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温馨提示:‎ ‎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  (2015·赤峰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区域是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区域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 ‎①夏季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③本地消费市场广阔 ‎④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  )‎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 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 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 ‎3.图中丙处要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 B.实施环境移民 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 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 ‎【解析】1选B,2选B,3选C。第1题,图中甲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且有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第2题,图中乙处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能源矿产丰富,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有关。第3题,丙处位于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有关;因而要治理荒漠化就要合理分配内流河的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解析】4选B,5选C。第4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①对;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②错;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对;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④错。第5题,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C正确;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A错;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错;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D错。‎ ‎  (2015·石家庄模拟)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6、7题。‎ ‎6.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7.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解析】6选D,7选B。第6题,由图可知,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距海远近没有差异,不是红树林缺失的原因,A、C错;图中大陆东岸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两岸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光照差异不大,B错;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差异明显,故主要因素是洋流,选D。第7题,红树林位于沿海的潮间带,能够保护海岸减少海水侵蚀,有固岸护堤的效益;调蓄洪水是陆地上水库的功能,红树林在沿海,不能调蓄陆地上的洪水;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能净化海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故选B。‎ ‎【知识拓展】红树林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因其富含“‎ 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红树是湿地的特色植物,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8.下图表示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B.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增多 C.城镇规模扩大,生活用水增加 D.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解析】选B。由图可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增加幅度加大,林地、草地略有减少,居住地、工业用地也明显增加,且幅度增大。耕地面积增大,灌溉用水增加,水体面积减小;植被减少也对水体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其变化幅度远小于耕地的变化幅度,故选B。‎ ‎  (2013·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9~11题。‎ ‎9.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10.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11.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9选B,10选D,11选A。第9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量、植被状况等,所以选B。第10题,此题关键是理解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所以B项错误;每次暴雨时测量土壤流失量不现实,也不准确,所以A项错误;泥沙总是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所以在源头设置收集池不可行,C项错误。第11题,坡度小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慢,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水土流失较弱,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小;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汇水速度较快,流速大,侵蚀程度较大,水土流失较强,所以单位面积产沙量大。‎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5·荆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8分)‎ 材料 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析,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天旱年冰雪融水补给,多雨年山地降水多,气温低,冰雪消融量补给少。第(2)题,“一日一峰”‎ 说明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白天、夜晚气温不同,导致融雪量差异较大。第(3)题,由图可知,交通运输主要连接各个城镇,故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该地位于荒漠地带,故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回答;在荒漠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解决水源问题,可从开源、节流角度分析。‎ 答案:(1)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 ‎(2)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3)城市 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 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⑥培育耐旱产品。‎ ‎13.(能力挑战题)(2015·廊坊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欧洲某国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 点 海拔 ‎(m)‎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1月降 水量 ‎(mm)‎ ‎7月 降水 量(mm)‎ 年降 水量 ‎(mm)‎ 年日照 时数 ‎(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 ‎(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P、Q所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图中P处地势________(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________(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比较两图可知,R位于法国,1月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气温较高;Q位于贺兰山东侧,1月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第(2)题,葡萄种植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第(3)题,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导致本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减,甚至断流。第(4)题,从P、Q所处的上下游位置(黄河在此段自南向北流),可知Q地地势低于P地,Q地引水灌溉,地下水位浅,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4)高 低 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14.读贵州地形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描述贵州地形的基本特征。‎ ‎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并说出与之相关联的三种自然灾害。‎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方面分析,读图结合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可以判断地形类型为高原,根据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特征,另外要关注该地区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第(2)题,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漠化会加剧干旱。‎ 答案:(1)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2)自然原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工矿建设等。(任选两项即可)‎ 关联性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旱灾。(任选三项即可)‎ ‎【误区警示】明确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因素 ‎(1)自然因素为生态破坏创造了条件。‎ 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异常的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也决定了某些生态环境的相对脆弱性和失衡性。‎ ‎(2)人为因素为生态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超载过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和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 总体来看生态环境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超载过牧、盲目开垦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