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提纲要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提纲要点

‎2013年高考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提纲要点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 一 ‎ 课:‎ 文 化 与 社 会 ‎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有哪些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文化)。‎ ‎3‎ 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文化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 ‎4‎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特别提示】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这种转化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5‎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怎样?(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决定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特别提示】①承认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要看到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或附属品。‎ ‎②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并非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齐抓。‎ 第 二 课 文 化 对 人 的 影 响 ‎6‎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怎样?我国文化建设的措施及意义是什么?‎ 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7‎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人们交往方式、行为方式、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文化对人影响来源于哪里?‎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8‎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 ‎(1)潜移默化 ‎①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 ‎①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不能理解为“永恒不变”。‎ ‎【特别提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因此,在发展社会中必须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一定不要忘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③文化对人影响具有双重性,不能说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有益的促进。‎ ‎④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 A、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活动;‎ b、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文化,接受科学的、先进的、健康文化的熏陶;‎ c、积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什么样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单元化传承与创新 第 三 课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与 文 化 传 播 ‎10‎ 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哪些表现?‎ 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 ‎【特别提示】‎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表现,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 ‎11‎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怎样?‎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具有自己民族的个性。‎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特别提示】‎ ‎①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2‎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3‎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特别提示】‎ ‎⑴为什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⑵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②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4‎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①商业活动。②人口迁徙。③教育 。④聚会、旅游,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15‎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是什么?(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的形式:现代社会中面向大众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就是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优点):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特别提示】‎ ‎(1)文化传播的途径不能等同文化传播的手段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留学、聚会、旅游等。文化传播手段是指媒体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工具,如:书籍、电视、网络等。②二者又存在一定联系。文化传播的途径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 ‎(2)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我们的态度是: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16‎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1)意义: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1)“文化全球化”、“文化趋同化”是错误的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是世界的。‎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文化必然具有多样性。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会形成文化上的全球化和趋同化。‎ ‎③鼓吹“文化全球化”或“文化趋同化”实质上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中外互办文化年:实质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①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通过文化年举办,带到经济社会发展。③政治意义与国际影响、竞争等。(重点)‎ 可参考以下内容:‎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双方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有利于推动双方经济、政治的交流与合作。‎ ‎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国互信,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增强双方的理解和互信,建设和谐世界。‎ ‎17‎ 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及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2)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第 四 课 文 化 的 继 承 性 与 文 化 发 展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 ‎18‎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注: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本身就意味着传统文化是变化发展着的,但这种变化发展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抛弃,而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特别提示】‎ ‎⑴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⑵不能认为“一个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①传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今天生活具有影响的文化。但传统文化不会主动的自发影响这个民族,需要一定的途径,也需要人主动积极的加以应对。‎ ‎③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不能说它对这个民族起到的都是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区别对待;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民族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9‎ 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作用?(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20‎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3)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怎样?‎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特别提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误区 ‎(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2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不是绝对)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教育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整合第三、四、九课)‎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 五 课 文 化 创 新 ‎24‎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基本内涵(实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三个过程)‎ ‎(3)具体要求:‎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特别提示】‎ ‎⑴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吸收其优秀成果,抵制其消极影响。‎ ‎⑵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虽有差异、矛盾和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5‎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 (2)必须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营养)、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原则。‎ ‎(4)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总之,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6‎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怎样?‎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特别提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交流、借鉴和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 六 课 我 们 的 中 华 文 化 ‎27‎ 中华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原因: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特别提示】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1)区别:①二者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二者表现不同: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29‎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 七 课 我 们 的 民 族 精 神 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0‎ 为什么要培育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1‎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2‎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什么样的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特别提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是什么?‎ 第 八 课 走 进 文 化 生 活 ‎33‎ 特点: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4‎ 对文化市场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该怎么办?‎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①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个人: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的的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生活越是发展,越需要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5‎ 怎样正确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的内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文化的需要?‎ ‎①原因: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②特点: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③态度: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人民大从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⑶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特别提示】‎ ‎⑴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不在于类型、形式、风格,而在于是否是人民大从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否促进我国公民全面发展的文化,能否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起推动作用的文化。‎ ‎⑵在分析我国人民现代文化生活特点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角度:‎ ‎①我国文化市场的特点——色彩丰富(类型、风格、形式)、良莠不齐(性质)、喜忧并存(影响)。‎ ‎②我国人民对文化需要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③“特定文化”被“特定人群体”所喜欢的原因。‎ ‎④我们评判的标准 ‎⑤我们态度:A、合理的予以尊重、提倡;B、不合理的加以引导,帮助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C、最根本的是奏响文化的主旋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 ‎36‎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生产者: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向社会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品。‎ ‎(2)文化消费者(个人):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国家:①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 九 课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37‎ 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①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特别提示】如何保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 ‎①牢牢把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也就意味着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要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需要全体人民的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参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为什么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 ‎⑴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⑵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 ‎38‎ 面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弘扬主旋律、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提倡文化产品、文化生活多样化是统一的)‎ ‎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特别提示】‎ ‎(1)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这一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①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②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③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④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促进文化多样性不矛盾 解析: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促进文化多样性不矛盾。‎ ‎39‎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特别提示】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要以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 ‎(3)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0‎ 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⑴重要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⑵要求:‎ ‎①(主要内容)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主体及丰富形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形式。‎ ‎③(对当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 十 课 文 化 发 展 的 中 心 环 节 ‎41‎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42‎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①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②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③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必要性: ①道德具有时代性。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3)重要性: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引导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⑥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特别提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4‎ 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原因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地位)。‎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和特征.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我国公民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有助于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特别提示】‎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 ‎45‎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怎样?‎ ‎⑴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⑶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46‎ ‎【误区警示】‎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注意下列常见误区:‎ ‎1、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同等重要,对一个人而言都不可缺少)‎ ‎2、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文化修养都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只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3、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冲突的。(虽然性质不同,但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 ‎4、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能够相互促进,但二者并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