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高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高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乐亭高平中学高一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涟漪(yī) 潜力(qián) 毗邻(pí) 冠状病毒(guān)‎ B. 诟骂(gòu) 逡巡(qūn) 敕造(shè) 残羹冷炙(zhì)‎ C. 睥睨(nì) 自诩(xǔ) 蜷曲(quán) 畏葸不前 (sī)‎ D. 攻讦(jié) 间或(jiān) 罢黜(chù) 归根结蒂(d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B项,“敕造”的“敕”应读“chì”。‎ C项,“畏葸不前”的“葸”应读“xǐ”。 ‎ D项,“间或”的“间”应读“jiàn”。 ‎ 故选A。‎ ‎2.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苌弘化壁 国萃 辩别 笑魇 B. 万事具备 烦燥 冠冕 杜撰 C. 万恶不赦 半晌 松弛 斑斓 D. 气势磅薄 消磨 竹杆 老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考纲已经在作文部分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恐怕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 28 -‎ A项,“苌弘化壁”改为“苌弘化碧”;“国萃”改为“国粹”;“笑魇”改为“笑靥”。‎ B项,“万事具备”改为“万事俱备”;“烦燥”改为“烦躁”。 ‎ D项,“气势磅薄”改为“气势磅礴”;“竹杆”改为“竹竿”。 ‎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古风流人物 B.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 举孝廉不行 D.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A项,风流: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B项,宣言:古义,祖辈父辈;今义,一般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 C项,不行:古义,没有去;今义,不可以。‎ D项,兄弟,古今含义相同,不是古今异义词。 ‎ 故选D。‎ ‎【点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C.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举: 攻取 - 28 -‎ D. 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思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思:思念”错误,应改为“思:悲伤,哀愁”。句子翻译: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哀愁。‎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 均:权衡、比较 B. 置币遗单于 币:金钱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拜见 D.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独:唯独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币:金钱”错误,应改为“币:财物”。‎ C项,“拜:拜见”错误,应改为“.拜:授予官职”。‎ D项,“独:唯独”错误,应改为“独:难道”。‎ 故选A。‎ ‎【点睛】推断文言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词语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 28 -‎ ‎6.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③左右欲刃相如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羝乳乃得归 ⑥单于壮其节 ⑦天下云集响应 ⑧秦王恐其破璧 ⑨反欲斗两主 A. ①⑦/②⑥/④⑤/⑧⑨③ B. 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C. ①③/②⑥/④⑦⑤/⑧/⑨ D. ①③⑤⑧/②/④⑦/⑨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的意思。‎ ‎②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的意思。‎ ‎③刃,名词活用作动词,“杀”的意思。 ‎ ‎④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 ‎⑤乳,名词活用作动词,“生子”的意思。‎ ‎⑥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的意思。‎ ‎⑦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⑧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的意思。‎ ‎⑨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的意思。‎ 加点的词全都是名词作动词的是①③⑤,全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是②⑥,全都是名词作状语的是④⑦,全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⑧⑨。‎ 故选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通使相窥观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28 -‎ C. 见犯乃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吞二周而亡诸侯 武父子亡功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主要涉及一词多义现象。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第一个“数:密”,形容词;第二个“数:多次,屡次”副词。‎ B项,第一个“乃:竟然”,副词;第二个“乃:才”,副词。‎ C项,“见:被”,介词,意义用法相同 D项,第一个“亡:使……灭亡”,动词;第二个“亡:通“无”,动词。‎ 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词语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 登高而招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 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例句中“而”字表转折。‎ A项,意思是,秦人毫不费力就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而”表修饰;‎ B项,意思是,登到高处招手。“而”表顺承;‎ C项,意思是,手臂没有更长,看见的地方却很远。“而”表转折;‎ D项,意思是,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而”表并列。‎ 故选C。‎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 序八州而朝同列 - 28 -‎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召有司案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借用“音同或音近”推断,也可借用“字形”推断,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解释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A项,“畔”通“叛”,背叛。‎ C项,“受”通“授”,传授。‎ D项,“案”通“按”,察看。‎ 故选B。‎ ‎【点睛】“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1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不必贤于弟子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子卿尚复谁为乎 C. 验之以事 D. 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 A项,“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蚓无利爪牙”。‎ B项,“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 C项,“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事验之”。‎ D项,“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表被动。‎ 故选C。‎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 28 -‎ 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查,错误的一项是( )‎ A. 合纵,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B.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礼节。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A项,合纵是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故选A。‎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 B.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速还我!‎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给他回个电话。‎ D. 犬子将于国庆结婚,婚宴地点在朝阳街友谊大酒店,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语言运用的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选项A,“惠存”是请别人保存自己赠送的物品,此处主客颠倒;选项B,“请速还我”语气过于生硬,不符合失物启事的语境;选项C,“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此处应该用“令尊”。故答案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______,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民乐日益式微,不复往日光彩。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_______,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 ‎( )。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______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对比《十面埋伏》中以刘邦为视角的高昂激越、_______的节奏,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曲风,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绪,成王败寇的残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间。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观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这份味道,西洋乐很难给得了。‎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汗牛充栋 蔚为大观 酣畅淋漓 大气磅礴 B. 汗牛充栋 蔚然成风 酣畅淋漓 气贯长虹 C. 浩如烟海 蔚然成风 淋漓尽致 大气磅礴 D. 浩如烟海 蔚为大观 淋漓尽致 气贯长虹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历经千年流传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B.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 C.‎ - 28 -‎ ‎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D.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 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B.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C.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 D.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第一空的使用对象关于琵琶专业文献多,选择“浩如烟海”更贴切;“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第二空,语境指的是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故选择“蔚然成风”;据此,可以排除ABD;“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表达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气贯长虹” 指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括号前的内容提到“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括号后的内容主要讲中国民乐,从前后衔接的角度看,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前应提“西洋乐”,后应接“中国民乐”据此可排除A、C两项。“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与“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 故选B。‎ ‎【15题详解】‎ - 28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乐曲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欣赏”; “不仅……也……”表示递进,应是“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 28 -‎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 28 -‎ ‎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D. 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1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C.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D. 文罩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答案】16. A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 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从美学角度谈诗人创作。‎ D - 28 -‎ 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 28 -‎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 28 -‎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 28 -‎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C.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D.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20.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21.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9. C 20. ①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海浪风雪越大,老刚和金豹不放心,走出铺子搬动舢板,才发现了落水者。也因为恶劣的天气,两个年轻人才会迷路,才有后面下相关的情节。③烘托两位老人舍己救人的形象。为了救起巨大海浪中的落水者,两位老人点燃铺子救人,舍弃了个人利益,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老人的高尚品质。④凸显主题。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文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主旨。 ‎ ‎21. ①与前文写儿子深夜回家的情节呼应,使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 。‎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 28 -‎ C项,“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说法错误。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海边的雪》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老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为了给海里落水的人指明方向,不惜点燃了海边他们寄身躲避风雨的铺子,歌颂了老人们舍己救人的品质;小说最后通过老人们的儿子也因铺子的大火而得救,表达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小说中,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通过海浪风雪的描写,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情节上看,结合“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正是因为风雪之大,老人睡不着,所以才走出铺子;落水者和迷路者也因风雪之大才会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老人要点燃铺子搭救大海中落水者。从表现人物上看,结合“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分析可知,海浪风雪之大,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尤其是小说中对铺子的介绍,铺子不单是两位老人躲避风雨寄身的地方,也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能够舍出性命拿出承包组所有的家当去救人,更彰显两位老人的品质可贵。从主题上看,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事件也许有些巧合,但是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21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本题中,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结合文本内容“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内容分析,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结合“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可知,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分析,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三、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 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 28 -‎ 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经筵,汉唐以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 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2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 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 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 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2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 ‎【答案】22. C 23. B ‎ - 28 -‎ ‎24. (1)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2)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去,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故选C。‎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B项,“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则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分析有误。原文第2段“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的意思是“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而李天馥的回答“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的意思是“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可见李天馥主张“奉行成宪,不失尺寸”,是不希望政令繁多以致劳民扰民,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意思,而不是“保守僵化”。‎ 故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 28 -‎ 第一句重点字词: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息,休养生息,休整。‎ 第二句重点字词:瘐毙,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亡,翻译为“死亡”即可;所,名词,牢房;别,根据……分类,区别。‎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服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 28 -‎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殿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二)(共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5.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C.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D. 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26. 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答案】25. C 26. ‎ - 28 -‎ ‎(1)运用叠字,“漠漠”“阴阴”使画面显得广阔幽深,渲染了积雨天气的空濛迷茫。(2)色彩描绘,雪白的白鹭,苍翠的树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3)动静结合。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与广布的水田和茂密的夏木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表达的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悠然自得的兴味。‎ 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写诗句的赏析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主要从艺术手法和运用和描写景物的方式的角度分析。此题注意从“叠字”的运用,描写的角度“色彩描绘”,艺术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重点分析艺术效果。颔联写自然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意思是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运用“漠漠”“阴阴”叠词写出水田的广阔和夏木的茂密,渲染了天气的空濛;诗人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同时“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与广布的水田和茂密的夏木动静结合,描写出辋川山野的诗中画意。‎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8 -‎ ‎(1)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名句: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 (1). 转轴拨弦三两声 (2). 未成曲调先有情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人生如梦 (8). 一尊还酹江月 (9). 故不积跬步 (10). 无以至千里 (11). 金戈铁马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拨”“摧”“栈”“钩”“作客”“尊”“酹”“跬”“至”“戈”,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 ( 理解性默写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四、写作(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8 -‎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你们还好吗?‎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黑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塔。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我们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大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个钟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又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秉承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的人流都纷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当话尚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 28 -‎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正确风向标。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一青年学生 ‎2020年4月8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本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先看材料,材料首先说在疫情背景之下,全国人民投入了战斗。他们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愿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是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 再看任务,①本次作文明确要求从上述“普通劳动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和志愿者)中选择一个对象。首先,不能另起炉灶写“医务工作者”“老师”等对象,也不能慰问好几个对象。其次,也不能不点明对象身份,笼统的称之为“英雄”“逆行者”。‎ ‎②要求写慰问信。首先,作文的语言要有“慰问”之意,要“表达感激与敬意”。其次,必须要有正确的写信格式。‎ 要求为常规要求。‎ ‎[立意]‎ ‎1、黑夜骑士,逆风而行 ‎2、以点连线,以线织网,连通整座城 - 28 -‎ ‎3、日夜消毒,扫除病魔 ‎4、不畏艰险,搭建病毒防护墙 ‎5、日夜值守,有你们才安心 ‎6、全心投入,保小区平安 ‎7、“逆行”奋战,任劳任怨 ‎8、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素材]‎ ‎1、当前,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无数平凡英雄无私奉献换来的成果。在这场“战疫”中,无数普通人以凡人善举凝聚起磅礴力量,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疫情防控期间,海口约1.2万名环卫工人勇挑防疫重担,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垃圾分类等工作外,还承担着诸如废弃口罩收运处理、公共环境病毒消杀等任务。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起早贪黑,默默支撑着城市正常运转。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小人物,用心坚守、用爱守护。他们以扫帚做“武器”,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环卫防线”。‎ ‎2、送完了今天的50个快递,李奎斌骑着三轮车,朝着济南市历城区的工北快递点往回赶。冷,2月的济南市仍会时不时飘起小雪,送了一天的快递,此时他的帽檐、身上、口罩都覆着一层薄雪,鼻腔和嘴里的热气儿有节奏地吐出,医用口罩的蓝色又深了几分。‎ ‎3、张腾飞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天的工作基本是为进出的居民开门、提东西,遇到外来车辆想进入小区时会上前询问情况。疫情爆发后,保安岗楼旁设置了登记台,张腾飞也变身成了“小区卫士”,承担起给进入人员测体温、登记、发放临时出入证、消毒等工作。“刚开始每天都要接触近100个人,还是有点害怕的。”从张腾飞的声音中还是可以听出一丝紧张,但他随即坚定地表示:“现在不害怕了,做好自己的防护就好,会坚持站好岗。”张腾飞说自己每天上岗时都会戴好口罩、手套,下班后摘了手套后会喷酒精、勤洗手。‎ ‎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西安经开区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顾大家或者为防控工作献出爱心的个人和集体,像医护人员、警察、军人、各级机关工作者……但是有这么一群人,在一线默默守护着大家的生命健康,却鲜少有人注意,他们就是——安保人员。他们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岗位,做好各小区、各单位坚实的后盾。‎ ‎5、“我要报名!”家住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今年刚满18‎ - 28 -‎ 岁的徐栋在看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告,专项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都非常支持。”如今,作为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信赖。‎ ‎[结构]‎ 文章介绍庚子岁初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的纷纷集结,以此引出自己的写作对象——快递小哥,并对他们表示感谢。然后作者以自己的亲眼所见写出了快递小哥的辛苦,感谢他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感谢无私的奉献与责任!最后作者指出快递小哥的责任和坚守的重要意义,并点出这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再次对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