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选择题(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拓片(tà) 草窠(kē) 阜盛(bù) 锲而不舍(qiè)‎ B.忖度(cǔn) 聒噪(guā) 饿莩(piǎo) 畏葸不前(xǐ)‎ C.倔强(juè) 骨髓(suí) 姣花(jiāo) 呕心沥血(ǒu)‎ D.间或(jiàn) 监生(jiàn) 歆享(xīn) 瓮牖绳枢(yǒu)‎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字形特点以及词语意思来辨析读音,因为有百分之八十的汉字属于形声字,故考生可以抓汉字的声旁来推测读音。‎ A项,“阜盛”的“阜”应读fù,意思是兴盛;‎ B项,“聒噪”的“聒”应读guō,意思是声音杂乱吵闹;‎ C项,“倔强”的“倔”应读jué,意思是性情固执。‎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蹰 寒暄 孽根祸胎 为人不齿 B.笑魇 逡巡 枯躁无味 暴殄天物 C.彗星 羞赧 出类拔粹 众说纷纭 D.蕃篱 缉查 嬉戏打闹 兴高采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字音以及词语意思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要求选择“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B项,“笑魇”应为“笑靥”,意思是笑脸;“枯躁无味”应为“枯燥无味”;‎ C项,“出类拔粹”应为“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D项,“蕃篱”应为“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一名记者爆出足球名帅瓜迪奥拉将于今夏签约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的消息。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跟进,种种报道沸反盈天。‎ ‎②美国有美国的民主,古巴有古巴的民主,你自己都不完善,却挑别人毛病,你不是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 ‎③2019年10月,大连一名10岁女孩惨遭杀害,凶手蔡某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追究刑责。有媒体报道:蔡某行为素有不端,其父母虽有察觉却不以为意,未加严管,最终导致恶性事件。‎ ‎④大学毕业,倔强的我离开父母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慢慢地我明白了,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应是孤立的,它与家庭、社会休戚相关。‎ ‎⑤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⑥世界杯预选赛四十强赛过去两场比赛,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 A.①②④ B.③④⑤ ‎ C.①⑤⑥ D.②③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句中是说“种种报道”,对象不当。‎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和别人有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用在这里很恰当。‎ ‎“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句中形容父母对蔡某行为的不重视,使用正确。‎ ‎“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处是形容个人生活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非强调祸福相连,不合语境,应改为“息息相关”。‎ ‎“青出于蓝”,指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用指别的超过不可以,句中是说地区之间,对象不当。‎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从语境“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可知,中国男足的表现是让人不满意的,不合语境。‎ 由此可知,①④⑤⑥使用都不正确。‎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一架波音737-8飞机发生坠机空难,举世震惊,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堪忧。‎ B.农垦改革试点任务是农垦改革的“牛鼻子”和“硬骨头”,能否在这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农垦改革的全局。‎ C.这项新产品不仅达到了环保指标要求,更通过了耐高压、耐高辐照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性能,让竞争对手惊叹不已。‎ D.《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令人堪忧”重复赘余,“堪忧”指十分令人担忧,与前面的“令人”重复,可以改为“令人担忧。‎ C项,“更通过了耐高压、耐高辐照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性能”成分残缺,缺少与谓语“通过”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可以在“性能”后加“测试”。‎ D项,“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成分残缺,缺少介词“跟”,可在“与”后补充“跟”。‎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某知名人士在送给朋友的新作上写道:“惠赠某某,敬请雅正。”‎ B.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C.毕业座谈会上,学生对老师说:“我们都很赏识您的教学,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 D.小张刚到外地工作,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张对同事说:“先父要我多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请多多指教。”‎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题,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选出“得体的一句”。‎ A项,.“惠赠”是敬辞,用于别人赠送给自己的东西,此处用于自己送给别人的东西,不得体;B项,“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与“家严”相对,使用正确;C项,“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不可反用,此处是学生说老师,不得体;‎ D项,“先父”,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已过世的父亲,此处父亲还在,不得体。‎ 故选B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爱珍器重宝 爱惜 ②此情可待成追忆 难道;哪能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抵抗 ④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念 ‎⑤如听仙乐耳暂明 忽然;一下子 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约束;制止 ‎⑦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⑧流血漂橹 船桨 ⑨赢粮而景从 担负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晓 A.①②⑤⑥⑩ B.④⑥⑧⑨⑩ ‎ C.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④⑦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①“不爱珍器重宝”意思是“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爱”意思是“吝惜”;‎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意思是“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抗”,抗衡;‎ ‎④“弦弦掩抑声声思”意思是“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悲伤”,“思”意思是悲伤;‎ ‎⑧“流血漂橹”意思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橹”,盾牌;‎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通”,普遍。‎ 故选C。‎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过秦论》)‎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应结合词语在句中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 A项,“凋”,使动用法,使……凋谢;“斗”,使动用法,使……斗;‎ B项,“生”,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亡”,活用为名词,战败时的逃兵;‎ C项,“水”,名词做动词,游泳;“帝王”,名词做动词,成为帝王、称王称帝;‎ D项,“高”,形容词做名词,高处;“谨”,形容词做动词,认真从事。‎ 故选D。‎ ‎8.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鸡豚狗彘之畜 (《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C.句读之不知(《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题干要求选出“文言句式相同的一组”。‎ A项,都是宾语前置,“鸡豚狗彘之畜”应为“畜鸡豚狗彘”,“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 B项,“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铸以为金人十二”是定语后置,应为“铸以为十二金人”;‎ C项,“句读之不知”是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句读”,“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应为“蚓无利之爪牙”;‎ D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状语后置,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故选A。‎ ‎9.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不积跬步”中“跬步”指极短的距离。‎ B.敕造:指奉皇帝的命令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C.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监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才有资格入监读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在课内学习的时候分类记忆。本题要求选出“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D项,“监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才有资格入监读书”错误,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 彭榕 ‎①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达到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②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③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④网络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⑤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节选自《人民论坛》)‎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求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求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 B.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 C.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 D.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不论博主影响力大小,网络信息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都会引发再次传播,从而产生网络谣言。‎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B.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 C.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D.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与事实真相相悖。‎ B.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C.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 D.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答案】10.C 11.B 12.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求证”错误,根据原文“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可知,“并非都经过求证”说明有些信息经过了求证。‎ B项,“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错误,微博只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之一。‎ D项,“不论博主影响力大小,网络信息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都会引发再次传播……”错误,从文中来看,网络谣言主要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应是为了论证谣言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错误,文中说的是“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半信半疑”,文中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并列关系。‎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 ‎,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②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修洁:高尚纯洁。②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③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庄见惮//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上贤而释之//师不必贤于弟子 D.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B.‎ 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矫制:同“矫诏“,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书。颜师古注:“矫,托也。托言受诏也。”‎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帝王死称驾崩,也叫驾薨。‎ C.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晋朝以后,持节还成为一种官名。‎ D.燕见,和朝见相对而言,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可指公余会见。‎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假传圣旨,被贬为荥阳令。河南郡发生严重水旱灾害,百姓受灾严重,汲黯未经请示,就凭所持符节下令发放了郡中官仓的储粮来赈济当地灾民。‎ B.汲黯性格倨傲,注重志气节操。他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会当面顶撞别人,并多次触犯皇帝的面子直言劝谏,还与同是因为犯颜直谏而被贬的官员交好。‎ C.皇上赏识汲黯,对他格外礼遇。武帝认为汲黯是社稷之臣,曾专门征召他任中大夫,即使汲黯生病请假将满三个月,武帝也多次恩准他在家休假养病。‎ D.汲黯严正刚直,皇上也很敬畏。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没有戴帽子,适逢汲黯启奏公事,皇上就赶忙躲避到武帐中,让人代为批准汲黯的奏议。‎ ‎1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答案】13.C 14.C 15.B 16.A ‎ ‎17.(1)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 ‎(2)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以庄见惮”意思是“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见”表被动,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意思是“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见”表被动,被,两个“见”意义相同。‎ B项,“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意思是“我就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来赈济灾民”,“发”是动词,开仓发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意思是“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发”是动词,开仓赈济,两个“发”意义相同。‎ D项,“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意思是“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报”,禀报,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意思是“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报”,禀报,回复,两个“报”意义相同。‎ C项,“上贤而释之”意思是“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贤”,形容词意动,认为贤良;“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贤”,形容词,贤能,两个“贤”意义不同。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任职居官”意思是“当官执事”,说的都是“黯”,且“无以逾人”是对“黯任职居官”的评价,如断成“居官无以逾人”,则仅仅是评价“居官”,这与文意不合,故排除BD两项;‎ ‎“辅”是动词,意思是“辅佐”,宾语是“少主”,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 B项,“所以帝王死……也叫驾薨”错误,《礼记•曲礼下》里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帝王死不能成为“驾薨”。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A项,“汲黯假传圣旨,被贬为荥阳令”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说的是“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由此可知,虽然汲黯假传圣旨,但皇上认为他贤良,已免他无罪,调任他为荥阳县令。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或”,有人;“数”,责怪;“置”,设置;“宁”,难道;“令”,让;“从谀承意”,屈从取容,阿谀奉迎。第二句中,“以为”,认为;“意”,料想,想到;“收用”,收纳任用。‎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汲黯多病,而且已抱病三月之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皇上说:“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跪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帝多次下诏强行任命,这以后才接受诏令。皇上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上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逝世。‎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舟月对驿近寺①‎ 杜甫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清枫外,朱楼②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③,野鹭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已入暮年的诗人乘船出三峡东下归乡,由于生活困难,不能北归,被迫往南行。②朱楼:这里指驿舍。③眇眇:形容啼声细小。娟娟:姿态柔美的样子。‎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深了,由于明月当头,清辉遍洒人间,船上也用不着点起灯烛,皎月入舱,船中自明。‎ B.佛寺宝塔、驿站朱楼在月光下静静地安睡着,诗人以静寂之景来表达内心的平静之情。‎ C.诗人隐隐听到城楼上传来的乌鸦啼叫声,借着月光能看到江边沙洲上夜宿的娟娟鹭鸟。‎ D.诗人以皓首江湖客自比,在月朗声幽的寂寂深夜,江船之上,诗人无眠,钩帘望月。‎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诗人以静寂之景来表达内心的平静之情”错误,“金刹清枫外,朱楼白水边”意思是“青青的枫林外是金光闪烁的佛寺宝塔,银白色的水波边是驿站里那朱红色的小楼。它们在这皎洁的月光抚慰下静静地安睡着”,此句实际上以乐景衬哀情,景色宜人寂静,在青枫古刹边,思绪复杂,或许是想国事未安,或许是想亲朋离散,或许是想壮志难酬,或许是想人生苦短。只有诗人孤苦无依,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坐在帘儿高挂的船舱之内,难以成眠。而并非“内心平静”。故选B。‎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9.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白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看到“灯”就想到家人灯下“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郭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想象回到家中的情景,表达孤寂思家之情。‎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用“对写法”,含蓄抒情。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白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郭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想象回到家中的情景,表达孤寂思家之情”错误,白诗是一首羁旅诗,冬至之时诗人在灯下思念家中亲人,由此可知,这是思念之灯,“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中情;郭诗主要表达宿于渔家温馨而愉悦的感受,所以这“灯”是温暖之灯。‎ 故选B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犹如飞雁斜行,故称。‎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以女子的口气,采用叙事的手法,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暗用了李白《长干行》中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典故。‎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21.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0.C 21.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20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把握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塑造形象的技巧。解答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身份,而要知道人物具体的特点,就需要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从题干来看,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注意注释中对“雁”的解释,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从词中来看,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由此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泪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开始,后面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不难把握人物形象。‎ ‎(三)名篇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点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蟹六跪而二螯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用心躁也 (8)师者 (9)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繁、鬓、潦、扪、胁、膺、蟹、螯、鳝、躁、受。‎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鼠疫(节选)①‎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23.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 B.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的是里厄医生的不以为然,他并不认同“鼠疫已经绝迹”这个观点。‎ C.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再到沮丧不安,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医生的矛盾心理。‎ D.“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24.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B.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 C.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D.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25.“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23.C 24.D ‎ ‎25.①多数病人都会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脉搏变得虚弱,骤然死亡;②“这是准确数字”是对前文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无声反驳,颇具讽刺意味;③用冷静、平淡的语气描摹出鼠疫的凶险。‎ ‎【2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医生的矛盾心理”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应是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无可奈何”“矛盾”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先浏览选项,把握每个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再回归文本,结合文本分析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并非单一线索,小说中明显还有一条线索,即窗外的景色。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的心绪变化相协,与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致。如:“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在窗玻璃那边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先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句子的构成以及使用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中的含义。“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结合前面“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可知,这“四成有三成的病人”都是深受鼠疫的折磨而脉搏变得虚弱到骤然死亡;“这是准确数字”指明这“四成有三成”这一数据的准确真实性,而上文提到“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由此可知,这里强调“这是准确数字”是对上文媒体和政府隐瞒的反驳;“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可以看出鼠疫的凶险。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答题。‎ 五、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也许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人思考或重塑自己的偶像观。‎ 钟南山,耄堂之年,逆行赴鄂,真诚敢言,力挽狂澜。一边与病毒赛跑做研究,远程会诊研讨病情;一边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公众,安抚民心。他的一言一语,皆若定海神针,让民众赖,让国人心安。‎ 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不过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的名字大多不会被记住,我们统一称他们“最美逆行者”。但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国为民“堵枪眼”,是他们以仁爱与勇毅为生命护航和提灯,他们是无数次让我们热泪盈眶的勇士。‎ 海南援鄂医疗队薛梅丽,在艰苦治疗的间隙,身着防疫服,手执小国旗,引领医护人员,在海南传统民调儋州小调的伴奏下,跳起了轻盈而优美的舞姿,在疫期给病人及全国人民带来一股别样的清泉般的心灵慰藉与审美感受。薛梅丽也因此走红网络,被人们亲切称为“红旗小姐姐”。‎ 这三者,都是我们新时代的偶像。如你有机会成为其中一类偶像,你更愿意成为哪一类?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不必记住我是谁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人们一个灰色与封闭的春天。宅观疫情的人们,却发现了一批宝藏般的最可爱的时代偶像。‎ 为矫情虚饰的流量明星突然像是掉入了泥坑,抗疫人员的形象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人们的眼里,植根在人们潮湿而温暖的心尖。被誉为“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不仅是国人乃至世界的“定海神针”,更是将对学识与品格的崇拜推向高潮。薛梅丽手中舞动的一抹鲜红惊艳了中国人,如同希望的种子在乐观的初阳中招展,恐慌与悲观在这流畅的舞姿中渐渐淡去。抗疫英雄,不仅有“流量大咖”,更有“团体偶像”——那些数以千计的普通抗疫工作者、志愿者,却是我更为敬佩的抗疫偶像。‎ 这是一群没有名字的人。武汉的一位前线快递小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后,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名字,转身匆匆继续工作。曾有人喟叹,利益至上的时代,天下往来熙熙,不过为名为利。这群人却依旧如先秦的颜渊,淡看名利,无伐善,无施劳。他们只是默默地扎根在与病魔抗争的岗位上,直到人们通过网络与电视走近他们——用当下流行语惊呼,这是怎样的一批“宝藏男孩”“宝藏女孩”!他们让我们看见,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仍有人心甘情愿做着无名的老式英雄,毫无怨尤。‎ ‎《中庸》有言:力行近乎仁。身体力行,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可贵如珍宝的。有的人身居高位,财权无边,却陷于空喊口号;冷眼旁观,丝毫没有付诸于行动,为世界付出哪怕一砖一瓦的真心。在这个特殊时期,最美逆行者们的身体力行,更承担着极高的风险,他们在汹涌大海浪尖奋力前行,用各自小小的身躯筑成了一道坚固的壁垒,共同抵挡来自病毒的侵袭。‎ 鲁迅先生曾对早期革命家的牺牲扼腕,但我认为那块小小的炭,却凝结着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片赤诚之心,折射出别样的光彩风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勇毅的行动,是无声的誓言,是献微光以燃炬火的最佳印证。‎ 那些没有名字的人,其实是有名字的。他们是父母嘴里的“妞妞”,是丈夫妻子深情目光中的“亲爱的”,是孩子幼小臂膀紧紧抱住的“爸爸妈妈”,他们是你街坊里平日笑嘻嘻的“老张”,是你沉默寡言的同学“老王”。警报拉响的那一刹,他们放下家庭,放下生计,穿戴好纯白的防护用具,消失在那一片圣洁的白光中。是的,他们的心中也有不舍牵挂和担忧,但是他们却选择了舍弃小我,成全千千万万家。‎ 他们以平凡者的血肉之躯,经历着生死的考验;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担负着英雄的职责。观音有千面,却是慈悲的一体。林清玄说,安于平凡是最难的。普通如他们,亦如你,如我,究其一生,终将归于平凡。他们不求我们记住他是谁,但安于平凡的他们于危难之时亦能挺身而出为民拼命,这种慈悲大爱的不平凡,却能散发时代偶像的熠熠光辉,引发同为平凡者的我们的无限敬仰。‎ 每一个平凡的名字,都是一个偶像的名字,都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名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