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南阳市 2020 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信息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进步,深刻影响社 会环境和文化形态,文艺创作也如此。互联网介入文艺创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播途径扩 大和呈现载体改变。就像部分戏曲演出于匀栏瓦舍,电影在黑漆漆的盒子里造梦,电视带来 全家欢,一种文艺形式的发展、接受与所适配的媒介形式无法分开。网络小说、网络剧、网 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等以“网”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只是传统艺术在小小荧屏上再次 呈现,而是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规律。 互联网特有的“用户思维”,让受众成为创作关注点。相较于传统文络小说的阅读场景 发生变化,写作场景随之改变。一位网络作家说,他特别重视读者在网络上的阅读体验,比 如分段分节要短、条理要清楚;每章 2000 字左右,这是手机阅读者能接受的最佳长度;每一 章的故事剧情都要有进展、有悬念等等。根据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8 年 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6.48 亿,网民使用比例为 78.2%。随着手机移动端的 普及,手机已经不再是个人电脑的延伸,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开始适应小尺寸竖屏显示。与 电脑“读屏”方式不同,手机是以“滑屏”模式呈现的。相应地,在短句、短段、留白和空 行技巧上都要更加适应“滑屏”特点,所以才会流行“一镜到底”的长图,才会为适应 9:16 的竖屏显示而自主削弱对背景、环境的交代,更聚焦于人物刻画。竖屏访谈类节目、竖屏短 剧等也应运而生。 互联网“点对点”的传播特性和便捷的及时反馈,使得创作不再是单枪匹马的行为,受 众可以广泛参与创作过程。在传统观念中,文艺创作是一项偏于“文科”的工作。但在互联 网背景下,越来越多来自理工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加入创作队伍。他们研究分析网络上的点击 量曲线和观众反馈,根据测算结果对创作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当前热播的古装剧《东宫》 曾出现一个剧情高潮。大量网友在弹幕上对其没有配背景音乐表示遗憾。数据分析师对此迅 速反应。在剧集播出不到 21 小时的时间内为其加入背景音乐,许多观众得以欣赏更好的版本; 网络综艺《这就是灌篮》本希望凭借明星导师吸引受众,但播出几集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网 友更关注参与的球员,于是在之后的剪辑过程中就更多注重挖掘球员亮点。数据分析不仅能 敏锐抓住观众的“看点”并对创作进行实时调整,更可以进行“定制化”服务,争取最大观 - 2 - 众群。优酷在 2017 年创建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鱼脑”,最近即将播出的一部网剧的 男主角就是通过“鱼脑”对众多演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再结合剧情类型进行数据匹配,最终 选择出来的。 互联网和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互联网产生的一系列技术变革使文艺创作紧随 其后,而这种追随是为了更好地让作品抵达受众。创作者和受众本身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 过去,虽然作品已经完成,但依然需要接受读者和观众审阅、评价,而互联网的便捷性缩短 了受众反馈的时间差,再加上互联网“用户思维”的介入,受众已经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甚 至能够改变一部作品的走向。 面对新形势、新技术,如何更好利用互联网特性,释放更大创造力,让文艺更好地为受 众服务,同时发挥价值引导作用,是摆在每个从业者面前的课题。 (摘编自任飞帆《互联网给文艺创作生产带来深刻变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传统文艺还是网络文艺,其形式的发展、接受都会影响所适配的媒介形式。 B. 网络文艺不是传统艺术在荧屏上的再次呈现,而是有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规律。 C. 出于对受众的关注,网络小说会控制章节、段落字数,设置大量悬念以加快进展。 D. 数据分析能抓住观众的“看点”,有助于对创作进行调整,进行“定制化”服务,争取尽 可能大的观众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述了互联网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并指出网络时代文艺创作面临的课题。 B. 文章指出互联网影响文艺创作是基于用户思维的介入和传播方式的改变。 C. 文章引用统计报告数据是为了说明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都已能适应手机竖屏显示。 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文艺创作追随互联网是为了更好地让作品抵达受众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众可以广泛参与创作过程说明创作不再是单枪匹马的行为,这得益于互联网“点对点” 的传播特性和便捷的反馈。 B. 理科数据分析师们加入文艺创作队伍,通过对网络上的点击量曲线和观众反馈数据进行分 析,进而根据结果参与创作。 C. 依据弹幕和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网络文艺创作者们就可以提供更好版本的作品, 选出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演员。 D.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受众审阅、评价文艺作品的反馈时间缩短,并且可以参与文艺创作, - 3 - 能够对一部作品的走向产生影响。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其形式的发展、接受都会影响所适配的媒介形式”错误,原文第一段是“一种文艺形 式的发展、接受与所适配的媒介形式无法分开”,可知主客颠倒。 B 项,“网络文艺不是传统艺术在荧屏上的再次呈现”错误,原文第一段“网络小说、网络剧、 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等以‘网’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只是传统艺术在小小荧屏上再 次呈现,而是有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规律”,可知原文是“不只是”。 C 项,“网络小说会控制章节、段落字数,设置大量悬念以加快进展”错误,曲解文意,原文 第二段“每一章的故事剧情都要有进展、有悬念”。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为了说明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都已能适应手机竖屏显示”错误,文章引用统计报告数 据是为了说明短视频用户人数多,网民使用比例高。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 项,“……依据弹幕和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还有“再结合剧 情类型进行数据匹配”的选择演员条件。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 4 -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 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 标,完成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 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 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 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 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 “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 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 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 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 5000 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自 2 月 17 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 119 门学科课程。截至 3 月 24 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 通高中课程 1917 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 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 了 1.95 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 400 多万 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 60%的教师和近 50%的络学习空间, 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 5 -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盲点是定位不 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 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 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 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 适需 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 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 21 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 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 21 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 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 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 2.0 变革》) 4.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 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 - 6 - 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据统计,自 2 月 17 日至 3 月 24 日,已经有近 2 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 了 119 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 APP 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 7.5 分钟,而教育学习人群活 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不管在任何 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 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自身发展。 C. 建立与 21 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相配套的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 源,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 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案】4. C 5. A 6. ①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升。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实现全国所有学校、 班级、学生都使用。③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将得到有序进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 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 项,“完成了 119 门学科课程的学习”是错误的。由原文“自 2 月 17 日开通以来,该平台 已开设 119 门学科课程”可知,是开设了 119 门学科课程,而不是完成了。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 - 7 - 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 项,“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是错误的。由原文“目前,‘云教育’ 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可知,“云教育”不能取 代线下教育只是目前的情况,“不管在任何时代”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 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原文“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 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 继续探索的课题”可知,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 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由原文“目前全国教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 区 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 60%的教师和近 50%的络 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可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实现全国所有学校、班级、学生都使用。由原文 “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 化”可知,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将得到有序进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头像 林斤澜 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这天傍晚他从人民礼堂出来,手提包鼓鼓的, 装着刚得的奖品。这个奖才设三年,老麦年年都得上了。今年得奖的是“夜行军”:一个十 几岁的女兵,军帽下边戳着两根辫橛子,背一把二胡。评选时大家觉着革命传统教育观太需 要了,理当上选。最后一讨论,军事题材的就这一张,一下子名列前茅…… 礼堂门口还很拥挤,老麦骑上车,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 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老同学梅大厦所在的马驹胡同。这位姓梅的,是老麦学生时代的好哥们, 学的是雕塑,虽然是同行,却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老麦是忙于三来:来信,来访,来约稿; 梅大厦是到处不露面,连逢年过节串个门吃顿饭都不作兴了,三年来美术界不大听说他的名 - 8 - 字…… “梅大厦,在吗?” “吃饭没有?正好,给你下挂面。”三年不见,劈头还是三十年前穷学生的口吻。 老麦走进屋,扫了梅大厦一眼,梅大厦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往哪一拍,都少不了粉尘飞 扬。花白的乱蓬蓬的头发,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当他伸出两只手来,那 是皮肤紧绷,肌肉鼓胀,伸缩灵活的年轻的手啊。 趁这年轻的手专心地下挂面,老麦把架子浏览一番。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飞禽走兽, 也有散花天女、扶锄老农、白衣战士。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土里土气。造型、使釉、神态, 都着力继承民族传统。货架上摆的是石雕,有汉白玉的头像,大理石的热带鱼、北极熊,最 多的是绿色、紫色、杂色斑驳的玉石,有的像牛,有的像鹰,有的连行家也一下子看不出来 像什么。这些东西老麦多半没有见过,是这三年的作品吧,显然追求现代派的表现方法。那 临时随手钉起来的架子上,全是木雕人物,有的还是半成品,看来都是近作了。老麦行家的、 安闲的、挑剔的眼光不安起来了。这些木雕不是从庙堂、寺院的雕塑里来的吗?不是从民间 的泥娃娃、面人儿脱胎的吗?可是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方法呀!这么个杂院的破屋,这么个泥 瓦匠般的老同学,有探索,有创造…… 老麦的眼睛就在架子上来回溜着,忽然看见书架顶板上,不像是摆,倒像是撂着一个女兵, 辫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土了…… “那是三年前的东西了,现在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么不经看。”挂面已熟,梅大厦指着 “女兵”高声说。 老麦心里“咕哧”往下一沉。 挂面吃完,梅大厦走到货架前,指点着那一排排玉石,他皮肤紧绷、肌肉鼓胀的年轻的 手,落在一块黑紫黑紫的玉石上,那是一只鹰,振翅飞翔前的一刹那,合着翅膀伏着身子的 鹰。 “这是去年做的。多好看的颜色,多漂亮的材料,你看这一块淡紫,这两根线条,多简 单哪,写意画哪,多经看哪。” 梅大厦年轻的手,不住地抚摸着他的鹰。从无数舒展的毛孔里,发射着疼爱的电子,石头 的鹰暖和了,生动了……年轻的手横地转到一块淡绿的玉石上。“漂亮吧?再也找不着这样 的材料,就是再有这样的村料,我也做不出来第二个了。”那手灵活地迅速地摸摸侧面,摸 摸正面。 老麦不觉叹道:“可惜,这些东西眼前是无名无利。” - 9 - “管它那个做什么。”梅大厦两手一拍两腿,劳动布的工作服冒烟一般飞起粉尘。他也 有要飞的意思,“现在是我工作最好的时候,因为最自由。思想上自由,生活上自由,艺术 上我觉着看得见自由王国了。” 梅大厦的花白头发,有的倒立,有的披散在额角,那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闪着一种不那么 正常的光芒。老麦暗想:这样的光芒自己是没有的,不,是自己欠缺的。 梅大厦年轻的手往那钉起来的架子上,一排排黄杨木人物那里扫过去,好像将军指点他 的士兵,老麦的眼睛顺着他的手,停在了一个不大的头像上。这是一块黄杨树顶,留着原树 皮,只上尖下圆地开出一张脸来。原树皮就像头发,脸是少妇型长脸。老麦立刻看出来,那 比例是不写实的。头发下边露出的尖尖脑门,占全脸的三分之一。弯弯的眉毛,从眉毛到眼 睛,竟有一个鼻子的长度。眼睛是半闭的,这以下是写实的端正的鼻子、写实的紧闭的嘴唇。 没有这样的脑门和这样长长的眼皮,仿佛思索盘旋不开。哦,这个少妇头像,是一沉思的老 树的精灵。 老麦再看看那些陶瓷,那些玉石,更加明白老同学在着力民族传统之后,追求现代表现之 后,探索着一个新的境界。老麦这样想着的时候,感觉到有一道目光,盯在他的脑后。那是 那个头像的长长的眼皮下边,那半闭的眼睛里射出来的。他感叹:“三年不见,你的进展很 快呀!”梅大厦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里,射出了光亮,和头像的目光仿佛。“就是要做,赶紧做, 现在是我一生最好的时候。”梅大厦年轻的手,抓着花白衰老的头发,扯了两扯。 老麦坐不住了,心思活跃,想为梅大厦另找一处房子,想请一些专家来,想组织一个像样 的展览会…… 老麦骑上车,因为自己的发现,和将要实现的计划兴奋起来,胡同里没有人也没有车, 他把铃铛打得山响。 选自《北京文学》1981 年第 7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梅大厦蜗居破院,头发花白蓬乱,“细眼睛挂红丝”“―身劳动布工作服”,过着 苦行僧式的生活,表明他安于清贫,专注工作的品质。 B. 小说多次提到梅大厦那双“年轻的手”,这与他衰老的外表形成对比,突出了他作为艺术 家的身份特征,又让人感受到他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C. 小说以“头像”为题,意在通过那尊木雕头像讽刺老麦在艺术上的不思进取,也表现了梅 大厦在追求现代表现方法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 D. 小说叙述了两位老同学相见的故事,极为平常的场景和细节,却尺水兴波,小空间容纳大 - 10 - 世界,展示了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 小说在情节发展中两次出现“女兵”作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老麦和梅大厦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有利于凸显人物。老麦因为作品获奖而高兴,而梅大厦却不满旧作, 对艺术精益求精,两相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有利于深化主题。相同题材的作品,人物 对待它们的态度不同,彰显了不为流俗所动,坚守艺术信念的主题。③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思 考。两次出现“女兵”作品,其不同遭遇背后所反映的艺术与人生,耐人寻味。 9. 示例一: 梅大厦是小说的主人公。①故事讲述老麦去看望梅大厦,重新认识梅大厦,情节围绕梅大厦 展开;②老麦在小说中和梅大厦形成对比,衬托梅大厦的艺术操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小说中大量的笔墨是在直接描写梅大厦,展现了梅大厦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品格;④塑造梅 大厦焕发艺术青春,坚守艺术信仰的形象,主题意蕴更具有社会时代价值。 示例二: 老麦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叙述了老麦获奖后去看望老同学,以他的心态变化构成故事的 主体,他的言行贯穿始终;②梅大厦的形象通过老麦引出,没有老麦就没有梅大厦,梅大厦 起到了衬托老麦的作用:③老麦从梅大厦身上反观自身,反思自己的艺术创作,反思性的主 题意蕴使小说更具有冲击力。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讽刺老麦在艺术上的不思进取”错误,主要是为了表现梅大厦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 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同题材的女兵作品,老麦的获了大奖,梅大厦的却被撂在一边,很明显二者形成对比,而凸 显梅大厦的不同流俗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第一处提到女兵 - 11 - 作品是老麦的这幅作品获奖了,老麦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第 二次提到女兵作品是在梅大厦的家里,“忽然看见书架顶板上,不像是摆,倒像是撂着一个 女兵,辫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土了”“那是三年前的东西了,现在 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么不经看”,那是三年前梅大厦已经完成的作品,竟然与老麦的获奖作 品一样。文中两次提到女兵作品,在内容上,表现梅大厦超前的艺术眼光和日益精深的艺术 造诣。二者形成对比,突显梅大厦的不同流俗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在结构上,这个对比,为下文老麦的自我反思做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明确观点看法, 再进一步阐释观点,最后结合文本分析。切不可脱离原文,要抓住主要事件来探究人物的作 用。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人公的判定。分析作品的主人公主要看他对情节结构、塑造人物、表现主 题等方面起的作用。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本来,小说主人公的确定,首先看人物着墨 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如果认为梅大厦是小 说的主人公,主要抓住作者在中间部分用了大量笔墨对梅大厦的形象、作品作了细致的描写 与刻画,如“梅大厦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往哪一拍,都少不了粉尘飞扬。花白的乱蓬蓬的头 发,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当他伸出两只手来,那是皮肤紧绷,肌肉鼓胀, 伸缩灵活的年轻的手啊”“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飞禽走兽,……有的像牛,有的像鹰, 有的连行家也一下子看不出来像什么”“梅大厦年轻的手,不住地抚摸着他的鹰”“头发下 边露出的尖尖脑门,占全脸的三分之一……这个少妇头像,是一沉思的老树的精灵”,塑造 了一个坚守艺术信仰的有操守的艺术家形象,展现了梅大厦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品格。如果认 为老麦是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抓住“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老麦骑上 车,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老同学梅大厦所 在的马驹胡同”“老麦的眼睛就在架子上来回溜着”“老麦心里‘咕哧’往下一沉”“老麦 坐不住了,心思活跃,想为梅大厦另找一处房子,想请一些专家来,想组织一个像样的展览 会”开头和结尾部分以写老麦为主,中间部分是通过老麦的眼来观察审视梅大厦和他的作品, 用心灵来感悟,表现老麦反观自身,反思自己的艺术创作的精神。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 12 -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 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没,干往 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宁宗即位, 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 无憾矣。”讣闻,干持心丧..三年。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千 曰:“闻议者谓今天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草草,必败。”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湖北路 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事有未当,干必输忠款力争。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辟为临川令, 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淮西帅司檄 干鞫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囚桎梏饮食之,委曲审问无所得。一夜,梦井中有人,明 日呼囚话之曰:“汝杀人,投之于井,我悉知之矣,胡得欺我。”囚遂惊服,果于废井得尸。 知汉阳军,重痒序..,先教养。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 禁其余,千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荒政具举。旁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 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 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 不绝。是岁大旱,干祈辄雨。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 故。继而霖潦逾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 者黄父也。”后数年没,特赠朝奉郎,谧文肃。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13 - A. 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 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B. 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 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C. 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 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D. 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 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丧”,古时一种丧礼,是指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B. “痒序”,古代地方学校名称,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太学则是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全 国最高学府, C. “常平”,指常平仓,古代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D. “辐凑”,也作“辐揍”,文中代指车辆。“辐”指车轮的辐条,“凑”指车轮辐条聚集 到中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干师承贤哲,备受倚重。黄干师从儒学大家朱熹,朱熹不但指点他入仕为官,更在病重 时将自己平日所穿深衣和撰写的书稿交付于他,对他寄予殷切期望。 B. 黄干眼光独到,见识高远。韩倪胃谋划大举深入兴兵北伐,黄干却认为草率出兵,北伐必 将失败,这一见解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C. 黄干为政有方,政绩显著。黄干极力劝勉百姓卖粮、捕捉蝗虫以对抗临川早灾;他主持修 筑的安庆城历经战乱和洪水都安然无恙。 D. 黄干体恤百姓,受民爱戴。汉阳闹灾荒,黄干多种荒政并举,坚持调用本军粮米,禁止买 入外地粮米,对奔赴汉阳的外地灾民也予以恩惠,百姓都非常感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西帅司檄干鞠和州狱,狱故以疑未决,干释囚梗桔饮食之,委曲审问无所得。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淮西帅司发公文征召黄干审讯和州案件,这案件过去因为有疑问而没有判决,黄干 除去囚犯的刑具而给他饮食,详细审问也没有收获。 - 14 - (2)百姓都感激他,相互称道他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使你活下来的是黄父 母官啊。”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不久,黄干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而 沿边地区多有敌兵入侵之报警。安庆离光山县不远,民众的情绪因此震惊、恐惧。于是请求 朝廷,修筑安庆城池以备战守,没有等到回答,即日动工兴建”。 “至则金人破光山”中,“光山”做“破”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AD; “城安庆以备战守”中,“城”是名词作动词,修筑城墙,做“安庆”的谓语,中间不应断 开,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 项,“文中代指车辆”错误,文中指其他郡县的灾民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到他的郡县。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 项,“坚持调用本军粮米,禁止买入外地粮米”错误,这是制置司的命令,不是黄干的举措。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 15 -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檄:邀请;鞫:审讯;饮食:给他饮食; 委曲:委婉地。(2)德:感激;滔:淹没;生:使……活,挽救。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亲黄瑀,在高宗的时候担任监察御史,以行为诚实、正 直守道而闻名。黄瑀死后,黄干去见清江县刘清之,刘清之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说:“你 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现时的学问并不适合于你。”因此,令他去朱熹门下受业。宋宁宗即 位之际,朱熹命黄干奉表上奏,补任将仕郎。病重之际,朱熹把制服及所写的书授给黄干, 手书诀别语说:“我的学术思想就托付在这里,我没有遗憾了。”听到讣告,黄干在心中悼 念老师三年后,调任嘉兴府石门酒库监察。当时韩侂胄刚打算用兵北伐,吴猎被召令赴荆湖 北路任将帅,将要赴任之前,以兵事访问黄干,黄干说:“听到人们议论说,现在天下想实 施大举深入北伐的打算,果然这样做的话,一定失败。”吴猎很敬重黄干的名义德行,请他 担任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兼准备差遣,事有未当之处,一定心怀忠心,努力力争。江西 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举荐他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他劝卖粮捕蝗极其用力。 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的政绩,都高兴,不出令而政教行。淮西帅司邀请 黄干审讯和州狱事,狱事先前存疑而没有判决,黄干释放了囚犯的桎梏而给他饮食,委婉审 问,没有所得。一天晚上,梦见井中有人,第二天召捕囚犯审讯他说:“你杀了人,投之于 - 16 - 井中,我都知道了,你不要来欺骗我。”囚犯于是惊服,果然在废井底中寻到了尸体。黄干 不久担任汉阳军知军。正值那年歉收,买进外地的粮米,开常平仓以赈济。制置司下令,想 移本军的粟米而禁止他们买入外地的粮食,黄干回答说请待黄干被罢职后再这样施行。荒政 都施行得很有条理。其他附近州县的饥民都集中到汉阳军来,他同样优抚惠顾,到春暖花开 的季节愿意回归的人送给他粮食,不愿意回去的人可做茅屋居住下来,民众因此感到很高兴。 不久,黄干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而沿边地区多有敌兵入侵之 报警。安庆离光山县不远,民众的情绪因此震惊、恐惧。于是请求朝廷,修筑安庆城池以备 战守,没有等到回答,即日动工兴建。城池完工的时候,恰逢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 往来不断。这一年天大旱,黄干祈祷立刻下雨,雨就下下来了。后二年,金人攻破黄州沙窝 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因此震惊,唯独安庆凭依城墙之险如故,泰然自若。接着下了一个 多月的大雨,巨大的洪暴席卷而来,城邑屹然无虑。舒地一带的人都以为他德高望重,相互 称道他说:“没有受到金寇的残暴掳掠,没有淹没于滔滔的洪水,挽救了我们的生命的人是 黄父母官。”后来过了几年去世,朝廷特地赠赐他为朝奉郎,赐谥“文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笼莺 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菜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衣客”点明莺来自远方寄人篱下的境遇;“栖栖”形容笼莺栖栖惶惶焦躁不安的情态。 B. 颔联写黄莺的啼叫美妙动听,唤来缠绵撩人的春意,却把春梦给故意搅散了,“有心”表 现了它勇于斗争的力量。 C. 颈联写燕子飞于梁间、莺鸟在梧桐上筑巢,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莺鸟自由 自在生活的向往。 D. “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 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 - 17 - 15. 尾联的“恨”字汇集了万语千言,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答案】14. B 15. (1)前四句虽未着“笼”字,却紧扣“雕笼”这个典型环境,从外 貌、动作、声音等方面描绘了黄莺在笼中的不得自主、备受束缚,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2) 尾联点出“雕笼”,将矛盾推向顶峰,表达了黄莺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渴望自由而 不得的无奈和痛苦。(3)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笼莺抒发自己追求自然、渴望自由生活的思想 感情。 【解析】 【14 题详解】 B 项,“颔联写黄莺的啼叫美妙动听,唤来缠绵撩人的春意,却把春梦给故意搅散了”错误, 黄莺的叫声是喜是恼随人而异,在这首诗中写黄莺“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无疑是不中 听极了。本诗作者托物抒情,“有心”“无计”是说黄莺非但不能唤来春意,连春梦也给故 意搅散了。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 哪里来的黄莺鸟,在这翠幕之中焦躁不安?有意将睡梦惊醒,却没办法叫来春风。梁上的燕 子嬉戏追逐,谁在井边的桐树上筑巢。可惜这双本该飞翔的翅膀,含恨收敛在雕笼之中。《咏 笼莺》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了笼中黄莺鸟 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最后两句承上总结,抒发感情,千言万语汇集在一个“恨” 字上,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的前四句虽未写一个“笼”字,却紧篮扣住 “笼”这个特定环境,从外貌、动作、声音等方面描写这只黄莺。尾联“空将云路翼,缄恨 在雕笼”,紧承上联在比较之后归结出问题。纵然生在一样的时节,长有一样的翅膀,却不 能一样展翅高飞,唯一的原因是黄莺被关在笼中。最后才点出“雕笼”将矛盾推向顶峰,千 言万语汇集在一个“恨”字中。全诗虽然描写的是笼中的黄莺,其实是诗人托物抒怀,反映 纳兰性德追求自然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之中无法选择,最终进退两难、郁郁寡欢。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 18 -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 惜。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星星来比喻纷 纷打开的明镜,既贴切又形象。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 不幸遭遇;后是“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答案】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明星荧荧 (4). 开妆镜也 (5). 低眉信手续续弹 (6). 轻拢慢捻抹复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捷、襟、荧、妆、拢、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 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 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 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 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 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 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 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 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9 - A. 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 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 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 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 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 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 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 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拾当的一项是 A.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古建 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 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 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 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独树-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自成一家”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 - 20 - 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语境说的是“中国建筑文化”“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有自己的特色,应选“独树一帜”。 “普遍性”指普遍的性质或状态;“多样性”指多种样式的状态。语境是说“中国古建筑彩 画”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特色,体现的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丰富多彩,应选“多样 性”。 “事不宜迟”指谓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刻不容缓”形容情势十分紧迫,一刻也不容耽 搁。语境说“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很紧迫,应选 “刻不容缓”。 “个例”指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 意义的事件陈述。语境说“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 功应用的”一个例子,值得借鉴,应选“案例”。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可在“彩画艺匠”前加“通过”,排除 AB 项;第二个分句搭 配不当,可将“缺少”改为“缺失”,排除 C 项。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和“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 示时空”分别照应前文“既可进行文物的虚拟修复,又可进行文物的虚拟展示”;“为教育 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与后文“搭建新的学习平台”紧密衔接。 故选 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 21 -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说来有趣,21 世纪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医学,与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传统中 医①________。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据此积累下来千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再 通过医生的人脑来存储、“加工”,进而开出药方;而今天的智能医疗,则是给医生加上了一 个“超强大脑”,它能海量存储、超速计算、深度学习,给人类增添摆脱病魔的能力。尽管 争议与困难重重,②_________,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大势所 趋。有学者这样描述,未来的医学影像中心好比飞机驾驶舱,是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 体;③________,需要做的是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答案】 (1). ①竟有不小的相似之处 (2). ②但没人能够否认 (3). ③未来医生 则相当于飞行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 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从文中抽出三句话进行补写,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 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语段介绍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 现代医学的相关情况。①处,“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中医”相关联,语意上要 表达出乎意料;内容上,结合下文“医疗大数据”和“超强大脑”,可提炼出“相似之处”。 ②处,前句有关联词“尽管”,语意上要注意转折,内容上要肯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 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成大势所趋”。③处,句式上应与“未来的医学影像中心好比飞 机驾驶舱”保持一致,由“医学影响中心”可知陈述对象为“未来医生”,由“飞机驾驶舱” 可联想到“飞行员”。 21.F 图是某市一社区针对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而做的就诊流程图,请据此拟写一则广播稿。 要求信息完整,表达简洁、流畅, - 22 - 各位居民: 大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答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您出现了干咳、乏力、发热症状,请佩戴外科口罩 到附近妇幼保健机构以外的公立医院就诊,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完善个人信息,在 完成疾病初检后,如果您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流行病学史, 您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 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 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本题的箭头方向为由上到下,所以叙述也要从上到下,注意在“配合医院预检分诊台工作人 员完善个人信息”后分两种情况:如果没有流行病学史,则在该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有 流行病学史,将由接诊医院安排专用车辆送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此外要注意题目中要求以广播稿的形式叙述,所以应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介绍,同时注意 语言要连贯、简洁、得体。 【点睛】流程图、示意图,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 - 23 - 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 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 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 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有人说,忧患意识包含危机意识、预见意识、防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中华民 族有忧患意识传统。不过有时浓有时淡,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认为领导要有群众可以没有, 有人认为精英要有普通群众不必人人都有。 你对忧患意识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文体特征明晰;不要套 作和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常拾忧患意识 共促和谐发展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亦或是 一个企业,更甚至是一个人,都需要时刻有忧患意识,发现自身不足,找准下一个突破点。 但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 行压力加大。社会有很多人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安于现状,碌碌无为,平庸一生,这不仅对 自身的发展不利,更会阻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有忧患意识,从而促 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常拾忧患意识,为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会议中指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啃老族” “丧 文化一族”等层出不穷,这直接暴露出当下青年安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保有得过且过的 心态,这极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久而久之,更会制约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每日三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常拾忧患意识,为促进企业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 产业结构由低端转向中高端,驱动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企 业只图眼前利益,大批次地生产山寨化、同质化产品,以低价竞争获得市场份额,丝毫不会 - 24 - 考虑后期的发展,缺乏应当的忧患意识。这使很多企业成为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夕阳企 业……不仅损耗了企业自身的生存时限,更斩断了后期的发展道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企 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及时革新。 常拾忧患意识,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蛟龙号”下海,观测中国深度;“天 眼”落成,刷新中国高度;“复兴号”飞驰,驶出中国速度。中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越走越稳,越走越远,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及时 自省不足,对症下药,找出下一个突破点,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活力。 古语云: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 质生活条件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需要精神食粮的供给。在发展的同时思考存在的不足, 预期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第一段“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 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论是“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第二段第 一句是忧患意识的内容,“忧患意识包含危机意识、预见意识、防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 意识”;第二句忧患在中国一直有这样的意识,“中华民族有忧患意识传统”;第三句和第 四句是人们观点,“不过有时浓有时淡,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认为领导要有群众可以没有, 有人认为精英要有普通群众不必人人都有”。围绕“忧患意识”来谈自己看法,忧患意识是 什么,怎么增强忧患意识等等。 【立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能预见危机的人,才能行稳致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 论个人或者国家都应常怀忧患之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复兴中华,我辈争先。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常拾忧患意识 共促和谐发展”,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因此, 我们要时刻保有忧患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常拾忧 患意识,为促进个人健康成长凝心聚力”“常拾忧患意识,为促进企业有序发展保驾护 航”“常拾忧患意识,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 角度论述。最后一段强调“在发展的同时思考存在的不足,预期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25 - 促进自身发展”。 【素材】1.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城市拥有庞大 且名目众多的救援队伍,但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力量相对分散,在灾难面前难以形成救援 合力。因此,要整合公共应急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使救援工作能够 迅速及时,减少损失。同时,要制定好应急救灾预案,并对预案可行性进行测试,以免在救 灾的关键时刻束手无策,延误救援时机。 2.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居安思危、砥砺不息、立足时代、着眼未来, 促进我们国家又快又好的发展。首先,要把忧患意识当作一种良性的生活态度。时刻谨记忧 患意识,消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其次,要把忧患意识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人无 远虑,需有近忧”,我们需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增强危机感、使命感、 责任感,在立足当前的同时,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长远。最后,要把忧患意识当作一种工作的 动力。在发现问题时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拿出敢于面对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不畏困 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信念,通过长远的战略目光,完善的制度安排,把忧患意识从根源上清 除。 3.一个清醒的民族要居安思危,一个成熟的政党更应未雨绸缪。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已经走 过了 60 余年,虽然成绩斐然,但是在这紧要关头,全党同志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 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 - 26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