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定价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考纲】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试大纲】 (1)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高考回眸】 【考情分析】 ①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就是列强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侵略。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讲,非常适合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比较容易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等,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部分内容。 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③ 日本侵华问题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后出题的可能性很大。 ④ 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应对策略】 本专题内容集中在侵略与反侵略这条线索。在客观上要统揽整个专题知识结构,重点抓住四次大的侵华战争。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 【专题网络】 【知识整合】 1、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及特征、影响: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年代 (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为主要手段国家:(2)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两半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 (2)国家:除英法等外,后起德日意也加入,尤其是日曾独霸中国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魏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侵华方式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2)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一战后,美上升,日美成为争夺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 (1)政治:日本侵华扶植伪政权,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二战后到朝鲜战争 (1)侵略方式:美国“扶蒋反共”,独霸中国(2)国家:美国 (1)政治:扶蒋反共,内战爆发,至今没有完成统一(2)经济:使中国的民族经济日益萎缩。 2、主要侵华战争(表): 战争 原 因 时间 罪 行 结果 影 响 鸦片战争 根本: 直接: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 风俗: 第二次鸦片战 根本: 直接: 政治: 经济: 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 根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义发展的道路,国力强盛,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 中国: 日本: 远东: 八国联军侵华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全面侵华 根本: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3、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把鸦片走私到中国。 ②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A、《南京条约》的内容: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锐。此外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租地等特权。 B、危害: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战争实质: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1856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开始; 1858年攻陷大沽,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①根本原因:日本为解决资本主义过程中的矛盾,对外侵略政策。直接原因:在朝鲜问题上制造事端。 ②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③影响:A、列强侵略到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被迫举借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D、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E、中国的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 ①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领导下,开始了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主要目标的侵略战争。攻陷北京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战争期间,制造一系列惨案,如南京大屠杀;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建立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统治;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同时制定了“以战养战”政策,进行经济掠夺;思想上实行奴化教育。 4、侵华影响: 从世界范围看,体现了西方国家以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它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5、对列强侵华的认识: (1)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两次鸦片战争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和重新分割世界的要求。 (2)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6、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8)精神文化侵略:如传教、实行奴化教育等。 7、从地区看列强的侵华: 综观整个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山东、东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是列强重点争夺的地区。谨以山东、东北和长江流域为例。 山东地区:1858的烟台开放——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瓜分狂潮中德国攫取山东一一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14年日本独占——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 东北地区: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反映了日俄争夺东北的矛盾;在瓜分狂潮中,东北是俄国的势力范围;20世纪初日本逐渐排挤俄国,并通过“二十一条"巩固既得利益,后又扶植张作霖;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变东北为殖民地 长江领域: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兵临南京城下,《南京条约》中上海对外开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南京、镇汉、汉口和九江四处内陆口岸对外开放;19世纪末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甲午战争后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对外开放;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等。 近代列强对山东、东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的争夺和角逐,反映了列强侵华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重难点突破】 1、国难当头,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背景: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②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推动;③全国人民的呼声;④国民党亲英美派以及英美帝国主义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被迫调整策略。 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抗日,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斗争。 ②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③中共领导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此后根据国共协议,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蒋介石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英勇抗战的重要史实有哪些? 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 1.防御阶段概况 (1)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3)38年徐州会战(其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李宗仁指挥); 2、防御阶段作战的意义:态度积极,挫败日本速战速决企图,是当时抗战的主战场,客观上也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3、相持阶段概况:枣宜会战 张自忠将军 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2、抗日根据地建立:(第一个)晋察冀;(总后方)陕甘宁。 3、相持阶段概况: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地位:在相持阶段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3、同样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而抗日战争却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 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①领导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两个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未充分发动民众,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敌热情;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③国际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偏袒日本;抗日战争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使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这些不同因素导致了两次中日战争完全不同的结果。 【创新演练】 见配套试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