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三径就(接近)荒 北海虽赊(远) 聊(姑且)乘化以归尽 耿耿(微明) 星河欲阅天 B.闾阎扑(满)地 不矜(夸耀)名节 审容膝(狭小之地)之易安 渌(清澈)水荡漾清猿啼 C.则告诉(申诉〕不许 势拔(超过)五岳掩赤城 时矫(举,抬) 首而遐(悠闲)观 D.绝(穿过)云气 未曾废(废止)离 景翳翳(阴暗)以将入 可怜(可羡)光彩生门户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② 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通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③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破釜沉舟,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 ④ 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⑤自从“百家讲坛”问世以来,观众对它的评论一宜不曾间断。有些评论,语言犀利,真可谓空谷足音。 ⑥对联这种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特色的文学样式问世之日起,就以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祝,广开言路 ,畅所欲官,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竣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像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 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 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随着申办冬典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c.应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的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活动的开展,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临江仙 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①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春风,花开花又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言犹自带吴侬②,夜阑相对处,依旧梦魂中。 注释:①草堂: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成都时所建的草屋。②吴侬:吴地口音。 A.前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 B.“离恨几千里”,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C.“一时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衰容”表现出此人久历宦海沉浮的身心之疲惫。 D.“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里化用杜甫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表现出作者想象在离别之后,深夜以酒消愁,难以如梦的迷惘心态。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A.水烟原本多为白色,而在此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愿望颇有天地同色而不分清之感,如同《滕王阁》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妙,所以说“寒烟翠”。 B.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愁联系。这里的芳草,遥接天涯,远连故园,又与天边的夕阳相应和,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自禁,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C.“黯乡魂,追思旅”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的艰难。 D.“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除非”是说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这句话意识是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7.名句默写(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蜀相》颔联: , 。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这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 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 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 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 C.从“建安风骨” 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 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临:管理②畀:给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误的判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众适足为吾资也 适:恰好(错误) B.明其为贼 明:表面(正确) C.犹然以对 犹然:依然(正确) D.时购泰急 购:收买(错误)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误的判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才思敏赡 赡:多智(错误) B.言二人已窜 窜:逃窜(错误) C.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 者:……的人(正确) D.逮燕兵日薄 薄:(势力)变弱(正确)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 四、诗歌鉴赏。(8分)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16.下片写诗人酒醉“欹眠”后,又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分) 五、传记阅读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 ①“五四”运动时,傅斯年先生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表现了他那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当时他所主编的《新潮》杂志,蔚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开了我国由传统大踏步而又不可逆转地进入近代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序幕,其历史意义恰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傅斯年的名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运动中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 ②“五四”以后,傅斯年先生去德国留学,受到当时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赅为其特色。回国后,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这条路线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不过,傅先生的本意似乎并非就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张历史学应该由史料出发,也就是说,没有材料就谈不到历史研究。这和他的老师和终生挚友胡适先生的“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一脉相通的。他一系列的主要名文如《性命古训辨证》《夷夏东西说》等,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声誉和地位。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即由傅先生出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学与语言学合在一起,亦足以见傅先生学术路线与德国学派的渊源。 ③傅先生是第一个认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学研究的人。历史归根结底乃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归根结底乃是通过心理的这一环节。一般的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社会分析的层次上,而绝少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所以往往是未达一间而功亏一篑。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写到反叛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内不自安”而终于谋反。反叛是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其内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这就更深一层地触及到了当事者的内心或灵魂深处,而比单纯地论述背景与客观形势要更深一步。 ④抗日战争后期,国内矛盾已日益突出,国民参政会遂组织了一个延安访问团,团员似是六位参政员,有傅斯年和黄炎培在内。在延安,毛泽东与访问团成员逐一谈过话,他与傅先生在“五四”时期当属旧识,大概也称道了傅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功绩,所以傅先生就自称:“我们当日不过是陈胜、吴广而已。” ⑤抗日战争结束后,北大校长蒋梦麟去重庆做官,校长由胡适继任。因胡适当时在美国,未能速返,在胡适回国以前,校长由傅先生代理。时年十二月一日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对内战举行集会,遭到国民党当局镇压,打死四人,造成惨案,由此爆发了“一二一”运动。傅先生遂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慰问学生,见到了学生代表时说,你们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应。一时曾博得不少同学们的认同。但是傅先生当时的基本立足点却是无法认同学生的民主运动的,所以,不久他也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和大多数同学的主流拉开了距离。 ⑥抗战期间政府迁到重庆后,傅先生以参政员的身份曾在会上猛烈地抨击孔、宋豪门,博得了“大炮” 的声誉,为一时物望所归。胡适回国任校长后,傅先生回南京史语所,当时战局动荡、经济崩溃,傅斯年在题为《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的文章中尖锐指出:“今天的官僚资本当然推孔宋两家”,“古人说 化家为国 ,现在是 化国为家 ”,“他(宋子文)的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二类,非奴才即敌人”实用类文本阅读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实用类文本阅读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轰鸣声中,蒋介石立又一次请傅先生吃饭,傅斯年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宋与国人全体为敌,此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接着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题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各地报刊立即纷纷转载,轰动全国。在列举宋子文的各种胡作非为后,他说:“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垮了。当然有人欢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 我们是救火的人,不是乘火打劫的人 ,我们要求他快走。”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宋子文只好黯然下台! ⑦解放前夕,傅先生在台湾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主要的班底仍是北大老人,如毛子水、姚从吾、刘崇、钱思亮各位先生,台大若干年来蔚为台湾的北大。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死于台湾大学,享年54岁。 (节选自《社会科学论坛》) 相关链接 ①早在1946年初,蒋介石就与陈布雷商量,要让傅斯年先生做国府委员。结果,任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坚决不肯。蒋介石转而想拉胡适进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说服工作,结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对。在给胡适的信中傅斯年说,两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没有了说话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分量。“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一是维护学术自由、教育特别是大学独立;二是大学工作必须以学术为中心。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实行联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纯正”被判罪,其他人要连坐,傅斯年愤慨地对国民党当局声明,台大师生由他一人担保,发生问题,他负全部责任,从而迫使这个反动制度在台大无法推行。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在“一二一”运动中,傅斯年先生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对学生民主运动的认识一直博得不少学生的认同。 B.傅斯年不做国府委员,也反对胡适做国府委员,其主要原因是两人一旦加入政府,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和分量,同时名节也会受损。 C.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社会分析,不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傅斯年却独辟蹊径,注重心理研究。 傅斯年面对战局动荡、经济崩溃的局面,尖锐指出宋子文与人民为敌,“化国为家”,是当时政治主要僵局之一。 D.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其本意不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历史学应该由史料出发。 18.傅斯年先生在史学上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6分) 19.傅斯年先生是著名学者,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六、小说阅读 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2004年秋天,我随河南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等着导游买票的工夫,我站在入口处向里张望。 “阿姨。”有人拽我的衣襟。我皱皱眉,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很不耐脏的。 一回头,我看见一个典型的维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噢,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她又叫。 “什么事?”我只好答腔。 “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她的普通话很生硬。 “是。” “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儿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历史,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很漂亮。”她继续进攻。我都有些替她着急了,心想干脆买一个。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问。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 “多少钱?” “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也不要。”我也很干脆地说。不要钱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就是最贵的,这么没谱儿的事情,我不做。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姑娘。她就在出口处站着呢,立马就跟上了我。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5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5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真的不要钱,真的。”她耐心地劝说着我,“我经常送东西给我喜欢的客人。”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就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这个鬼精灵!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我和她合了影,答应把照片寄给她。然后我去买丝巾,她依然跟着我,告诉我说什么样的丝巾是好的……导游开始催促上车,我上了车。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吐出的灰尘涤荡着她的小脸,很快把她的泪痕遮盖起来。然而更多的泪又冲下去,她的脸上很快就变得模糊一片。 司机把车停下来,全车的人都望着我,我艰难地把脸转向她。 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 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很像我的汉族老师。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的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哈提雅,请不要像我,还有我们——你送礼物的这28个。那27个,都是怎么想的呢?都是怎么看待你的礼物的呢?在他们的意识里,大约也都认为自己是经遍世事的聪明人吧?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方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舌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啊,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这第28个馅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23期) 20.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随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入口处张望,哈提雅主动向我打招呼,并猜测我是一个老师,说明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孩子。 B.哈提雅几次拒绝了我想付给她的钱,是因为她经常送东西给她喜欢的客人,且从不收钱。 C.哈提雅收到我送的礼物,写了一封信给我。看完后我呆住了,我是被哈提雅的内心震撼了,我为我的偏狭而感到惭愧。 D.文章结尾通过作者的内心忏悔,看到了成人虽遍经世事,心灵的嗅觉却变得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相较而言,哈提雅小小的内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的草场,从而让主题得以升华。 21.小说中是怎样塑造哈提雅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2.小说开头说“天下不会掉馅饼”,但结尾又说 “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的馅饼” ,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作文(60分) 在一个寒冬的深夜,祖孙三人围坐在火炉边,炉火烧得正旺,炉子上放置着一个为烧开的水壶。这时,爷爷问两个孙子:“你们说如何将这壶水快速烧开?”其中一个孙子说:“往炉子里多加柴火就行。”另一个则不同意这个看法,说:“我觉得可以将壶中的水倒掉一些。“两个人意见不同于是争论起来,不可开交,便向爷爷询问答案,爷爷只是笑而不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立意;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l.C. 2.A. 3.D.【A 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能指天气,此处望文生义。B 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此处望文生义。C 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用错对象。D 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使用正确。】 4.B 【A 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 三体》还是影片《 星际穿越》,不明确;C 项“取缔… … 考试活动的开展”句式杂揉,D项,“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5.D 6.C.“黯”的意思是黯然神伤,而不是幽暗. 9.D (理解有误,“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是共有特点,刘勰与曹丕一脉相承,从本质上看基本一致。) 10.A (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原文是“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而非“历朝历代的诗人的追求” 。) 齐泰,漂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中举;考中】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 历任】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祈祷,析神求福】 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握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一个一个地举出来】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 详细周密】 ,大奇之。 皇太孙素【 向来】 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 参与】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 到;靠近,引申为“呆在”】 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储王谓泰矫【 假托】皇考【 对亡父的尊称】 诏/间【 离间】 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享受很多特权】,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削夺藩王封地】。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 因】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 宗室谱籍】,声罪【宜布罪状】致讨【 加以讨伐】。或难【 贵难;质问;驳斥】之,泰曰:“明【明白地;公开地(指出)】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 授给官职】 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 竭力陈说】不可。子澄不听,卒【 最终】 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bì】【 给与】景隆,谓燕可旦夕【 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 只】 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 正好,刚好】足为吾资【 军资】也:”是冬,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低毁】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 解除职务;卸任;免职;停职】以谢【 认错;道歉】燕,而阴【 暗中】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被动,放逐;贬官】,可息兵【 停止交战】。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拖延】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 接纳]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 一个地方。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 甚易。及屡败,意中【 内心】悔,是以进退失据【比喻行事失去依循,或临事张皇失措】。迨【 等到;到;及】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 悬赏征求】泰急。泰墨【 涂黑】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捉拿】赴京,同子橙、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 判处,牵连治罪】死,叔时永、阳彦等请戍【封建时代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防守叫滴戍】 。子甫【 刚刚】 六岁,免死给配【 发配】,仕宗时赦【 被赦免】 还。 11.D 12.B 13.D 14.C.事件的顺序颠倒。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橙是好臣,要求对他们惩办发生在前,齐泰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发生在后。且强加因果 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蚀酒带来许久感伤。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黄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词的下阕“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把茱英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插茱黄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15.C.“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6.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 (1分):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l 分)。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l 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 虚实结合” ) (1分),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l 分)。 17.B 18.①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没有材料就谈不到历史研究。②他写出了一系列著名文章,如《性命古训辨证》《夷夏东西说》等,它们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声誉和地位。③傅先生是第一个认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学研究的人,比单纯地论述背景与客观形势要更深一步。(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19.①学养深厚、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主编《新潮》杂志,影响深远。②为人谦虚,受到毛泽东称道,称自己是陈胜、吴广。③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子女。④很有胆魄,猛烈抨击孔、宋豪门,为台大师生担保。⑤保持名节,不肯从政,拒绝做国府委员。⑥维护学术自由、重视学术研究。(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1.①正面描写(或细节描写) 。通过哈提雅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②侧面描写。 通过我对哈提雅的情感态度的转变(从婉拒到不忍再到为之震撼)来塑造人物形象。③对比(或反衬) 。通 过与以“我”为代表的成人的那种自以为是的“智慧”和经验相比,表现哈提雅的纯洁善良美好的人物形 象。④用第一称“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有利于表达对哈提雅的情感,增强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22.①“天下不会掉馅饼” 是“我”用成人 “智慧”看待世界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的 馅饼”是“我”经历“礼物事件”后的一种新感悟。二者是在不同情境下得出的认识。②结构上,开头交 代不会掉馅饼,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故事张本,与结尾“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③ 人物形象上,逐步体现哈提雅纯洁善良美好心灵和“我”的思想转变,丰富人物形象。④主题上,通过我 的心灵反省,烘托出哈提雅的纯洁善良美好,也让读者有更多的反思反省,从而彰显主题。 (每点2分) 23.(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