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单元 先秦历史散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 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 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 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 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二、了解《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 240 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 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三、推进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1)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文言句式及词语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何厌之有?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分组朗读第三段。 (2)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学生回答)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补充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 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 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3)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乃还。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还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齐读一、三、四段。 四、结束新课 对照板书,回忆故事情节。一、三、四段读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一、三、四段。 2、整理文言词语及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烛之武“怎么退——为什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 再次熟悉情节。并归纳一些词语用法及宾语后置句。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 越国以鄙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之 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之”宾语前置标志词) ①何陋之有? 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推进新课(从文本出发,逐步引进社会和人生) 1、朗读第二段,思考: 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学生探讨,分析其个性化及爱国情怀) 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 ③(烛之武)许之。 ④(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 明确: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 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 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③郑君——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发挥想 象,对烛之武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避免了就课文讲课文的的单调 枯燥乏味。 三、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1、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 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 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 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 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比干与纣王。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 彘”。 2、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比较阅读与回忆感受,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重要性,通过对现 实生活的关注,鼓励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四、结束新课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 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 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