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龙泉中学2018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Ι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公共福利陷阱”。‎ ‎(摘编自黄少安《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共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能升不能降,是因为公共福利的支出规模并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B. 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两难”境地,经济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政府垮台。‎ C. 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D.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B. 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并阐述了其原因。‎ C. 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D. 作者提出“公共福利陷阱”问题,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 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管理,就不会轻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垮台。‎ C. 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 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稳定性。‎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加因果,“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公共福利刚性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错,主要因素是没有形成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D项,“发展中国家”错,应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错,应是为了推出“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的结论。‎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错,根据原文,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情是这样的 佚 名 怎么说呢?12月26日,事件经过一天发酵,《惊爆!某超市一黑衣男子对老人大打出手》牢牢霸占微博热搜榜头条。几张图片看起来是连拍,一男子挥舞手臂,老妇人抱着男人大腿,直到最后一张男子的手打到老人身上,看上去触目惊心。文字解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当详实。 ‎ 小明日记 今天玩得可开心啦。妈妈带我去欧美新生活广场玩,小朋友真多。大人坐在游乐场外玩手机,我们玩打枪游戏。我们玩了很长时间。中午吃面条,很好吃,妈妈说下周还带我吃。‎ 下午和妈妈一起买了很多好吃的,超市的人很乱。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 ‎ 超市收银员只言片语 周年庆嘛,人多,忙不过来。我看到的时候,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大妈被他拖着走。听不出来两人为什么起的争执。 ‎ 我为什么不去拉开他们?公司规定:收银员不能离开岗位。而且我们经理和保安很快就赶到,把两人带走了。期间,很多顾客都在旁边看着,各种拍照。 ‎ 不说了,不说了,今天顾客至少比昨天多一倍。‎ 值班经理答记者问 记者:两人为什么争执? 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那男的要拎走,大妈说是她因为没找到推车,暂时放那儿的,才引发争执。 ‎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件事发生20分钟左右,你们才派人解决,具体原因是什么? ‎ 经理:因为这次促销力度很大,顾客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楼去叫保安,然后再上来,我是一直跑着的。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到现场的时候,周围好几圈人,分开人进去,差不多十分钟,绝对没有15 分钟。 ‎ 记者:事后,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 经理:我们无权调查,这事儿得问公安人员。 ‎ 记者:那最后问题解决了吗? ‎ 经理:解决了,我们超市各送了他们一桶豆油。今天我们吸取教训,不仅在特价区安排工作人员,而且,将特价商品量提高了2到3倍。‎ 我是监控录像管理员 ‎12月24日早7点,经理打来电话,让我在营业前调整13号至17号摄像头监控的位置和范围,并要求我们在25日3:20前,务必把13号至17号摄像头于下午2:00--3:00的录像整理出来,保存备份,发给宣传部。 ‎ ‎25日下午2:00的时候,我就盯着监控。看到一个女的疯狂冲到小王身后,双手抱住他手里的豆油,小王抢过,女子摔倒,之后立即抱住小王的大腿,大喊大叫,看不出来喊什么。小王使劲儿挣脱,一只手拎着豆油,一只手一会儿掰她的手,一会儿挥舞着保持平衡。他们从15号监控拉拽到17号监控下面。 ‎ ‎2019年元旦,关于欧美超市的微博《反转—一黑衣男“动手”的真相》,再次成为微博热搜的头条。文章链接了一个12分钟的视频。某媒体的官方微博着实火了一把,据统计,两个小时点击超过500万,转发超过20万,评论过万。 ‎ 周年庆加圣诞节“双惠”期间,欧美超市营业额远超沃尔玛、恒客隆等,为答谢新老顾客厚爱,元旦期间超市的“双惠”活动将持续到本月7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发时有不少顾客在场,但作者只选取了一则小孩子的日记作为顾客对事件的描述,构思颇有深意。‎ B. 超市周年庆顾客多,收银员“忙不过来”“听不出来”,公司又规定“不能离开,她可能真不知情。‎ C. 从值班经理答记者问可知,面对突发事件,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充分考虑了顾客的需求。‎ D. 作者从占据热搜榜头条的一条微博写起,以官方微博和超市的“双赢”收尾,增强了故事的反讽意味。‎ ‎5. 小说的标题“事情是这样的”有何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 小说从多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事件,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事情是这样的”,指每个人从各自角度对事件做出的描述或每个人陈述的事实。②“事情是这样的”同时又强调了事情的真相:该事件其实是商家的一次营销策划,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营业额。题目暗含透过表象探求真相的深意。 ‎ ‎6. ①情节方面:丰富了情节(“还原出完整事件”亦可)。通过不同人的讲述,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真相。(答成“通过不同人的叙述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不同人的叙述彼此互相补充,使小说对事件的描述更完整、细致”亦可。)②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亦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存在差异,前后映照,真伪自现,颇具讽刺意味。③人物方面:展现出了每个人鲜明的特点。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勾画人物,巧妙而生动。④形式方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多角度聚焦核心事件,形式新颖,耐人寻味,吸引读者探寻真相。(答成“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小说采用纯客观叙事视角,记录多人的讲述,能调动读者的思考”亦可。)‎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错在“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值班经理说“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一楼去叫保安”,“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这都属于拖延时间,与保安可用对讲机联络,经理遇到突发事件也不必非要走非买口,故选项中“超市确实行动非常迅速,举措得当”一说与文章内容不符。‎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标题‘事情是这样的’有何含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考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其含义。首先理解标题的表面意,从文中来看,“事情是这样的”是每个人从自己角度对事件做出的描述,如“小明日记”“超市收银员只言片语”“值班经理答记者问”“我是监控录像管理员”,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描述事件或陈述对事件的看法;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所谓的“惊爆!某超市一黑衣男子在对老人大打出手”这一事件其实是商家的一次营销策划,目的是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营业额,以“事情是这样的”来强调事情的真相,暗含看事情要透过表象来探求真相的深意,不能被事情表面蒙蔽。‎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从多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事件,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叙事视角设题。题干明确说明“多个人的视角”,故考生应先找出这些视角,如小明、超市收银员、值班经理以及监控录像管理员,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叙述,而这些叙述合到一起就拼凑出了完整的事件,这些叙述互相补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还原出完整的事件,如小明看到“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超市收银员“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大妈被他拖着走”,值班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那男的要拎走,大妈说是她因为没找到推车,暂时放那儿的,才引发争执”“因为这次促销力度很大”“今天我们吸取教训,不仅在特价区安排工作人员,而且,将特价商品量提高了2到3倍”,监控录像管理员“12月24日早7点,经理打来电话,让我在管业前调整13号至17号摄像头监控位置和范围,并要求我们在25日3:20前,务必把13号至17号摄像头于下午2:00--3:00‎ ‎ 的录像整理出来,保存备份,发给宣传部”“25日下午2:00的时候,……他们从15号监控拉拽到17号监控下面”,小说通过不同人的讲述还原了整个事件,即这一事件其实是商家的一次营销策划,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营业额。从人物方面来看,不同人物的讲述表现了鲜明的特点,如小明的讲述中展示了孩子的特点,而超市经理的讲述更多的是为超市做宣传。从主题方面来看,同一事件不同人讲述存在差异,前后映照,真伪自现,颇具讽刺意味。作者采取这种多角度展示的形式来完成情节的叙述、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的深化,形式新颖,可以吸引读者来探寻事情的真相。‎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9.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答案】7. D 8. BD ‎ ‎9. (1)个人因素: ①调整人生目标,不把金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②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2)社会因素:①适度地提高收入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②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懂图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找出图表中的相关数字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下降”不正确,由图表二可知,2017年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较之十年前更高。‎ ‎【8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获得“十大幸福城市”美誉有多个因素且“说明其外界人群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于文无据。C项,“足可见出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的问题”分析错误,人们不认为生态环境构成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并不能得出国人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结论。E项,“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材料三“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和材料四“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可总结出个人因素,一是调整人生目标,二是调整生活心态;由材料二图表一和图表二,材料四“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可归纳出社会因素,一是适度提高收入水平,二是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貳,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 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 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 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 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 ‎(2)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滂”是人名,“登车揽辔”都是范滂的动作,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州境”指到了要去的那个州内,“守令”是名词,指当地长官,故“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断句错误,答案应为C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不正确。文中的“传舍”,又称驿舍,邮舍,古代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不正确。由原文“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可知,是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不是“督邮吴导”。‎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若”,像;岂宜”,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格”,要求;“得无”,莫不是。(2)“清裁”,明的裁断;“齿”,切;“笞”,受鞭打;“违”,改变。‎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光禄四行。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 ‎ ‎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4.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方表名踪”一句,作者巧妙地把他人对自己的嘲弄之举化为自嘲之语。‎ B. “无端良匠画形容”承接上句,指品行不端的“匠人”将侯蒙的形貌画于风筝之上。‎ C. “只疑远赴蟾宫”一语双关,作者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 D. 本词中的“夕阳红”意象,与《三国演义》开篇词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的“夕阳红”意象,象征意味不同。‎ ‎15.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14. B 15. (1)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3)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B项,“品行不端”说法错误。“无端”是没有缘由、无缘无故的意思。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 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歌,圈画出相关涉题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把握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观点态度。本题要求结合词作对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予以简析。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可根据词中“无端良匠画形容”、“只疑远赴蟾宫”、“看我碧宵中”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本词意译:‎ 没有得遇贤君高中仕途,而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相信我的才能呢?现在才(在风筝上)显示出了我的名声和踪迹:无缘无故,画匠把我的形貌画在风筝上。趁着风势,轻巧地借着风力,风筝一下子升到了高空中。‎ 风筝受到风吹身体才能够逐渐在天空中平稳,只怕还要远远地奔赴月宫。雨过天晴之后,夕阳红艳美丽。在平地上向上看,有几个人能够像我一样高高地在蓝天上呢!‎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以酒祭月,抒发人生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殆尽。‎ ‎【答案】 (1). 羽扇纶巾 (2). 樯橹灰飞烟灭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纶、樯橹、尊、酹、榭。‎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30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 ,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 ‎17.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B.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和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D. 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和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高质量!‎ C.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高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 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 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 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D. 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都需注明”表意不准确。C项,“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因为句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D项,“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的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可知,反省内容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项,不恰当,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B项,不恰当,低价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C项,不恰当,语句不当,应当先否定错误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做法。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自己和别人,形容不肯面对事实。掩人耳目: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迷惑欺骗别人。句中德国人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而不是欺骗了自己,故排除A项、B项。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卧薪尝胆: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结合“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等分析,选用“卧薪尝胆”。排除D项。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半斤八两: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文化传播公司对安徽西递村的考察报告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西递至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面积差不多13公顷,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都有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碰头,村落以一条竖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伸出的村落街巷系统。村落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答案】(1)“差不多”改为“近”;(2)“都有”改为“环”;(3)“碰头”改为“汇聚”;(4)“竖向”改为“纵向”;(5)“伸出”改为“延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文化传播公司对安徽西递村的考察报告中的一个片段”,且“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发考察报告中的片段,可发现①“差不多”,相差很少;相近。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近”;(2)“都有”,表示存在,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环”;(3)“碰头”,‎ 会面;短时间地聚会,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汇聚”;(4)“竖向”,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纵向”;(5)“伸出”,指张开,伸展。为口语,,用于考察报告中不够严谨,可改为书面语“延伸”。‎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欲速则不达”: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方便面”就不怕肚子饿,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速递”就不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 “快! 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请围绕“快与慢”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那段岁月里,一切都是如此,仿佛都是被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一杯细火慢醅的绿酒,一封临发又开封的家信,一份沧海水巫山云的情谊。‎ 而如今呢,流光岁月,风尘万变,一切都是弹指便老,刹那已逝,一切都变得来不及:来不及在楼下的咖啡馆品一口醇香,咖啡馆就被修成大楼;来不及观赏一次月的盈缺,月亮就被灰蒙雾霾遮蔽了。我们每日习惯性地通往家的方向,却描述不出回家的路。木心在《同情中断录》中写道:“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没有完成。”是啊,很多人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一生,我想,他们真的完成了一次圆满丰盈的生吗?‎ 我们的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切近、全面、多元地感知世界的丰富与玄妙,于是急着享受快意人生,恨不得敞开纵横九万里的胸怀,把这世界酣畅淋漓地看个遍。可是我们看到的都是些什么?飞驰而过的汽车旁扬起的灰尘,急速行驶的火车窗外模糊的影廓,还是机窗外一闪而过的飞鸟?有人说,我们可以记下来,我们有手机,相机,摄像机。所以这些人时时刻刻举着单反,行到景色甚佳出拍一张,满意地离开去寻找下一个供拍摄的景点。风景长栖之处,幽静绿林还在,却再没有弹琴吟啸;汩汩溪流还在,却再没有曲水流觞;亭台楼榭还在,却再没有诗酒弦歌。旅途中的人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在生命之旅中,大概亦是如此。‎ 那么,让生活慢一些吧。词人阿久悠如是说:“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不动声色地,凝视人心。”慢中方有质量,日本小野二郎寿司店,精工细作,店中只有十个座位,连奥巴马都要提前一个月预定,人们却称那里的寿司为“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慢中才生精致,宫崎骏爷爷坚持手绘,一部动画要制作上十年,色调柔美,画面空灵,纯净到让人看着就想流泪。慢中方有情真,叶芝用一生去承诺,慢慢体味,久久用心,让遥不可及的爱情幻化成一场美丽的梦境;慢中方得领悟,辛弃疾放慢脚步,以心相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便有惊喜。一场生命,只有慢下来,才会有沉淀。假如有一天我们运行的速度接近光速,我们或许可以享受更长久的生命,但谁来保证我们生命的厚度呢?‎ 从前的街灯不亮,从前的夜空清朗,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一句“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让人长跪潸然。‎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人心也变得慢,恋人们相濡以沫,从青春年华一路走到暮雪白头。‎ 霓虹点亮一个城市的繁华,车水马龙轧过一个城市的喧嚣。灯红酒绿处有的是摇滚乐,热舞,踏风飞旋的车轮,分秒制好的美食,用来痛饮的烈酒……可总该有个人,带着些固执道:“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材料最后一句话,“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其实出题者更倾向于让考生思考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慢”的必要和可贵。作文时,可以想一想,在“快”中我们流失了什么,在“慢”中我们又获得了什么?,也可以去辩明快与慢这两者的关系:当“快”则“快”,该“慢”则“慢”;“快”与“慢”各有优劣长短,各有其适用的对象场合与前提条件;何时需“快”,何时需“慢”,“快”与“慢”的矛盾关系应怎样协调、统一,它取决于哪些客观和主观等多方面的因素?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应当从上述诸方面问题之一入手,提炼出一个集中、鲜明、扼要的中心论点(主题句),并且针对特定的对象、情状、事件、人群具体分析。可从“快”与“慢”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切入来论述;也可以在肯定其一方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而偏重对另一方的利与弊的剖析。在立意上也可以就快和慢中的某一种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如:“欲速则不达”,当慢则慢,不可拔苗助长,应该实事求是;高度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更应该学会忙里偷闲,快中取“慢”,慢慢地欣赏人生路上的美丽风景;“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拖拉、懒散、敷衍、空耗时间等等“慢节奏”的低效乃至无效的不良作风应予以狠刹等。‎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