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蛟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友好学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妨取法于歌谣。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众化。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他声明自己的基本诗观——“我以为那最好的作品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精髓,在承认新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形式对新诗尤为重要的地位。他所谓的新诗形式,指的是作品技巧,即章法、句法、声韵、格式、用字等。当然,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纯技巧论。他主张的是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正是用这样的评价尺度,他充分肯定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在“格法与韵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也充分肯定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冯至的十四行诗像一个水瓶,可以给那无形的水一个定形;像一面风旗,可以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 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摘编自杨四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新诗评论与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论》以大众化、音乐性、抒情性为研究新诗的角度,对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意义重大。 B.针对新诗创作所出现的政治标语口号的倾向,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 C.“不必”又“不妨”取法歌谣,体现了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的矛盾心态。 D.李广田认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是诗歌的精髓,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为“最好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为论据,阐述了他们研究新诗大众化所体现出的各自的特点。 B.文章材料翔实,既有直接引用,如“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又有间接转述。 C.第一自然段以一些似政治标语口号的抗战类诗的缺点为例,论述了朱光潜从音乐性角度研究新诗的优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D.文章层次清晰:整体上运用递进式结构,同时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缺失了抒情性,朱光潜的研究对这一弊端起到了纠正的作用。 B.朱自清认为“说理一抒情一叙事”是新诗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走向。 C.李广田特别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 D.在卞之琳的眼里,冯至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救赎 薛培政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 若有就给我站出来! 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 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诉着道出实情.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 “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 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形成呼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 B.老长泰当兵出身,本性淳朴善良,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 C.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长泰打狼,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是实写,打狼的情节虚写. D.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朴质憨厚与嫉恶如仇. 5.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这篇小说以“救赎”为题目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瓛,字子圭,沛国相人,晋丹阳尹惔六世孙也。祖弘之,给事中。父惠,治书御史。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巘曰: “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后以母老阙养,重拜彭城郡丞。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瓛终不就。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时年五十六。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 “阿称便是今世曾子。”阿称,巘小名也。及居父丧,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天监元年,下诏为巘立碑,谥曰贞简先生。 (南齐史·刘瓛传,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B.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C.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D.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秀オ”别称茂オ,是汉代以来举荐人オ的科目之一,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生员。 B. “践阼”是走上阼阶,也即登基之意,“阼阶”指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上有主位。 C.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借指中书省,也可以指宰相职位。 D. “受业”是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指弟子在老师面前的自称,语出《孟子・告子下》。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瓛出身仕宦,受召出任官职。他祖父是给事中,父亲是治书御史,他自己接受州府征辟出任祭酒主簿;但后来朝廷授予他官职,他却几次不接受。 B. 刘瓛方正直言,本心无意仕进。太祖召问,刘瓛坦诚相告,得到太祖的赞誉,说他是方直之士;皇上想授他中书郎职务,并派出吏部尚书传达旨意。 C. 刘瓛谦和率真,学问冠绝当时。他住处简陋,只有几间瓦屋,而且漏水,竟陵王子良亲自去替他修缮;他生病去世,学生们都身着丧服,为他送葬。 D. 刘瓛很有性情,侍奉长辈至孝。祖母生病,刘瓛手拿膏药,膏药渍烂了他的手指;父亲去世后,他居丧不出墓庐,脚都弯曲了,拄拐杖也站不起来。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土,便即后授。 (2)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了春日冶游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 B.“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C.“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女主人公仍然意犹未尽,流连于春色,久久不能入眠。 D.“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由花影见月,由醉颜示闷。女主人公刚刚在花下对月独酌。 12.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荆轲刺秦王》 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 ,__ ___。 ⑵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 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 _____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____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 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____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 .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 .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 .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D .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17、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上海财经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的片断,请找出三处表述不当并作修改。(3分)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中学的××× ,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拜读完我的自荐信,我深表感谢和深感荣幸。 上财学风浓厚,如果我能有幸进入上财学习,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每一门功课。跪求该校领导能够接受我的申请,能够让我实现理想。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一张安徽桐城交警开出的“空白罚单”在网络热传。收到此张罚单的是一名外地车主,起因是在六尺巷违章停车。罚单上并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而是交警手写的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据了解,这张“空白罚单”实际上是桐城市交警大队在优化执法举措后的一种针对外地车首次、轻微违章行为的“口头警告”。对此有人为交警的“人性化执法”点赞,甚至称其为“最美罚单”;有人认为这种有选择性地执法会有伤执法的公平与公正;还有人认为要做到真正的人性化,就应该提前设置路线、停车场等标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友好学校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语文 答案 1.【答案】B“进行了严肃批评”于文无据。 2.【答案】D“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一总’结构”错,文章一、二两段运用了“总一分—总”结构,第三段是“总一分”结构。 3.【答案】A:B项,“说理一抒情—叙事”错,原文是说“从说理向抒情发展”;C项,从原文可知,李广田强调形式对新诗的重要性,且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D项,“在卞之琳的眼里”错,对“十四行诗”的点评是李广田的观点,而不是卞之琳的观点。 4.【答案】B:人物分析拔高,老长泰打狼的原因有“本性淳朴善良”“为民除害”的因素,但他当时家里穷,娶不上媳妇,打到狼能娶女队长为妻是主要原因 5. ①运用倒叙手法.小说先是展现老长泰清早巡山的护林员形象,然后叙述老长泰年轻时勇敢杀狼为民除害的故事.②故事情节突转.成为护林员后老长泰热衷打猎,但后来出人意料地坚决不打了,然后交代原因,情节波澜起伏.③结尾出人意料.老长泰两次与偷猎者交锋,保护了山林并获省政府奖,但却以他不去省城领奖结尾,耐人寻味. 6. ①统领故事情节.老长泰年轻时打了不少野兽,后来做护林员,为了保护野兽同各种盗猎分子坚决斗争,故事的主体是心灵的救赎.②丰富人物形象.老长泰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性情淳朴,救赎的过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暗示小说主旨.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人类为了个人享受和私利猎杀动物,大肆掠夺自然,引发读者思考人类需要怎样的救赎. 7. 【答案】 C 本题根据上文文意,这句话是承接上文“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意思是“他性格谦和,率直,豁达,友善,不因名气高而自傲”,“胡床”指随身携带的坐具,“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正是表现他“谦和低调,不讲排场”。故选C 8. 【答案】 A本题A项,“秀才”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生员”,表述错误。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与“科举考试”无关。故选A。 9. 【答案】 C本题C项,概括的人物特点和后文的分析不能一一对应。“刘瓛谦和率真,学问冠绝当时”中人物特点为“谦和率真,学问盖世” ,而下文分析中“他住处简陋,只有几间瓦屋,而且漏水,竟陵王子良亲自去替他修缮”,是生活俭朴,受人爱戴的体现;“他生病去世,学生们都身着丧服,为他送葬”,是介绍他受人爱戴,不涉及“谦和率真,学问盖世”这两个方面。故选C。 10(1)遗憾您资历浅,可以暂时接受先前的任命,不久应该会转任国子博士,随后就任后面授予的官职。(恨,遗憾;且,暂且;除,授予官职,任命;少日,不久) (2)(竟陵王)上表给世祖替刘瓛建立馆舍,(世祖)把扬烈桥旧主人的宅第送给他,学生门人都来祝贺。(表,上表;以,把;故,旧的,原来的;第,宅第;(竟陵王)表世祖,省略句;(世祖)以扬烈桥,省略句) 翻译:瓛,字子珪,沛国相人。刘瓛起初被州里任命为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被推荐为秀才。 (后来)刘瓛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没有赴任。齐太祖登上帝位后,召刘瓛到华林园谈话,问刘说:“我顺应天意改朝换代,你认为要怎样解决人们的议论?”刘瓛回答说:“陛下如果以前车之失为戒,实行宽厚仁爱的政治,即使处于危难之中也能转危为安;如果重蹈覆辙,即使现在安定也会变得危险。”他出去后,皇帝回头对司徒褚渊说:“他如此方正耿直!饱学之士就是比平常人强。”下诏令刘瓛可以经常来进见皇帝,而刘瓛若非被召见,从未主动到宫门。皇上想任命刘瓛为中书郎,派吏部尚书何戢去喻示旨意。何戢对刘瓛说:“皇上想让你到中书省任职,但遗憾的是你资历太浅,你可以暂且接受前面的任命,不久当转为国子博士,以便衔接以后的任命。”刘瓛说:“我平生没有荣利进取之意,如今若是听说要做中书郎就接受任命,这难道是我的本心吗?”后来因为母亲年老缺少供养,才重新任彭城郡丞。皇上又让刘瓛兼任总明观祭酒,授予他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一职,而彭城丞之职依旧保留,刘瓛也始终不肯就职。刘瓛身材瘦小,他研究儒学在当时数第一,京城里的士人和贵族子弟无不拜见他向他求学。他性格谦和率直豁达友善,不因名气高而自傲。拜访朋友时,只有一个学生拿着小凳子跟随在后,主人还未到时,便坐下来与学生问答。居住在檀桥,有几间瓦屋,屋顶都已穿漏。学生们敬慕他,不敢直呼其名,就称他为“青溪”。竟陵王萧子良亲自前往拜见他。七年,上表请求世祖为刘瓛立学馆,把扬烈桥故主的房宅给他,学生们都来庆贺。刘瓛说:“居室太美就是人的灾祸,这样华美的屋子哪里是我住的?幸好皇上下诏是把它作为讲堂,但我还是担心会遭到祸患啊。” 没等到迁居,他就生了重病,去世后,跟他学习的学生都穿了丧服去给他送葬,终年五十六岁。刘瓛性情纯厚,祖母常年生疽,他亲手敷膏药,手指被药汁浸溃烂了。他母亲孔氏很严明,对亲戚说:“阿称就是当今的曾子。”阿称是刘瓛的小名。待到他为父亲守丧,他不走出守墓的庐屋,腿弯屈久了,拄着拐杖都站不起来。天监元年,那时皇上下诏为刘瓛树立碑石,给他的谥号是贞简先生。 11.【答案】 C “意犹未尽”错误,应是“兴尽愁生” 12. 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②比喻, 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的碧绿、动人;③动静结合,春风、春光、春 水、春草为静,子规啼叫是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视听结合、视听触结合亦可,言之成理。) 13. (1)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 .【答案】A ,B 项“享受思想”搭配不当;C 项“享受语言”表述不完整,享受的宾语一般带有积极意义,能给主体带来愉悦; 和满足。如“享受诗词语言的美”;D 项“感 知”和“享受”当互换位置。 15 .【答案】C ,前文有个“因为”,所以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接“生活节奏较快”。 16 .【答案】C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 点上”。“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17.①将“拜读”改为“阅读”;②将“跪求”改为“恳请”; ③将“该校”改为“贵校”; 18. 立意参考: 针对这个事件有三种看法,前两种看法一肯定一否定,第三种看法主要是针对“怎么办”。具体行文,既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来写。 从肯定的角度,为什么“空白罚单”引发热议,赢得了一片点赞。首先,交警选择的方式说明了交通执法不唯罚款,仍然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其次,外地人初来乍到,不熟悉交通状况,轻微的交通违法可能非主观所致,适当地网开一面,使执法更富人情味。 从否定的角度,对外地车辆与本地车辆的双重标准明显有失公平。“空白罚单”不仅有损法规和执法权威性、严肃性,而且可能滋生执法随意性甚至潜规则。弱化法律权威、牺牲法治公平为代价显然不可取。 当然,也可以从第三种观点来谈,宽恕在后不如规范在前,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