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厦门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积累(25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样磨成针”,这和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正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2)白居易《琵琶行》善用比喻手法摹写音乐,“__________”一句用雨声形容乐声急切粗重,“__________”一句用鸟鸣声形容乐声婉转流利。(3)相传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于鹊桥,人们相信这圣洁美好的一刻,能抵得上人间千万次的相聚,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正表达了这类好期待。(4)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泰山上白雪皑皑、雪光明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理解(本题共4小题,12分)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上阕用词精妙,如“争”刻画了百舸竞发的热烈场面,“击”写出了飞鹰的矫健,“翔”表现了游鱼的自在,充满动态美。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壮丽的图景,营造出宏阔的意境,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情感热烈奔放。C.《致云雀》中的“云雀”是雪莱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诗人通过讴歌云雀,表达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深情向往。D.《百合花》通过对通讯员枪筒中插着的树枝、衣肩上的破洞及给“我”的两个馒头等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芣莒》采用重章叠唱,通过“采”“掇”“捋”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展现从采、摘、收盛直至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劳动者的愉悦之情。B.《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典故,诗人将自己与周公对比,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失落之情,并表达要振奋精神、一统天下的决心。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梦境中仙府日月高照、楼台辉煌、老虎弹瑟、鸾鸟驾车……想象奇特,变幻莫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D.《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七组叠词,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展现词人处境之孤独、心情之凄怆,渲染山浓郁的悲愁气氛。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荀子在《劝学》中学习,这与其人性本恶的哲学思想相关,他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引导使人向善。B.韩愈的《师说》以“传道受业解惑”概括了“师”的职责,这里“道”指儒家思想,“业”指儒家经典,“解惑”指解答“不知句读”的疑惑。C.毛洋东的《反对党八股》在剖析党八股的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按照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来论述,有破有立,令人信服。D.鲁迅的《拿来主义》妙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憧,如以“鱼翅”比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中有利有弊的部分。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都的秋》中秋的“清”“静”“悲凉”是郤达夫传统文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对破屋、槐树落蕊等寻常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他独有的审美体验。B.《我与地坛》中“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那些建筑和景物,抚慰着作者的心灵,引发他对“生与死”以及“怎样活”的思考。C.《赤壁赋》中“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也仿佛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写出他从苦闷走向乐观的心路历程,展示出他豁达的胸襟。D.《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山水游记,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文字素朴雅正,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6.下列有关《乡土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中,人们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由此形成熟人社会。B.与西方社会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不同,乡土社会呈现出同心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C.依靠传统的力量,通过教化,人们服膺于“礼”,乡土社会的秩序便得以维持。 D.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而血缘则是身份社会的基础。7.下图是《乡土中国》整本书的内容框架图,请在其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分)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材料一:“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11月28日胜利返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团队为“奋斗者”号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在研制载人舱球壳过程中,研究团队突破了载人舱材料、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以往,深潜器主要使用Ti64材料,这种材料在万米海深的极端压力条件下,在强度和韧性上不能满足我国载人舱的目标尺寸和厚度要求。金属研究所发明了具有良好热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性能的钛合金Ti62A,成功解决了载人舱球壳的材料难题。金属研究所还在高强高韧钛合金的焊接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超大尺寸与厚度材料的全电子束一次焊接,向来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研究团队用超大厚度高强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实现了技术跨越。这种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将显著提升我国钛合金应用水平。(摘编自沈殿成《“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球壳“钛”厉害》,中国新闻网2020年11月28日)材料二:“奋斗者”号的万米载人深潜舱,可以容纳三名潜航员。此前,日美等国的万米载人深潜器最多只载两人。多携带一人,就意味着载人舱球体直径要增大许多,所承受压力会成倍增长。“这样的材料太难找!既要强度足够高,又要韧性足够大,还要能够真正造出来!”负责“奋斗者”号关键设备载人舱研制的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杨锐说,“制造这样的钛材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唯一出路只有自己造。”中科院金属所牵头,联合宝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航工业制造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建全海深钛合金载人舱研制“国家队”。 最关键的一步是从理论上寻找突破。从2013年起,团队冥思苦想寻找载人舱材料的突破口。就在2014年春节,杨锐读到大学同学十几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豁然开朗:钛合金材料中有害相的消除,可以使高强度的钛合金变得韧性十足!于是,团队马上开展实验。整个过程中,许多瓶颈的突破依靠的是基础研究。比如,团队辛苦打造的超大超厚的钛合金球焊接时遇到问题,由于焊缝重熔发生相变,结果“一夜回到解放前”,整个大球因自身热应力而裂开。此时,又是此前的相关理论研究解决了难题——研究团队发现,根据元素周期表,将位于钛下面的元素替换成其右边的元素,就能很快解决问题。(摘编自许琦敏《胜利返航!“奋斗者”号万米深渊归来,哪些神器助力探底成功》,《文汇报》2020年11月28日)材料三:安装有宝钛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生产的钛合金载人球舱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沿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这已不是宝钛制造第一次出现在大洋深处了。3年前,宝钛的材料就装配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载人舱上。11月13日上午,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位于宝鸡市的宝钛集团。提起“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宝钛公司总经理贾栓孝仍激动不已,“宝钛就是要做世界钛行业的No.1!"如今,“宝钛”牌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中国钛”的代名词。在观摩活动现场,宝钛展出了钛水杯、医疗用钛、钛“文房四宝”……今天的宝钛,研发产品不仅瞄准“高大上”的尖端科技,也越来越贴近群众生活。钛材应用正在从“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向民用领域延伸。(摘编自王向华等《宝钛深度:从4500米到10909米》,《陕西日报》2020年11月14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搭载3名潜航员的“奋斗者”号载人舱,能承受万米海深压力,其中一个原因是载人舱使用的Ti62A钛合金材料强度高、韧性足。B.针对高强高韧钛合金球,接时出现的难题,科研团队设计了新的思路,解决了因焊缝重熔而裂开的问题,实现了技术跨越。C.2017年宝钛材料就运用在下潜4500米的“深海勇士”号上,今年宝钛制造又出现在大洋深处,这反映了宝钛公司在钛行业的雄厚实力。D.“宝钛”牌钛材已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中国钛”的代名词,这是促使宝钛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大国重器向民用领域延伸的动力。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二报道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介绍“奋斗者”号载人舱材料的技术突破,材料二介绍钛合金新材料发明的理论依据。B.材料二、三引用人物原话呈现新闻事实,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豁然开朗”“激动不已” 等描述,增强了新闻现场感。C.综合三则材料通过报道“奋斗者”号的相关新闻,展示了中国科研的雄厚实力和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力量,提振了民族自信心。D.综合三则材料可见,相关基础理论的转化和应用可提升钛合金技术水平,进而促进钛合金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0.“奋斗者”号载人舱球壳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4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1~13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读书能够获得知识。那人又为什么要获得知识呢?我想答案不外乎是,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让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能够让你摆脱愚昧等。宋真宗赵恒说得更为直白,“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读书的好处真不少。我并不否认读书会带来这些功利性价值,但如果只定睛于读书的功利性价值,那你就接受了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为了成功,你可以不择手段,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无法接受失败。而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我们何必害怕失败呢?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取得多少辉煌,而是在挫折中能勇敢地爬起来。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视内心的丰富。孔门七十二贤,不乏博学多能、高官厚禄者,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却是单纯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说颜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注重德行。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不可能习得。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常会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配合。因此,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必须去追求非功利性的价值。在我看来,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从表面上看,读书是一个悖论: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题来越觉得自己无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读为鼓励人多读书。其实庄子的意思完全相反,他想说的是,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会让自己非常疲惫。这话表面上很消极,但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对知识的无限性保持足够的谦卑,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所以,读书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进而激发我们用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摘编自罗翔《致法学新人的第一封信:关于读书》)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功主义的哲学以成功作为衡量读书价值的唯一尺度,这种价值取向令人担忧。B.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经历失败,读这些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学会接受失败。C.读书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进而能够激发我们探索未知世界。D.读书能获得知识,但知识也会让人骄傲,追求单纯的知识并非读书的真正目的。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写给法学新人的一封信,语言平实,句式多样,人称使用自由灵活,更好地实现了交流的目的。B.作者并不否认读书会带来一些功利性价值,但更强调这种读书观的危害,并通过具分析倡导非功利性读书观。C.颜回安贫乐道,深受孔子的欣赏,作者借此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视内心的丰富。D.文章最后一段重点分析人们误读庄子的原因,提醒我们对知识保持谦卑,指出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13.某班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同学读一本文学名著。有同学说,名著未必考,读它干什么?请结合材料予以劝说。(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4~16题。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节选)马金莲羞脸鬼,羞脸鬼,端个瓦盆要浆水。这是我们编的顺口溜儿。快做晚饭的时候,二奶奶来了。她个子小腿短,走路慢悠悠的,微微撇着脚,她的鞋永远是不会穿起来的,不管是烂鞋还是刚上脚的新鞋,她一律将后跟踏倒,像拖鞋一样耷拉着。奇怪的是她这个样子走路,竟然没有一点声息,像一只猫儿在轻轻走过。我也曾将自己的鞋子故意踩倒试过,一迈步鞋子在脚后跟上拍打着,呱嗒呱嗒作响。可见二奶奶她这穿鞋走路已经练出了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二奶奶来了还会有什么事儿呢,肯定是来借东西了。我们的目光习惯性地去看地腋下,看见一个瓦盆夹在那里。这就对了,又要浆水来了。奶奶每卧一大缸浆水,可以说都被我家和二奶奶家平分着吃掉了。二奶奶要是有三天时间不来我家要浆水,我们就会觉得有点反常了,心里反倒会不踏实了。 有时候,爷爷看见二奶奶夹着瓦盆进来,就不无幽默地感叹:世上的人要是能活活懒死,最先完蛋的可能就是她了。二奶奶自然不会因为懒惰而死,相反活得好好的。因为好吃懒做,她的面目显得远比岁数年轻。把她和我们的奶奶放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艰苦的劳作对一个女人容颜的损害有多可怕。二奶奶在她家里耍奸溜滑,地里的活儿很少参加,针线上缝缝补补、锅灶上洗洗刷刷的活儿也都指挥着女儿干。女儿才有多大呢,站在地上比炕沿高不了多少。她这些行径我们真的很看不惯。不过也只能看着在心里犯嘀咕罢了,我们管不着,那是人家家里的事儿。然而说起这要浆水,就不仅仅是她自家的事情,她这么天天天天地来向我们要浆水,我们就不厌烦吗?卧浆水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担水烧火,累人,费柴火,不是件轻松活儿。我们辛辛苦苦做好了,她就来吃现成的。况且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的。谁受得了啊?我妈受不了了,凉着脸接过瓦盆放在案板上,不说话,只是薄薄地笑着。二奶奶不说话,从这笑的神态里闻出了和平时不一样的味道,地走过去自己揭开缸盖,踮着脚往里瞅,哟,新卧了浆水啊?一股煮干菜微微发酵后的酸味儿飘散了出来,谁都闻得出这是真正的浆水味儿,只是还没有发酵好,浓郁的菜腥味还没有消退。二奶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她悻悻地夹上瓦盆离开了。这是我们家唯一能理直气壮地拒绝二奶奶讨浆水的理由,说出来不怕得罪地。平时我们是不敢这么直接回绝二奶奶的。爷爷和二爷爷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没娘,兄弟间的关系要比别人亲厚得多。二爷爷手头紧困的时候就来向爷爷借钱,爷爷每次都不会让他空手而回。有一年,爷爷缝了个二毛皮大衣,穿着出去,看见二爷爷穿着单薄,冷得脸色都白了,就脱下皮衣披到兄弟身上,说送给他了,自己再做一件就是。直到第二年冬天来临,爷爷也还是没能够穿上新做的皮衣。因为二毛皮很贵,我们家宰的羊皮一般拿出去卖了,就算留下两张,请人做的手工费很高呢。家里哪有那么多闲钱去干这个。多年后,奶奶说起来还有着怨言,其实心有怨言的不止奶奶一人,只不过那第二个人没敢说出来罢了。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她十分有意见呢。一来这皮衣确实貴重,是我大舅舅亲手做的。大舅舅干了半辈子皮毛活儿,到后来只要闻到硝水泡皮子的味道就恶心得直想吐,但他又重操旧业为我爷爷做了一件皮衣,这是何等的重视啊。爷爷一时兴起,将皮衣拱手送人了,这让我母亲觉得尴尬。你说这要是传到了舅舅的耳朵里,他会怎么想呢?爷爷还能开口让舅舅给他再做一件二毛皮衣吗?——自然是不能的。 二来嘛,二爷爷一家人拿去了我爷爷的二毛皮大衣,却一点感激的意思都没有。所以二爷爷穿着那件二毛皮衣走亲成、出远门的时候,我们看见了都觉得心里酸酸的。要知道这样的二毛皮大衣穿在身上,会让一个男人马上变了样,他的架子一下子就立起来了,显得高大、尊贵。穿了皮衣的二爷爷和爷爷走在一块儿,给人感觉他的气度风范俨然就是兄长,而爷爷反倒成了猫着腰的兄弟。这一份像样的衣着带来的体面就这样被爷爷拱手让给了他的兄弟。奶奶是个老实人,但是为着这件皮衣,她很多年都耿耿于怀,说起来就忍不住抱怨爷爷。还是说浆水和酸菜吧。它们是同一口缸里待着的,但不是同一个事物。从浆水缸里捞出的菜,就是酸菜。泡着酸菜的水,就是浆水。可见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中两口子的关系,就像我家和二爷爷家的关系。等到新的浆水卧成时,奶奶照例会端一大盆浆水给隔壁的二奶奶家送去。一来叫二奶奶一家赶紧尝一尝新浆水。二来等于在告诉二爷爷家,可以继续来我家要浆水吃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缸浆水的馨香滋养两个家庭的日子又开始了。(有删改)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还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孩童自编的“羞脸鬼”顺口溜开篇,引出二奶奶的出场,生动有趣,也借此暗示她向我们家要浆水并非偶尔为之。B.二奶奶将鞋后跟踏倒、拖着鞋子走路等细节,写出了二奶奶的懒散拖拉、自私傲慢,也为后文写她靠蹭浆水度日埋下伏笔。C.标题中的“1987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浆水和酸菜”把读者带入了日常生活情境,让读者跟随“我”追忆过往的生活。D.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淡而有味,特别是“还会有什么事儿呢”“谁受得了啊”等口语的使用,如拉家常,充满生活气息。15.文中说“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16.本文借助孩子的口吻来讲述两家人的故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小南山记[明]吴延翰小南山距城南稍东十三里,土脉奋起,为长冈,又攒簇为小丘。其支络从西北来,逶迤而东抱,白云寺出其襟,如半月;又跨两堤,中断为潦水,流为蒌溪,寺藏不见,望之苍然:盖崇峻若不足,而幽窗有余焉。始吾将营万柳,卜所宜,瞻眺左右不能去,因憩寺榻,少起,环山行,径翳塞,数步问不可进。丛薄中惟闹鸟声,竟日无人迹,心甚说之,谓此殆可以休老,遂定业焉。岂若将遇而适得吾分者与!岁癸巳,家居,复病卧山间,乃 得以共瑕,剪榛棘,剔槁与灌,灼其蔓,自所通处,为一小径,经东山脊,宛转入西山麓,得竹数千挺,可往来,名“穿云迳”。迳幽处,得松数百株,架为椽,少可休歇,名“借云亭”。亭东土突处,因势为跌①,可坐,名“看云台”。台南窍处,烟云滃若,丛桂交其中,可枕藉,名“栖云谷”。故崎岖者可登,窈窕者可藏,夷旷者可偃仰,闲寂雅秀者可歌可啸,而林木呈萌,景物效爽,山之名遂定矣。乙未,废弃②入山,稍复营次。无外物婴共心,愈觉闲逸,意所极处,不复知有天下名胜。盖山之荒僻,与吾独称,故相待而安,谓“若将遇之而适得吾分”,非与?夫吾始而有志于山,谓其可以凌高厉空,故方将腾足抵掌于五岳之上,千仞之表,而不知其不可既。而势阻目眩,觉且未能,乃始求近者而一登,则宜莫如南山。使吾遂得毕力以逞,横绝祝融之颠,俯瞷朱陵之台,朗吟独酌,意气盖世,足为奇观。若是则将失足俛首③,惴惴胁息,丧其夙志,无所于归。其视徜祥逍遥于兹山,终老无患,忧乐得丧何如也!又安可以栖之崇卑而较之山之大小乎?乃次第其事,述其意,以记之。(节选自《吴廷翰集》)[注]①跌(fū):盘腿而坐。②废弃:罢官。③俛首:低头。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逶迤而东抱顺流而东也B.岂若将遇而适得吾分者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丛桂交其中,可枕藉相与枕藉乎舟中D.夫吾始而有志于山是夕始觉有迁请意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憩寺榻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谓此殆可以休老,遂定业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乃得以其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使吾遂得毕力以逞作《师说》以贻之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修整山林,寄托文人雅趣。作者把在小南山开辟的小路,建造的亭子、修筑的土台等部用“云”字命名,体现了独特的情趣。B.作者罢官返乡,悠游山水之中。癸巳年作者被罢官,但他在小南山想爬山就爬山,想放歌就放歌,逍遥自在,完全不把罢官放在心上。C.作者今昔登山,心态显然不同。作者以往认为登山就要登高山、凌绝顶,但现在,就近选择登上像小南山这样的山,他认为也挺好。D.作者登山兴感,暗含人生之慨。作者认为登山并不应执着于山的高大,而应注重它带给你的收获,即便是登小南山,收获也未必会少。 20.小南山何以吸引作者“定业”于此作为养老之地?他是如何找到这个心仪之地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21~22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宋]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②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注]①徐君猷,时任黄州知州。②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2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颈联由景入情,从时空两方面着笔,“万里”“百年”极言空间之广、时间之长,与颔联“无边”“不尽”相互呼应。B.苏词的上阕写楼中远眺和酒后感受,“破帽”隐喻纷扰的世事和污浊的官场,“却恋头”是渴望超脱却不能如愿的自嘲。C.苏词下阕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愁”等表露出诗人身处逆境悲观厌世的态度。D.古代文士大多有诗酒情怀,杜诗写漂泊西南,因病无奈断酒的窘况,而苏词则写贬谪黄州,借洒消忧的情形。22.两首诗歌均为秋日登高之作,所写的景物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6分)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欢乐也能因此双倍叠加……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考古宵盒”火了。在很多人眼中,文物连接着“传统”,盲盒代表的却是“潮",二者似乎______。但"考古盲盒”却让文物形象借助盲盒形式走出考古圈,让______的文物形象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这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连接起了文化的过去与当下,而游戏化体验,也能带动人们学习的热情。对于如何设计“考古盲盒” ,有关人员______,即将盲盒内的藏物设置成传说级别、传承级别和史诗级别。运气好的人可以找到“武则天金简”等“宝物”,运气差的也能挖到一杯来自文物胜地洛阳邙山的土。“考古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契合了市场思维与年轻人的需求。可以说,“考古盲盒”拉近了文物和人们的联系,引导人们去了解它、观察它。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水火不容孤芳自赏别出心裁B.水火不容曲高和寡别有用心C.互不相干孤芳自赏别有用心D.互不相干曲高和寡别出心裁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考古盲盒”拉近了文物和人们的距离,吸引人们去观察它、了解它B.“考古盲盆”使文物拉近了人们的联系,吸引人们去了解它、观察它。C.“考古盲盒”拉近了文物和人们的距离,引导人们去了解它、观察它。D.“考古盲盒”使文物和人们的联系更近,引导人们去观察它、了解它。25.下面是某报《文化·传承》栏目的征稿启事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表达得体,语体风格一致。(4分)如果您是非遗文化的关注者,某个非遗传承人的死忠粉,热心文化传承的志愿者……请务必联系我报《文化·传承》栏目组,为弘扬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相信您也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超多的人生滋养。五、写作(60分)26.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家乡,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也许,老旧的骑楼下,曾回响着你的笑语或哭啼;一碗热腾腾的家乡面,曾温暖了你的胃和心;一曲带有乡音的民谣,让你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山是家乡翠,水是故乡碧”,家乡文化滋养了你的成长。当然,某些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也可能因扰你,让你期待改变。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讲述你和家乡的故事,在“有一种成长,始于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与分享。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