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前练习卷(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前练习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 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 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打工 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 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 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 问题。“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 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 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 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 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 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 同样不容乐观。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很多诗人的观念还 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 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 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 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 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其二是排斥的、无奈的倾向, 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城市诗歌问题也同样很突出。大多的写 作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实质,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性的写作,并无真 正去发现、介入城市生活,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城市更多是作为景观、作为他者 而存在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体。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 为集中,许多的城市书写被大众文化所同化,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者,而缺乏诗人应有 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消费化、快餐式的写作,沉迷于欲望、好勇斗狠的写作,缺乏底线和 标准、过度追求“丧文化”的写作,哗众取宠、口号式的写作……问题不可谓不多。 所以,就当前诗歌中的现实书写而言,诸多问题值得深思。很多人写的“现实”只是徒具 其表,貌似现实的“伪现实”,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而是 从先入为主的概念、粗疏的印象、偏狭的趣味、人云亦云的跟风出发,是对现实的生吞活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04 月 03 日 14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 B.“打工诗歌”的写作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所写的现实都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 化的,不是真是的社会现实。 C.存在问题的“城市诗歌”,大多是过于注重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化的写作, 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D.“乡土诗歌”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种写作风靡一时, 大行其道,乡土诗歌就没有一点新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议论中把“打工诗歌”等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很好,只是侧重指出问题,对 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给予评价。 B.文章在议论时分别指出“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人所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的“伪现实”。 C.文章总体上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提出了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现实中 三类诗歌的现实书写存在问题。 D.文章在议论中指出了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只是概括分析,没有具体的例举具体诗人的具 体诗歌篇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写乡土、乡村的乡土诗歌如果不跟随时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进行改变,只 凭自己想象来单向度的抒情,无疑是失败的。 B.诗人缺乏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盲目跟风,城市诗歌体现社会的浮躁风气,这在打 工诗歌和乡土诗歌中就没有体现。 C.“城市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只是把城市作为景观、他者的存在,自身没有融入进去, 抒发的情感不真实。 D.“打工诗歌”要成功就不能“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应该在内容上有特色,艺术上精美 有文学性。 【答案】 1.C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 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错解文意,“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错,原文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B 项,说法太绝对,选项中“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中的“都”说法错误,原文“有一 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 D 项,错解文意,原文“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 选项中“是完全错误的”用“完全”表述错误。 故选 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 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 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 否有依据。A 项,“对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评价”错。如原文,“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 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对打工诗歌 的优点进行的评价。故选 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 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曲解文意,错在“这在打工诗歌和乡土 诗歌中就没有体现”,原文“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 中”,也就是说其他两类诗歌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故选 B。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 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 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 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 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 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育才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煤改电”工程收官。北京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截至今年 10 月底,北京已完 成 2279 个村庄,85.81 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 气”村庄占比两成。 天津市坚持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今年新增 20.6 万户农村居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对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型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 确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 与此同时,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禁止销售不符合天 津煤炭经营使用地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今年年底前实现散煤实际经营户清零。天津市环保局 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2017 年天津已实现城市居民散煤清零,2019 年将实现除山区外全市散 煤清零。 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气代煤”“电代煤” 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 “以前,我家里取暖都是用燃煤锅炉,夜里那么冷,至少得起床两三次去添煤;现在用天 然气取暖,只需用按钮设定好温度。屋子里就一直很暖和,既方便又干净。”河北廊坊市香河 县东太平庄村村民王文忠告诉记者,“政府每年还给我们取暖补贴,每立方米天然气补贴 1 元钱,算下来花费反而少了!” 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多 措并举,抓紧抓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11 月 15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的 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同时,国家发改 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摘编自《京津冀清洁取暖再加力》,《人民日报》2018 午 11 月 25 日) 材料二: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 出“六个合适”原则,即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时代,合适的系统中和其他 能源合适的配合,最终发挥合适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符合 “六个合适”原则。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清 洁取暖。他认为当前“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不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质资源, 能源化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兜底方式应加大推广力度。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 取暖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生物质专用 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 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日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洪浩表示,全球生物质能源利用在 可再生能源中已达到 73%,但我国仍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其能源利用占比在总能源消费中 高达 84%,这样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我国总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盟总 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为 7.5 吨,高于世界 53%,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减少碳 排放的必要措施。 (摘编自《农村清洁取暖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中国炉具网”2018 年 11 月 22 日) 材料三: 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 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督察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 “一刀切”行为。 据督察组通报,迎泽区是太原市中心城区,辖区内的康乐片区现有 400 余户,1500 余名 居民,60 岁以上老人 300 余名,属于待拆除改造区域。太原市迎泽区在不具备集中供热“煤 改气”的条件下,通过设置“康乐街片区环保检查工作办公室”,禁止燃煤进入社区。社区内 一些居民舍不得长时间使用电暖气,就通过烧柴,烧废旧家具等方式进行采暖。督察组认为, 群众面临挨冻局面,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 督察组已要求当地加快整改,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摘编自《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影响群众温暖过冬》《参考消息》2018 年 11 月 16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截至 2018 年 10 月底,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 “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B.从河北廊坊农村百姓的反映来看,用天然气取暖与用燃煤锅炉取暖相比,天然气取暖既暖 和、干净、方便、又便宜。 C.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 出了“六个合适”原则。 D.推行清洁取暖不能搞“一刀切”,若采用强制方式禁煤,而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跟不上, 很可能就会影响百姓冬季取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因此,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 位置,同时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B.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 术路径,有必要在农村清洁取暖中优先选择。 C.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发展 利用生物质能,促进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D.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的做法,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 得到遏制,被督察组通报,并被要求整改。 6.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应该怎样施政才会得民心,顺民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4.A 5.A 6.①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煤改气、煤改电改造技术路线,切勿不顾 条件搞“一刀切”,影响人民群众温暖过冬。②在欠发达地区和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实施煤改气、 煤改电清洁取暖要有适当的补助。③保障天然气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④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 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取暖方式。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 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是“北京平原 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故选 A。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 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 A 项,“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材料一最 后一段“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而不是“就不能实现”。 故选 A。 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 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 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材料一中京津冀几个地方取暖措施很好,可以借 鉴,如“天津市坚持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对未实施 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型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确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与此同时, 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禁止销售不符合天津煤炭经营使用 地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 ‘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同时,国家 发改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材料二中重点介绍了农村地区的新能 源方式取暖,“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用 生物质能清洁取暖”“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环 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 转型和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措施”。材料三的内容是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影响 群众温暖过冬的错误方法,所以正确做法就是不能不顾条件搞“一刀切”,影响人民群众温暖 过冬。据此整理答案。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 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 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 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 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2019·湖南高一期末)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蜂① (美)惠特曼 五月是鸟儿结群歌唱和繁衍的月份,是蜜蜂的月份,是紫丁香开花的月份。我在日出后进 入野外,往小河方向走去。阳光、馨香、旋律——蓝色的知更雀、草丛里的鸟群在我的四面八 方啼鸣不已,好一片喧哗的天籁,那是从喉咙里唱出来的。近处啄木鸟的啄木声和远处雄鸡的 啼鸣,是这片天籁的背景。两天来温暖湿润的天气,给小草染上了新的翠绿。太阳在辽阔的天 空升起,又开始了一天的旅程,和煦的阳光流溢着,它沐浴着万物,亲吻着我的面颊。 不久我便听到池塘里的蛙鸣,看到野茱萸的第一朵白花,随着是繁茂的金色的蒲公英,一 大片一大片铺满了地面,还有白色的樱花和梨花。我蹒珊地走过林边,野生的紫罗兰抬起它蓝 色的眼睛向我的脚点头致敬,苹果树新绽的花朵泛着玫瑰色的红晕。小麦地闪着碧玉般晶莹的 绿光。暗绿色的裸麦,空气里弥漫着温暖的弹性,矮杉木缀满了褐色小巧的果实。夏天已经完 全苏醒。一大群鸟鸦哇哇地吵闹,落满枝头。我坐在它们附近,只听得一片震耳的喧哗。 大千世界给了我数不尽的东西,现在还在给我。但是这两天给我最多的还是那些大个儿的 蜜蜂,人们叫作“野蜂”的。当我在路上慢慢走过时,蜂群结成了阵势,陪伴着我。在我清晨、 正午和日落时的散步活动中,它们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有时竟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式 独占了我身边的风光。它们是成千上万地飞满了甬道。大个儿的蜂,活跃、疾速,带着巨大的 永远时起时伏的嗡嗡声和一种奇妙的冲击力量撞来撞去,迅速地闪动着,彼此追逐着。这小小 的东西给了我鲜明的新的感受。它们是否正处在交配期呢?否则,这么大的蜂群,这样的紧张 和猛烈,又是什么意思? 我坐在一株巨大的野樱树下书写——偶然的云翳和阵阵的清风,调剂着这温暖的天气,使 它凉爽可人。我在这儿坐了许久,蜂群的嗡嗡的音乐包围着我。数以百计的蜂在我的身边飞掠 着、悬浮着、穿梭着——是些身穿浅黄色外衣的大个儿,胖乎乎的身子闪着光,粗短的脑袋, 轻绡一样的翅膀——永远发出它们那宏大浑厚的嗡嗡的吟声。旷野、裸麦地、苹果园,这一切 都以我十分渴望的方式滋养着我,令我陶醉。两天来的一切:阳光、微风、气温都那么好,真 是尽善尽美。这两天我感到十分舒畅,我觉得身体好得多了,精神也宁静安详,然而一个纪念 日②快要到了,它曾给我的生命带来最沉重的损失和深切的哀悼。 又一个完美的日子。上午七至到九点两个小时被包围在蜂阵和鸟群的音乐之中。苹果树下 面,有三四只背部褐色的画眉,每一只都在快板急腔地欢欣地歌唱。那声音之美妙,真是我从 来没有听见过的。我听了两个小时,忘掉了一切,只朦胧地感到沉醉。我注意到几乎每一种鸟 一年中都有自己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它们歌唱得特别动听。现在正是这褐背画眉鸟歌唱得最 欢畅的时期,也正是蜜蜂声音最动听的时期。它们在这甬道内外飞舞着、嗡鸣着。我回家时, 又是一大群蜜蜂跟往常一样前呼后拥陪伴着我。 两三个礼拜过去了。在我写下这一段文字时,我正坐在小溪旁的一棵百合树下。这树有七 十五米高,正在成熟时期,朝气蓬勃,一片鲜亮的翠绿——多么迷人的形体。每一根枝条,每 一片树叶,都是那么尽善尽美。数以千计的野蜜蜂在这树的上上下下飞翔,在花中寻觅甜蜜的 花汁。蜂群宏大连绵的吟声形成了整个世界的基调,也形成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的基调。[注]① 本文写于作者中风痊愈之后。②母亲的忌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罗兰“抬起蓝色的眼睛点头致敬”,苹果树“泛着玫瑰色的红晕”诗意的语言,独特的 感受,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大千世界给了我数不尽的东西,现在还在给我”一句在文章中承上启下、衔接自然,自 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描写主体“野蜂”。 C.题为“野蜂”,作者用雄鸡的“啼鸣”、乌鸦的“吵闹”、池塘的“蛙鸣”、画眉的“欢 畅”等反衬了野蜂宏大浑厚连绵的吟声。 D.“它曾给我生命带来了最沉重的损失和深切的哀悼”一句夹杂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深沉而又淳朴的情怀使文章的情感变得厚重。 8.文章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怎样的作用? 9.作者为什么对“野蜂”情有独钟?请结合作品概括说明。 【答案】 7.C 8.①文章第一自然段选取了“蓝色的知更雀”“胖乎乎的野蜂”“翠绿的小草”“金色的蒲 公英”等景物,多角度描绘出五月份大自然五彩缤纷的景象,渲染了生机盎然、和谐成趣的氛 围;②暗示我熬过生命寒冬所得到的新的活力;③给全文奠定了快乐祥和的基调。 9.①野蜂奇妙的力量,强烈的动感,强大的生命力给了我鲜明的新的感受。②野蜂的冲击力 量让作者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激起了病愈后的我对生活的希望。③野蜂的多情让作者领悟到生 命的美好,要珍爱生命。 【解析】 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 项,“……等反衬了野蜂宏大浑厚连绵的吟声”错误,“反衬”应为“正衬”或“衬托”。 故选 C。 8.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 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等。“阳光、馨香、旋律——蓝色的知更雀、草丛里的鸟群在我的四面八方啼鸣不已,好一片 喧哗的天籁,那是从喉咙里唱出来的”“近处啄木鸟的啄木声和远处雄鸡的啼鸣,是这片天籁 的背景”“给小草染上了新的翠绿”,从听觉到视觉,多角度描绘出五月份大自然五彩缤纷的 景象,渲染了生机盎然、和谐成趣的氛围;“这两天我感到十分舒畅,我觉得身体好得多了, 精神也宁静安详,然而一个纪念日快要到了,它曾给我的生命带来最沉重的损失和深切的哀 悼”,根据后文内容可知暗示我熬过生命寒冬所得到的新的活力;结合“蜂群宏大连绵的吟声 形成了整个世界的基调,也形成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的基调”可知,给全文奠定了快乐祥和的 基调。 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 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 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 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 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文章第三段“当我在路上慢慢走过时,蜂群结成了阵 势,陪伴着我。在我清晨、正午和日落时的散步活动中,它们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有时竟 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式独占了我身边的风光”,可知野蜂奇妙的力量,强烈的动感,强大 的生命力给了我鲜明的新的感受;“它们是成千上万地飞满了甬道。大个儿的蜂,活跃、疾速, 带着巨大的永远时起时伏的嗡嗡声和一种奇妙的冲击力量撞来撞去,迅速地闪动着,彼此追逐 着。这小小的东西给了我鲜明的新的感受。它们是否正处在交配期呢?否则,这么大的蜂群, 这样的紧张和猛烈,又是什么意思”,可知野蜂的冲击力量让作者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激起了 病愈后的我对生活的希望;“我在这儿坐了许久,蜂群的嗡嗡的音乐包围着我。数以百计的蜂 在我的身边飞掠着、悬浮着、穿梭着——是些身穿浅黄色外衣的大个儿,胖乎乎的身子闪着光, 粗短的脑袋,轻绡一样的翅膀——永远发出它们那宏大浑厚的嗡嗡的吟声”“上午七至到九点 两个小时被包围在蜂阵和鸟群的音乐之中”“也正是蜜蜂声音最动听的时期。它们在这甬道内 外飞舞着、嗡鸣着。我回家时,又是一大群蜜蜂跟往常一样前呼后拥陪伴着我”“数以千计的 野蜜蜂在这树的上上下下飞翔,在花中寻觅甜蜜的花汁”,可知野蜂的多情让作者领悟到生命 的美好,要珍爱生命。 【点睛】 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 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 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2020·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 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 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 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 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 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 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 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 以本官权度支。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 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 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 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 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B.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C.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D.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一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显德,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开宝”“淳化”等。 C.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D.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直属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 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县府所 有小吏,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D.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 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答案】 10.D 11.D 12.C 13.(1) 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 (2)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印匣交给许 仲宣。 【解析】 10.本查学生题考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句中“会征交州”,是时间状语,之后要断开。“其地炎瘴”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 开。可以排除 A 项和 C 项; “仲宣因奏罢其兵”,是主谓句,是说“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中间不能断开, 应该在后面断开;“不待报”是后一句的时间状语,与前一句要断开。可以排除 B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 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 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 故选 D。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直属 地方监察机构”错误,“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 故选 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错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原 文是说“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即“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 人”。 故选 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谕以逆顺”是状语后置句, “逆顺”应理解为“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示以威福” 是状语后置句,“率”应理解为“全 部”,句意。第二句中,“嬖”应理解为“宠妾”,“陷”应理解为“陷害”,“窃取”应理 解为“私下盗取”,“如故”应理解为“和原来一样”,“以(之)授仲宣”是省略句。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 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祐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十八岁。周显德初年,进 入官场后,担任曹州济阴县主簿。后周显德年中,考功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 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宋太祖在便殿召见他,见他气貌雄伟,非常高兴,授官 太子中允,同时派他知北海军。许仲考虑这里形势险要,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可以建立州 郡,便绘制地图上奏朝廷,就升任潍州知州。当初,商议筹建牧马监,命令许仲宣巡行视察各 州,找到了很多好地方。许仲宣跟随出征并州,掌管给养,四十多个州的资粮全能够调集。皇 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军队 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 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 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 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 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 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 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不等朝廷答 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 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 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许仲宣性情宽厚仁 恕,洒脱而不约束白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 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 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 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结果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 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涵养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 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 才干就像这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020·七台河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笼鹰词①(节选) 柳宗元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②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注]①本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柳州之时。②清商:秋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以一个特写镜头,便将苍鹰浴血奋战的情景刻画得如在眼前。 B.诗中以“炎风溽暑忽然至”写出季节更替,指出苍鹰处境发生极大变化。 C.狸鼠在草中肆意为害,但遇到困窘的苍鹰,狸鼠却备受惊吓,夜夜难安。 D.此诗感情深沉,寓意深刻,诗中苍鹰之形象与百鸟、狸鼠形成鲜明对比。 15.此诗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案】 14.C 15.①起初豪情壮志,大展身手。一二句借刻画苍鹰战胜百鸟后的独立激昂之态,抒发表达当 年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时的心情心态。②恶劣的环境让诗人变得惊惧、忧伤、悲愤。中间四句写 苍鹰因气候变化脱毛换羽、遭狸鼠之患而惊惧忧伤,抒发诗人被贬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惊惧与悲 愤。③虽遭挫折,但诗人内心对未来依然满怀希冀。最后两句写期盼苍鹰凭借清秋摆脱牵累, 翱翔云间,抒发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冲出樊笼,实现抱负。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草中狸鼠”为患,表明苍鹰所处生存环境恶劣,备受惊扰,夜不能安,而并非苍鹰使 狸鼠不安。 故选 C。 1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 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 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写苍鹰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 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表现了作者起初渴望大展身手的豪情壮志。“炎风溽暑忽然 至,羽翼脱落自摧藏”写形势陡变,苍鹰突遭厄运,困蹇惶恐,日夕不安。“炎风溽暑忽然至, 羽翼脱落自摧藏”以季节更替喻政局变化,以脱毛换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草中狸鼠足为患, 一夕十顾惊且伤”,以狸鼠为患喻处境险恶,以寤寐不宁直抒胸中的积愤。柳宗元一朝谪废, 饱尝奔窜禁锢之苦,形容自己犹如翼摧羽折,任人宰割的落难之鹰,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贴切 的。从而表现诗人的惊惧、忧伤、悲愤。诗的结尾两句“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是体现出诗人企盼“起废”的急切心情。这种心情在他的书信中再三再四的倾吐过。这首诗充 分地展示了柳宗元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信,及对迫害者的鄙视。 【点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 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 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 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 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 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 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 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自己对香草幽花喜爱,用荷叶、荷花做衣饰来表明自己志洁行芳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诗人运用比兴,借“_______,_______ ”两句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 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3)《赤壁赋》中描绘小舟在宽阔的江面上自如荡漾的动态和旷远迷茫的江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 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 注意的易错字有:芰、裳、淇、隰、苇。 【点睛】 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 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 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 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 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 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 年 4 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 800 多年历 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 年 9 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 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 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 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 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 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 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 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 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 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 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 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 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答案】 17.D 18.C 19.C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 郁,不愉快。语段中是说“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如选用“沉重”,则程度 不够深,毕竟是如此巨大的损失,还有悲痛的心情,故选用“沉痛”。 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语段中修饰的对象是文 物,是具体的事物,是遗留下来的物品,应使用“留传”。 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语境“这是历史的使命”,则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责任,应使用“责无旁贷”。 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语境说“让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可见应使用“全力以赴”。 故选 D。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 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 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 度适中。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这就排除 BD 两项;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共用主语时应衔接紧密,故排 除 A 项。 故选 C。 19.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 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 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 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 的。 A 项,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在后面,故“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 “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 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 项,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在后面,故“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 故选 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 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 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 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 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 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 词。 20.(2019·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高一期末)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 内容贴切,语言连贯。 例句: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趋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答案】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仿写试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解 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 数相等。本题“文学贡献”“爱国精神”“科学成就”是统领材料中人物及其行为事迹的核心 词。“爱国精神”对应屈原、岳飞、杨靖宇,但是结合“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来看, 只有岳飞和杨靖宇符合;“文学贡献”可以对应岳飞、白居易、屈原,但是由于“爱国精神” 里已经选择了岳飞,因而“文学贡献”应当选择屈原、白居易;剩下的为“科技成就”,则对 应沈括和袁隆平。另外在句式上先是两位人物并列出现,然后是四字短语和六字短语,最后是 “一代……具有……的……”。 21.(2019·安徽省高一期末)下面是公益体育赛事“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标识的图像部分, 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 【答案】标识由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组成:鲁迅的剪影线条刚劲。棱角分明,透露出鲁迅人格 的坚毅(或思想的锋芒),富含文化底蕴;两个昂首向前奔跑的青年象征着对鲁迅精神的继承 和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 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 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本题要求就公益体育赛事 “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标识的图像部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图像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鲁迅头像和奔跑的人。图像左侧鲁迅的剪影线条比较刚硬,棱角也分明,寓意鲁 迅人格的坚毅,很有文化底蕴;图案中两个向前昂首奔跑的青年照应“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 他们象征着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蕴含这拼搏进取、不甘落后的体育精神。 四、写作(60 分) 22.(2019·陕西省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运用时,我们经常会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 常出现错别字。如前不久,某部门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就将“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家”,后 解释为输入法出了问题,而在审核上存在疏忽,没有把好关。此事引发了人们的批评,但也有 人持“见怪不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 一两个错别字不必大惊小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汉字,国之魂 中华汉字,意蕴丰厚。一竖青山翠,一横桃李芳;三点江南雨,一折塞外雪;一撇竹生风, 一捺梅含笑。小小汉字,积淀文明精髓,凝聚民族精神,为国之魂;蕴乾坤之奥秘,藏宇宙之 玄机。一沙一世界,一字一天堂。 研习汉字,可修心养性。于研墨中磨去浮躁之气,于运笔中让心灵沉静,于书写中凝神聚 气,气定神闲,物我两忘,积渊博之才,得天地之灵性,纳万物之精华,浩然之气长存于胸, 臻天人合一、物我相容之化境。常写汉字亦可陶冶情操。汉字生香,胜过酒宴之嘈杂,书写有 境,高于尘世之繁华。且写且赏,自得其乐,则心地清明,锻造高雅心性,潜心赏鉴,佳境自 得。 言为心声,字为意形。柳公权曾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提气挥毫,神聚笔端,形为 意动,情至境随。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运笔疾缓,明心见性。字体宽博沉稳者必严谨恭正, 字迹酣畅圆润者必谦和融通,字体峭拔绮绣者必自成高格;字迹随性飘逸者洒脱不羁,字迹歪 斜凌乱者必浮躁拖沓。铁画银钩,一笔不苟,做事必谨细正直;书写随意,笔墨潦草,做事必 粗枝大叶。 为师者,当为汉字书写之范,笔划精致,结构精当。若书写随意,无视章法,重心偏斜, 间架失衡,如野草蔓生,似虫豸游走,则师范降格,师尊贬损。君不见,有师书写笔画颠倒, 缺胳膊少腿,甚至错字连篇,令人汗颜!如此,以己浅陋,何谈树人?王蒙曾曰:失去汉字文 化原型,我辈皆为数典忘祖之新文盲。同理,为师不能将汉字书写传承后人,也为毁人不倦。 诗人流沙河有言:感谢汉字,收容无家之远行客,愉悦避世之梦中人。吾亦言:感谢汉字,令 吾常感为师之荣耀,常思为师之重任。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固其源泉。 汉字如欲郁郁葱葱,源远流长,则需为师者倾心坚守,远离浮躁,以勤奋与智慧,滋养汉字之 根系,开掘汉字之清泉。 有师反驳曰:现电脑科技,一键操作,孰亲自书写之?吾不认同。电脑普及,键盘代笔, 虽操作便捷,程序俭省,然意境难再,情韵尽失。教师教学中,将知识化为汉字,则黑板生花, 更令学生悦目爽心,记忆深刻。教师批阅学生作业,工整手书,力透纸背,墨香长存,则更为 学生所喜爱。教师于闲暇之余,临池泼墨,绝虑凝神,提按起伏,肢体舒张,力运笔端,舒胸 散郁,漫步人文,俯仰天地,灵心焕发,汉字魅力无穷而师之乐亦无穷。 中华汉字,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巍巍中华,泱 泱大国,沟通文化血脉,凝聚炎黄子孙。吾辈文明使者,文化传人,以传统为尊崇,以弘扬为 殊荣。修身养性,达己度人。恭恭敬敬习字,堂堂正正做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 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 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 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的材料首先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 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会经常写错别字,甚至有些官方文件中也会经常出现错别字。然后列举了某 部门发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的例子。改部门在印发红头文件时,把“报效国家”写成“报销国 家”,后来解释是输入法出现了问题,然后又说是文件审核上,疏忽大意,没把好关,就出现 了错别字。其实不管是输入法出现问题,还是审核疏忽大意,都是工作态度出现了问题,不论 是出文件的人,还是审核的人,有一个能够认真一些,仔细一些,也不会出现把“报效国家” 写成“报销国家”问题。还有就是缺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不重视汉字正确书写。还 有出现错别字,该部门不勇敢承认自己出现,而是找各种借口——输入法出现问题、审核上存 在疏忽,没有把好关。该事件发生以后引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批评,一种是“见怪不 怪”的态度,认为时下文字差错比比皆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写错别字,出现一两个错别字 不必大惊小怪。对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汉字 书写的态度。部门的红头文件出现错别字,明显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尊敬,没有重视汉字的 书写,是不对的。但是却存在“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态度,存在这种“见怪不怪”“不 以为然”的态度,主要原因是错别字在今天太常见了,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而就是因为 这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态度存在,更助长了这种写错别字之风。 参考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行文立意:从某部门文件出现错别字的角度分析, 可以从“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要有责任感”“要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等角度来写;从 正确对待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能亵渎”“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 性”“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应从小事做起”“重视汉字书写,从我做起”等角度来写;从公众 不以为然的角度分析,可从“司空见惯更显危害”等来写。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给文章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汉字,国之魂”,开篇提 出中心论点中华汉字,意蕴丰厚,积淀文明精髓,凝聚民族精神,为国之魂。然后从“研习汉 字,可修心养性”“言为心声,字为意形”“为师者,当为汉字书写之范,笔划精致,结构精 当”“电脑时代也要重视书写”几个方面论述汉字及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指出 中华汉字,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我们作为文明使者, 中华文化传人,更要恭恭敬敬习字,堂堂正正做人,强化观点,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圆合。 相关素材积累: 1.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几千年来的经典标志之一,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 “诗书画印”,书法都位列其中。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也能听到一个词就是“字如其人”, 它最早源自汉代文学家扬雄名句“书,心画也”,可以理解为字是作者情感心绪变更的表达和 抒发。只是,在用键盘打字几乎成为主流的当下,还有若干人写得一手好字? 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12 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 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 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据统计,1950 年,全国的人口普查里文盲率是 80%,现在的文盲率约 15%。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报载,韩国已准备把中国书法改成韩国“书艺” 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我们的“手写体”却要绝迹了,这是为什么?一份名 为“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 70%至 80%。许 多学生别说作业信手乱涂,连升学考试答卷都字迹潦草,直看得老师、家长望“字”兴叹,皱 眉摇头。还有一项针对初高中生的调查则显示,近九成的学生承认写字难看,85.8%表示有人 说过自己的字不好看。 2. 公开报道显示,国家语委早在 2011 年宣布的中国说话生活状况申报中就指出,学生汉语能 力下降,跟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 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占 30%,得分在 70 分以下的占 68%。近年来,书法艺术受到从 官方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好书法、进修书法。2013 岁首年月,教导 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导指导纲要》,要求从 2013 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导将纳入中小 学教授教化体系,学生将分年纪、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写一手好字,虽不能代表一逻 辑学生掌握常识的能力,但他却像人的一张脸,眉目清秀充满自信绝对是就业竞争的一个有利 前提。 3. 古人云:“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虞世南的“德行忠直”、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 公权的“心直则笔直”和蔡襄的“才德俊伟”等无不道出了人品与书法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手 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古至今,人们不只会说“字如其人”,不 可否认的是,自从电脑普及应用键盘打字成“主流”之后,不仅能写一手规范汉字的越来越少, 能写一手好字的高校毕业生则更是“稀缺”。不少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确实不敢让人奉承,不 只看着别扭,而且错别字还不在少数,可见键盘打字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让不 少人把汉字书写的这一基本功给荒凉了,不能不让人认为惋惜。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 敬畏感,不再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美、深刻美,我们急需做的就是要纠正这种文化偏差行为, 多一些中华文化膜拜感。 4. 现实中,尽管键盘打字既方便又快捷,软件的设置装备摆设也能有效避免很多错别字,但 正如报道中刘静所认为的那样,书法是中国人的骄傲,键盘只能为人们供给一些相对便捷的工 作方法,两者弗成同日而语。同时,能写一手好字,不只会引来很多人爱慕,令人产生骄傲甚 至成就感,即就是在应聘就业、公务员招录面试等各类职位竞争中也会占领先机,也恰如报道 中刘晶偶经历的那样,在一致学历前提面前,能写一手好字,往往更会获得引导的赏识。特别 是现在的高校卒业生,有一手好字其本身就是职业场上的一张过硬招牌。 其实,无论是中小学照样高等院校,都应该把书写一手规范汉字和一手好字,作为黉舍的基本 科目,高校卒业生书写能力差,写字不规范早已显现,毛笔字难以“上墙”,板书难以“示众”, 就是最基本的钢笔字,说实话也很难以“见人”,这固然与键盘打字的普及有很大关系,归根 结底照样与中小学和高等教导阶段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不足有很大关系,某些病院医生营业能力 异常优秀,但写出来的病例,开出来的处方,除了本病院熟悉的同事可以“似曾了解”之外, 拿到外面就成了“天书”,这些 “不会写字”的原因尽管有键盘打字惹得祸,但更是基本阶 段就没有重视“写好字”“写规范字”带来的结果。 5.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仓颉造字,鬼神啼泣。雪泥鸿爪,鹿践梅花。木石甲骨,象形会意, 且书且画,演绎风流,启人类之智慧,发文明之渊源,开书写之先河。金文篆书,隶楷行草, 经岁月淘漉,风雨洗礼,自成华夏一体。 中华汉字,玲珑方正,神韵尤佳。横平竖直奇峻,点钩撇捺洒脱,身形典雅,仪态万方;形神 风骨,流变万端:行则游龙惊鸿,楷则恭谨严正,草则恣肆疏狂,隶则腴美端庄,百态千姿, 美轮美奂。 【点睛】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 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 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 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 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 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 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 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