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龙泉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方“武侠之父”相继离开,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 宋金波 ‎①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辞世。因为与金庸老爷子的私人丧礼几乎是在同一天发生,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斯坦·李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而金庸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创造了无数武侠人物形象。“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相继离世,巧合得不同寻常。‎ ‎②巧合也因为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侠客,有着共通之处。“侠以武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所以也不难理解,一些漫威电影到中国,翻译都是直接取“侠”这个定义,如蝙蝠侠、钢铁侠……而且,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金庸学贯中西,他的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 ‎③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世纪以上。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如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④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 - 25 -‎ ‎⑤比如说,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对金庸武侠里的主角来说,除了极少数如郭靖,出于一种模糊的自省,有了自己的“超能力”价值的终极追问,大部分情况下,对于“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 ‎⑥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为了维护法律而行动。但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世,经常不在意破坏既有法律。‎ ‎⑦这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在观念上正义与法律是相分离的。金庸先生曾说,东西方对侠的理解不同,同样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国人看到不会管,而中国人会管。他写武侠小说是写给中国人看的,中国需要侠义精神。但这句话可能不应该做字面理解,或者说,他可能认为由于在传统社会缺少足够的法律正义,必须有犯禁的侠客出面解决。‎ ‎⑧漫威电影虽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侠世界更脑洞大开,超人可以撼动星球,而最大胆的侠客想象也无非可以用动车速度赶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趋近现实的。相反,武侠世界对现实更像是逃避。‎ ‎⑨也就不难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断在漫威电影中客串,给出一个个彩蛋,而金庸老爷子绝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一窟鬼中的角色。论艺术成就,两个世界也许很难有高下比较,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漫威宇宙无疑更开放、更面向未来。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在未来的某个空间静静等待。 ‎ ‎(光明网·时评频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与金庸老爷子同时辞世巧合得不同寻常,让人们很自然地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B. 金庸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而斯坦·李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称为漫威的灵魂人物,作者称他们为东西方“武侠之父”。‎ C. 金庸学贯中西,其小说不少地方借鉴了西方电影剧本的技巧,与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的梁羽生的作品大相径庭。‎ D. 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东西方表现英雄主义的作品均有悠久历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东西方两位武侠世界的创造者”离世的巧合说起,阐释了东西方武侠文化的异同,①②③段先讲共同点,第④段转折过渡到讲差异。‎ B.‎ - 25 -‎ ‎ 本文综合使用了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在中国武侠作品、美国漫威宇宙中的一些表现。‎ C. 文章引用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说明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 D. 东西方文化本身对一些价值的理解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庸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在主持正义时,通常会考虑到法律这个限制因素,而金庸笔下大部分武林人物都不入世,一般没有为维护法律而行动的意识。‎ B. 漫威超级英雄总是凭借超能力除暴安良,主持正义,斗争到底,中国人常翻译成“侠”,如蝙蝠侠、钢铁侠……说明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和侠客极为相似。‎ C. 金庸武侠里的主角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只知一味追求高深的武功,很难成长为像郭靖那样的以保卫大宋为己任的大侠。‎ D. 文章标题中“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会在”和末段内容,说明对当代中国人而言,比金庸武侠人物更具有现实感的英雄形象,还有待未来作家们去创造。‎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与金庸老爷子同时辞世巧合得不同寻常”错误,根据第一段,不是“同时辞世”,而是“私人丧礼几乎在同一天发生”;‎ B项,“而斯坦•李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错,根据原文第一段“斯坦•李联合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可知“创造了八成以上”前少了“联合”一词,不准确;‎ C项,“与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的梁羽生的作品大相径庭”错,原文第二段是“与梁羽生主要从中国传统‘侠’形象中汲取营养不同”, “大相径庭”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 “说明这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跨越了文化界限”错误,是为了说明“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金庸武侠里的主角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五段“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通常都会面对能力与责任的矛盾,不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就不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英雄形象”可知,是漫威宇宙里的超级英雄,而不是金庸武侠里的主角。‎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 25 -‎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 分类频率(%)‎ ‎1A ‎2‎ ‎3‎ ‎4‎ ‎5‎ 废纸/废纸板 ‎6.47‎ ‎11.99‎ ‎23.32‎ ‎32.61‎ ‎25.61‎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 ‎11.46‎ ‎17.12‎ ‎24.66‎ ‎26.82‎ ‎19.95‎ 厨余垃圾 ‎12.94‎ ‎15.09‎ ‎15.23‎ ‎27.22‎ ‎29.51‎ 废塑料瓶 ‎10.11‎ ‎15.09‎ ‎21.02‎ ‎29.38‎ ‎24.39‎ 废弃易拉罐 ‎11.32‎ ‎15.36‎ ‎19.95‎ ‎28.57‎ ‎24.80‎ 废金属 ‎14.69‎ ‎18.19‎ ‎20.49‎ ‎26.28‎ ‎20.35‎ 可再生塑料 ‎12.67‎ ‎17.79‎ ‎19.81‎ ‎29.65‎ ‎20.08‎ 废弃玻璃瓶 ‎16.44‎ ‎21.16‎ ‎20.49‎ ‎23.85‎ ‎18.06‎ 废弃衣物、纺织品 ‎14.96‎ ‎17.12‎ ‎21.83‎ ‎24.26‎ ‎21.83‎ - 25 -‎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 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 25 -‎ B.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答案】4. C 5. B ‎ ‎6. ①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②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③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④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即选出“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快速阅读材料,找到垃圾分类涉及的语段,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将选项内容回归原材料,一一比对核实,得出答案。材料一指出:“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C项,“……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错误,(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所以C项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选项B分析有误,材料三指出:“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说明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而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 - 25 -‎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然后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接着把握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知,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类多样化体现;二是教育宣传普及到生活中;三是法律体系和惩罚监督到位;四是公民参与,公民习惯的养成。本题参考要点:①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②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③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④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犁 刘剑飞 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 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 ‎“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 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 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 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 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累了咱就歇一会儿。”‎ - 25 -‎ ‎“爷爷,我不累。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 ‎“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桢发黄的影像。‎ 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 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 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建小区。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 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 ‎“爷爷,你怎么了?是想奶奶了吗?”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 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 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 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 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 - 25 -‎ 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 ‎(选自《羊城晚报》)‎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诗意小说描绘了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中一位老农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底色中自然注入了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思考。‎ B. 对面河滩的机器轰鸣声,推土机推民房,市政府要建工业园,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 C. 老根生叹气流泪,不是想去世的老伴了,而是对搬家之事发愁,是因为他不喜欢孙子描述的有超市、有学校、有喷泉的新家。‎ D. 小说语言别具一格,虽不圆熟浓郁,却也华美典雅,艺术性思想性上更侧重情理交融,“桃源”般的画面呈现出时代的印记。‎ ‎8. 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9. 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根生形象特点。‎ ‎【答案】7. A 8.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描绘夕阳晚景,渲染凄清、冷寂的氛围;(3)烘托(或暗示)老根生内心的苦闷与惆怅。 ‎ ‎9. (1)勤劳、能干。种了一辈子地的他要抢在夕阳西沉之前多犁几趟。‎ ‎(2)疼爱孩子。担心累着孩子,多次让孩子休息。‎ ‎(3)生活冷清、孤单。老伴去得早,儿子儿媳打工去了,家里只剩爷孙俩,孙子是他孤单心灵的一点慰藉。‎ ‎(4)留恋家园、热爱故土。(或者“安土重迁”)别人拿着拆迁费走了,可他执意要种完最后一季庄稼,当想起不能再回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时,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错。从文意来看,有故土难离的情怀,但是强烈的反感和批评之意拔高主旨。‎ - 25 -‎ C项,根据上文可知,老根生叹气流泪,是故土难离的情结,不能像大雁一样飞走了还能再飞回来。‎ D项,“华美典雅”错,应改为“清新淡雅”。‎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描写交代的内容以及烘托出的氛围,再从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的角度分析作用。‎ 此题注意结合“夕阳”“地边的草丛里”等词语分析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渲染凄清、冷寂的氛围;“凄婉和孤零”烘托(或暗示)老根生内心的苦闷与惆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如此题从“种了一辈子地的他要抢在夕阳西沉之前多犁几趟″等情节中概括岀其“勤劳、能干”的特征。‎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累了咱就歇一会儿’”等情节中概括岀其“疼爱孩子"的特征。‎ ‎“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等情节中概括岀其“生活冷清、孤单”的特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等情节中概括岀其“留恋家园、热爱故土”的特征。‎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转起居郎。建国公出就傅,以震为赞读。迁中书舍人兼翊善。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转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①,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②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③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②越绋:指不受私丧限制,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③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 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 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 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等大典,都在此处举行。‎ B. 经筵,古代帝王为研习佛经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汉代发轫,但宋代始称经筵。‎ C. 丐祠,请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 D. 《公羊传》,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与《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25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震为官清廉,受到赏识。胡安国非常器重他,曾将他推荐给宋高宗。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也向皇上推荐了朱震。‎ B. 朱震学识渊博,得到恩宠。受召见时,他的回答得到皇帝认可,授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C. 朱震聪明智慧,头脑灵活。他认为造成虔州百姓偷盗成风的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建议皇上由当地百姓选任官吏。‎ D. 朱震坚持礼制,敢于直言。徽宗去世后尚未安葬,吴表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答案】10. D 11. B 12. C ‎ ‎13. (1)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停止新的任命。‎ ‎(2)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职,自请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前后文,“领”应该作动词用,翻译为“率领”,作后一句“部曲”的谓语,所以“领”前面应断开,排除A、B。然后比较C、D两项,可从句式相似的角度来判断,“寇来则御”“寇去则耕”句式整齐,应该断为“寇来则御/寇去则耕”,排除C项。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B项中“研习佛经”理解错误,应为“研习儒家经籍”。故选B。‎ - 25 -‎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由当地百姓选任官吏”错。“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的“其”代指新太守,而不是“当地百姓”。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侵夺”侵占强夺;“按治”,按,查究,治,惩处;“寝”,停止、搁置;“命”,任命。第二句得分点:“谢病”意思是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丐”乞求、请求;“旋”不久;“知”主管;“会”恰逢。‎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5 -‎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调任起居郎,建国公出任太傅,让朱震担任赞读。升任中书舍人,兼任翊善。这时郭千里被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停止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地百姓。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全部罢免,听凭新太守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任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期间不举行祭礼,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在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 B. 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描写诗人分手时的遐想和惆怅。‎ - 25 -‎ C. 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D. 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令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15.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4. C 15. 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出诗人对国家战乱不安的担忧,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颔联“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在动乱中,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无家,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同时透露出,由于当时正是乱世,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颈联“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5 -‎ ‎(1)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言志。‎ ‎(2)《鸿门宴》中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大行不顾细谨 (4). 大礼不辞小让 (5). 不在沉默中爆发 (6). 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遏”“谨”“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 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 25 -‎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碧万顷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 一望无际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 C. 一碧万顷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 一望无际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搭配不当,“揭示了……新结构方案”谓语和宾语不搭配,可改为“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B项修改正确。A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C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 - 25 -‎ 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 “提出了……方案”。D项,“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改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故此题答案为B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港珠澳大桥, 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C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故答案应为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文中用来形容海面,用“一碧万顷”恰当。风大浪急:指风浪很大。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文中指外海海面的情况,用“风大浪急”恰当。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文中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挑战,用“前所未有”恰当。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文中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真正的科技大桥,用“名副其实”更恰当。故答案应为A项。‎ ‎【点睛】第3小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拜读您的大作之后,后学就您所论述的“知行”问题深感纳闷,后学见识少,对您文中的许多观点不敢苟同,想和您聊聊。于是在仔细研读大量原典文献之后,反复寻思,今涂鸦一文和您商量,遥寄给您,恳请您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纳闷 困惑 (2). ②见识少 才疏学浅 (3). ③聊聊 探讨 (4). ④寻思 思考 (5). ⑤商量 商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文段摘自一封书信,从整体的语体色彩来看,应用书面语而非口语,以显用词庄重典雅。第一处“深感纳闷”中“纳闷”不当,从前后内容来看,应是对对方所论述的“知行”问题感到疑惑,应使用“困惑”。第二处,“后学见识少”中“见识少”偏向口语,且语境是讨论文章的问题,与“见识”关系不大,应与“才学”相关,可以改为“才疏学浅”。第三处,“想和您聊聊”中“聊聊”是口语,语体色彩不当,可以改为“探讨”。第四处,“反复寻思”中“寻思”是口语,可以改为意思相近的“思考”。第五处,“和您商量”中“商量”是口语,可以改为“商榷”。‎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5个字。‎ - 25 -‎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答案】南海市明湖公园筹资购置的娱乐仿真模拟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话新闻拟写原则:1.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2.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3.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 消息介绍的是明湖公园与职工筹资购买时空穿梭机摆脱经营困境的事情,以句号为界,本段划分为六个层次:①介绍职工集资买了什么;② 解说时空穿梭机;③介绍游人在机内的感受;④介绍时空穿梭机给职工带来的经济效益;⑤对职工的影响;⑥时空穿梭机在公园的地位。题干要求就“具体营业收入情况”进行压缩,故②⑥的信息可删除,③是游人的感受,也可以删除,剩下①④⑤三句进行整合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把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称为“渡口”,藉此由此岸渡向彼岸。同时,“渡口”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人们常要面对岁月的渡口、情感的渡口、生命的渡口等无形的渡口。‎ 请以“渡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要套作或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渡口 一团缩影,渐渐晕开来,刹那间清晰,恍惚中又朦胧,我看见那一叶扁舟在四面八方小溪流汇聚而成的大河中停滞着。我分明地知晓那孤身一人便是自己,显得那般落魄,早已迷失了渡口,同时却竭力要渡向彼岸。这正像现在的我,“停滞”在青春期“渡口”中迷茫的我。‎ - 25 -‎ 不知怎么的,好像是生了病或又是着了魔一般,我竟然不认识自己了——曾几何时,照着镜子质问:这是谁?这是个怎样的人;抬头望天,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何天空有万千气象;我生从何来,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种感觉显然有些难懂亦或是幼稚,但我确乎感觉到了,有如以往所经历的、汲取的、收获的全然忘却了,并非是在走迷宫不知选择哪条道路,更像是迷失了渡口,在大河的中心,是宽阔的大河,望不到彼岸,也追溯不回起点了。那般迷茫,好像不知何时便会沉入那深水中。‎ 这使我痛苦,在一段时间内本能地呼吸着,无力地进食,苦笑着面对。当我惊喜地发现舟边荡起了涟漪,周边闪烁着粼粼波光时,我好像重生了,因为此时“云行我俱行”。年长的人们告诉我“不要害怕这种有如扼杀住你的感觉,那是你在长大,你要从年幼无知、快乐无忧的孩童渐渐走向成人了,这是你想法的成熟,也许你会迷茫,这是必然,这是青春期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感触到的、但你要逐渐看到未来的方向,并去努力追随,开心地去生活,足矣。同时,要拥有不会后悔的青春,尽情去享受吧……”一席话当真“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仿佛有了有力的桨,浑身的动力去摇曳它助我前行。‎ 伸手触摸那水纹,竟是暖的,饮一小口那河水,竟是甜的。我莫名转身遥望,我看到了出发的渡口,那一方渡口上挤满了人,其中有我的父母、师长、朋友们……他们将关怀与爱撒进了各路小溪中,如此暖心!我恋恋地转回了身,望向远方,虽然是天际,并没有彼岸,但信心显然多过了惆怅,我还原记忆中最甜美的一抹微笑,握紧了桨,饱含激情地奋力前行。‎ 青春期的渡口,我显得不再那般迷茫,在途中也许有万般苦难,但我定会领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韵,终有一天,我会驶向彼岸繁花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的题目,题目是“渡口”,注意材料中给出的“渡口”的含义,“岁月的渡口”“情感的渡口”“生命的渡口”,由此可以围绕这些人生的渡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对一个人有何影响,应该如何面对等角度进行立意行文。“渡口”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关键时刻、重要阶段或面临的特殊阶段身处的困境等,跨过这个渡口,就会拨云见日,到达彼岸,迈向成功。记叙文文体要鲜明,如果在叙述的过程中能将故事叔述得很生动,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 立意:‎ ‎1.时光的渡口;‎ ‎2. 坐在青春的渡口;‎ ‎3.寻找人生的渡口。‎ 素材:‎ ‎1.写父母长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或写他们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关心爱护自己。‎ ‎2.‎ - 25 -‎ ‎ 江河湍湍流过,河面上漂着船,船上坐满过河的男女老少,热闹的说笑声溅起船a边细细的浪,这就是渡口。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渡口,已经在慢慢淡去了的渡口。有江河,有船,就有码头,码头永远毫无表情地看着起航、归航;无数坐船人远行扬起的离愁,游子归巢的激动,平平淡淡的一次出行,有情人的依依惜别……多少画面,多少酸甜苦辣,随着紊乱的脚步,伴着船的一声长鸣,消失在它坚毅的沉默中。‎ ‎3.渡口不是码头,码头是人出行牵挂的起点,也是期待的终点。渡口只是从此岸到彼岸。何时江河上多了一座座方便的桥,不知不觉将渡口悄悄在视线中隐去。许多生活中不是主旋律的枝枝丫丫,一如渡口,随岁月的河漂走了。‎ ‎4.小时候,人小,看世界总是那么博大。外婆家就在镇上码头边上,顺大青石板铺成的级级台阶下至码头,就是那条好宽大的右江河,从河岸边顺着一级一级台阶往上看,下船的人如同在登挺陡的小山,拾级走到山顶,最先到的是外婆家门口,再往前走50米就到镇上热闹的街道。儿时坐在外婆家门前看这码头渡口的人来人往,如同看有趣的世俗风景,不亚于清明上河图。外婆家所在的河这边是大镇,河那边翠竹掩映中有许多村落,宽宽阔阔的河隔断不了村民们赶街探亲访友的热情,镇上码头承载着交通尚欠发达时人们远航归航的重任,渡口也成了村民们和外界联系而渡河上下船的落脚点。见过许多地方的码头都有渡口,但有渡口的地方却不一定有码头。‎ ‎5.三天一个节日,逢年过节,渡口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渡一挑挑青菜,渡一筐筐水果,渡一笼笼鸡鸭,渡一篮篮粽子糖饼,渡一船船淳朴村民的笑容,渡一家家相伴出行的其乐融融,渡一个个平常的日子,张扬火热的生活从眼前而过,年少哪知苦滋味,看到热闹和笑声就以为日子总是快乐幸福的。‎ ‎6.长大后跨过家乡的山,见过最大最热闹的渡口要数黄浦江,才知道外婆家边上的那条河跟黄浦江比起来算是小河。偶尔能坐上大渡轮,过江人和机动车一起悠悠过河,感觉挺好玩,也感觉麻烦,此时,飞越两岸的桥是不是每个渡河人的愿望?或许有了桥的便捷,又会怀想起在大渡轮上能忙里偷闲享受江风轻拂的惬意。日子总在矛盾和不知足中一天天过去。‎ ‎7.“野渡无人舟自横”。乡野的渡口,最是诗意所在。“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只是诗句里,那渡口烟雨迷蒙、入画的景致,现在恐已难寻。‎ ‎8.渡口,在此岸和彼岸间摆渡的是船。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开心事,或遇上迈不过的坎,人心隔着宽宽的河时,是不是需要一个渡口,敞开心门,让真诚的朋友渡走你的苦和烦?是不是愿意拿出真诚的心,渡别人快乐,也渡自己快乐?佛渡有缘人,有缘生存在一片天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渡口。‎ - 25 -‎ 结构层次:青春期时感到迷茫,这可能是每个处在青春期的人共同的感受,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角度描写自己的迷茫——渡口,迷失了渡口,渡不到彼岸。作者把抽象的痛苦具体化,青春期迷茫的感受就像在大河中心的一叶舟,望不到彼岸,追溯不回起点。作者经历强烈的痛感和无助后终于重新看到希望,忆起年长者的告诫,终于甩掉青春期的迷茫和无助,开心勇敢的面对生活,文章叙事采用插叙的方式,使情节丰富具有特色;在结构方面,主旨明确,首尾呼应。‎ ‎【点睛】一些命题作文可以用“追问法”立意,“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此题可用追问法立意,分析哪些“渡口”,有何意义,如何面对等。‎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