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4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4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于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不同范畴。二者的义理和内涵之隔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神思的心理特征是虚静,想象的心理特征是记忆;神思的思维特征是超越时空,想象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然而,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无论如何,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维,赞美神思或想象,就是赞美直觉,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这是神思和想象之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神思与想象之融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都是虚构。中西文学理论分别肯定了神思或想象的虚构性。陆机说:“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文赋》)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遁圆”的,即离开事物本身去描述这个事物。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要直接说它是方的,应该离开它的方的形状去说它是方的。同样,那个物象是圆的,也不要直接说它是圆的,应该离开它的圆的形状去说它是圆的。这就是离形得似,也就是陆机所说的“穷形尽相”。刘勰也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文心雕龙·神思》)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虚构,通过作家的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文学艺术形象和意象的创造都是"刻镂无形”的结果“离方遁圆”“到镂无形”能够创造出无数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 27 -‎ 西方对想象的认识一直纠缠着幻想的问题。幻想就是虚构。究竟幻想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黑格尔强调,“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即幻想和想象可能是一回事,可能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的是“纯然被动的幻想”,那种幻想不具有创造性,而想象则具有创造性。克罗齐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幻想是高于想象的,“幻想是创造者,而想象则不是”。无论想象是幻想也好,不是幻想也好,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加工创造,且不管它们对现实的改造是剪裁现实本身、添油加醋,或依据现实的逻辑凭虚构象,都带有虚构的成分,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神思和想象之融还表现在情感特征方面,这在中西文学理论中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这是因为,无论中西,文学艺术本身都是情感的产物,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情感。借助于情感展示人类的生存智慧,传播人文精神。无论神思还是想象都有强烈的情感参与,否则,神思和想象都会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因此,中国古代言说神思的发生,强调“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在神思的状态下,作家、艺术家以情感观照万物,如此一来,万物才灵动感人,最终实现心物交融。想象也大抵如此。想象之中有强烈的情感奔突,为此,才有浪漫主义诗学对想象义理的深化。康德说,想象力通过一个给予的表象而无意中被置于与知性相一致之中,并由此而唤起了愉快的情感。‎ 由此可见,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这是中西共同的文心。‎ ‎(摘编自李健《“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思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离开事物的本身去描述事物,它的心理特征是虚静。‎ B. 想象一般借助直觉思维作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它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C. 黑格尔认为不能混淆想象和幻想,因为想象具有创造性,幻想不具有创造性。‎ D. 中国古代文论家认为做到心物交融,方能以情感观照万物,进入神思的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指出神思与想象的隔阂,再分析二者合、融通,与文题中的“隔”与“融相应。‎ B. 全文侧重释神思和想象之融,论证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直觉思维、虚构和情感特征。‎ C. 文章运用引证和比较论证阐明,无论想象与幻想是否等同,二者均含有虚构的成分。‎ D. 全文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中西共同的文心在于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7 -‎ A.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范畴,虽有相融之处,但不能被混为一事。‎ B. 要创造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可以利用神思或想象。‎ C. 神思是通过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并无关联。‎ D. 无论神思还是想象,如要不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就应该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参与。‎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想象一般借助直觉思维作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它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错误,结合第一段内容和第二段“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白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可知“想象”等同于“直觉”或“直觉思维”,本项中“想象可以借助直觉思维”,则将“直觉思维”当作了“想象”的工具或手段。‎ C项,“黑格尔认为不能混淆想象和幻想,因为想象具有创造性,幻想不具有创造性”错误,原文第四段“纯然被动的幻想”,可知本项两处“幻想”一词的前面都需要用“纯然被动的”进行限制,方能符合黑格尔的语意,本项扩大概念范围。‎ D项,“方能以情感观照万物,进入神思的状态……方能以情感观照万物,进入神思的状态”错误,原文第五段“在神思的状态下, 作家、艺术家以情感观照万物,如此一来,万物才灵动感人,最终实现心物交融”,可知本项因果倒置,逻辑混乱,同时,原文这句话是作者演绎推定中国古代文论家的言论而来,不能完全理解为等同于中国古代文论家的观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论证中西共同的文心在于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错误,文章并非“论证中西共同的文心在于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这只是第三个分论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于论证“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 故选D。‎ ‎【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并无关联”错误,根据第三段内容推断,“并无关联” 表述绝对化,“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也出自《文心雕龙.神思》,意思是积累学识如同储藏珍宝,明辨事理来丰富才学,这是进行“神思”活动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或者说这样做对“神思”有所促进。‎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摘编自《光明日报》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 材料二:‎ - 27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之初就将绿色建设作为实现“引领世界机场建设,打造全球空港标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确保绿色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到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在机场各功能区及全部建设项目的全方位贯彻。‎ ‎(摘编自《今天投用的北京大兴机场是如何打造成为绿色三星建筑的》)‎ 材料三:‎ 路透社等媒体纷纷形容,这座机场“宛若展翅的凤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源,日本TBS电视台25日报道称,新机场内部移动也非常方便,安检后,即使是最远的搭乘口也只要步行8分钟即可到达。国内转机也只要30分钟,国内线转国际线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机场还使用了脸部识系统,“到处都是中国最新科学技术”。俄罗斯卫星新闻网25日称,该机场定位为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世界上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大兴机场开航就具备了世界最高等级的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这会有效减少雾霾等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称,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走进了双枢纽时代,京津翼地区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由华北空管局统一协调指挥的格局已经形成。‎ ‎(摘编自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兴机场科技含量高》)‎ 材料四:‎ - 27 -‎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未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逾1亿人次的需求。施工建设技术上的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65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98%,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大兴机场炫酷和便捷的体验背后,是一个个智能系统各司其职又集成协作。最核心的当属它的“智慧大脑”——以智慧机场为目标的信息系统。这一综合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平台为基础,搭建九大业务平台,包括19个平台、68个系统。这一系统协同运转起来,成就了大兴机场的种种“智慧”表现:通过统筹减少航班各节点等待时间,提升航班正常率;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通过智能标签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主动识别安全风险等。同时,先进的空管助航设备使大兴机场低能见度保障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兴机场还配备了目前国际上等级最高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极大提高了机场场面安全和场面运行效率。‎ ‎(摘编自朱竞若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高科技触手可及》)‎ ‎4. 下列不能体现北京大兴机场绿色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 A. 机场土地使用面积最大化,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水电耗费减少。‎ B. 机场内部移动很便捷,安检后8分钟内旅客可抵达任何搭乘口。‎ C. 航站楼巨大的屋顶完全是由8根C型柱支撑的,空间非常开阔。‎ D. 机场施工建设技术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国产化率达到98%。‎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外媒报道中,大兴机场到处体现了“中国最新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 B. 大兴机场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这得力于包括19个平台、68个系统在内的智慧信息系统的协同运转。‎ C. 材料三外媒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兴机场所取得的成就;材料四的报道用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颇具说服力。‎ D. 如果出现雾霾等天气状况,大兴机场借助空管等系统,将可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6. 有评论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与投运,是践行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典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A ‎ ‎6. ①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航空运输走进双枢纽时代,预示着京津冀地区航空运输将协调统一指挥,‎ - 27 -‎ ‎ 体现中国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②北京大兴机场从设计到施工建成全面践行绿色理念,体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北京大兴机场建设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国产化率高,体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机场施工建设技术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国产化率达到98%”错误,只能体现其科技水平,无法体现绿色发展特征,属于“答非所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错误,俄罗斯媒体评论中只是说大兴机场“定位”最大的国际机场,因此还不能说是“已经”,将或然说成已然。‎ 故选A。‎ ‎【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走进了双枢纽时代,京津翼地区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由华北空管局统一协调指挥的格局已经形成”,可知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航空运输走进双枢纽时代,预示着京津冀地区航空运输将协调统一指挥,体现中国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之初就将绿色建设作为实现‘引领世界机场建设,打造全球空港标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确保绿色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到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在机场各功能区及全部建设项目的全方位贯彻”北京大兴机场从设计到施工建成全面践行绿色理念,体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未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逾1亿人次的需求。施工建设技术上的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65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98%,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可知北京大兴机场建设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国产化率高,体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藻行(节选)‎ 茅盾 蕰草打了来是准备到明春作为肥料用的。江南一带的水田,每年春季“插秧”时施一次肥,七八月稻高及人腰时又施一次肥。在秀生他们乡间,本来老法是注重那第二次的肥,得用豆饼。有一年,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于是豆饼的价钱就一年贵一年,农民买不起,豆饼行也破产。‎ 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而且这“头壅”的最好的材料,据说是河里的水草,秀生他们乡间叫做“蕰草”。‎ 打蕰草,必得在冬季刮了西北风以后;那时风把蕰草吹聚在一处,打捞容易。但是冬季野外的严寒可又不容易承受。‎ 失却了豆饼的农民只好拼命和生活搏斗。‎ 财喜和秀生驾着一条破烂的“赤膊船”向西去。根据经验,他们知道离村二十多里的一条叉港里,蕰草最多;可是他们又知道在他们出发以前,同村里已经先开出了两条船去,因此他们必得以加倍的速度西行十多里再折南十多里,方能赶在人家的先头到了目的地。这都是财喜的主意。‎ - 27 -‎ 西北风还是劲得很,他们两个逆风顺水,财喜撑蒿,秀生摇橹。‎ 西北风戏弄着财喜身上那蓝布腰带的散头,常常揽住了那支竹篙。财喜随手抓那腰带头,往脸上抹一把汗,又刷的一声,篙子打在河边的冻土上,船唇泼刺刺地激起了银白的浪花来。哦——呵!从财喜的厚实的胸膛来了一声雄壮的长啸,竹篙子飞速地伶俐地使转来,在船的另一边打入水里,财喜双手按住篙梢一送,这才又一拖,将水淋淋的丈二长的竹篙子从头顶上又使转来。‎ 财喜像找着了泄怒的对象,舞着竹篙,越来越有精神,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 约莫行了十多里,河面宽阔起来。广漠无边的新收割后的稻田,展开在眼前。发亮的带子似的港汉在棋盘似的千顷平畸中穿绕着。水车用的茅蓬像一些泡头钉,这里那里钉在那些“带子”的近边。疏疏落落灰簇簇一堆的,是小小的村庄,隐隐浮起了白烟。‎ 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有些水鸟扑索索地从枯苇堆里飞将起来,忽然分散了,像许多小黑点子,落到远远的去处,不见了。‎ 财喜横着竹篙站在船头上,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景物,虽则熟习,然而又新鲜。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他感到自己胸里也有些什么要出来。‎ ‎“哦——呵!”他对那郁沉的田野,发了一声长啸。‎ 西北风把这肃声带走消散。财喜慢慢地放下了竹篙。岸旁的枯苇苏苏地呻吟,从船后来的橹声很清脆,但缓慢而无力。‎ 财喜走到船梢,就帮同秀生摇起橹来。水像败北了似的嘶叫着。‎ 不久,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赶快打罢!回头他们也到了,大家挖就伤了和气。”‎ 财喜对秀生说,就拿起了一副最大最重的打蕰草的夹子来。他们都站在船头上了,一边一个,都张开夹子,向厚实实的蕰草堆里刺下去,然后闭了夹子,用力绞着,一拖,举将起来,连河泥带蕰草,都扔到船肚里去。‎ 叉港里泥草像一片生成似的,抵抗着人力的撕扯。河泥与碎冰屑,又增加了重量。财喜是发狠地搅着绞着,他的突出的下巴用力扭着;每一次举起来,他发出胜利的一声叫,那蕰草夹子的粗毛竹弯得弓一般,吱吱地响。‎ ‎"用劲呀,秀生,赶快打!”财喜吐一口唾沫在手掌里,两手搓了一下,又精神百倍地举起了蕰草夹。‎ - 27 -‎ 秀生那张略带浮肿的脸上也钻出汗汁来了。然而他的动作只有财喜的一半快,他每一夹子打得的蕰草,也只有财喜一半多。然而他觉得臂膀发酸了,心在胸腔里发慌似的跳,他时时轻声地哼着。‎ 带河泥兼冰屑的蕰草渐渐在船肚里高起来了,船的吃水也渐渐深了;财喜每次举起满满一夹子时,脚下一用力,那船便往外侧,冰冷的河水便漫上了船头,浸过了他的草鞋脚。他已经把破棉袄脱去,只穿件单衣,可是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着;从头部到腰,他像一只蒸笼,热气腾腾地冒着。‎ 欸乃的橹声和话语声从风里渐来渐近了。前面不远的枯苇墩中,闪过了个毡帽头。接着是一条小船困难地钻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条。‎ ‎“啊哈,你们也来了么?”财喜快活地叫着,用力一顿,把满满一夹的蕰草扔在船肚里了;于是,狡猾地微笑着,举起竹夹子对准了早就看定的蕰草厚处刺下去,把竹尽量地张开,尽量地搅。‎ ‎“嘿,怪了!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路上没有碰到?”‎ 新来的船上人也高声叫着。船也插进蕰草阵里来了。"我们么?我们是……"秀生歇下了蕰草夹,气喘喘地说。‎ 然而财喜的元气旺盛的声音立刻打断了秀生的话:‎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 一边说,第二第三夹子又对准蕴草厚处下去了。‎ ‎“不要吹!谁不知道你们是钻烂泥的惯家!”新来船上的人笑着说,也就杂乱地抽动了粗毛竹的蕴草夹。‎ 财喜不回答,赶快向拣准的蕰草多处再打了一夹子,然后横着夹子看了看自己的船肚,再看看这像是铺满了乱布的叉港。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知道这里剩下的只是表面一浮层,而且大半是些萍片和细小的苔草。‎ 他放下了竹夹子,捞起腰带头来抹满脸的汗,敏捷地走到了船梢上。‎ 洒滴在船梢板上的泥浆似乎已经冻结了。财喜那件破棉袄也胶住在船板上:财喜扯了它起来,就披在背上,蹲了下去,说:“不打了,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 ‎“嘿!拔了鲜儿去,还说好看话!”新来船上的人们一面动手工作起来,一面回答。‎ 这冷静的港汊里登时热闹起来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提到“豆饼的出产地发生广所谓‘事变’”,将小说置于特定历史中,说明江南农民的生活困境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 27 -‎ B. 小说巧妙运用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财喜撑篙时的“按”“送”等词,打蕰草时的“刺”“绞”“拖”等词,都极具表现力。‎ C. 小说擅长描写心理,如“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准确抓住财喜感情变化,开掘出人物内心的细波微澜。‎ D. 小说的结尾“这满港的,都让给广你们罢”写出了财喜的善意,而“拔了鲜儿去,还说好话”则透出其他打蕰草农民的愤怒和嘲讽。‎ ‎8. 茅盾回忆《水藻行》的创作时说:“我写这篇小说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请以财喜为例,谈谈本文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农民的形象”。‎ ‎9. 本文从哪些方面渲染了具有悲剧意味的艺术氛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坚强乐观。在生活重压下依然生气勃勃、精神饱满,风趣的对话表现出乐观的性格;常以破空而起的长啸作生命的呐喊。②热爱劳动。冒着冬季野外的严寒打捞蕰草,有着熟练的生产技能与丰富的劳动经验;忙得“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热气腾腾”。③善良而又精明。不愿为争抢蕰草而“伤了和气”,设法赶在前头到达目的地,后又在蕰草所剩不多时主动退让;帮助病弱的秀生摇橹。 ‎ ‎9. 第一问:①农民“拼命和生活搏斗”,秀生带病从事繁重的劳作;②天气的寒冷恶劣、景物的枯菱凋零,描绘出冬日的萧瑟肃杀。第二问:以浓重的悲剧氛围烘托出人物心灵的坚强,构成巨大的艺术张力,使小说具有崇高的悲剧待征,有力地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这满港的,都让给广你们罢’写出了财喜的善意,而‘拔了鲜儿去,还说好话’则透出其他打蕰草农民的愤怒和嘲讽”错误,“善意”虽有,但也含着得意和嘲讽;而“愤怒”更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中国农民的形象”无疑是群像,包括财喜、秀生和其他农民,但最能体现“中国农民的形象”最本质特征的,无疑是财喜。就这篇小说而言,财喜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表,概括了财喜的形象特征,就反映出了“中国农民”的形象特征。“财喜随手抓那腰带头,往脸上抹一把汗,又刷的一声,篙子打在河边的冻土上,船唇泼刺刺地激起了银白的浪花来。哦——呵!从财喜的厚实的胸膛来了一声雄壮的长啸,竹篙子飞速地伶俐地使转来,在船的另一边打入水里,财喜双手按住篙梢一送,这才又一拖,将水淋淋的丈二长的竹篙子从头顶上又使转来”,可知农民们坚强乐观,他们在生活重压下依然生气勃勃、精神饱满,风趣的对话表现出乐观的性格;常以破空而起的长啸作生命的呐喊;“西北风还是劲得很,他们两个逆风顺水,财喜撑蒿,秀生摇橹”“欸乃的橹声和话语声从风里渐来渐近了。前面不远的枯苇墩中,闪过了个毡帽头。接着是一条小船困难地钻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条”,可知农民热爱劳动,他们冒着冬季野外的严寒打捞蕰草,有着熟练的生产技能与丰富的劳动经验;“赶快打罢!回头他们也到了,大家挖就伤了和气”“不打了,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可知农民们善良而又精明,不愿为争抢蕰草而“伤了和气”,设法赶在前头到达目的地,后又在蕰草所剩不多时主动退让;帮助病弱的秀生摇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签赏对文学作品构思技巧及作用的赏析能力。渲染原是中国西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从“渲染方法”上说,本文主要从人物、景物这些角度着眼。人物角度,可以从“农民‘拼命和生活搏斗’”,以及“秀生带病从事繁重的劳作”等角度回答。景物角度,可以从“天气的寒冷恶劣、景物的枯萎凋零描绘出冬日的凄苦悲愁”等角度回答。如写“富人家傲然的坟园与穷人的挣扎生活形成对比”,亦可。“事变”等社会环境在小说中只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不宜作为“渲染”来看待。题目中“有何作用?”究竟指“具体渲染手法的作用”,还是指“渲染之后的艺术氛围的作用”需要厘清。但,“具体渲染手法”必然通过“所渲染的艺术氛围”才能发挥作用,二者不可分。从“艺术氛围的作用”上说,主要从人物、主旨角度着眼。通过环境的恶劣反衬财喜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的坚韧与拼搏的生命力,丰富与充实人物形象。浓郁的悲剧艺术氛围的瘟染,有力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也增添小说的艺术张力引发读者的体验与深层思考。如结合“盲人家做然的坟园与穷人的挣扎生活形成对比”,回答“揭示了农民困苦的深层原因,反映不同阶层之间复杂的社会矛盾,利于拓深小说的主题”亦可。‎ - 27 -‎ ‎【点睛】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演染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少聪敏,有口辩。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年十三,从父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于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夔与国子博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延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因而得罪,议寝不行。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数载,迁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五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以父免职,夔亦去官。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帝然之,即日拜鸿胪少卿。其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盗贼蜂起,所在屯结,夔奉诏巡抚关中。突厥之围雁门也,夔领城东面事。夔为弩楼车箱善圈,一夕而就。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史臣曰:夔志识沉敏,方雅可称,若天假之年,足以不亏堂构矣。‎ ‎(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B.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C.‎ - 27 -‎ ‎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D.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属古代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 洗马,太子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等。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 华夏,最初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为神州及汉族的别称。‎ D. 除名,封建时代对官吏的一种惩罚。此外,罢、黜、贬谪、右迁等也属于惩罚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夔多才善辩,知识广博。他自幼聪敏,富有口才;少年时就能够与众儒辩论,受人称赞;他博览群书,擅长骑射。‎ B. 苏夔通晓礼乐,深受赏识。他著有《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音乐才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 C. 苏夔人生坎坷,屡遭挫折。仕途上,他两次因父亲缘故而被罢免宫职;生活上,他重视亲情,因母亲去世哀伤而死。‎ D. 苏夔临危不惧,御敌建功。突厥围困雁门关时,他组织军民短时间完成弩楼、车箱和兽圈的制作,凭借军功晋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 ‎(2)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于是苏夔、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十分之八九。‎ ‎(2)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 27 -‎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他的父亲改成这样颇,为有识者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宫赏识他,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 ‎ ‎“颇为有识所哂”中,“为……所”被动句式,之间不断开,排除B;‎ ‎“杨素甚奇之”中,“杨素”主语,之前断开,排除D;‎ ‎“素每戏威曰”中,“戏”的宾语是“威”,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项,“除名,封建时代对官吏的一种惩罚……右迁等也属于惩罚方式”错误,“除名”指即开除官籍,“右迁”则指升职,二者所指不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他著有《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音乐才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错误,原文是“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应该是礼乐两个方面,而不只是凭借以音乐才华。‎ 故选B。‎ ‎【13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俱”,共同;“署”,签名;“十八九”,十分之八九。(2)中“领”,兼任;“以”,凭借;“勤”,致力于。‎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7 -‎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自幼聪敏,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同时懂得骑射。十三岁时,随其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赢得杨雄骏马而归。十四岁时到国子盗,与众儒辩论,言辞意趣颇有水准,见者无不称赞。成年之后,博览群书,对音律尤其自信。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他的父亲改成这样,颇为有识者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宫赏识他,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后来与沛国公郑泽、国子博士何妥商议宫廷乐礼,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持己见。于是苏费、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土分之八九。何妥愤怒地说:“我讲学(席间函丈:讨论、钻研学问时,保持丈许距离,以便指画)四十多年,反被一个毛头小儿所屈辱!”苏夔由此获罪,议案被搁置没有施行。著《乐志》十五篇,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几年后,调任太子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年,文帝语令天下举荐通晓礼乐之本的人,晋王杨昭当时担任雍州牧,推举苏夔应举。苏夔与各州所推举的五十多人觐见,高祖(隋文帝杨坚)望着苏夔对侍臣说:“只有这个人,才符合我下令推举的心意。”在这时,苏夔与晋王结为朋友。隋炀帝即位,调任太子洗马,转任司朝谒者。因为父亲被免职,苏夔也一同离任。苏夔后来历任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皇帝曾经从容地对宇文述、虞世基说:“四方少数民族相率服从,要到朝廷参加庆典,鸿胪这个官职,必须归属仪容善美使人景仰之人。是否有多才多艺,容貌仪表美好,可以接待酬对宾客的人,去做这件事呢?”朝臣都推举苏夔。皇帝认为很合适,即日任命他为鸿胪少卿。这以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相继爆发起义,所到之处聚众起事,苏夔遵奉诏命巡抚关中。突厥围困雁门关,苏夔兼管东面事务。苏夔制作弩楼、车箱、曾圈。一个晚上就完成了。皇帝见到之后认为很好,苏夔凭借军功晋升通议大夫。因为父亲之事获罪,被开除官籍当了平民。又遇到母亲去世,哀伤过度而死去,时年四十九岁。史臣说:苏夔志向见识沉着敏捷,正直高雅,值得称赞,如果老天延长其寿俞,就足以子承父业,增光添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辛弃疾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朋友间的酬和诗,第一句扣题点出新居是元宵节刚过开始营建的。‎ B. 第二句赞叹虽然是草堂,但是装饰精致,加上山环水绕,风景之美,宛如画卷。‎ C. 第六句以反诘表达对发奋苦读的重视,亦可见诗人怀才不遇只能读书的苦闷。‎ D. “此心留待”写出诗人壮心不已,趋于慷慨豪迈,冲淡了“种木”句的伤感之情。‎ ‎15.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所言:“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请简要分析本诗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答案】14. B 15. ①“畴昔”“只今”两句化用塞翁失马、濠梁观鱼的典故,刻面诗人罢官闲居郁郁不平却又旷达乐观的心态;②“苦无”句化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以及杜志难酬的无奈。③诗人借用前人寓言、故事和诗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蕴更加丰厚悠远,语言更加典雅妍丽。‎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装饰精致”错误,于诗无据,曲解文意,第二句“四面溪山画不如”,意思还是草堂四周是高山和溪流,连画中景也比不上,但是看不出“装饰精致”。‎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畴昔”“只今”两句化用塞翁失马、濠梁观鱼的典故。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濠梁观鱼是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后遂用“濠梁观鱼、濠上观鱼、观鱼”等表示纵情山水,逍遥游乐,或借指游乐之所。刻面诗人罢官闲居郁郁不平却又旷达乐观的心态。“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化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以及杜志难酬的无奈。诗人借用前人寓言、故事和诗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蕴更加丰厚悠远,语言更加典雅妍丽。‎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亲身体验,通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句的对比,强调与其整天去空想,不如努力去学习。‎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意象神奇而空灵,上句描绘出宏阔而寂寥的境界,下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 27 -‎ ‎(3)龚自珍《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沧海月明珠有泪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须臾”“沧”“玉”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良渚古城有皇城、内城、外城三重结构,有宫殿与王陵,有城墙与护城河,有城内的水路交通体系,有城外的水利系统,作为国都,其规格已________。可以说,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史的________圣地。( )。其实,只要打开思路,我们就可以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是体现在玉器上。与以往人们喜爱的装饰玉器不同,良渚人的玉器不仅仅是美观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_________ 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良渚古城的发现,使良渚文明的确立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 绰绰有余 实证 反映 一锤定音 B 游刃有余 实证 反应 一唱百和 C. 绰绰有余 铁证 反映 一锤定音 - 27 -‎ D. 游刃有余 铁证 反应 一唱百和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B. 除了青铜器和文字,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 C. 对于国家文明的要求良渚文化各个方面已达到,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D. 除了青铜器和文字,国家文明在各个方面的要求良渚文化已经达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体现在玉器上的。‎ B. 青铜器承载文明社会中的礼制规范的意义,良渚文化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C. 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D. 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绰绰有余:形容很宽裕,用不完。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根据语境“其规格已”,填入“绰绰有余”。‎ 第二组,实证:实际的证据。铁证:确凿的证据。根据语境“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史的”,填入“实证”。‎ 第三组,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根据语境“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填入“反映”。‎ 第四组,一锤定音:比喻先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很多。根据语境“使良渚文明的确立”,填入“一锤定音”。‎ 故选A。‎ - 27 -‎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A、C项,两项侧重点在于“除了文字和青饲器”,而非“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要求”排除AC;‎ D项,“国家文明在各个方面的要求良渚文化已经达到”错误,语序不当,句式表达不规范,改为“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原句“……是……的”表示强调,A项缺少“是”,排除A;‎ B项,原句“就……来说”使用不当,但是B项“良渚文化……体现在玉器上”也搭配不当,曲解文意,据此排除B;‎ D项,原句主干“青铜器……承载……的意义,(青铜器)……体现……”,后一分句违反主语一致性原则,搭配不当,据此排除D。‎ 故选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27 -‎ 让孩子适当感觉无聊,学会发呆,会让孩子更有创造性,也更健康。人的有意注意时间有一个阈值,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大脑能够很好地吸收外来信息的刺激。________,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大脑就会疲劳,人的思考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在紧张的学习间隙里,孩子发发呆走走神,其实是在被动地让大脑__________,消除疲劳。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这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研究表明,适当地发呆,让自己________,可以使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优化性格,改善容易急躁、常有时间紧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 ‎【答案】 (1). ①如果超过这个阈值 (2). ②获得短暂的休息 (3). ③处于松弛反应状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题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该语段论述的是孩子适当感觉无聊,学会发呆,会让孩子更有创造性,也更健康的问题。第一处根据“人的有意注意时间有一个阈值”以及“大脑就会疲劳,人的思考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可知关键词应是“这个阈值”,可以填写“如果超过这个阈值”;第二处根据“大脑就会疲劳”和“消除疲劳”,说明是围绕着大脑的疲劳问题来讲的,可以填写“获得短暂的休息”;第三处根据“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和“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说明关键词为“松弛反应”,可以填写“处于松弛反应状态”。‎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一般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阅读下面这段新报道,总结提振消费的两种方法。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个字。‎ 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型消费拉动型转变。当前,我国假日消费仍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购物消费等作为假日消费的主要方面,具有消费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也存在人多拥挤、消费体验不佳的问题。从消费品供给角度来看,目前也有消费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针对家庭亲子的文化消费产品总体不多,文化街、步行街等消费场所的产品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 ‎【答案】①引导消费者分时、错峰休假;②提升消费产品的内容和品质。‎ ‎【解析】‎ - 27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文段共四句,第一句“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型消费拉动型转变”是背景;第二句“当前,我国假日消费仍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购物消费等作为假日消费的主要方面,具有消费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也存在人多拥挤、消费体验不佳的问题”,从“假日消费”谈消费的时间性问题;第三四句“从消费品供给角度来看,目前也有消费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针对家庭亲子的文化消费产品总体不多,文化街、步行街等消费场所的产品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这是“从消费品供给角度”谈消费产品的内容和品质等问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 ‎——推荐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备受欺辱。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计其数,割地赔款也成了“家常便饭”。危难关头,周总理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他化笔为刀,于此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约,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他呐喊:“事急矣!时逼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 27 -‎ 于彼时,“多难固邦国”警醒了民族,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民心;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 ‎“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中国是团结凝聚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民族。古有刘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有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古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有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古有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之于天下矣”;今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心齐,泰山移,《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中命运共同的民族凝聚观值得一读。‎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时势造英雄,因为只有在黑夜的呼吸中,明亮才格外珍贵,呼喊才格外警醒。中国的强大,是靠困苦中奋进的民族脊梁支撑而起的,砥砺前行才会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才能愈加茁壮。‎ ‎“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诚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03年非典如此,20年的新冠亦然。从史康曦放弃婚假的个体爱国心,到援鄂医护队的群体报国心;从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逆行的爱国仁心,到清明各族人民的哀悼的尊重之心,无不诠释中华民族对脚下土地,对所处富强之国的赤子拳拳之心。‎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会使中华大地上的人民气馁,只会让生命的火种愈发耀目。百年前,周总理于《或多难以固邦国》中呼唤觉醒;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将以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携中国精神奔向兴盛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 27 -‎ ‎【审题】材料总共两句话,各为一层。(1)第一层首先诠释概念,“中国精神”的内涵有材料中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任选三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为国为民等,但是不可偏离“中国精神”。在诠释概念之后,材料举出具体人物为例,意在引导考生回忆并思考这些伟人的作品,让思考有一个落脚点,不至于临时手足无措。但在注重限制性的同时也强调开放性,所以并不直接点出具体著作或篇章,以免考生先入为主,不做深思,形成“千人一书”“千人一文”“千文一诗”的局面。(2)第二层侧重描述一些著作者(三位诗人)思想转变的历程,背景是“国难当头”,转变则指从象牙塔走向现实(康白情)、从幻梦走向战斗(何其芳)、从个人走向家国(戴望舒)。这也体现了国学大师钱穆的看法,即“中国精神”在承平盛世往往不太彰显,反倒是在危难乱世,它“更为壮旺而健伉,坚强而有力。亦如松柏之长青,并不见异于阳春和煦之日,而更益见异于严冬大寒之天”,“必待岁寒,始为人知”。提示语分析:(1)内容方面,要注意考生作文中所选择的具体作品。①提示语中提到《中国精神读本》,考生可以“就地取材”,就本书阐发自己的感悟,但要注意是否存在“抄袭原材料之外别无新意”的问题,也就是根本未曾阅读过此书的问题。②提示语中提到“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但并未要求所选作品一定出自这一时期,表面上看可不做限制;但“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一限定,表明实际上还是要求所选作品出自这一时期为佳。因此,所选作品大致出自这一时期,应当作为“一类作文”的基本要求。③提示语中说:“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所选作品应当具有重要甚至重大的历史意义,或者具有代表性。④所选作品除了要注意是否在时间段之内、是否具有思想意义之外,还要区分所选作品思想意义的深浅和现实意义的大小,以及考生对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阐释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立意】中国精神永传承;践行“中国精神”;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等等。‎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推荐的是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一书。一二段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整体解释,“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最后一段强调“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素材】1.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 27 -‎ ‎2.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 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 - 27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