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玉田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1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一、(22分,1-8每题2分,9-10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iàng)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声屏气(bǐng)‎ B. 拓片(tuò) 负疚(jiù) 聒噪(guō) 人才济济(jǐ)‎ C. 吞噬(shì) 脊髓(jí) 歆享(xīn) 跬步千里(guǐ)‎ D. 搭讪(shàn) 朔漠(sù) 嫡亲(dí) 少不更事(gēng)‎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项,应为拓片(tà);C项,应为脊髓(jǐ)、跬步千里(kuǐ);D项,朔漠(shuò)。故选A。‎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骇 桅杆 恬然自安 走投无路 B. 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削不堪 C. 洗漱 懵懂 孽根祸胎 人烟阜盛 D. 草窠 厮打 司马轻衫 义愤填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应为“残骸”;B项,寒暄;D项,应为“司马青衫”,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师道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囊括四海之意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⑧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A. ①④ B. ③⑦ C. ②⑤ D. 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A项,①④名作动,C项,②⑤名作状,B项,③弱,形作动;固,形作名,D项,⑥名词的使动。故选B。‎ ‎4.下列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项,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D项中“要害”不是古今异义,故选D。‎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B. 秦人开关延敌(延:拖延) 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爱:喜爱)‎ C. 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D.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王无罪岁(岁:年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延:迎击。爱:吝惜。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率疲弊之卒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君子生非异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注意平时在学习课本时进行积累,进行答题时,能及时调动头脑中知识。本题中,B项,涂,通“途”。C项,生,通“性”。D项,颁,通“斑”。故选A。‎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皆出于此乎 C.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逡巡而不敢进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词语的用法,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B项,第一个其: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其:语气助词,大概。C项,第一个焉:助词,相当于“了”;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之”。D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目的连词,来。故选A。‎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本题中,例句是倒装句里的宾语前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和例句一样;C项,既是被动句,又是倒装句里的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是“聚之于咸阳”的省略。‎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官者,公仆也。如果各级官员对普通百姓的疾苦________,而热衷于“形象工 程”“面子工程”,那就与我们的“公仆”理念背道而驰了。‎ ‎②长期以来,种种浪费现象——自来水龙头长流水、阅览室无人灯长明、饭桌上总是剩半盘等,在我们这里早已_________,不足为怪了。‎ ‎③每天都会出现上公交车不排队的乱糟糟的情况,司机_________,从不加理睬。那么,乘客的文明上车,谁来加以引导?何时才能出现?‎ A. 视而不见    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 B. 司空见惯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C. 熟视无睹    司空见惯    视而不见 D.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司空见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表示不关心,不重视,不注意或假装没看见。司空见惯:指某事常常见到,不足为奇。熟视无睹:经常看到,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表示对某个现象不关心,不重视。①句横线处强调不关心百姓疾苦,应用“视而不见”;②句横线处强调“我们这里”常常见到浪费现象,不足为奇,应用“司空见惯”;③句横线处强调司机对“每天都会出现”的情况的不关心,应用“熟视无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这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军工制造的实力。‎ B.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他们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C. “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 D. 汉字简化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并非只是书斋里的产物,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这一点可以从宋明清诸代古人书法原件中得到认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把“研制了”改为“研制的”。B项,语序不当,“许多”应放在“优秀儿女”之前。D项,“过程是……产物”搭配不当。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另一项非遗项目,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B. 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魂”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之中。‎ C. 有些非遗技艺不适应此时代却没有消亡,重要原因是后代匠人守住了手艺的初心。‎ D. 古代建阳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因地制宜,不断求新,做强了印刷业。‎ ‎1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提出论点,尾段与之相呼应,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 B. 第二段强调了文化遗产中“魂”不能丢,照应了第二段首句,引出了第三段的例子。‎ C. 四川竹簧艺术传承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非遗技术传承至今的原因是“工匠精神”。‎ D. 第四段以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辉煌的事例论证了文化遗产中也有“创新”精神。‎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 B. 很多非遗技艺传承受阻,是因为它们属于农耕时代,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 C. 当今时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术,除了用于出版一些线装书外,已经没有任何意 义了。‎ D. 如果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就多了一些赓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方法。‎ ‎【答案】11. C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因果关系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并非选项所说的“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B项,曲解文意,“其‘魂’却不会消亡”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D项,无中生有,原文得不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该项拔高了建阳人发展印刷业的目的。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结合文本首尾两段内容分析,“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错误,因为首段并没有讲文化遗产的性质以及传承它的意义。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 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错误,文章第四段是说“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故选C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馈,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B.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C.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D.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字,是古代对人名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必须与名相呼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互为表里。‎ B. “迁” “转”是古代官职任免变迁的术语,另外还有“授”“徙”等,“迁”“徙”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授” “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C. 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 檄,古代用以晓喻、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檄”是发文书征召之意。‎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 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朱修之因怕被牵连而逃走,最终因冯弘派遣回到了宋国。‎ C. 在平定义宜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 D. 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各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宜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答案】14. B 15. B 16. C ‎ ‎17. ‎ ‎(1)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让他担任侍中,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以为”“妻”各1分,句意3分)(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单舟”“遗”各1分,句意3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燕王”做前句的宾语,“事”作后句“泄”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燕王”做前句的宾语,“事”作后句“泄”的主语。‎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不正确,文中并无“被迫”之说。‎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以为”“妻”“单舟”“遗”的翻译。‎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升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让他担任侍中,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邢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想要率领军队中的南人暗中叛乱,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邢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传达诏命的官员)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礼敬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元嘉九年,(朱修之)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多次升迁做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朱修之为政宽容不苛求,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说了自己的诚心。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让鲁秀做雍州刺史,攻打襄阳。朱修之命令断绝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就退回去了。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与属下分了,自始至终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但(朱修之)生性节俭苛刻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曾经去看望姐姐 ,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才离开。‎ 第Ⅱ卷(共110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海(文天祥①)‎ 朅来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 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C. 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 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19.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8. D 19. ‎ ‎①途中见到人民死于屠刀之下而生的极度悲愤之情。②时光逝去,自己早生华发却不能救民于水火的无奈伤痛。③被押解北上,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感伤。④男儿志向不变,要继续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的坚贞不屈的决心。‎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分析不正确。“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意思是“男儿千古以来的志向,我的生命没有尽头志向便不会停止”,直抒胸臆,表达出坚定的志向和凛然的民族气节。因此最后一联抒情方式应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表述有误。‎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由诗下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在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诗中充满了亡国破家的痛苦之情。首联“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写离开南海北上,看见由于战乱死人多得如乱麻一般,既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又写出了人民惨遭杀戮的情况,表达出诗人的极度悲愤之情。第三句“腥浪拍心碎”写血腥味的海浪拍打着沙滩,使诗人的碎,表达出诗人不能杀敌报国的悲伤与痛苦。第四句“飙风吹鬓华”写海风吹白了诗人的鬓发,慨叹自己年华老去,表达不能上阵杀敌的无奈。颈联“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写诗人悲叹丢失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一片又一片的海,没有国家又何来的家庭,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尾联“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直抒胸臆,表明要与敌人坚持斗争的决心,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志向和永不改变的民族气节。‎ ‎【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0.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3)《登高》中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栈”“知”“博”“鬓”,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 铐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 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 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因此,他几乎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 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 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 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钱!钱对他来说已并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人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板记下了那位客人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 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一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 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 ‎(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有删改)‎ ‎2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将手铐巧妙地比作了人生的防线,但陈大明由于一时的糊涂,结果被别有用心的老同学设计了一条“钓竿”,引了他这条“大鱼”上钩。‎ B. 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匠心,主人公从开始坚持不受贿,到最后发现自己中了老朋友的圈套,波澜顿生,情节发生突变。‎ C. 描写乡长被捕过程,其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让人心有余悸。‎ D. 这篇小说主题深刻,文章通过主人公因手铐而受贿的故事,说明如果不能廉洁奉公,即便暂时避开了有形的刑具,却无法避开无形的刑具。‎ ‎22. 小说主人公陈大明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3. 小说以“手铐”为题,很有创意,试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作出探究。‎ ‎【答案】21. A 22. ①小心谨慎。乡长被抓,他引以为戒,一一回绝别人送的礼物,塞进了抽屉的钱,又退回去。②严于律己。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③意志不坚定,难以抵制诱惑。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卖出;安排很多“能人”参与到度假村的建设当中。 ‎ ‎23. 从结构上看:小说以“手铐”开篇又以“手铐”结尾,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从情节上看:构成小说的线索,小说以买手铐、挂手铐、赏手铐、卖手铐、梦手铐、赎手铐等围绕“手铐”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来写。从主题上看:以“手铐”为题,使小说主题深刻,“手铐”具有警戒作用,人生路上处处有手铐。官场上遍布手铐,步步为营,稍有不慎,便是别人钓竿上的“大鱼”。从刻画人物形象上看:买来手铐,突出主人公想要警示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卖掉手铐,可见主人公不能抵挡金钱的诱惑。‎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题时可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观点及表达技巧的基础上,仔细推敲每个选项内容及观点是否与文章的内容、观点及技巧相吻合,在文章中能否找到有依据。本题中,A项,“但陈大明由于一时的糊涂,结果……”错,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主人公还是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所致。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本题中,从原文“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可看出陈大明小心谨慎;从原文“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可看出主人公的严于律己。从“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力’,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可看出主人公意志不坚定,难以抵制诱惑。‎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手铐’为题,很有创意,试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作出探究”,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从结构上看:小说以“手铐”为题,第一段中也写到“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又以“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结尾,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从情节上看:构成小说的线索,文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围绕“手铐”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来写。从主题上看:以“手铐”为题,使小说主题深刻,“手铐”具有警戒作用,人生路上处处有手铐。官场上遍布手铐,步步为营,稍有不慎,便是别人钓竿上的“大鱼”,如文中的“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等内容的设置。从刻画人物形象上看:买来手铐,突出主人公想要警示自己,如文中主人公买来一副假手铐以作警示,对自己严格要求;卖掉手铐,可见主人公不能抵挡金钱的诱惑,如原文“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等情节。‎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六、(1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 面对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为开头,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低头族,你错过了眼与眼的交汇,茫茫人海中,难道就没有一种眼神值得你期待?那像童心一样纯洁的眼神,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牵挂;低头族,你错过了__________。‎ ‎【答案】 (1). 心与心的共舞,漫漫人生路,难道就没有一种声音值得你留恋 (2). 那像春风一般的絮语,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追求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考查类型为命题式仿写,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重在意象的选取和后面对意象的形象化的解说。这个原句非常有特点,能够很好的展现出一种精神特质,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交往问题,值得人深思。首先要把握句式“错过了……,难道……?(反问)……像(比喻),会……”,中间有比喻句,有反问句,且整个句子充满一种生活哲理,给人无限的启迪,在具体仿写的时候就要突出这种思想内涵。‎ ‎25.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 ‎(4) 改为 (5) 改为 ‎ ‎【答案】①“建好”改为“落成”(或“完工”“建成”)②“要求”改为“倡议”③“搞”改为“开展”(或“展开”“举行”“举办”)④“务必”改为“请”⑤“敝校”改为“我校”(或“学校”,不能改成“母校”)‎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建好”“搞”口语过于严重;“要求”“务必”语气过于生硬;“敝校”用词不当,“敝”是谦称,用在大家的学校上不合语境。‎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家风、作风、文风、学风、抢购风、环保风、娱乐风、文明风……生活中的“风”真可谓举不胜举。有人追风,有人随风,有人逆风,有人观风,有人煽风……人们对“风”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 请以“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围绕“风”这个话题作文,只要与“风”有关,就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北国的风 提起北方,历来文人只是热衷于它的雪,抒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情,却忽视了北国的风。偶尔提及,也只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吹面不寒杨柳风”,对于他的狂躁却避而不提。某虽不才,愿以拙笔书其一二。‎ 自幼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早已习惯了风的刺骨和粗暴,听惯了风吹过窗台时的怒吼,看惯了风狂扫大地时的豪放,见惯了风沙过后的苍茫。印入了脑海,溶入了生命。风也是有灵魂的!别于南方的婉约,我更喜欢北国这种辽阔、豪放的格局,喜欢北国的风!喜欢它的风风火火,欣赏它的坦坦荡荡。不是亲身感受过,你永远也不能体会那种被风包围了的感觉、那种霸气与不屑……仿佛能冲破天地间的一切束缚,桀骜不羁。北方的冬天,风总是很大,呼拉拉地刮个不停,时而横冲直撞,时而婉转回荡,不期而至。或是走在街头,风迎面吹过脸庞,不同于诗人墨客所说的吹面不寒,那是一种生疼,火辣辣的疼。眼睛眯成一条细缝,缩着脖子急匆匆地赶路,不时的四下张望,寻找着可以避风的港湾。或是伫立在窗前,听风的怒吼,看门窗的摇晃,体会着风的凛冽和疯狂,感受着风的粗犷和奔放。只有北方的风才会像北方人一样直爽,也只有北方的风才让人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当然,也只有北国的风才能让人深深地眷恋,时时地怀念,小心地珍藏。‎ 北方的风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轻轻柔柔的抚媚,更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柔。有的只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踌躇满志,有的只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凉悲壮,有的只是喧喧闹闹,顶天立地男子般的豪气,飘着清醇的酒香。而南方的风,却是烟雨朦胧,让人多愁善感,好似江南女子那多情的泪儿。虽然也喜欢南方的柔媚和多情,可我还是更喜欢我们北方豪情的风,粗犷的风,直爽的风,因为那里有我们热血男儿的影子,像我们热血男儿的性格,有我们热血男儿的脊梁。这才是风!这才配叫风!穿梭在天地之间,奏响黄钟大吕。我总是喜欢站在洁白的雪地里,不是看雪花纷飞,而是听风在歌唱,一个人尽情的在风雪中嬉戏,一点都不觉着冷,那份惬意、自在和轻松使人回味,滚滚红尘中所有的疲惫和忧伤全部一扫而光。仿佛世界就在你的脚下,风儿是一匹骏马,载着我穿越千山万水,崇山峻岭。又仿佛世界尽在我的面前,风儿是我的翅膀,带着我去自由翱翔,飞向远方……‎ 这北国的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风”源自材料,材料中既列举了自然之风,也列举了生活中的各种“风”,并指出人们对“风”的不同态度。首先要理解话题,词典对“风”的解释是指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使空气所产生的流动现象,但如果理解仅仅停留在大自然中的风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由“风”而延伸出来的意义比它的原始义丰富得多,如家风、作风、文风、学风、抢购风、环保风、娱乐风、文明风等。考生可以将话题化大为小并进行联想,“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是写作制胜的关键。可以写成记叙文,着力描写自然中的风雨之景或叙述一次与“风”有关的经历,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取若干生活浪花,以一个中心贯穿起来;可以写成议论文,从某件事或某种现象出发,阐述你对“风度、风俗、跟风”等等的看法。总之,切入口要小,内容要实,开掘要深,如此方能出奇制胜,获得高分。然后要在情字上做文章,只有袒露真情实感,才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善于从自身的经历中,找出闪光点、动情点,使心中的感情流泻于笔端。还要打造一些语言亮点,所谓“语言亮点”,是指能准确表述特定情景和内容,形式优美的语言,比如比喻句、排比句、抒情句、哲理句等。从文体来看,材料中指出“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考生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但要作答文体清晰。从行文结构来看,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由自然之风引出生活之风;然后分析生活之风传递出的人的精神状态,接着联系生活,明确态度,最后回扣开头并点题。安排结构时要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记叙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包括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穿插回放式(线索串珠式)、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对比映照式(抑扬褒贬式),如本题可以时序顺进式,以时间为序,以“风”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阐述“风”中感受到的亲情、友情、人情。‎ 参考如下:‎ 风——捕捉世界动态的眼睛;风永远吹不动母爱;轻轻的风,像旧梦的声音;秋风起处桂花香;“风”过留痕;那儿春风醉人。‎ 素材:‎ 当万物被风吹动的时候,一切便都被赋予了生命,那浓厚的生命的气息,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得到。她像母亲一样,而一切便是她的孩子,她从不偏爱,对待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柔与慈祥。杨柳的枝条随风慢慢地摇摆,平静的湖面随风荡起条条涟漪,花的朵儿也在随着风在微微地颤抖,仿佛也在歌颂那博爱的”母亲“。渐渐的,风停了,世界又安静了下来。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一阵清凉的风吹过,不穿着夏日单薄衣裳的人们微微颤动一下,于是便知道秋天来了。秋天的风带走了夏日的火热,也带走了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不知你是否发现,秋天的天空深深是万里无云的。秋风宛如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女,她姗姗走过金黄的田地,徜徉于深幽的林间小路,她边走边唱,不是充满激情地唱,而是轻轻地哼唱,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玩弄一把又轻轻把它放下。‎ 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此语无疑是对风最好的诠释。听风不宜用耳而要用心,因为风是有灵性的,唯有用心方能解的风语、识的风韵。‎ 你看,秋风让月季花穿上粉色的衣裳,就像一个个孩子灿烂的笑脸,在秋风中点头、微笑。他让桂花穿上银白色的衣裳,像一簇簇美丽的礼花,在清晨绽放,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他还让田野穿上了金黄色的衣裳,稻穗随风舞荡,像金色的海面上翻起的阵阵波涛……‎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①善于联想。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②化虚为实。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 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 ‎③化大为小。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