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一)‎ ‎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回眸 荟粹  驰骋  头晕目眩 B.僭越 偕同 缤纷 旁征博引 C.斟酌 霓裳 伫立 辞彩华丽 D.伯仲 羁縻 振撼 三顾茅庐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可羡 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多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组是(  )‎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雪肤花貌参差是 ③金屋妆成娇侍夜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 ⑤安能行叹复坐愁 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⑤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5.名句默写。(6分)‎ ‎(1)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3)越王勾践破吴归,________________。‎ 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 ‎(4)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②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④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14‎ ‎⑤诗三百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的功劳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6.下列关于原文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称为经典,用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作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说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了《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起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期,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 14‎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11分)‎ ‎《拟行路难》其六 鲍 照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9.诗中五到十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5分)‎ 答:                                    ‎ ‎                                    ‎ ‎                                    ‎ ‎10.“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中“孤”字的含义是什么?结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6分)‎ 答:                                    ‎ ‎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11分)‎ 楚 城[注]‎ 陆 游 14‎ ‎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 楚城:楚王城,“楚始封于此”。‎ ‎11.请简析第一句中“悲”字的妙处。(5分)‎ 答:                                    ‎ ‎                                    ‎ ‎12.三、四两句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答:                                    ‎ ‎                                    ‎ ‎                                    ‎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11分)‎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                                    ‎ 14‎ ‎                                    ‎ ‎14.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 答:                                    ‎ ‎                                    ‎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 14‎ 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 14‎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16.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                                    ‎ ‎                                    ‎ ‎                                    ‎ 14‎ ‎17.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3分)‎ 答:                                    ‎ ‎                                    ‎ ‎                                    ‎ ‎18.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 ‎ 答:                                    ‎ ‎                                    ‎ ‎                                    ‎ 三、语言运用(12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正如奥运会比赛,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没有获得金牌。“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比如不能说“这只羊不是动物”这句话是假的,又说“这只羊是动物”这句话也是假的。‎ ‎20.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4分)‎ 答:                                    ‎ ‎                                    ‎ 14‎ ‎                                    ‎ ‎21.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并指出其象征意义,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4分)‎ 答:                                    ‎ ‎                                    ‎ ‎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解析:选B A项,“粹”应为“萃”;C项,“彩”应为“采”;D项,“振”应为“震”。‎ ‎2.解析:选B 佳期:期待约会。‎ ‎3.解析:选C ①古义是“可爱,可羡”,今义是“怜悯”;②古义是“差不多”,今义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4.解析:选A 《新乐府》应为讽喻诗。‎ 14‎ ‎5.答案:(1)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2)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义士还家尽锦衣 只今惟有鹧鸪飞 (4)在地愿为连理枝 (5)长使英雄泪满襟 (6)千载谁堪伯仲间 ‎6.解析:选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意的。‎ ‎7.解析:选C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就都把他当作叛臣了。‎ ‎8.解析:选B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作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9.答案:诗人通过想象虚写的内容,描写了弃官还家以后平淡生活的乐趣,以乐陪衬出行路多艰,仕途多险。同时反映了诗人宁肯赋闲在家,作贫且贱的圣贤,也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中湮没自己的才华。‎ ‎10.答案:孤:孤傲,即使孤芳自赏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孤寒,过着不与官场打交道的孤独贫寒的生活。结句作用: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作了不平之鸣。‎ ‎11.答案:示例1:“悲”是“悲伤”的意思。一、二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猿鸟”看见江上曾经极为繁华的楚城一片荒凉而悲伤,远眺对岸的屈原祠,又为屈原的不幸遭遇而难过。‎ 示例2:“悲”是“悲伤”的意思。一、二两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说“猿鸟”尚且为“楚城”之“荒”而感到悲哀,则凭吊者之悲哀更可想见了。‎ ‎12.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亘古不变的“滩声”来反衬“常如暴风雨至”的人间万事, 或以“滩声”的“似旧”来反衬人间万事的非旧。作者抚今思昔、吊古伤今,为楚王城的荒败 14‎ 和屈原的不幸遭遇而悲伤,更为自己和所有与屈原有一样遭遇的爱国志士而怨愤。‎ ‎13.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4.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15.解析:选BC A项,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现实原因。D项,“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项,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 ‎16.答案:①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 ‎17.答案: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 ‎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18.答案: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 ‎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条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托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这一条意在解释“桃花源”是一个 “弥满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这一条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9.‎ 14‎ 答案:①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③不能既获得了金牌 ‎20.答案:示例1: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澄澈如镜,像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 示例2: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发光鲜艳丽。‎ ‎21.答案: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左边的“1”化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 ‎22.[写作指导] 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对“稻草定律”存在看法,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特长,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从稻草能够卖到螃蟹价格但不具有螃蟹的价值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看问题要看本质;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从有的人的看法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依附他人不可取;②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品质。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什么是价值;②人的价值由什么决定;③人的价值怎样体现。‎ ‎[例文]‎ 环境决定价值 ‎“稻草定律”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价值。树苗生于深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是环境成就其伟岸;树苗生于花盆,只能长成盆景,是环境造就其虬曲。‎ 楚汉之争中,创建丰功伟绩的韩信,在项羽的手下只是执戟郎。到了刘邦那里,在萧何的推举之下,被刘邦委以重任,从此以后,韩信驰骋疆场,为刘邦获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韩信的人生证明了环境决定价值的道理:在不被重用的环境中,韩信只是一个小官;在被重用的环境中,韩信就是大将军。‎ 有人说过,成功需要找对平台。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这道出了环境决定人生价值的道理:适合自己的良好环境,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明代著名文人宋濂,因为“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就“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这种寻找良好环境的做法,最终使自己成为才华出众的人。‎ 龙树菩萨说:“诸人依劣者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 14‎ 意思就是说:亲近功德比自己低的人,自己的道德水准就会退步;亲近佛学水平与自己差不多的人,自己的佛学水平就不会进步;亲近比自己修行功德高的人,自己的修为就会提高。‎ 馨香、芬芳的幽兰之室,能让人积极上进、永不言败;腥臭、腐败的鲍鱼之肆,只能让人沉沦堕落、破罐破摔。孟母之所以三迁其家,是明白环境造就人的道理;孟子告诉梁惠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告诫梁惠王教化的作用,也就是环境育人的作用。‎ 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成就人生的价值。‎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不过是一个迎来送往、在烦琐的公文中摸爬滚打的朝廷官员而已;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陶渊明就是一位在山水田园中快乐生活的闲适诗人。同样一个人,在官场与在乡间,呈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 从蜀地仗剑而来,从江夏乘舟而至,李白用一支生花的妙笔写尽人间的烂漫;游历的环境,成就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成就了李白“诗仙”的盛名。从渝州执笔而来,从江陵乘舟而至,杜甫用一双沧桑的慧眼看尽世态的炎凉,具备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流浪的环境,成就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成就了杜甫“诗圣”的美名。‎ 环境,决定人生的价值。‎ ‎[点评]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①立意准确,论证全面。文章从“稻草定律”得出论点:环境决定价值。在论证过程中,注重通过事例、事理来证明观点。②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文章列举了自然、人生等各方面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比如用韩信的事例证明不同的环境体现出不同的价值的道理,用宋濂到百里之外求师来证明环境的重要性等。③注重对比,论证全面。文章列举韩信的事例时,注重韩信前后经历的对比,通过对韩信不被重用和被重用的对比,诠释环境与价值之间的关系。④首尾照应,论证深刻。文章开篇从“稻草定律”写起,结尾以“环境,决定人生的价值”落笔,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使得论证更加深刻。‎ 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