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历史时期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特点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认识 人类恐惧环境、依赖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主宰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成因 主要分布 危害 对策 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遭到破坏 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保护好现有植被;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加强管理,退耕还林、还草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面积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 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酸雨危害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世界:西欧、北美 我国:主要在南方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无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癌 禁止和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森林锐减 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 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加强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鼓励保护性开发 淡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淡水所占比重少,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严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非洲、西亚等地区比较奥突出,我国的华北最突出 妨碍工农业生产;影响人类生产 开源和节流,节约用水,修水库储水;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 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大的地区突出 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加强综合利用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等 城镇郊区,工矿区的附近 影响市容,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垃圾回收再利用;实行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2)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 ‎ ‎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 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 三个基本原则:‎ ‎ (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 ‎ (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 5.地理信息技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