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滕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9 级第二学期六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答案 1.A【分析】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 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 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 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 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 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 色彩”说法也不对。故选 A。 2.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 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 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 项,篡改原文,“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材料二中“若如此看待 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故选 D。 3.C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 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 比较。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 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 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 项,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D 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4.(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 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 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 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 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 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本题考查分析非连续性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 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归谬论证等, 还有论证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语言方面的风格。 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举“贾 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 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 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 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 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 其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是《红楼 梦》主题是“大旨谈情”,接下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 爱情之情;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第三层境界借写宝 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 书。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在者,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 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就使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第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 理浅显化。 5.本题考查探究文章叙事特点的能力。此类题型主要答题的角度是:不同人物,不同 的叙事视角,转换视角,特定的情节等。 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中“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 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比如文章列 举林黛玉和刘姥姥王熙凤的例子,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 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也是作 者叙事的特点之一;“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 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详尽外貌描写的 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风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所以对主要人物都有特 定的描写手段;“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 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这也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 要原因。综上所述,可以说在叙事上《红楼梦》使用了多种手段,所以才深得读者的 喜爱。 6.D (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 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 A (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 8.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 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 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共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9.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 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 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 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 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0. C 11.D (“权”是指暂时代职。) 12. D (早灾时,王安石是自己引退。) 13. (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朗廷多次征 召他,他都不肯就职。(共 4 分。“母忧”1 分,“起" 1 分,省略句 1 分,句意 1 分。) (2)又想到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 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 14.①朱嘉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杆,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 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 ③我赞同朱嘉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 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 是著名的改革家。(每条要点 1 分,第三条只要意思对,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 (甲) 王安石宇介甫,抚州临用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 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 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 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 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 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 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 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 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 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 他,他都不肯就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 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 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 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 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 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 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 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他 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租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 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 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早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 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 (乙) 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 道德、经世济民为已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 才干作为,本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 的那种强盛。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 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 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 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 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 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 然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 (丙) 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 悠悠千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 像或者给他铸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 怎样看待你,我每次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 受世人的诉骂,时代变迁,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 15.D(“遥望海山楼”错误,诗人是身在楼中遥望海面。“豪迈雄放”错误,从后两联 来看,作者的情感应是悲伤抑郁的。 16.动静结合,“天影”“春容”是静态,“人”“来”两个动词则写天光云影与春日 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远近结合,“天影”是远景,"海潮”“楼台”“春雨” 是近景,写景富有层次。 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 诗人的不安,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每点 2 分,共 6 分) 17、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8.C 19.C 20.D 21、“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 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2、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 从讨好,偶有反抗。 23、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