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20作文之构思布局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20作文之构思布局含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 - 专题 20 作文之构思布局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 子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 是 ? 。这与李白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 . 李 煜 的 《 虞 美 人 》 一 词 中 以 水 喻 愁 的 名 句 , 将 抽 象 的 情 感 形 象 化 的 句 子 是 ? 。 4 . 李 煜 的 《 虞 美 人 》 一 词 中 将 现 实 与 过 去 对 比 来 写 的 句 子 是 ? 。 , 。 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发 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 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易错成语勤温习 121.惨绝人寰的**功练习者关淑云亲手将自己不满 9 岁的女儿活活掐死,其行径令人发 指。(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不能形容人。) 122.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建议。(抛砖引 玉,比喻 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于别人。 注意,不少成语是专用于谦敬的。如:篷荜生辉,别人的来到使自己感到荣幸。鼎力相助, 别人的大力相助。一言九鼎,别人说话顶用,受到大家尊重。) 123.我的家乡植被被严重破坏,以往曾多次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治理 下,只不过几年,家乡就改头换面,山清水绿,牛肥羊多。(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 式,内容实质不变。不表示旧貌换新颜。) 124.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 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 125.以前没有看过卓别林的喜剧,今天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 释。(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用于消除烦恼。)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理解财富 经典素材: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琴谋生。老者是师父,七十多岁,幼者是徒弟,二十岁不到。徒弟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 - 天唉声叹气,因为眼盲而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师父临终前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 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一千根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 弹断每一根弦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 徒弟牢记师父的遗嘱,一直为奔向那复明的梦想而弹琴不止,五十年过去了,徒弟已浩 发银须,一声脆响,终于弹断了第一千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期望地等 着取草药时,掌柜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平静下来以后,他明 白了一切…… 时新素材 美国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 盖茨宣布,在他约 185 亿美元的资产净值中,他将只给 孩子们每人留下 1000 万美元,剩下的将捐全部献给慈善事业。美国第二大富翁沃伦 菲特也 已放言,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他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衣食无忧 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68 岁的美国住宅装饰公司的董事长伯纳德 马库斯说: “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他把 8 亿多美圆的财产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 清词丽句背一点 1.失败就像一条河,只有不怕河中的滔天巨浪,只有不怕渡河途中被水淹死,你才有可 能 游到成功的大洋彼岸。人们常常赞美那些游到彼岸的勇士,却往往忽略他们在途中经 历的种种磨难。一帆风顺固然值得羡慕,不过那种上苍天赐的幸运却不可多得,也是可遇不 可求的。惟一稳当可靠的是自己心中的指南针。无论你走了多远,无论你被阻挡多严密,只 要你心中不忘记前进的方向,相信在前方一定有你收获的春天。所以说:人生的磨难是一笔 宝贵的财富。因为过去的失败,它能让你心里知道错在哪里,也能帮助你学到新的经验。让 我们坦然面对失败,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勇敢地爬起来,那么,即使错过了白天的太阳,我 们还有机会寻觅到夜幕中的繁星。 2.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 命运。 3.信念是一个人内心花园里的肥沃土壤,这座花园可以生长出人生所有的财富。它给思 想创造了源泉。信念是一种精神的物质,是一种力量,信念还是将无限智慧充分利用的唯一 途径。 4.有位哲人说过:“你为别人做事,也就等于为自己做事。”那些没有与别人分享自己 幸福的人,就没有寻找到永远幸福的途径。 一个人在别人心中所占有位置的大小,取决于他 通过某些形式的分享提供给别人的服务。 5.小船离不开桨,鸟儿离不开翅膀;心灵的方舟,必须把希望的风帆高扬。有希望的人 生,有彩霞一样的色彩;有希望的人生,有喷泉一样无穷的力量;有希望的人生,不畏道路 坎坷;有希望的人生,不怕风云变幻无常。强而有力的希望,有如腾腾的烈焰,滔滔的大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3 - 冉冉升起的太阳。遍地荆棘,挡不住豪迈的步伐;漫天风浪,扑不灭热切的梦想。就像一树 红梅,面对严寒冰箱,也能听到春天的歌唱…… 一线希望,一片生机,无限希望,就是明天的辉煌! ☞技能再提高 作文布局谋篇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 面三条要求: 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 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 脚主体干瘪。 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 【对照式的文章结构(正反论证)】 1.例文一: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 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 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 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 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 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 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 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 60 年前那幕惨剧中同 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 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 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 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 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 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 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 分子 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4 - 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 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 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 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 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真正的纪念需要理性的引导。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 3 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理性纪念的作用。 第 4 自然段:反面观点总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不理性纪念的危害。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理性纪念的现实意义。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对照式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正反论证也凸显了论述的力度,同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获得素材 佐证,所以是考场中实用性很高的一种结构模式。值得广大考生借鉴模仿。 范例二:【平面并列论证】 1.例文二: 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 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 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 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 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作家团 队”的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 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 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 夫•托尔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 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 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 离文学创作要来 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 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 样 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 学创作本肩 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 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 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 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5 - 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 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 理念,却是绕着这个原 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 不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们的文学 创作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要 再闭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本。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文学创作”,提出“回到文学创作的原点”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做法一 + 过渡 + 事例 + 分析 第 3 自然段:做法二 + 过渡 + 简例 1+ 简例 2+ 分析 结尾部分:第 4 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并列式”的结构模式,可以从“原因”或者“做法”的一个方面去找到多个观点依据来支 持总观点。并列式的结构也很简单明了,但这种结构模式的难点在于考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角 度找到多个合理有力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也就是分论点是否能合理展开的问题。 范例三:【并列例证法】 1.例文: 生逢其时 我想起了《双城记》中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 年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 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 活着。 生活在十 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 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 合文 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 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 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 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 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 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 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 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 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 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 岁少年卡马尔•哈西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那么一句诗歌 形容这 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6 - 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祷 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 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 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 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 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 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 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 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主宰,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 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 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 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 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观点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事例 1(夹叙夹议) 第 3 自然段:事例 2(夹叙夹议) 第 4 自然段:集中分析 结尾部分:第 5 自然段: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并列例证法是针对中心观点,以两个详细的例子进行夹叙夹议分析,然后再进行集中的道理 分析和总结。这样结构的优点在于简单好操作,但这样的结构要出彩,一定要材料新颖,立 意深刻,分析到位。否则文章将变得平白肤浅难以得高分。 范例四:【由古而今递进式论证】 1.例文四: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 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 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 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 豚”,不为 “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 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 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 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7 - 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 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 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 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 化昆仑”、 “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 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 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 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 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 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 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 淡泊宁静些好!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 3 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 4 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 5 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3.教师建议: “由古而今递进式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古今两个很分明的方向去找素材,而且文章 的内部逻辑性很强,前面的讲古人古事是为后面讲今人今事作铺垫蓄势,这样能给考生一个 很清晰的思路。 范例五:(由古而今对照式论证) 1.例文五: 沉默未必就是金 一曲张国荣的名曲《沉默是金》道出了多少人缄默不言的心声。古有言“夫士之生,务 在口中,所以斩身,有事恶言”。又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推出于岸,流不湍之,众 必非之。”因而,人们渐渐谙熟了“沉默是金”的作用。然而,沉默未必就是金。人处社会, 默而不语,未必是明知之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8 - 回望历史,那宁被宗教烈火活埋的布鲁诺,即便牺牲自我也要提出“日心说”,是对真 理的执着让布鲁诺选择大声说出宗教之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选择缄默,那么真理将无法 为人所知道,人们将一味被宗教所愚弄。是布鲁诺的敢说敢言让真理揭示人世。由此可见: 一味沉默,真理或许就在沉默中掩埋。 再看今朝,东方日报记者简光州远只是电台幕后的小小跑腿,平日里的他沉默不语。然 而当他发现三鹿奶粉中的问题时,速来缄默不言的他执起笔杆,直指三鹿集团,揭发了中国 奶制业的黑暗。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让更多的婴儿免受毒奶粉的侵害。无独有偶,近日李阳 的“家暴门”时间正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李阳妻子不再沉默,敢于在网络上说出了真相,才 让李阳的丑事昭之天下。如果她一味忍气吞声,沉默不言,那她只能继续遭受这种不人道的 对待,继续放任李阳为所欲为了。这便让人不禁深思,沉默未必就是金,沉默只能让罪恶延 续。 然而,反观当下,多少人即便自身利益受损还一如既往沉默不语,多少人即便亲眼目睹 官场的暗中勾结干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为了明哲保身也选择沉默。就是因为人们的沉默, 让贪官们的魔爪越深越长,再掠夺,再沉默,再掠夺……一如当年清政府,是清政府的以为 沉默才让西方列强为所欲为。所以,沉默只能让他人认为你是弱者,劲儿肆无忌惮地掠夺本 属于你的一切。 张国荣歌词中这么唱道: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主意,是错永不对,是真永是真。所以人们 也认为真永远是真,及时不说也是真,于是选择缄默不语。但是,当真理真相不被常提起, 而错误谬论却总被他人大肆宣扬时,沉默能让那真理真相永存吗? 所以,醒醒吧,沉默的人们,沉默未必就是金,别再惜字如金了。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回望历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 个详例) 第 3 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 个简例) 第 4 自然段:反观当下 + 今天的反面现象 第 5 自然段:呼应开篇分析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强调 3.教师建议: 该文章的第 2.3 自然段属于从历史和当今去寻找正面的材料论证观点,而第 4 自然段是文 章的关键段落,从反面凸显了观点的重要性。其简单而严谨的写作思路值得考生借鉴模仿。 范例六:“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结构 1.例文六: 错过 如果航船错过了灯塔,又如何可以归航;如果大海错过了流水,又何以成就其广博;如果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9 - 物错过了春天,又怎能焕发生机;如果人生充满了错过,我们又从何成就精彩?所以,精彩 人生不容错过。 人生不容错过,因为机会转瞬即逝。当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日复一日的寻找镭的工作中感 到绝望的时候,正是她在夜色中发现了实验废弃材料中闪烁着光芒的物质后,没有选择忽视 它,最终在那闪光的 废料中找到了搜寻已久的镭。对于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果居里 夫人选择忽视而错过了它,或许世界上从此便少了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 无独有偶,当摩 尔根在他饲养的成千上万只果蝇中筛选仅有的变异果蝇时,如果他错过了它历尽千辛万苦培 育出的果蝇,而让那万分之一乃至数十万分之一的机会从眼前逝去,也许人类在生物学领域 的发展将会严重滞后。但幸运的时他没有错过。 当流行划过天空,正是天空丝毫不容许错过地抓住了一闪即没的流星,才能让世界见证它的 绚丽,而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亦如同天际偶尔划过的流行一般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总 是错过,我们的人生又怎能多彩? 人生不容错过,世上不容后悔,当面对机会,要学会抓紧和珍惜。也 许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懂珍惜,任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最终饮恨收场的事例却不胜枚举。当 项羽在乌江边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在“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等来了渡船的时候, 如果他肯就此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逃出生天,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会只是后人的慨 叹;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将敌人 打得节节败退,收复大片失土的时候,如果南宋朝廷能够抓紧 这个难得的战机,让岳飞趁胜追击,也许“封狼居胥”也不会只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黄粱 美梦了;当 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领先同时期的别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 候,如果统治者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航海,那么数百年后的那场中华民族的劫难 还会发 生吗?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后悔的假设。因为他们不懂得抓紧珍惜这得之不易的 机会,就这样与这些难得一遇的机遇错身而过,失去了一个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荣耀与光辉的 机会。 是的,人生不容错过,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请紧紧地与它拥抱。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 详例 1 + 详例 2 第 3 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归纳分析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文章从“原因”和“方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富于变化的文段模式和事例后面的集中分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0 - 是文章的出彩之处,让文章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特点。 范例七:【“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1.例文七 欲望“抢”去原规则 当物质远不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时,人们的欲望会显得更大,渐渐地,人们会变得浮躁,甚至 失去理智,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抢”。这样,原本“公平”的规则渐渐地消去,而“抢” 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新的中国式规则。(引出写作中心。) 传闻日本核事故将对盐产生影响,人们便开始疯狂的“抢”盐。同样的是,当 iphone4s 推出 后,国人更是为之痴迷,一轮“抢”的热潮又被掀起,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抢”也就成 为了一种欲望主导心灵并逐渐形成的大众行为。渐渐地,也就成就了新的规则。但凡好东西 出现,必有一番大抢镜头上演。(摆出两种“抢”现象,由个别现象归纳出普遍情况) “抢”的热潮往往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新的物质或稀缺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向往的欲望。于 是,他们为此有序的获取,当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那庞大的占有欲而“抢”先了一把,原本 已发热的人就是紧跟而上,由此一连贯的“抢”便如化学反应遇上催化剂般越发强烈。于是, “抢”的“正常”心理也就形成了!( 分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认为“抢”这一现象不仅是因为物质需求诱发了人类的贪婪,更重要的是国人的身 心修养和道德素质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不爱漂亮女人的男人,但却 有能自律的男人!”面对欲望,有好的身心素质的人,往往能自律,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 而往往定力差的人却占据了多数,“抢”便像“新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新规则”。 (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抢” 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从根本上去解决! 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往这点很难做到。 所以我们从 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 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让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分析其危害 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 同时,建立信仰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大 众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知识与素养的缺 失,还因为人们长期缺少精神的依托——信仰。当今的中国也许正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 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样可能加大 人们对物质上幸福的渴望,抢也便是常见的事了。所以我就 觉得政府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仰去引导国人精神,从而影响国人的行为。毕竟,没有信仰的国 家是可怕的。( 进一步提出更根本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欲望抢去的规则,还需要自身的修养与信仰来抢回。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1 - 第 3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 4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结尾部分:第 7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分析问题现象时常用的写作思路,它以层层深入 剖析而备受关注。是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思路。 范例八:【“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 1.例文八: 这教育你受得起吗? 《四 川新闻网》发表了一则有关“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何以称其“最牛”?该班所有人均 上重点线,且无一不上名牌大学,甚而美国麻省理工。对此,人们对此众说纷 纭,褒贬不一。 有人如是说:“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享受优于他人的教育,凭什么他们就上清 华北大,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 权!” 我却不以为然,不,简直嗤之以鼻!要我说,这恰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何出此言?且 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智力差异。每 个人的智力,在出生时就已 不公平。有些人天资聪慧,智力超常,一看就是当科学家的料;有些则不过是常人而已,甚 而不过常人,即使接受再高的教育,也难有建 树。这是不能矢口否认的事实。而目前的社会 却无视这种差异,主张所谓的教育公平,妄图让傻子与天才共处一室,你说着这是幸福了傻 子呢,还是委屈了天才? 其次,如若人人都要上清华北大,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受教权,那么清华就丧失了它之所以为 清华的意义,哈佛不再是哈佛。高 等学府其培养顶尖人才的作用也只能是天方夜谭。而如今 的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无事可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顾吃喝玩乐,不 读圣贤书。有大 学生竟戏谑说,上大学就是玩!呜呼!我们的大学都成什么样了?大学沉沦 至此,我们该归咎于谁呢?我说,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惹的祸!没错,现在是人人都可 以 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了,可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又是流水四年! 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强 调智力先天性差异,但并不否认其后天性,所以在接受中低教育上,如小学,中学阶段,我 们则应追求教育公平,因为在此阶段,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尚未稳定而有发 展的空间。但在接 受高等教育上我们便要思虑了。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让一个 逻辑思维能力贫乏的人去同未来的科学家跻身一堂讨论 学术吧?推行乌托邦式的教育公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2 - 只会导致全面平庸!是科学家的料就应该进科学院,我们没那水平就要谦虚呀,别小心眼不 服气! 总之,是该公平接受教育,但也要看你受得起吗?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 2 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 3 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 4 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 5 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适合写时事评论,也适合于写“事件评析类”的材料作文。 它有利于让文章始终紧扣材料在分析。而这样文章中的“议”部分是最关键的,它最能体现 笔者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 范例九:【“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 1.例文九: 放 下 社会纷繁复杂,忙碌的生活里,红丝布满了眼球,身心充满了疲惫。停步驻足,去寻找 心灵的归属,满眼尽是答案。何处才是尽头。不得了,白岩松也发出了幸福了吗的感慨。 有的人认为放下拥有的钱财和权力,那么我会一无所有;有的人认为放下物质追求,那 么我会穷困潦倒;有的人认为放下尊严,那么我只会被屈辱。于是,他们疲于奔命,不撞南 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怕放下了就失去,放下了就错过,放下了就显示自 己的懦弱。 然而,即使他们遍体鳞伤,美好的梦想依然是天空耀眼的星星,可见而不可及。于是, 我想说,有时放下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放下,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尧 舜禹放下名利,禅让的品质让历史长河引流;孔子懂得放下,“己不欲而勿施于人”, 使儒学学派数千年得以长存;越王勾践放下尊严,屈辱的活着,十年地“卧薪 尝胆”,让他 得以复国。还有舞鸡起舞的祖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他们不也放下了尘嚣, 在这放下的日子里坚守着。他们无畏,他们放下了,但却 因此收获了更多,成为今天一颗颗 闪耀的星星。 而 想想当今那些贪官污吏,总是苦于对名利的无止境追求,放不下名放不下利,于是权 术成了他们的手段,最终也慢慢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引人深思。于是,想想我 们,当我们 苦于无法在一条路上走到尽头的时候,或许放下会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毕竟人生条条大路 而非独木桥。或许因为放下了,所以坦荡,所以无惧,所以我 敢于向前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3 - 社会的底线正在不断地被突破。奶粉有三氯氰胺,瓜菜里有伤人的农药和“地沟油”, 为了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可以去伤害一些无关人的性命,别人只是你一个可以践踏的棋子,而 理想只是一个嘲弄的词汇。尘世中,我们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放不下,殊不知放下了才 是幸福的尽头。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垫。 第 3 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 4 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很适合写争议性观点的文章,可以论证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的错误 性,来自认地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文章的展开思路简单而又效。 ☞基础提升练 1.【2017 届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中】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 700 字。 ①请以“时间的印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网红”是指某人因某个事件或行为被网民高度关注而走红,网络的发展催生了众多 “网红”,对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以“我看网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答案】① 时间的痕迹 我从书本中醒来,回到笼罩我的时间里。桌上的表静静地走着,仿佛时间与它无关。可 正是这些钟、表把无尽的时间,分割成以秒、分、时为单位的单元。生活因它而有了规律, 有了节奏。人永远生活在时间里,却永远对时间陌生。时间在钟表上不停地走动,却永远留 不下痕迹,我们看到的只是理智的阿拉伯数字,但时间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时间是那么 神秘莫测,它亘古如斯地存在着。 当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时,人类对时间的追问已经开始,但时间无始无终, 世间再绝妙的辞藻也无法捕捉到时间的痕迹,时间真的让人无法寻觅其踪影?我不甘心又觉 得无奈,时间之河依旧静静流淌,任花开花落、天翻地覆。当《时间简史》、《时间之箭》等 流行的时候,我们离真正的时间已经遥不可及了。 偶然的一天,我翻开过去的相册,上面的照片看起来已经有点陌生,看着那时的人物和 风景,才发现在时间的长河中根本算不了什么的二十年,却给自己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时 间的痕迹中我看到了从前的某一瞬间,心里忽然有一份感伤和惆怅。但时光流逝,并不一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4 - 只代表恐惧、黑暗和死亡,成长、快乐甚至天地之间的真理也是时间的宠物。 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时间的烙印是日出日落、江水流逝,是钟表,是刻度,直到今天这 些都还存在,惟一改变的是对待时间的心情。这些刻度所度量出来的时间从古到今都没有变 化,在这些刻度之外,惟有“时间感”区分出了古代与现代,甚至区分出了一年前的人和今 天的人。 渐渐地我知道了时间的痕迹其实无处不在,小到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大到一座郁郁 葱葱的山峦变得寸草不生,只要留心,并不难发现时间的痕迹。我们只是在时间皮鞭的驱赶 下,因行走匆匆而忽略了触摸那些痕迹。当我们无意中触摸到时间的时候,又往往因时间的 过分严酷而不敢正视。大地上的人们热情地歌颂时间,大地上的人们又盲目地相信时间。他 们活在时间之中,只看见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却从未看见死者消失之后,他们向着生命反方 向成长的面孔。在我们若有若无的迷惘中,时间飞快地流逝。 在时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斗转星移,也可以看到沧海桑田。在时间中,我们渐渐地变得 世故,让时间带走我们曾经的天真。我们无法留住时间,但可以留住时间的痕迹,在时间的 痕迹中检视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一种警醒,让我们懂得珍惜时间,让我们对时间有一种敬 畏之心。 ② 我看网红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而广泛,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凤姐 小 月月等“网络红人”现象对当代青年人传统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产生深 刻负面影响,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网络红人现象。 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 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 去创造。反观“网络红人”的成名过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网络红人这条非正常渠道来一 鸣惊人、一夜成名,以期达到出名和赢利的双向效益。“网络红人”现象的出现似乎让很多渴 望迅速成功、成名的青年人看到了曙光,有太多的人在为“红”而疯狂,为“红”而丑,为 “红”而暴露,甚至为“红”而脱。 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与传统价值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截然相反。他们要 么把成名的希望寄托于网络推手公司,要么想方设法刻意地炒作自我。“网络红人”现象使一 些人放弃正常的生活方式,陷入某种兴奋和幻想的状态,并导致他们追求个人享受、不求上 进、胸无大志、个人主义严重,从而滋养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和工作的不良思想。 越来越多网民在眼花缭乱的“网络红人”中迷失了自己,他们观赏着、羡慕着、追求着, 渴望同样的成功能够在自己身上实现,为了发财和满足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网络推手”们 则积极投身于“网络红人”这一新兴职业当中,从红人的代言费和其它一切可观的商业利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5 - 中使自己得到满足;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大批人成为“网络红人”的“粉丝”。为了捍卫自己的 偶像, 粉丝们在网上发帖炒作、拉帮结派甚至互相谩骂。比如“二月丫头”的粉丝与她的 反对者“倒二月丫头派”, 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激烈的口水战,导致网络语言污染严重,秩序 混乱;而“红楼弟弟”则把心仪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作为生活的中心,希望非他不嫁 非她不娶,甚至上演街头裸奔求婚的闹剧。这部分公众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期目标,只顾 自己捞钱,不管他人死活,做事无所谓道德与否,严重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过,网红是随着网络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也有一些能够激励人 努力向前的网红现象,还是有正能量的。如“斥责伯”“抡车侠”等通过义举而迅速蹿红的网 络红人,他们给这个大多人都认为冷漠的社会带来了些许阳光的温暖。 所以面对网络红人现象,要我们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就能在面对网络现象时有科学、 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会独立地分析判断网络现象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不道德的行 为。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2 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 可得 46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3 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 突出的,可得 37 分以上。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5 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 的,可得 29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4 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减 1 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 字减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①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6 - 立意参考:A 组——(1)要留好的痕迹,不要留坏痕迹。(2)XXX 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3) 无论人生长短,都要留下痕迹。 结构布局举例: 人的生命是由一天天累积而成的,大多数人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 没留下太多的痕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安于现状,寻找很多不同的方式过过不同的 生活……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留下了痕迹,它就会永存吗?答案显然是不会。……当然, 有些痕迹是不值得留下的也不应该留下的…… 有一种痕迹,来自平淡生活的日积月累…… 有一种痕迹,来自不安现状的艰苦奋斗…… 有一种痕迹,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模糊…… 有一种痕迹,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恶魔…… 第②题:本题要求考生就“网红”现象发表观点,考生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从分析“网红” 现象产生原因的角度谈;也可以从“网红”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角度来谈,可以谈“网 红”现象的正面影响,也可以谈“网红”现象的负面影响。可以对“网红”现象持肯定 的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批判的态度,还可以辩证地谈。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本题给了两个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二选一,两篇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其一是单 纯命题,其二是材料加命题。两个命题都是短语式命题,“时间的痕迹”是偏正结构, 这类命题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 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本题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7 - 2.【2017 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60 分) 2015 年 5 月 2 日,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离世。他做过记者,曾被诬入狱,后靠做勤杂 工等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余彭年“对自己生活简朴,对他人出手大方”,2007 年入选美 国《时代》周刊“全球十四大慈善家”。 “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与其将钱留给儿孙花天酒地, 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这是余彭年对于财富传承的理解。2010 年,他宣布将其名下 的 80 余亿资产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用于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余彭年逝世后, 其后人公开强调,将“百分之百地遵照余老的意愿”,去兑现他生前做出的“裸捐”承诺,并 为有这样伟大的亲人感到自豪。 余彭年的做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余彭年用“裸捐”释放了一大批贫穷者的悲苦,是一个高尚的慈善家;他不将任何财富 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残忍”的父亲。可这“残忍”的背后,隐藏着比金钱更有价值 的父爱,这是作为父亲的余彭年给予孩子们最特别的教育。 从父亲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刻教诲以及无比信任。正如高飞的雄鹰,没有 初生时被父母不断抛下山崖的痛苦与磨炼,是不会有如今强劲的双翅与矫健的身手在宽广的 蓝天留下的壮美痕迹,曾经的种种残忍与决绝,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是真正的关 爱与慈悲。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金钱层面。把遗产留给后人,让他们过上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舒适安逸的日子,其实后患无穷。因为在传承物质财富的同时,已无形中给他们 灌输了依赖与懒惰的陋习。一旦这种恶习根深蒂固,也便离散财败家不远。家教的目的,在 于传承思想和精神,正如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会缓解一时的饥 饿,但到下一次饥饿时,你又打算求助于谁呢? 我们都是在生命列车上上下下的乘客,父母是把我们带上车的人,但他们迟早要在我们 的人生旅程中先行下车。倘若曾经的甜蜜在某一天突然消失,我们便难以适应今后的生活, 很有可能在人生的后半程被残忍地淘汰。到那时,你一定会后悔、怨恨,曾经的依赖放纵竟 是这般冷酷无情!而真正的慈悲,有一种是来源于当初“残忍”对待你的人。他们让你在精 神的煎熬中锻造出坚强的人格,让你在风雨里炼就生存的能力,他们的“残忍”,是为了造就 一个更独立自在、更有能力、更加成功的你,这种“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一个白手起家的父亲成为亿万富豪,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精神与斗志,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留分文给后人,那等残忍,出于父爱,更出于慈悲。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8 - 我们要为余彭年的“裸捐”行为而鼓掌,因为他毫无私心地将一生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 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们更要为余彭年的“残忍”教育方式高声赞扬,因为他的机智与独特 的教育方式,俨然已成为天下父母的范本,使更多的后人沿着人类的正轨前行。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对待财富”。本作文应属于 新材料作文,材料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 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 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正确对待财富(财富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不 为物役;④慈善的力量;富而有仁,善莫大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 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 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3.【2017 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16 年 8 月 19 日,山东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 9900 元学费。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途中,该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 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来自福建安溪的骗子最终落网,更引起网络媒体的一番波澜。据调查,此地之人道德水 平低下,不以诈骗为耻,而“以诈骗不到钱为耻”,“诈骗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职业,仅仅 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出现一家人甚至一个村都在诈骗的现象。”让世人为之愕然! 此事引起的责骂声、嘲讽声、质疑声在各大媒体此起彼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社会进步,不能以徐玉玉们的生命为代价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悲愤的新闻。 一个 18 岁的女孩,在即将跨进大学校门前,因学费被骗子骗走,伤心至极,花朵般绽放 的生命猝然凋零。 山东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近日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 9900 元 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19 - 吸心脏骤停离世。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对该案进行侦破中。 关于骗子的新闻已经见得多了,因为受骗而受到伤害的事例也不鲜见。然而,这则新闻 还是引起了公众极大震怒。人们的愤怒在于,无耻的骗子把魔爪伸向涉世不深的女孩,连困 难家庭省吃俭用攒下的学费也不放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女孩伤心的哭声和对这个世界的失 望;人们的愤怒更在于,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流入现实生活各个环节,就几乎处于“裸奔” 状态,在我们不能确定的任何环节都可能被轻易卖掉,进而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坑害到自己。 徐玉玉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学费被骗走,源于对助学金的渴求。她前脚刚接到教育部门发 放助学金的通知,后脚骗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人们不禁要问,骗子的信息来自何处?在此 类信息泄露行为中,教育、电信等部门是否有责任,是否有人担责? 在现有法律框架里,对于信息泄露行为的惩处已有安排。如《刑法》对于国家机关或者 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的,有明确的规定。2009 年国家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 一款基础上补充第二款,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明确“窃取或以其他方式非法 获取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依据前款的规定处罚”。不过,由于“情节严重”缺乏细化规定, 导致在定罪量刑上有难度。近年有学者多方呼吁,加快出台专门的信息保护法规,启动《个 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由于执行力度不理想,信息泄露行为的违法成本偏低,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出, 信息泄露最高可处 50 万元罚款,但是鲜有相关判例出现,至少被大众知晓的不多。 回到本案的诈骗环节,据悉徐玉玉接到的诈骗电话为“171”开头的号码,目前,170/171 号段由于涉及大量电信诈骗,已成千夫所指。虽然运营商可举出一大堆理由,诸如虚拟运营 商和实名制登记漏洞等等,但我们知道,只要运营商改变一下自己的逐利机制,不要只顾着 赚钱,而是对相关业务进行必要约束,骗子就玩不出多少花样。技术和办法就在那,关键看 是否去做。 徐玉玉的悲剧,还让人反思助学金等救济机制的运行。除了受助者信息被泄露的嫌疑, 当地教育部门助学金发放手续是否过于繁琐和官僚,才导致骗子得逞?这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逝者已矣,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感叹号,还有大大的问号。目前,专案组正在侦查, 相信破案指日可待。如果再乐观一点估计,也许徐玉玉的死能在制度层面推进个人信息保护 状况的改善,只是,我们真不希望社会的一个进步,需要徐玉玉们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 个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0 - 角度二:可以从道德角度思考:徐玉玉用年轻的生命再次为金钱至上的中国敲响了警钟:人 们追求金钱的欲望已经大大超越了人性道德的底线,成为人间悲剧频发的思想根源。金 钱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它,而舍弃人性道德。而今为了金钱利益而出卖人性道德的事 情愈来愈多。经济高度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为什么反而退步了呢?人 心险恶不除,人间悲剧永不停息! 可立意:越来越薄弱的道德意识,重拾道德约束之力。 角度三:可以从科技角度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电信诈 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隐私裸奔的时 代,人人都是徐玉玉。在新时代里“裸奔”,我们的生活似乎也越来越危险了。 可立意:直面电信诈骗的困境,信息安全谁来负责。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这是一则以时事为材料的作文题。这类作文写作中要注意:一、透过现象看本 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 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 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 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 ☞能力捷进测 1.【2016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 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1 -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 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 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参考例文 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 些文化遗产。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 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 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 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 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 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 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 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 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 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 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 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 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 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 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 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 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2 -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 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 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两道作文题,对于北京的考生而言,难度不小,因为北京的考生无论是在生 活环境还是在学习环境上,对“老腔”“神奇的书签”比较陌生,虽然根据前面的阅读 题多少对“老腔”有些了解,但对于考生的写作与发挥来说是不利的,尽管命题人的意 图是考查考生对民族文化传承及中华民族文化精彩纷呈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能否实现命题人的意图还是未知数。 2.(2015 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不由想起那怀抱酒坛,在穷途之路恸哭的古人,前方无路了吗?不,不!路,就是脚下!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古有夸父追日,成为不老神话;今有各国争雄,窥探宇宙无穷奥妙。这,是人的执著之 路。伽利略铁塔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灯泡。这,是人的探索 之路。张丹负伤出赛,勇夺奥运银牌,邰丽华双耳失聪,却用双手幻化完美之境。这,是人 的信念之路。 有谁说前方无路?若是都如那抱头恸哭的阮籍,生活岂不是黯淡无色,生存岂不可笑至 极?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诚然,若你不踏上双足,不披荆斩棘,不经历 风雨,路是不会与你相见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初被视为异端邪说,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3 - 就算他复生,孤掌难鸣,也难逃迫害;有了他这样的先驱,有了那些执著真理的支持者,那 条与宇宙、与真理相通的道路才在永恒时空中浮现,昭示后人。 伽利略不正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脚下从未有人涉足的路吗?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统 治人们达世纪之久,而伽利略却轻松地反驳了他,相信自己脚下的路,让他的名字永远流淌 在历史长河中。 诗歌发展到唐朝,已成了漫山的野草,千篇一律,诗人们似乎已无路可走。然而,李白、 杜甫、白居易……这些大文豪的出现却将诗歌推向了顶峰。若这些人也如前人一般,不肯尝 试自己的道路,历史文学的星空将会变得多么黯淡,历史的长卷又将何等苍白无力! 还有那个张羽,如今的他已是《东方时空》的主编和主持人,可是有谁知道在进军《东 方时空》的路上他是怎样一路地走来。就读于北大新闻系的他曾经为进入这样的学府而骄傲, 然而人才济济的北大中,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学生。他的梦似乎有些破碎,一落千丈的痛心 让他漫无目的在求学。可是人总该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前进的路,于是他苦练口语,他进入 校园广播站,他不停地摸索,从小小的广播站中求知,磨炼自己,总结经验,他知道,要想 在新闻界立足,他必须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功后 的他为自己曾经地那股冲劲叫好。他说,一切的机遇都只能在探索中遇到。 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云亦云,这个世界还有 什么新意可言?历史又有什么发展、变化呢?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路,其实就在自己脚下。走自己的路,相信 自己的路,天堑变通途,无路也相通。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今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题沿用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延续了去年高考和今 年省质检的风格,中规中矩,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难度上,与其他省作文题相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4 - 比,福建卷显得比较平淡。此次命题的三则材料,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审题方 面基本没什么难度。这三句话可以独立存在,各自成为一种观点,学生只要从中选择一 句话来立意即可,如果把三句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很封闭,论证结构都 已经很明确了,只需把三句话演绎成文,很难出彩。如果考生能从思辨的角度分析材料, 把我们所熟悉的道理转化成另一种矛盾,用逆向思维的立意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出彩的几率会比较高。 3.【2014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 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 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 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 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700 字。 【答案】 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呼唤 当列车驶过北京的高速公路时,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正以历史的方式催人奋进。 当霓虹闪耀于北京的繁华街市,四台院的欢声笑语正以历史的方式将美丽定格。 当现 代人用匆匆的步伐追赶生活的节奏,用经济的发展衡量时代的进步时,那些已然被逐渐淡忘 的‚老规矩,正携着历史的呼唤而来。 此刻,我们是否应该驻足,聆听那些昔日的‚老规矩与时代发展碰撞的声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碰撞的变奏曲。 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规矩是老北 京人所遵循的传统与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有的老规矩已不 符合现代人的认知范围与生活方式,有人将其称之为‚陋习并不为过。老北京有‚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的规矩,在现在看来,这种所谓含蓄或矜持实质上并无太大的意义。在一个提倡张 扬个性的时代,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笑的方式、说话的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可是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上人性的涡灭和真情的沦亡。也许‚老规矩中的美 好品质能够常给我们某种回归,真善美的回归,传统道德的回归。‚老规矩中有中华传统文化 的精髓,当‚老规矩中的污秽被洗涤,当遗失的美好被重拾。我们才能在这样的变奏曲中蜕去 荣尘的外表,成为大写的人。 昨天的习俗走进今天的生活——碰撞的交响乐。 日益繁华的北京城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褪去了老北京的庄重与占朴,成为绚丽都市的代 表,随之而来的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竞争的无穷压力。繁忙中,重温下老北京那些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25 - 响多少辈人的规矩,也许会给生活增添几分情调。放学回家的我们,如果不是进门就直奔厨 房,而足同家人长辈打声招呼,彼此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吧!饭桌上的我们,如果抛弃平常 的随意任性,而是谦恭有礼,不再满盘子乱挑,饭菜想必也会更加可口吧!炎热夏日,从冰柜 里存放的各种各样冰淇淋中抽出一支老冰棍,寻回那最初的味道。这种新鲜而久违的感觉就 是重温老规矩时的感觉,它的庄重内涵与现代的集约高效互为辉映,这才是生活! 传统与现代的传承融合——碰撞的主旋律。 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财富,看似简单的‚老规矩往往蕴 含着无穷的内涵。‚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引发热议看似偶然,实则隐含某种必然规律,那就是 时代发展得再迅速电不能忘记对优秀传统的铭记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这是时代发展中的重要 一环,也是历史交给我们每个现代人的使命,‚老规矩教导我们忠厚传家、勤俭持家……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相融合,继往开来,难道不尾中国梦的汇聚,不是梦 想的主旋律吗? 古老皇城根下诞生的‚老规矩是 21 世纪新时代的过去。遗忘时间的人最终也会被时间遗 忘,必须沟通历史和现实。老规矩不老,它将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专组句评:本文抓住“老规矩”与时间的碰撞,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入手,从变奏曲、交 响乐、主旋律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辨,层层推进,严谨而大气。 仿写点:文采飞 扬 思路清晰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