇帝已 厌倦用兵,准备赦免贼人,试探皇上的旨意。皇帝说:“一胜一负,是兵家常事。如果用兵 常常得胜,那么古人为什么害怕用兵呢?而几朝圣王也不至于把这些贼人留给我了。今天只 议论将帅的勇怯、兵势的强弱、处置是否得当,哪能因一次失败就中止原定的计划呢?”于 是左右的人找不到间隙插话阻挠。李愬夜晚进入悬瓠城,捉住吴元济上报。裴度亲自统率洄 曲降兵一万人手持符节慢慢进城,安抚稳定那里的人。当初,吴元济禁止两个人在街上谈话, 夜晚不许点燃蜡烛,互相馈赠酒食的人以军法论处。裴度上任后,下令只有盗贼、杀人犯才 依法抵罪,其余的一律免除,行人来往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百姓才知道人生的乐趣。裴度 用蔡州的牙兵在帐下侍候,有人认为人心尚未安定,不能不防备,裴度笑着说:“我是彰义 节度使,首恶已经活捉,蔡州人都是我的人呀!”众人感动落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皇 帝听到消息震惊悲痛。裴度临终前,自己撰写墓志铭。会昌元年,加赠官太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甫 蜀主①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蜀主,指刘备。②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后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 B. 杜甫借古迹怀人,全诗虚实结合。空山、野寺勾起了诗人的回忆和想象。 C. 全诗语言虽然质朴自然,但写景状物形象明朗,情感也非常丰富。 D. 宫殿、祠堂、庙宇依旧,村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让诗人感慨万千。 - 13 - 16.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5. D 16. ①表达了对刘备大业未成而身先去的感慨。②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 亮的君臣一体的关系。③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 D 项,“宫殿、祠堂、庙宇依旧”理解错误,“玉殿虚无野寺中”是指野寺中隐约能回忆玉殿 行宫,表明宫殿是回忆想象的,不是“宫殿依旧”。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 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 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 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 慨。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 灵的安慰。 (2)杜甫《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茕茕孑立 (2). 形影相吊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 音 (5). 念桥边红药 (6). 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 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 “茕”“孑”“映”“鹂”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 14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知识创造者这个主体来反思当代中国的知识悲歌,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 我们要回答“我们的知识创造者干什么去了呢?”这个问题。一般的观察是,在中国社会中, 历来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智于孤”。今天的知识悲歌的根源就在于现代知识人已 经失去了“争智于孤”的局面,而纷纷加入了“争名于朝”或者“争利于市”中, 有 些知识人更为嚣张,要名利双收。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从前是“学而优则仕”,从学的目标就是从官,并且两者没有任 何边界。现在从学的目标已经大大超越了从官,并且两者之间有了边界。从理论上说,知识 分子和商业是远离的;从认同上说,知识分子显得 ,不能轻易谈钱的问题;从 制度层面来说,“士、农、工、商”的社会安排把知识分子和商人隔离开来。不过,现在情 形则不同了。知识分子以利益为本,公然地和企业走在一起,各个产业都“圈养”着一批为 自己说话、做广告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房地产能够走到今天那么荒唐的地步,和一大批被“圈 养”着的知识分子脱不了 ,因为这些人在为高房价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甚至 高雅 干系 随波逐流 B. 而且 高雅 关系 推波助澜 C. 甚至 清高 干系 推波助澜 D. 而且 清高 关系 随波逐流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改成“而纷纷加入了‘争利于市’和‘争名于朝’中”,为什 么? 20. 有人说,“圈养”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不能改。①从表达连贯看,应先说“争名于朝”再说“争利于市”。② 从复句关系看,要用“或者”不能用“和”,才与后面“名利双收”构成递进关系。 20. ①圈养,本义是指关在圈里饲养。②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知识分子比作是奴隶 或动物,他们被奴化,以利益为本,为特定对象服务站台。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往往单用。“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 “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此处是单用,用“甚至”。排除 B 项、D 项。 第二组,“清高”,指人品德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有时也指为人高傲,不合群。“高雅”, - 15 - 指高尚,不粗俗。此处“不能轻易谈钱的问题”用“清高”更合语境,排除 A 项。 第三组,“干系”,意思是指牵涉到责任的关系。语境涉及责任,用“干系”。 第四组,“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 响。“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此处是说助推 高房价,用“推波助澜”。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不能改。语言表达要前后衔接,表达一致;连词“和”表并列关系,“或者”表选择关系, 从复句关系看,要用“或者”不能用“和”,才与后面“名利双收”构成递进关系。从表达 连贯看,由前文“在中国社会中,历来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智于孤’”可知应先 说“争名于朝”再说“争利于市”。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重点词语的能力。 赏析词语,一般要指出词语的本义以及语境义。“圈养”,本义是指关在圈里饲养。语段“知 识分子以利益为本,公然地和企业走在一起,各个产业都“圈养”着一批为自己说话、做广 告的知识分子”中的“圈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把知识分子比作被圈养的奴隶或动物,他 们被奴化,“以利益为本”,为“圈养”他们给他们好处的对象“说话、做广告”。这个词 活画了知识分子为了利益被奴化的现实。 21. 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 见。 亲爱的校友: 你好! ①2020 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 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 2020 年 12 月 26 日(周六)上午 10 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 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 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 ××学校 2020 年 9 月 6 日 - 16 - 【答案】(1)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2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3)⑤ 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4)⑥修改:删去“荣幸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 必准时参加”,语气生硬,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 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很恰当,应用“光临”。⑥ 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 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 2000 多秒后,成功 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探测 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 7 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 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答案】①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②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③我国成功发射“天问 号”火星探测器,④开启火星探测之旅,⑤将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语段可分为两部分:“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 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 2000 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 测的第一步”是第一部分,可概括为: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我国成功发射“天问号”火星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 约 7 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 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是第二部分,介绍“探测器”未来的探测工作,可概括为: 将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最后将两部分内容加以整合即可,特别要注意“不超过 75 个字”的具体要求。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7 - 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高尔基 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莎士比 亚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雷锋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作为青年学子,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示例: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年突发的新 冠疫情中,有很多青年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 来,我们应不负韶华, 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正如梁启超和李大钊赞美的那样,青春充满着生 机和活力。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教 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 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 创造力、 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 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负了上天的馈赠。 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像习近平主席那样,树 立坚定的理想,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 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 90 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 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 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那些推迟了婚礼奔赴武汉参加抗疫斗争的青年,书写了最美的 青春……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 - 18 - 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 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 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 ,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 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散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 奋发困强。像鲁迅曾说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 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 担起自己的责任,辜负韶华,敢于在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关于“青春”的作文题目。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是高尔基赞美美好的青春,进而 提出要珍惜青春的看法。第二则是莎士比亚的话,感慨青春的短暂,进而提出不能虚度青春。 第三则是雷锋对青春的看法,真正的青春,属于力争上游的人,提出青年人应拼搏奋斗、具 有担当精神。纵观这几则材料,可从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敢于创造等各个角度来立意。 题目要求是写一篇主题班会发言稿,只要是围绕“青春”来写都可以,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 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 参考立意: 1.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2.舞青年姿态,唱责任之歌; 3.且以青春报国家; 4.以青春为笔,画创新画卷; 5.点亮青春,领航未来; 6.勇于担当,牢记使命; 7.中国梦,我的梦。 素材: 1.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主体。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任何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演进 都离不开进步青年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深刻指出:“实现这一 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次救亡图存爱国 - 19 - 运动,都是大批新青年的振臂疾呼和迅猛行动。红军长征更是一批革命青年创造的历史奇迹, 长征开始时 9 位元帅平均年龄 36.5 岁, 8 位大将 31.7 岁,48 位上将 25.9 岁,157 位中将 23.8 岁。当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青年必将 勇敢地承担起这一神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 推动中国实现历史跨越。 2.青年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研究的国际信息交流“动员项 目”中提出:“青年塑造未来。”青年的发展有着强烈的世界意义,具有塑造世界、塑造未 来的深层含义。“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青年是“民之亲”的重要基础。 当代青年在推动国 际交往和世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当代青年成长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 们思维开放,价值观更加包容,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愿意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同,有更加强烈的意愿。面对变革和调整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党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 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为新时代青年深化国际交流、参与国际 事务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广阔舞台。青年将在促进国家沟通交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进世 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青春不只是 00 后的年龄标签,更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气质与担当的代名词。美国作家塞缪 尔·厄尔曼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 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造物主赐予我们青春,不是让我们迷 茫与挥霍的,而是让每个人都拥有一段无所畏惧的历练,在摸爬滚打中锤炼出坚强的意志, 培养出卓越的创造力。我们将来能够登上的每一座高峰都由青春奠基,我们将来要成就的每 一番事业都是青春的梦想。 4.青年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少年周恩来“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诚如习总书记所言:“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青年当立 足高远,追求无限的可能。青春的热血会推动我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参考结构: 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本文立意精准,观点明确,标题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首段 开门见山,直入话题,点明青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首先从历史伟人写起, 点出周恩来、燕园学子留给我们年轻人的重要启示;然后探究青年人承担振兴中华大任的原 因;接下来,利用叶聪、嫦娥团队、哈工大学生的例子证明当今社会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 年。最后反面论证,分析青年网红的例子,点明其自私自利、不顾家国的品行。文章最后巧 - 20 - 妙引用鲁迅名言发出倡议,收柬全篇。此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