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19祝福课件粤教版必修3
内容概括 《 祝福 》 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 “ 疗救的注意 ” 。 《 项链 》 是被誉为 19 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了玛蒂尔德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内容概括 《 微型小说两篇 》 中, 《 等待散场 》 用一对年轻恋人相互守候的故事,歌颂了人间永恒而美好的爱情。 《 差别 》 用同受雇于一家店铺的两个员工的故事,告诉人们,二者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 《 荷花淀 》 是一篇 “ 诗体小说 ” ,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民族精神大大提升的壮丽图景。 《 春之声 》 是王蒙借鉴 “ 意识流 ” 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描述了坐在闷罐车厢中的一位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表达了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法指津 1. 把握曲折的情节,在理解巧妙布局的基础上领略小说的特点和魅力。 2 .通过鉴赏塑造人物的方法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写作中。 3 .通过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9 祝福 灯下看 《 雁门集 》 ,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 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它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它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念:这是病叶呵!便将它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 《 雁门集 》 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 但今夜它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假使再过几年,旧时的颜色在我记忆中消去,怕连我也不知道它何以夹在书里面的原因了。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已经秃尽了;枫树更何消说得。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 鲁迅 《 腊叶 》 鲁迅 (1881 — 1936)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 年 5 月,首次用 “ 鲁迅 ” 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狂人日记 》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1918 年起,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呐喊 》《 彷徨 》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杂文集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等专集。其中,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 阿 Q 正传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作者介绍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 Q 、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 祝福 》 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发表于 3 月 15 日的 《 东方杂志 》 ,后收入小说集 《 彷徨 》 。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 “ 节烈 ” 。 “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的封建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 “ 节烈 ” 的妇女很多。 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民主、科学 ”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背景解读 1918 年 8 月,鲁迅发表了 《 我之节烈观 》 一文,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 1924 年前后,鲁迅写了 《 娜拉走后怎样 》《 论雷峰塔的倒掉 》 和 《 寡妇主义 》 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 《 祝福 》 是以小说的形式进行批判的。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3 .近义词辨析 (1) 居然 · 竟然 “ 居然 ”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含有 “ 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 ” 的意思。 “ 竟然 ” 也表示出乎意料,但多用于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那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 例句: ① 一看到意见书上宋先生的名字,逯军就要求检查记者的采访设备,在拔掉了采访机话筒之后,他的第一句话 ________ 是: “ 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 ” ② 5 000 余人参加武汉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摇中的 6 人其购房资格证明 ________ 连号。据华中师范大学一名数学博士计算,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仅约为千万亿分之一。 居然 竟然 (2) 朦胧 · 蒙眬 “ 朦胧 ” 是指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 蒙眬 ” 是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例句: ① 由早上至下午,烟霾都不消散,周围大地被披上一层薄纱,一片 ________ ,不但影响呼吸,也影响眼睛和视线,甚至影响人们的健康。 ② 我们的到来,惊醒了这群可爱的小熊猫 “ 宝宝 ” ,它们有的睁着 ________ 的眼睛在笼舍里来回踱步,有的爬在笼子上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朦胧 蒙眬 4 .词语释义 ①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②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③ 寻死觅活:企图自杀。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 ④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⑤ 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⑥ 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提示: 小说的主要情节如下: (1) 序幕 ——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 结局 —— 寂然死去; (3) 开端 —— 初到鲁镇; (4) 发展 —— 被卖改嫁; (5) 高潮 —— 再到鲁镇; (6) 尾声 —— 祝福景象和 “ 我 ” 的感受。 2 .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请思考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形象特点。 提示: 第一处:初到鲁镇。祥林嫂的穿着打扮表明她的朴实, “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 表明她虽然生活境遇不佳,但还有着青春活力。而 “ 顺着眼 ” 则表明她是个温顺的人。在 “ 四叔 ” 家生活一段时间后,有了 “ 笑影 ”“ 白胖 ” 了,表明她是个容易满足的人。 第二处:再到鲁镇。 “ 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 眼角上带些泪痕 ”“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表明祥林嫂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极度悲伤。 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与前两次相比,她的境遇极其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 “ 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 表明祥林嫂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生命力渐渐消失,濒临死亡。 1 .结构图示 2 . 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对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祥林嫂寡而再嫁,再嫁再寡,最后死在富人的 “ 祝福 ” 之中的悲惨故事的叙述,反映了封建礼教和迷信观念可杀死千百个祥林嫂的真实的社会环境,显示出那个 “ 病态社会 ” 中压迫和摧残妇女的 “ 畸形道德 ” 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揭露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吃人的本质。 1 .小说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 对应考点 】 分析作品结构。 【 提示 】 从小说采用先讲故事的结局,再进行回忆的叙述方式,来分析采用的结构方式及其作用。 【 答案 】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结构方式。小说先写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性结局,然后由回忆写起,叙述了她不幸的一生。 作用:从情节安排看,把悲剧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 “ 祝福 ” 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反映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 .小说中描写了几次 “ 祝福 ” ?在小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对应考点 】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提示 】 从文中概括出 “ 祝福 ” 场面的描写,并分析这些场面对文章结构、主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 答案 】 小说三次写到了 “ 祝福 ” 。这年底的 “ 祝福 ” 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 “ 祝福 ” 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 “ 祝福 ” 的描写。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 “ 我 ” 的感受来描写 “ 祝福 ” 的景象。祥林嫂的惨相和天地圣众 “ 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 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的结构更完善。 3 .请简要分析文中 “ 我 ” 的形象。 【 对应考点 】 分析作品的形象。 【 提示 】 “ 我 ” 不是本文的主人公,只是故事的见证者,从与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对话,以及对祥林嫂的态度中进行分析。 【 答案 】 在小说的结构上, “ 我 ” 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 “ 我 ” 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 我 ” 是事件的见证人。同时,小说中的 “ 我 ”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 “ 我 ” 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厌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 “ 魂灵的有无 ” 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 “ 我 ” 的无奈和逃避。 4 .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为何还以 “ 祝福 ” 为题? 【 对应考点 】 概括作品主题。 【 提示 】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分析。 【 答案 】 ① 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 “ 男尊女卑 ” 的封建礼教色彩。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其他人在等待上天赐予幸福的时候,祥林嫂却死于祝福声中。这个标题就把 “ 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 和 “ 悲惨的弱者的呼号 ” 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 ② “ 祝福 ” 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 祝福 ” 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又使再回鲁镇的祥林嫂受到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 “ 在土地庙捐了门槛 ” 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在 “ 祝福 ” 的雪夜。 ③ 所谓 “ 祝福 ” 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 “ 祝 ” ?又岂能 “ 祝 ” 来幸福?以 “ 祝福 ” 为题有反讽之意。 小说多处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对她的眼睛作了精心的刻画,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不幸遭遇,展示她那每况愈下的苦难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显示了人物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创痛,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填补了片段之间的空白。 技法镜鉴 肖像描写洗练传神,含蓄隽永 【 即时小练 】 抓住人物外貌 ( 眼睛、眉毛、手 …… ) 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征。 200 字左右。 【 答案 】 示例 父亲的手掌像一个大茧子,大茧上又长些小茧子,每一只都像一面小铜锣,以指叩击,铮铮有声;手掌竖起来,就是一面大云锣。握拢手掌,能听见小锣们的撞击声。掌面凹凸不平,像丘陵,又极不光滑,像砂纸,这是终年不得闲造成的。父亲的手经常变幻着颜色,忙于割草、拔苗、翻秧时,呈墨绿色;收花椒时,变成紫色;摘柿子时,呈红色。说父亲的手是五彩的手,并不夸张。 1 .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具有典型性,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对接高考 小说及其基本特征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2 .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高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它通过摄取生活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插曲来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和社会内容,人物鲜明,突出人物形象的一个完整侧面,构思巧妙,情节单一,具有微、新、密、奇的特点。微:篇幅短小,一般不超过 1 500 个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具有较高的考查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3 .小说考点说明 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一种文体, 《 考试大纲 》 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小说应该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蕴,分析艺术表现能力,它包括 “ 分析综合 (C 级 ) ”“ 鉴赏评价 (D 级 ) ” 和 “ 探究 (F 级 ) ” 三个能力层次。 【 典型例题 】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 有人敲门! ”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 “ 门别开得太大! ” “ 找根棍子撑住! ”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 开啦! ”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霎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 快,关门! ” 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 “ 天嚣 ” 的恐怖气氛。 B .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 “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 ,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 答案 】 B 【 解析 】 根据原文 “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 ,可知选项 “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 错误。 2 .小说以 “ 渴 ” 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① 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② 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3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 “ 美好的谜 ” 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① 小说人物 “ 他 ” 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 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 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在酒楼上 ( 有删减 ) 鲁 迅 “ 一斤绍酒。 —— 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 “ 空空如也 ” ,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 美文赏读 堂倌懒懒地说着,放下杯,筷,酒壶和碗碟,酒到了。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 S 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会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我看着废园,渐渐地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酒客上来。偶然听得楼梯上脚步响,便不由得有些懊恼,待到看见是堂倌,才又安心了,这样的又喝了两杯酒。 我想,这回定是酒客了,因为听得那脚步声比堂倌的要缓得多。约略料他走完了楼梯的时候,我便害怕似的抬头去看这无干的同伴,同时也就吃惊地站起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 —— 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 阿, —— 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 “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地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 我们, ” 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 “ 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 “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 “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 ” 我问。 “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 “ 这以前呢? ” …… “ 你教的是 ‘ 子曰诗云 ’ 么? ” 我觉得奇异,便问。 “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 ABCD 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 《 诗经 》 ,一个读 《 孟子 》 。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 《 女儿经 》 。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 “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 “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 他满脸已经通红,似乎很有些醉,但眼光却又消沉下去了。我微微的叹息,一时没有话可说。楼梯上一阵乱响,拥上几个酒客来:当头的是矮子,臃肿的圆脸;第二个是长的,在脸上很惹眼的显出一个红鼻子;此后还有人,一叠连的走得小楼都发抖。我转眼去看吕纬甫,他也正转眼来看我,我就叫堂倌算酒账。 “ 你借此还可以支持生活么? ” 我一面准备走,一面问。 “ 是的。 —— 我每月有二十元,也不大能够敷衍。 ” “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 “ 以后? —— 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六日 【 课外阅读推荐书 ( 篇 ) 目 】 鲁迅: 《 鲁迅经典小说选 》 钱理群: 《 鲁迅九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